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张威庆  孙俊涛 《山东医药》2011,51(17):94-9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可疑小肠疾病92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对胶囊内镜的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92例患者共检出病变70例(检出率76.1%);胶囊内镜未通过幽门而致检查失败1例,成功91例,成功率为98.9%。受检者均未发生胶囊内镜滞留和肠梗阻。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可提高可疑小肠疾病确诊率且检查相对安全;受检者检查前进行严格的评估,可降低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传统胶囊内镜与潜水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质量及病变检出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连续60例患者胶囊内镜检查资料,前3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肠道准备(传统胶囊内镜组),后30例患者采用潜水法进行肠道准备(潜水胶囊内镜组),比较肠道准备评分、胶囊内镜平均胃通过时间(GTT)、小肠通过时间(SBTT)、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以及阳性病变检出率等。结果 传统胶囊内镜组患者肠道准备评分平均为2.56±0.71分,显著低于潜水胶囊内镜组3.24±0.71分(t=3.768,p<0.001)。传统胶囊内镜组平均GTT 40.86±35.91min、SBTT 314.20±151.30min、结肠到达率100%;潜水胶囊内镜组患者平均GTT 52.82±38.96min、SBTT 282.44±123.23min、结肠到达率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0.392、0.237)。传统胶囊内镜组患者中阳性病变检出率为73.3% (22/30),潜水胶囊内镜组阳性病变检出率为80% (24/30),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χ2=0.373,p=0.542)。结论 潜水胶囊内镜较传统胶囊内镜肠道准备质量显著提高,且有提高病变阳性检出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胶囊内镜已成为一种诊断小肠疾病的常用工具,胶囊内镜滞留是一种罕见但可能后果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了1例患者胶囊内镜滞留肠道13年,最终通过肠镜取出胶囊内镜,避免了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小肠胶囊内镜的出现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胶囊内镜的记录时间大多约为8h,20%~30%的受检者无法完成全小肠观察,有可能遗漏病变。既往可通过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改变患者体位等手段来缩短胶囊内镜在胃和食管内的停留时间,以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近期研究显示,内镜下胶囊放置能够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继而提高诊断阳性率,但未提及是否会对小肠黏膜的图像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陆红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8,13(12):764-765
胶囊内镜是一项检查小肠的技术,对许多适应证的诊断率约为60%。胶囊内镜电池的寿命约8h,一般而言,约80%的胶囊内镜能在电池耗竭之前到达盲肠,但约20%的患者因胶囊内镜不能到达盲肠而无法观察整个小肠黏膜。如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呈阴性,且未观察到全部小肠,医师应考虑到未检查到的小肠可能存在病变漏诊。  相似文献   

7.
M2A胶囊内镜在消化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8岁),采用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包括胃镜、小肠镜、结肠镜、小肠X线检查、肠系膜动脉造影等),与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或并发症,所得图像质量优良。44例完成检查,其中37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84.1%,包括食管、胃病变5例,小肠病变29例,结肠病变3例。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其中消化道出血2l例,胶囊内镜检出出血病变17例,而传统检查检出4例;腹痛5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5例,传统检查检出2例;慢性腹泻4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4例,传统检查检出l例;转移性肿瘤者l例,胶囊内镜和传统检查均发现病变。病变定位与l临床基本相符。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检查质量优良,病变定位正确,尤其适宜于小肠疾病的检查。以其无痛、无损伤为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小肠疾病图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囊内镜的发明开创了无痛、无创、陈导线的消化道舒适检查新纪元,被称为21世纪内窥镜的一场革命。由于胃镜和结肠镜对上消化道和结肠疾病的诊治技术已相当成熟,目前胶囊内镜主要用于小肠疾病的检查,为临床医师诊治小肠疾病提供帮助。因此,如何正确应用胶囊内镜及准确解读胶囊内镜下的小肠图像十分重要。以下,结合我科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及典型病例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是一种无痛的消化道检查方式,检查范围已经覆盖全胃肠道,其相关的各种新兴技术也不断被研发,运用于胶囊内镜操作、成像和诊断的各个过程,未来还有可能辅助实现胶囊内镜下手术操作和给药。然而,目前大多数胶囊内镜新兴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需要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肠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一直是疾病诊断的薄弱环节,胶囊内镜的问世使小肠疾病的诊断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OMOM胶囊内镜是继以色列M2A胶囊内镜以后国内第一个研发成功的胶囊内镜,我院从2006年3月引进以来共检查35例,现就其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小肠胶囊内镜自2001年上市以来,至今已得到广泛应用。除小肠胶囊内镜外,其他类型胶囊内镜亦得到了广泛发展,如食管胶囊内镜、结肠胶囊内镜、探测压力/pH的胶囊内镜及完成多种治疗任务的智能胶囊内镜。此文对近年来除小肠胶囊内镜外的其他胶囊内镜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13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老年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时的安全性及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13例62-86岁老年人进行全消化道检查。结果 13例老年人均良好地耐受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副作用发生。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检出小肠炎2例。小肠黄色瘤2例。小肠活动性出血1例。小肠黏膜下肿物1例。结肠黑变病3例。检出小肠疾病的受检者中,只有1例有消化道症状,无症状者占85.7%(6/7)。结论 老年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是安全的,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病因比较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中的诊断准确率和实用价值。