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常存在上气道多平面阻塞,单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近年内,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技术——针对舌源性上气道阻塞而设计的舌体牵引与舌骨悬吊术,已用于OSAHS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可作为UPPP手术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前后上气道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对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的32例OSAHS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在UPPP手术前后行上气道连续扫描,观察上气道形态学的改变,并根据手术疗效分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OSAHS患者UPPP术后2~3年,平静呼吸时腭后区截面积和左右径增加;深吸气末腭后区和舌后区的截面积和左右径均增加,腭后区塌陷度减轻。各疗效组患者手术前后腭后区截面积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平面主要位于腭后区者,行UPPP疗效较好。上气道CT测量数据可作为OSAHS患者行UPPP手术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大多同时合并多平面狭窄,其中舌体肥厚、小颌畸形、舌根后坠是鼾症及OSAHS夜间睡眠时上气道阻塞的常见病因,也是传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治疗OSAHS过程中围绕舌处理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保守的治疗方法,如睡眠时使用舌托或口腔矫正器,或使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等,都因其不舒适感使许多患者难以长时间耐受,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未能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外科治疗技术主要包括UPPP、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上下颌骨前移术等。多数OSAHS患者存在腭咽、舌咽等多平面阻塞或塌陷。同期行UPPP、颏舌肌前移及舌骨悬吊术,可以解除腭咽、舌咽平面阻塞或塌陷,并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局部麻醉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狭窄或阻塞,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作为治疗OSAHS的主要方法,尤其对于重度患者,术中及术后气道护理难度大,易发生意外甚至危及生命,故行UPPP术时应小心谨慎,现将我们行该手术时的经验体会和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上气道单个或多平面阻塞同时存在,目前治疗有UPPP、CPAP、阻鼾器及低温等离子射频(RFA)等多种方法,但轻、中度OSAHS临床症状轻,对人体危害小,往往不引起患者的重视,加以UPPP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差,CPAP价格高等诸多因素,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2002年2月~2005年2月我们对轻、中度OSAHS60例,采用硅橡胶阻鼾器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舌根后气道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时上呼吸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2%~4%。在多种致病因素中,OSAHS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机械性阻塞(解剖因素)有密切相关性。多数报道关注了软腭后区气道的狭窄,但舌根后气道的形态学改变对OSAHS发病的影响报道较少。临床上传统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治疗有效率近50%,舌骨悬吊或舌根部分切除术对部分术后复发病例有较好的效果。Demin等在对重度OSAHS患者上气道定位诊断中发现,50%患者存在软腭和舌根后气道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重度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舌骨悬吊术时引起的并发症。方法对重度OSAHS患者行UPPP联合舌骨悬吊术109例,每例患者术前均行清醒状态纤维喉镜下Muller检查、上气道的X线片或上气道CT测量,术前确定阻塞平面为腭-咽及舌-咽平面,但以舌-咽平面为主,均行UPPP联合舌骨悬吊术,术后均于ICU保留气管插管监护1~2d。结果1例患者术中下颌骨下缘打孔过于偏下,穿线打结后丝线将下颌骨打孔处下缘撕裂;6例患者术后颈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3例患者颏部切口反复红肿,考虑缝线局部刺激;2例患者术后出现颈部切口出血。所有患者在开始进食时有咽部、舌部不适,手术2~4d后舌体运动略有受限,一般在5~7d后舌体运动感觉正常。结论舌骨悬吊术的并发症较少,解除重度OSAHS患者的舌-咽平面的狭窄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等离子辅助舌减容术(radiofrequecney tongue base reduction,RTBR)治疗Ⅱ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5月经多道睡眠监测(PSG)、上气道压力测定(AG200)、上气道CT确诊的OSAHS患者164例,所有患者行UPPP联合RTBR术。术后复查多道睡眠监测确定疗效。结果137例患者术后进行了复查。复查时间为2~66个月,平均(13.37±11.95)个月。137例患者中,治愈率14.6%(20/137),显效率23.36%(32/137),有效率30.66%(42/137),总有效率为68.61%(94/137)。结论UPPP联合RTBR术是治疗OSAHS的有效手术方法,复查率低可能导致手术疗效被低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电影磁共振(cine magnetic resonance,CMR)定量评估不同上气道阻塞模式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上气道及其相关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30例男性重度OSAHS患者成功完成清醒时和自然睡眠时上气道正中矢状位CMR扫描。