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两种微创钻孔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与CT定位定向两种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两组,立体定向组32例,使用立体定向仪定位。CT定位定向组50例,不使用立体定向仪,根据CT片直接穿刺、抽吸血肿。两组病例在年龄、出血量、发病距手术时间、意识状态等因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血肿抽吸率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总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引流时间、注尿激酶次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性上有统计学差异(U=537.500,P=0.010)。结论:与CT定位定向相比,立体定向术中定位更精确、血肿抽吸更有效,疗效佳。  相似文献   

2.
王俊峰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1):1893-1895
目的:探讨急诊床边行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并获同意后,随机分成软通微创组15例、硬通微创组10例、开颅减压组10例。治疗判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结合血肿的清除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软通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3.4%,硬通微创组总有效率为60%,开颅减压组总有效率为50%,统计显示软通微创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硬通微创组和开颅减压组(P0.05);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在治疗后第7和14天,软通微创组明显小于硬通微创组和开颅减压组(P0.05)。结论:急诊床边行改良-立体定向软通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具有疗效高、致残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徐霞  李勇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3):16-17
目的:探讨化瘀通腑散超早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瘀通腑散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恢复、颅内血肿吸收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化瘀通腑散超早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简易立体定向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简易立体定向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易立体定向结合脑内镜治疗21例高血压脑出血.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者6例,大部清除(血肿清除量大于80%)者11例,部分清除(血肿清除量50%~80%)者4例.GOS评分良好3例,中残14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 简易立体定向内镜手术能有效清除血肿、方便止血、疗效确切、副损伤小,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微侵袭性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治疗组(微创组)32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31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的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都优于内科组.结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较内科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脑室血肿消失时间及预后影响.方法 对39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血肿且血肿量>30 m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立体定向血肿及侧脑室前后角穿刺抽吸组21例(立体定向组)和开颅血肿清除+侧脑室外引流组18例(开颅组).对术后30 d内2组患者生存状况、血肿消失时间、脑室扩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立体定向组21例术后30 d内存活17例(81%),GCS评分平均(10.1±4.4)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为(3.6±1.4)d,脑室扩大3例;开颅组18例术后30 d内存活11例(61.1%),GCS评分(7.2±4.2)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为(6.5±3.5)d,脑室扩大8例.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GCS评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脑室扩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及侧脑室前后角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血肿消失早,脑室扩大率低,预后较好,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肿量变化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颅内血肿量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出血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术结合尿激酶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边水肿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手术抽吸结合尿激酶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8例(立体定向组),以降颅压、控制血压、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等内科常规治疗48例(内科治疗组)为对照.观察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和6个月时血肿周边水肿体积或软化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血肿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内科治疗组比较,立体定向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血肿周边水肿或软化灶明显缩小[1周:(7.81±1.73) ml比(15.56±2.42) ml;2周:(6.42±1.51) ml比(13.37±1.76) ml,均P<0.01];GCS 14~15分患者例数明显增多(1周:41例比32例;2周:46例比40例,均P<0.05);治疗后2周、1个月GOS Ⅳ~Ⅴ级患者的例数明显增加(2周:15例比6例;1个月:29例比17例,均P<0.05);血肿消失时间明显缩短[(4.3±1.3) d比(23.3±7.9) d,P<0.01].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结合尿激酶引流可使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周边水肿明显减轻,意识状态及功能预后明显改善,而且有利于患者中长期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3—2016-03于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按治疗方式不同设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予立体定向与显微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予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血肿量及生活自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10.37±2.48)分、(7.96±2.43)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7 d血肿量(10.37±3.86)m L、(7.28±2.09)m L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法自理、自理较差1.72%、10.34%低于对照组13.79%、32.76%(P0.05)。结论立体定向与显微手术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清除血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24-1525
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选取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观察组术后3、9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汤对急性脑出血的灌肠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控制血压、脱水、预防感染、营养脑神经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通腑化痰汤灌肠,1次/d,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Glasgow评分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腑化痰汤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早期经颞部双靶点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超早期经颞部双靶点立体定向手术组(114例)和开颅手术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颞部双靶点立体定向手术组患者存活102例,生存率89.47%,开颅手术组患者存活84例,生存率72.41%,立体定向手术组生存率及疗效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超早期经颞部双靶点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既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术后恢复情况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48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内科保守治疗组40例行内科治疗,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病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两组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立体定向治疗组较内科治疗组病程缩短。结论应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和小量脑出血,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方法简便、手术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快、缩短疾病疗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陆川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42-2843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与CT定位定向两种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两组.立体定向组32例.使用立体定向仪定位。CT定位定向组50例,不使用立体定向仅,根据CT片直接穿刺、抽吸血肿。两组病例在年龄、出血量、发病距手术时间、意识状态等因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血肿抽吸率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总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引流时间、注尿激酶次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性上有统计学差异(U=537.500,P=0.010)。结论:与CT定位定向相比,立体定向术中定位更精确、血肿抽吸更有效,疗效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7 d内每日血压变异性(BPV)的差异。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9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入院治疗后连续7 d的收缩压资料,比较2组收缩压、收缩压标准差(SD)、收缩压变异系数(CV)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入院后7 d内收缩压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手术治疗组入院后前3 d内收缩压SD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从入院后第4天开始,2组收缩压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后7 d内收缩压C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后早期收缩压血压变异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38-364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且行定向软通道(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卒中NIHSS量表及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0.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低,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数字三维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血肿在高血压脑出血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外科手术的8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定的治疗方式,将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74例)、行数字三维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475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脑卒中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MR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三维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启锐  黎源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804-3806
目的:总结自制颅表定位器辅助立体定向置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共收治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15~30 mL)患者76例,采用脑立体定向仪配合作者自行设计的颅表定位器定向穿刺置管,尿激酶冲洗溶解引流血肿.以国内统一制定的脑卒中疗效评定量表评定,分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等.结果:治愈35例(47.0%),显效21例(27.0%),有效17例(22.0%),无效2例(2.6%),死亡1例(1.4%).术后CT证实本文所置引流管走向与血肿的长径平行,并位于血肿中心.结论:作者自行设计的颅表定位器,能帮助决定穿刺路径并使所置引流管处于血肿的最佳位置,以便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全国神经内科主任(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适宜技术高级研讨班,拟定于2006年9月10—1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培训费98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学习期满授予学员类继续教育学分。内容:立体定向硬通道管引流治疗脑深部小血肿;高血压脑出血的简易血肿穿刺定位方法;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技术治疗常规;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并发症的治疗;硬通道穿刺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1210例病例总结);多点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附39例报告);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探讨;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术后3 d及术后7 d血肿残余量,术前、术后15 d及术后30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7 d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5 d、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清除血肿,缩短康复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