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梅尼埃病的疗效及其相关机理。方法:80例梅尼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照组用传统循经取穴法。测定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观测组疗效80.00%高于对照组75.00%。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于梅尼埃病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其相关机理。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用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照组用传统循经取穴法,测定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0.00%、对照组7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微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化疗后末梢神经炎的疗效及其相关机理。方法:将68例化疗后末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测定两组血液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30%,高于对照组的79.40%(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ET和CGRP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ET和CGRP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于化疗后末梢神经炎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皮发际微针疗法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理。方法 80例梅尼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照组用传统循经取穴针刺法。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75.0%)(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于梅尼埃病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采用硫代丁酰胆碱法检测血浆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活性,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BuChE水平治疗后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血浆BuChE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理与降低血浆BuChE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捡测血浆内皮素(ET)的浓度,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测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观测组的MMSE、AD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E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观测组血浆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降低血浆ET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头皮发际区排针法治疗失眠症1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智斌  牛文民 《陕西中医》2007,28(6):716-717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方法。方法:1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头皮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为82.5%;治疗前后两组PSQI评分改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PSQI评分差值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头皮发际区排针法对于失眠症患者的疗效与药物疗法相当,其治疗机理可能与调节大脑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用ELISA法捡测血浆中载脂蛋白E(ApoE)的浓度,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测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53.3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测组和对照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自身对照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测组治疗后的MMSE、ADL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两组血浆ApoE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观测组血浆Apo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降低血浆ApoE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9.
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方法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法,对照组采用喘康速气雾剂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肺活量(FVC),第一秒肺活量(FVC1.0),最大呼气流速(PEFR)。结果观测组疗效为(85.73%)对照组疗效为(89.27%),两组疗效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测定自身比较,FVC、FVC1.0、PEFR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测定比较,FVC、FVC1.0、PEF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法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改善肺通气提高肺活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腕踝针疗法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腕踝针疗法防治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腕踝针疗法及体针疗法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各30例,与西医常规治疗组30例进行临床效果与实验室检查的对比研究.结果:腕踝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腕踝针治疗组与体针治疗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腕踝针疗法能使血糖、血脂代谢得到改善,降低血液黏稠度,恢复周围神经细胞功能,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具有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糖神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方法:治疗组应用糖神合剂,对照组应用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滴注观察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血脂、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所增高,但增高不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糖神合剂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及脂代谢,治疗2型糖尿病并末梢神经炎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疗效。方法: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浓度,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测组的总有效率为62.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观测组的MMSE、AD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Hcy 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 P<0.01);治疗后,观测组血浆 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降低血浆 Hc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智斌  牛文民 《河北中医》2009,31(5):725-727
目的观察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用甲钴胺0.5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2组均6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含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法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制与调节ET和NO平衡失调,改善血液循环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观察组20例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20例用髓心减压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全血黏度低切有显著改善(P0.05),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三联疗法(腰交感神经损毁术+针刀+中药健肾活骨方)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血液循环,且明显优于髓心减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五藤活血汤足浴联合放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放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五藤活血汤足浴,疗程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两组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凝集率等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自拟五藤活血汤足浴结合放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调节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6.
张利斌 《陕西中医》2013,34(4):408-409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在低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稠度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使患者血液流变学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李竺 《新中医》2010,(12):9-10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参芎注射液,治疗14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对照组为74.2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芎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测组、对照组2组。观测组选取头皮发际区特定穴点,采用毫针手法操作;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片。2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测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为5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测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CRP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观测组血浆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疗效确切,其治疗机理与降低血浆CRP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配合灯盏花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细辛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11%,对照组为69.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溃疡大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疗法配合灯盏花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4,(8):962-964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门诊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降糖通脉胶囊(黄芪、太子参、生地、熟地、泽泻、牡丹皮、当归、赤芍、茯苓、鸡血藤)口服治疗2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温凉感觉测定、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血糖浓度以及整体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MNCV水平显著较高。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明显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氧状态,对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