根据上气道阻塞模式将患者分为三组,并对患者的上气道及相关结构进行测量,评估其形态及位置变化特点。结果与清醒时相比,自然睡眠时OSAHS患者软腭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上气道矢状径均明显减小,硬腭-软腭间夹角增大,舌骨上肌群长度减小(P<0.01)。三型阻塞模式患者在清醒时,舌后区上气道矢状径存在显著差异(P<0.01);自然睡眠时,舌后区上气道矢状径、舌体上部矢状径、硬腭-软腭间夹角、舌体角及上述测量指标的变化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MR可定量评估不同上气道阻塞模式的OSAHS患者之间上气道及相关结构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紊乱儿童上气道结构的特点。方法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nea syndrom,OSAHS)组73例,原发性鼾症(primary snoring,Ps)组53例,对照组40例,进行咽、喉部睡眠状态下MRI检查。根据MRI结果对上气道相关空间结构、软组织和骨性结构进行多点测量。结果OSAHS组与PS组鼻咽气道截面积、腭咽气道截面积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OSAHS组与PS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口咽气道截面积也均减小(P〈0,01),但睡眠呼吸紊乱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OSAHS组软腭截面积、软腭长度较对照组增大(P〈0.01),PS组无改变,OSAHS与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和PS组比对照组腺样体截面积增大、长度增宽,扁桃体截面积增大(P值均〈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软腭厚度、舌体截面积、脂肪垫截面积、翼状肌截面积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性结构测量:OSAHS组H-C2C3增长,颈舌角缩小(P值均〈0.01),PS组无改变。颈会厌角、硬腭长度、颏骨棘-斜坡间距离、下颌骨截面积、两侧下颌骨间距离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SAHS与PS组儿童因腺样体、扁桃体肥大致气道阻塞。软腭的增大加重了腭咽气道的阻塞,舌骨的下移与颈舌角变小影响了喉咽气道。MRI能较全面了解上气道结构,在儿童上气道阻塞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多平面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个平面手术的方法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28例重度OSAHS患者,术前进行明确的阻塞平面定位,根据阻塞平面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全部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临床随访和PSG监测。结果:手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100%,1年有效率为89.29%。术后PSG监测示AHI和LSaO2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均P〈0.01)。结论:重度OSAHS患者大多存在上气道多平面解剖结构的阻塞,鼻腔、鼻咽部、腭-咽平面及舌-咽平面阻塞者常见。根据阻塞平面进行多平面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手术方案应根据患者上气道阻塞情况和接受程度等具体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定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整夜睡眠中的咽腔阻塞部位,分析睡眠分期和体位对阻塞部位的影响.方法对54例OSAHS患者行整夜多道睡眠监测与同步上气道-食管压力持续测定,判定每次阻塞性、混合性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塌陷阻塞部位,结合睡眠分期、体位进行分析.结果54例患者共分析气道塌陷事件23 172次,均存在源自腭咽平面(14 837次)和舌咽平面(5605次)阻塞,29例观察到喉咽阻塞共105次.81.4%的患者腭咽平面的气道塌陷次数占气道塌陷总数的构成比在50%以上.快速动眼睡眠期源自舌咽平面的气道塌陷、阻塞频率和占同期阻塞来源构成比较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89和8.790,P值均<0.01),腭咽平面阻塞构成比相对下降(t=-6.846,P<0.01).仰卧位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增高(t=4.000,P<0.01),腭咽、舌咽平面气道塌陷、阻塞频率平均较侧卧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腭咽平面t=1.890,舌咽平面t=1.393,P值均>0.05).不同体位各平面阻塞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腭咽是OSAHS患者最主要的咽腔阻塞部位,其次为舌咽.阻塞部位和程度受睡眠分期、体位影响,快速动眼睡眠期舌咽后气道阻塞明显增加.仰卧位阻塞增加来源于各平面阻塞程度增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手术疗效欠佳的病例究其原因可能是术前不能探明上气道阻塞部位,手术不能真正解除上气道阻塞。目前OSAHS定位诊断方法有:①鼻腔、咽喉部的常规检查,包括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②纤维喉镜;③上气道内压测定;④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部X线测量、上气道CT测量和上气道MRI测量。定位诊断为多平面联合阻塞的OSAHS患者应兼顾各平面进行综合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对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原因的定位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但因方法不统一,数据缺乏可比性,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多学科联合治疗是将来的方向,且能收到良好疗效。