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湘玲 《西南军医》2016,(5):423-42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合理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CA12-5水平、肿瘤体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附件受累情况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水平、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附件受累情况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CA12-5、肿瘤直径>2cm、中低分化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和附件浸润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68例预后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发现40岁以上患者的5年存活率略低于年轻发病者,绝经与否对5年存活率无影响,5年存活率足月产≥2次者为92.7%(P<0.05),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者可达94.7%,临床I期者为98.0%(P<0.05),腺癌略高于其他类型癌(P>0.0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者达94.0%(P<0.05),提示手术方式,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和足月产次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35例临床和病理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妇产科孙树芬,黄燕玲,林玉珍,许磊,翁秀琴(福州350014)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病理,预后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均有增高趋势。一般统计,于宫内膜癌与宫颈癌的发病比例在1:4~1:1...  相似文献   

4.
邝菲  任静  宦怡   《放射学实践》2012,27(4):466-468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第4位常见的恶性肿瘤.MRI因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及高质量的三维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探测、定级及分期等许多方面都优于CT及超声(US),成为评价子宫内膜癌最为可靠的影像方法[1,2].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已从单纯的形态解剖学成像发展为功能成像,弥补了常规磁共振扫描的不足[3],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目前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主要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及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并验证MRI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2年5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19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利用MaZda软件获取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得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淋巴结转移预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结果 训练集134例,其中淋巴结转移43例;验证集61例,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术前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32.4%(23/71),特异度为96.0%(119/1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组学得分、MRI提示宫颈间质浸润、Ki-67、MRI提示淋巴结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依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84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在训练组、验证组拟合优度良好(P=0.689、0.167)。结论 MRI影像组学列线图提高了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的CT表现类型与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加深对鼻咽癌(NPC)CT表现3种类型的认识。材料与方法:118例NPC,颈淋巴结转移89例,有完整的3年追踪资料者64例,其中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复发者2例,根据CT表现将118例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并将CT表现3种类型与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复发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CT所见Ⅱ型型较Ⅰ型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与Ⅰ型和Ⅱ型比较,Ⅲ型转移之淋巴结多小于3cm;I型放闻后3年转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自愿行基因检测的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子宫内膜癌分为POLE超突变型、MSI-H型、低拷贝型及高拷贝型4个分子分型。比较4个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Ki67与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55例患者中,POLE超突变型2例,MSI-H型9例,低拷贝型29例,高拷贝型15例。4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POLE超突变型2例,MSI-H型8例,低拷贝型28例,高拷贝型8例;9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MSI-H型1例,低拷贝型1例,高拷贝型7例。4种分子分型患者在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病理类型、FIGO分期、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MMR蛋白表达、p53状态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死亡;复发11例,其中,高拷贝型7例,低拷贝型2例,MSI-H型2例。POLE超突变型、MSI-H型、低拷贝型、高拷贝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55/55)、78.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淋巴结转移和16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各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病理类型和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其中组织学类型的影响最大(OR=16.96)。结论了解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于正确判断和预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及采取干预措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R不同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的检出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49例患者的568组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获得病理诊断。对这49例患者的MR不同序列图像进行分析。对应获得病理的淋巴结分组,在T1WI、T2WI、DWI图像上记录是否检出淋巴结及其大小。以短径>1cm作为淋巴结转移标准诊断,计算各序列诊断的正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各序列对所有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诊断的正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DWI检出的淋巴结组数最多(33组),T2WI和DWI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最高,为87.5%。不同序列对已检出的淋巴结进行诊断评价,正确度最高的为DWI序列,为87.9%。T1WI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1.7%和91.7%;DWI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0%和90%。对于有病理结果的所有淋巴结,正确度最高的是T1WI和T2WI,均达98.9%,T2WI的灵敏度最高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75%和99.3%。T1WI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9.8%和91.7%。对于49例患者,常规T1WI及T2WI诊断的正确度最高,均为93.9%。结论利用短径诊断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DWI增加对盆腔淋巴结的检出,但不能显著提高诊断的正确度。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讨雄激素受体对结直肠癌病人的预后意义 ,作者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结直肠癌及癌旁粘膜AR水平 ,结合 30例病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 (结、直肠 )、分化程度 (高、中、低 )、Dukes分期 (A、B、C、D)以及结直肠癌DNA及CEA水平 ,与随访结果一起纳入生存资料的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直肠癌较结肠癌预后差 (P <0 0 1)。Dukes分期与生存期呈负相关 (P <0 0 1)。结直肠癌旁粘膜AR水平与病人生存期呈正相关 (P <0 0 5 )。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癌组织AR、DNA及CEA水平与生存期不相关。提示结直肠癌旁粘膜AR水平为结直肠患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 ,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海和上海是胃癌高发区。青海局限型胃癌41.0%,其中高分化癌占44.3%,上海局限型胃癌92.8%,高分化癌占45.1%;浸润型生长的胃癌青海为58.9%,其中低分化癌占54.6%;上海浸润型胃癌7.1%,其中低分化癌占43.6%,青海和上海胃癌的大体类型有显著差异(P<0.005)。胃癌侵犯胃壁深度与全国资料比较,青海胃癌在浅深肌层者51.9%,显著高于全国资料8.5%(P<0.005),浆膜/进浆膜层癌全国资料为90.8%,青海为48.1%,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青海370例进展期胃癌第一站淋巴结转移卒72.1%,器官扩散大网膜为28.6%,肝25.1%,结肠15.4%,胰腺14.1%,十二指肠7.5%。全国资料第一站淋巴结转移74.4%,大网膜转移27.5%,肝38.1%,胰腺18.1%,十二指肠10.8%,淋巴转移和器官扩散均高于青海。  相似文献   

