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患者女,54岁,以右上腹疼痛4个月于1998年3月1日入院。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上腹疼痛,进食后疼痛加重,并向背部放敬.既往身体健康,无肝炎病史.一般状况:体温36.6C,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4/lokPa。发育正常,营养状态良好,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法2腹部检查:视诊腹部平坦,未见胃型,肠型及蠕动波.触诊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斗。10’/L,中性粒细胞0名O,淋巴细胞0,20,红细胞369X门”/L。彩越所见:胆囊内径增大,形态异常,于胆囊颈部见一引.6mmx539mm强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总结探讨肺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进一步改善肺腺鳞癌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63例肺腺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组织学来源、发病率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全组占同期手术的11.5%,施行肺叶切除(含两肺叶切除、支气管袖状切除)47例.全肺切除16例,其中根治性切除58例,姑息性切除5例;术前确诊12例;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14例,Ⅲ期37例,Ⅳ期1例。全组有淋巴结转移者49例,转移率77.8%;淋巴结转移度43.9%。结论 肺腺鳞癌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4岁。上腹部隐痛不适2月,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CT示:胆总管肿瘤。术中见胆总管下端约2cm×2cm的肿物,质硬、不活动。行胆总管下端肿瘤及胆囊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术后3个月,未见复发与转移。病理检查:送检胆总管约2.5cm×2.5cm×1.8cm,中间部增粗,切开见大小约1.8cm×1.5cm×1.3cm肿物完全堵塞管腔,灰白色、质硬,浸润管壁组织,管壁局部明显增厚变硬。镜下管壁内可见有腺管状结构的癌巢浸润,腺管结构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异形性明显;腺癌间可见体积大,胞浆丰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例巨大乳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以加深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乳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该患者行左侧乳腺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胸部创面皮瓣转移术,术后诊断乳腺高级别腺鳞癌,腋窝... 相似文献
8.
9.
10.
患者,男,65岁.因突发性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3h急诊入院.查体: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减弱,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壁肌紧张,腹膜刺激征阳性,右上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脾区及肾区叩击痛阴性,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未闻及.辅助检查:腹部B型超声示腹腔积液(下腹部约29mm),肠腔增宽(最宽约29mm).腹腔穿刺抽出1ml淡黄色液体.行剖腹探查术,于胃窦前壁偏小弯侧近幽门处见一约1.0cm的穿孔,穿孔周围隆起,可触及不规则肿块,根据探查所见,考虑胃癌伴穿孔,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1.
胆囊腺肉瘤伴结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8岁,食油腻食物后感右上腹部不适3个月,2002-02-15因上腹发作性绞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入院。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体检:意识清,表情痛苦,巩膜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右上腹部压痛明显,Muphy(+),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未触及肿块。B超检查:胆囊明显增大,径线约12.5cm×5.2cm,形态尚存,胆囊壁体部显示不清,腔内呈网眼状回声,无回声暗区,最大径线约1.3cm,胆囊颈部探及一1.5cm×0.7cm×0.4cm强回声光团,其后伴有明显声影。肝内胆管扩张,门静脉内径正…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胰腺腺鳞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以提高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3月和2015年1月分别收治的2例胰腺腺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2例胰腺腺鳞癌病人中男女各1例,术前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占位性病变,病灶都位于胰腺头部,1例以上腹部胀痛不适入院,另1例以巩膜黄染、尿黄入院。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均增高。完善相关检查后,两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另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均辅助以化疗。术后病理提示为胰腺腺鳞癌。术后病人得到有效随访。其中1例随访至术后22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另1例病人因肝脏多发转移于术后第10个月死亡。结论 胰腺腺鳞癌是一种少见的胰腺恶性肿瘤,易出现神经、脉管的侵犯和肝脏、淋巴结以及远处的转移。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大、预后差的特点。可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手术并辅助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三角常见病理改变因素及手术治疗的合理措施。方法 对1991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 5 6例合并胆囊三角病理改变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造成胆囊三角病理改变因素有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5 0例 ,占 91% ;Hartmann囊扩张 45例 ,占 80 % ;胆囊淋巴结肿大 49例 ,占 85 .7% ,其中 2 5例化脓 ;胆囊管异常扩张短缩 4例 ,占 7% ;胆囊管结石 5例 ,占 9%。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病理改变因素有 48例 ,占 85 .7%。全组施行一期胆囊切除术 48例 ,占 85 .7% ;施行胆囊造瘘术 8例 ,占 14.3%。全组均获痊愈 ,临床治愈率 10 0 % ;平均住院天数为 12天。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三角病理改变类型多样 ,且可多种并存 ;其中胆囊淋巴结、Hartmann囊等造成的病理改变 ,其程度往往与胆囊的病理改变程度相一致 ,是影响手术术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合理解剖胆囊三角和明智选择术式是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及临床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方法对38例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食管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食管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内窥镜下所见与食管鳞癌相似,病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55.3%(21/3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34.4%、20%。结论食管腺鳞癌和食管鳞癌相比恶性程度高,病变发展快,预后差,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合理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胆囊三角常见病理改变因素及手术治疗的合理措施。方法 对1991年2月-2000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56例合并胆囊三角病理改变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造成胆囊三角病理改变因素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50例,占91%;Hartmann囊扩张45例,占80%;胆囊淋巴结肿大49例,占85.7%,其中25例化脓;胆囊管异常扩张短缩4例,占7%;胆囊管结石5例,占9%。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病理改变因素有48例,占85.7%。全组施行一期胆囊切除术48例,占85.7%;施行胆囊造瘘术8例,占14.3%。全组均获痊愈,临床治愈率100%;平均住院天数为12天。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三角病理改变类型多样,且可多种并存;其中胆囊淋巴结、Hartmann囊等造成的病理改变,其程度往往与胆囊的病理改变程度相一致,是影响手术术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合理解剖胆囊三角和明智选择术式是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妇科检查特点。方法于我实验室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患者样本中各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病理检查,收集患者妇科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妇科检查和病理特征。结果对照组宫颈光滑8例(16.00%),宫颈桶状增大10例(20.00%),宫颈赘生物26例(52.00%),子宫增大5例(10.00%);观察组宫颈光滑1例(2.00%),宫颈桶状增大3例(6.00%),宫颈赘生物16例(32.00%),子宫增大1例(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肿瘤直径≥4 cm有24例(48.0%),淋巴结阳性11例(22.00%),深间质浸润33例(66.00%),脉管间隙浸润10例(20.00%);观察组肿瘤直径≥4 cm有10例(20.00%),淋巴结阳性5例(10.00%),深间质浸润19例(38.00%),脉管间隙浸润5例(1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在临床检查和病理特征常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比子宫和宫颈表现,能够初步分辨。同时根据淋巴结、浸润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