UPPP手术疗效不仅与解剖结构异常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睡眠时咽腔扩张肌张力的作用,上气道形态异常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erpnoea syn-drome,OSAHS)患者上气道不同阻塞部位与鼾声声压级指标的关系。方法对46例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中度或重度OSAHS的患者进行整夜同步上气道测压和鼾声声压级记录,分析上气道阻塞部位构成比、每小时上部(软腭游离缘平面以上)和下部(软腭游离缘平面以下)阻塞次数与鼾声声压级分析指标中等效连续A声级(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sound level,LAeq )和最大声压级(L10)的相关性,以及上气道阻塞部位的类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体质量指数(BMI)对鼾声声压级指标的影响。结果 OSAHS 患者上气道上/下部阻塞构成比和每小时上部及下部阻塞次数均与LAeq和L10无明显相关性,LAeq和L10的影响因素为AHI,而阻塞部位及BMI 对LAeq和L10无影响。结论 LAeq和L10的大小与AHI有关而与阻塞部位无明确关系,LAeq和L10可能有助于初步判断OSAHS患者的严重程度,对阻塞部位的辨别缺乏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上气道压力测定法判断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saty,UPPP)后失败患者气道阻塞部位。方法 对10例UPPP术后仍有打鼾或白天嗜睡的患者同期行整夜睡眠监测和上气道压力测定,判断其呼吸紊乱程度和气道阻塞部位,分析体位对呼吸紊乱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的影响。结果 3例为中度,7例为重度阻塞性 呼吸暂停。上气道阻塞部位可分上部(主要为腭后区)和下部(主要为舌后区),10例均为上部和下部联合阻塞,其中6例以上部,4例以下部阻塞为主。仰卧位呼吸暂停AHI(66.52±22.51)次/h,侧卧位AHI(47.82±21.82)次/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上气道压力测定法可较好地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气道阻塞部位,多数UPPP术后患者以腭后区阻塞为主,且仰卧位较侧卧位更易引起气道塌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保留软腭和部分悬雍垂的改良UPPP与传统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选择OSAHS患者85例,分别采取改良UPPP(44例)与传统UPPP(41例),全部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和1年,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改良UPPP总有效率56.82%(25/44),传统UPPP总有效率58.54%(24/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返流等并发症发生率改良UPPP为36.36%(16/44),传统UPPP68.29%(2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改良UPPP总有效率47.73%(21/44),传统UPPP组总有效率46.34%(19/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返流等并发症发生率前者为27.27%(12/44),后者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咽部阻塞为主的OSAHS患者采用改良的UPPP能取得和传统的UPPP治疗相同的疗效,能相对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治疗中,对有腭-咽平面和舌-咽平面同时存在阻塞的病例,我们施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加口内进路舌根手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对少部分舌体舌根异常肥大,经口进路难以解决的,我们应用颈前和经口联合进路,即颈前进路行舌根手术,经口进路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ApneaGraph AG200睡眠监测及阻塞定位系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阻塞平面定位及悬雍垂腭咽成形(UPPP)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用ApneaGraph监测仪对128例打鼾患者(年龄24-64岁,BMI为19.7-35.1 kg/m^2)进行整夜6 h的睡眠监测,监测结果由仪器自动分析。结果最终得到124例完整数据,其中OSAHS117例。OSAHS患者中单纯腭咽平面以上阻塞19例,单纯腭咽平面以下阻塞8例,联合平面以腭咽平面以上为主的阻塞62例,联合平面以腭咽平面以下为主的阻塞24例,联合腭咽上下平面阻塞各占50%4例。结论ApneaGraph对于OSAHS阻塞平面的定位及UPPP手术前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舌根射频消融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34例重度OSAHS患者行纤维喉镜检查并结合Müller试验,确定阻塞同时存在口咽及舌咽平面。同期先行UPPP,再将舌根行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于术后6个月、1年观察疗效。结果:术后舌根体积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1年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 复查AHI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最低SaO2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按照杭州会议标准, 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100.00%,术后1年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同期UPPP联合舌根射频消融术,治疗口咽及舌咽平面同时阻塞的重度OSAHS患者,是一种见效快且持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