方法24例原因不明的可疑小肠出血患者分别接受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双气囊小肠镜首选进镜方式分为经口或经肛2种,首选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日后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胶囊内镜采用以色列GIVEN公司产品。2种检查方法分别由专门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比较。结果24例患者中21例通过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总检出率为87.5%。24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后,有阳性发现者11例(45.8%),另13例无异常发现。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的阳性病灶均经活检病理和手术探查证实,其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7.5%,胶囊内镜诊断准确率为25%。在耐受性评估方面,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进镜的耐受性最佳,以后依次为非麻醉经肛方式和非麻醉经口方式。所有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者中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①经口和经肛方式结合能使双气囊小肠镜完成对全小肠的检查。②双气囊小肠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面明显优于胶囊内镜检查。③胶囊内镜在小肠多节段病变和长段病变的诊断上仍有一定价值。④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一项易为患者接受的、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全结肠镜、小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23例病变疑在小肠的患者,应用胶囊内镜进行小肠检查,评估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3例患者进行了24次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胶囊内镜滞留在食管下段而进行第2次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23例中20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6.8%,其中4例存在2种病变。小肠炎症性疾病10例,血管病变9例,黏膜下结节2例,憩室2例,问质细胞瘤1例。19次胶囊内镜向前摄影,4次向后摄影。17例通过回盲瓣进入盲肠(73.9%)。结论 胶囊内镜小肠黏膜摄影图像清晰,检查安全方便,病变检出率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的引进和应用,小肠疾病的诊断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以上进口设备的价格和检查费用昂贵,难以被广大患者所接受。2005年3月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OMOM胶囊内镜正式投放市场。现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以来25例OMOM胶囊内镜的临床资料,以阐明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随机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通过体外巡航胶囊内镜控制系统对磁控胶囊内镜进行控制,完成磁控胶囊内镜对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观察,并与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磁控胶囊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 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病变34例,磁控胶囊内镜发现病变32例,两者检查一致率为86.5%.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检查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67%,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40%.结论 磁控胶囊内镜对发现上消化道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并且检查过程无创、可控,可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 了解胶囊内镜检查在国人运用的临床特性,评价胶囊内镜对国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5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受检者进行了55次胶囊内镜检查,成功54次,成功率为98.2%。53例受检者均耐受了检查,未出现并发症。(2)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平均时间为44min(6—135min),小肠内滞留平均时间为334min(90—433mim)。在检查记录有效期间,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瓣42例,未通过12例。52例胶囊在检查结束后顺利排出体外,排出平均时间为24h(5h 10min~72h)。(3)检出了小肠癌、淋巴瘤、息肉、平滑肌瘤、黄色瘤、克罗恩病、非特异性炎症、蛔虫症、鞭虫症、异物及血管畸形等。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检查成功率高,对小肠黏膜、血管及黏膜下等病变的检出能力较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为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胶囊内镜的最大缺点是观察不能重复,不能获得组织学诊断和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8.
胶囊内镜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其适应证已基本明确。因胶囊内镜一次检查可产生约6万张图像数据,不仅会占用医生大量阅片时间,而且人工阅片产生疲劳后,会增加漏诊率。因此多项图像处理技术依靠人工智能强大的计算能力,不断在胶囊内镜领域被尝试用于胶囊定位与疾病辅助诊断,以减少阅片时间,提高检查效率。本文简要总结在胶囊内镜领域中基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胶囊内镜的问世攻克了小肠作为内镜检查"盲区"这一的难题,弥补了传统消化内镜的不足。经过20年的探索,胶囊内镜的性能不断提升,实现了适应证的拓展;食管胶囊内镜、结肠胶囊内镜以及胃胶囊内镜的相继推出,实现了全消化道黏膜的可视化;振动胶囊等功能胶囊内镜的研发,实现了从诊断到治疗的初探。  相似文献   

20.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胶囊内镜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但迄今为止,该技术在OGIB诊断中应用的研究多限于小样本病例。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OGIB的诊断价值,确定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值和总诊断率。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月,对连续选取的91例OGIB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94次,对胶囊排出时间,再检查,治疗,再出血,依从性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胶囊内镜检查的阳性率为74.7%,疑诊率为11.0%,阴性率为14.3%。其诊断OGIB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88.9%和80.0%,总诊断率为93.8%。检查过程中仅1例(1.1%)患者发生胶囊滞留,后经手术取出并证实为克罗恩病所致的肠腔狭窄。结论:胶囊内镜对于OGIB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检查手段,迟早行胶囊内镜检查可使患者早日明确诊断并得到及时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