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目的了解番禺区2003-2012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病趋势,分析导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因素。方法对2003-2012年番禺区255951例围产儿中发生缺陷的71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3-2012年间番禺区围产儿共255951例,其中缺陷儿数716例,发生率约为2.80‰,且在2003年缺陷发生率最高为3.27‰,而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最低为2.18‰,另外,高于35岁的产妇是围产儿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P〈0.05),而围产儿性别对缺陷发病率基本无影响(P〉0.05)。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分别为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多指、唇裂、唇裂合并腭裂。结论加强育龄孕妇产前筛查及产前咨询和优生优育相关知识的普及,降低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漯河市49所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38757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25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6.48‰;出生缺陷前5位是神经管缺陷、总唇裂、先心、脑积水、多指(趾);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母龄〈20岁及母龄〉/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季节和性别无相关性;产前和产后确诊率分别为13.94%和86.06%。结论应采取加强优生知识宣传,规范开展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产前诊断和遗传优生,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情况,提出干预措施,为早期发现缺陷儿,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孕28周至产后7 d住院分娩的6182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5年间监测围产儿,出生缺陷8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75‰;出生缺陷位于前5位的是肢体畸形、唇颚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外耳畸形;产前B超诊断率为51.76%;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乡村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城市。结论加强优生优育宣教,做好产前检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洛阳市2000~2004年出生缺陷监测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卫  包岚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236-2237
目的:了解洛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动态变化、种类、分布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2000~2004年洛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值为11.65‰,逐年呈现v型波动,并有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前6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多指(趾)、总唇裂、脑积水、外耳畸形、先心病;分布显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35岁以上孕母是出生缺陷的高发人群。结论: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优育的宣传,提高婚前医学检查质量,有效开展围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白江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疾病顺位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1~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240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24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0.80‰,出生缺陷前3位依次为多(并)指(趾)、总唇裂、耳部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乡村明显高于城镇(P〈0.05),产母年龄≥35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新生儿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加强婚前及孕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前检查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龙门县围产期出生缺陷的临床现状,为临床干预制定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龙门县2012年~2014年孕满28周至生后一周的所有的出生缺陷情况,分析该县各出生缺陷的发病现状并探寻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龙门县2012~2014年10107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为12.27‰,按照发生率的高低居前5位的出生缺陷为指(趾)畸形4.16‰、唇腭裂2.57‰、复合畸形2.08‰、足内翻1.88‰、无脑儿及脑积水1.58‰。结论目前龙门县出生缺陷虽然低于国家的总发生率(l3.7‰),但仍然偏高,如果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还可以再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以三级妇幼保健网为依托,选择了3所县级以上医院、6个乡镇医院为监测点,对1997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间在监测点出生的28632例围产儿进行了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发现出生缺陷儿195例,各年度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30‰、6.38‰、6.04‰、6.55‰、7.75‰、7.50‰、7.40%、7.21%、7.59%,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前五位分别是多指、唇裂合并腭裂、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及无先天性心脏病;产妇年龄大于30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发生率为11‰;孕母的学历高低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有明显差别,大专以上学历的发生率为2.61‰,而高中以下学历的发生率为7.05‰;出生缺陷儿死亡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为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选择最佳受孕年龄,做好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筛查与风险评估、孕前咨询、宣传教育、卫生指导,构建防治出生缺陷的长效机制,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病例中发生出生缺陷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广州市各医院逐季上报的《围产儿数季报表》及汇总至省妇幼保健院的《出生缺陷登记卡》,本研究监测了2004年第四季度-2008年第三季度海珠区各所医院住院分娩孕28-W产后7d的围产儿死亡率和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监测广州市海珠区5年中围产儿48268例,围产儿死亡病例555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1.5‰,同产儿死亡中发生出生缺陷的22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6.64%,其中胎儿水肿综合征、唇腭裂、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和四肢畸形排在死亡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前5位。结论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加强婚前生殖健康教育和医学检查,做好婚前保健,优生及孕产期保健,尽可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许妹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95+197-195,197
目的:分析凭祥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种类、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6~2010年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320例围生儿中,出生缺陷儿103例,出生缺陷率为14.07‰;男婴发生率高于女婴;农村户籍发生率高于城镇户籍。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多指并指(趾)、马蹄内翻足、巴氏水肿、唇裂或合并腭裂及尿道下裂。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知识普及,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质量和三级预防,制定多方面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国家出生缺陷监测中心要求对2005~2011年长春地区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5 ~2011年长春地区共监测围产儿360555例,其中出生缺陷341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94.659/万.围产儿死亡3537例,死亡率98.098/万.结论 加强孕前保健宣传和产前筛查,积极开展三级预防,避免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的围产儿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云梦县医院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4.94‰、20.35‰、19.85‰、15.13‰、14.54‰,平均16.86‰,无明显下降趋势(P>0.05);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神经管缺陷、多指(趾)和肢体短缩,相关因素是孕妇年龄(P<0.05)和婴儿出生季节(P<0.05)。结论:应该加强三级预防的力度,并对主要缺陷类型进行重点防控;在25~30岁女性选择在夏季受孕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1986年10月开始对全省各市36所县及县以上医院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四年间共监测315,892例围产儿,其中有出生缺陷2,854例,其发生率9.03‰。10种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顺位,指趾畸形发生率最高为0.96‰,唇腭裂为第二位,发生率0.86‰,在江苏属高发畸形。经畸形消长检验,1990年肢体短缩畸形,腭裂比1989年有所上升,指趾畸形,直肠肛门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制订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 2003年至2011年我院所有出生的围产儿的监测对象结果监测到出生缺陷儿29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81‰。城镇出生缺陷例数123例,发生率14.65‰,农村出生缺陷例数175例、为发生率1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20.15‰)明显高于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3.03‰),结论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4年至2007年番禺地区流动人口中围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类型及相关因素,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在该院分娩的4268例围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其中围生儿出生缺陷的情况以及该地居民与流动人口中的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268例围生儿中,出现出生缺陷的51例,发生率为1.19%。其中流动人口出生缺陷38例,占同期出生缺陷的74.5%;出生缺陷病死14例,病死率27.5%,为非出生缺陷围产儿病死率的60倍;围生儿出生缺陷涉及18个病种,单发缺陷29例,多发缺陷12例,致死和难治缺陷10例,其中颔面五官缺陷居分类之首;发生出生缺陷的围生儿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与母亲某些因素相关。结论该地区流动人口出生缺陷率高于该地区居民人口出生缺陷,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内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优生优育知识宣教,规范孕期检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1998年1~12月出生的2424名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出生缺陷儿发生2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96‰。本文监测出生缺陷前三位为多指并指、兔唇合并腭裂、水肿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城市和农村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宣教的重点对象是普遍人群。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围产保健工作,在可能的条件下,发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技术,发现严重缺陷儿,争取在孕28周前中止妊娠,是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市江东区近5年来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围生儿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区围生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新生儿出生数为13 334人,围生儿出生缺陷376例(28.2‰);其中本地户籍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22.0‰(245/11 123),异地户籍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59.3‰(131/2211),本地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异地户籍者。出生缺陷前5位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脑部缺陷(无脑儿、脑积水、脑发育不良)、外耳畸形、多指。结论重视孕产妇的一级预防,加强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参与孕前及孕期保健人数,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005~2010年福建省围产儿总唇裂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31所县级以上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信息进行监测分析.所有围产儿均为孕28周至产后7天.结果 监测时间内围产儿总唇裂总发生率为11.23/万,无随年度增加而下降的线性趋势;男14.01/万,女8.32/万;城镇12.22/万,乡村10.63/万;高龄产妇(≥35岁)14.91/万,非高龄产妇(<35岁)10.94/万.产前超声检出总唇裂的构成比为62.2%,产后诊断占37.8%.结论 福建省近6年总唇裂发生率下降趋势不明显,仍是我省发生率较高的先天畸形.总唇裂的围产儿中男性高于女性,分娩的高龄产妇高于非高龄产妇.产前超声是检出围产儿总唇裂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刘华秀  周翠萍 《贵州医药》1997,21(3):159-161
贵阳地区1991~1995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5.02‰,有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482.49‰,无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16.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本文对124例有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1年~2015年九龙坡区出生缺陷发生及消长情况。方法按照《重庆市出生缺陷、围生儿死亡医院监测方案》,对在九龙坡区助产医疗机构内出生的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 d的围生儿,每季度汇总上报《围生儿数季报表》、《医疗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结果 2011年~2015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52.54/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多指(趾)、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小耳、并指;城市大于乡村,男性大于女性;产妇年龄"20~"岁和"35~"岁年龄组较其他年龄组缺陷发生率都高。结论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应进一步强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减少高龄孕妇孕育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我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的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我市2011年~2015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2015年庄河市监测医院出生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 d内的所有时进行监测。结果 5年间共监测围生儿28515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75.64/万。出生缺陷种类前5位的是: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直肠肛门闭锁及狭窄、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农村和城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06%、91.25%;男性和女性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74.92%和60.01%;35岁以上孕妇通常属于幼儿出现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强化"优生优育"的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力度,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小剂量的叶酸,提高产前诊断技术,进一步落实出生缺陷监测措施,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