13.
胃癌单个转移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给进一步用示踪法前瞻性检测胃癌SLN提供参考,作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只有单个淋巴结转移的75例胃癌,将此转移淋巴结视为胃癌SLN,研究SLN的出现部位及与原发癌灶的关系。结果显示,单个转移淋巴结约55%(4l/75)发生在临近原发癌灶(N1),约28%(2l/75)分布在相对远离原发癌灶处(N1),17%(13/75)出现在N2-N3;发生“跳跃性”转移的13例胃癌中除l例癌浸润限于粘膜层(M),余12例均浸润粘膜下或以上。研究表明,胃癌首先转移的淋巴结(SLN)分布呈随机性和多向性,“跳跃性”转移发生率远高于预期,虽不能就此否定SLN概念于胃癌的适用性,但提示只在临近癌灶处检测胃癌SLN是不可靠的,需要联合两种示踪法检测胃癌SLN。  相似文献   

14.
HER2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乳腺癌HER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探讨其作为乳腺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 ,采用免疫组化法 (IHC)检测 185例乳腺癌标本的HER2表达 ,并随访其生存时间。 185例中失访 6 5例 ;12 0例有 10年预后随访资料 ,其中死亡 2 8例。所有检测标本的HER2的阳性率为 37 3%;不同HER2表达级别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各生存曲线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小于 0 0 1;HER2阴性者 40和 6 0个月生存率比高表达患者高 ;HER2过度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 <0 0 5 )。结果说明 ,乳腺癌患者HER2高表达预示生存时间缩短 ,HER2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一项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周乃康  田晓东  李俊来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12):1072-1073,1079
目的 评价术中超声(IUS)在肺癌手术中检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能力及其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对3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超声俭查,逐区探查并记录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数目、大小、部位,根据淋巴结的几何尺寸和声像特征预测其是否为转移,以手术淋巴结清扫和病理检查的结果为对照。结果 (1)IUS检出淋巴结的敏感度为83.6%(163/195).阳性预告值为97.0%(165/168)。不同分区和淋巴结的大小对于检出率有影响。(2)IUS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结果:以淋巴结几何尺寸为标准,其敏感度为70.3%,特异度为71.7%,准确率为71.2%,以声像特征为标准则分别为85.7%、75.0%、83.3%。结论 IUS是肺癌手术中探查和发现纵隔淋巴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腔感染致肺损害的实验观察230031合肥解放军第105医院赵成功,黎介寿关键词腹膜炎;并发症;肺水肿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2.1肺损害是腹腔感染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本实验观察腹腔感染后肺损害出现的时间和过程,探讨其病理机制。新西兰白兔30只,...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TIMP)的表达与人大肠癌转移及其预后的关系,利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1例大肠癌组织中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肿瘤组织中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三者高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进展有关,并且预后不良.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肝癌患者门静脉逆流与肝癌肝内转移的关系,应用灰附超声观测肝炎肝癌组、非肝炎肝癌组门静脉癌栓和癌肿肝内转移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炎肝癌组、非肝炎肝癌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开动脉瘘及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结果显示,肝炎肝癌组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及门静脉癌栓、癌肿肝内转移发生率均高于非肝炎肝癌组(P<0.01);肝硬化组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肝炎肝癌组与非肝炎肝癌组肿块内及周围的门静脉-肝动脉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门静脉逆流是引起肝癌肝与非肝炎肝癌组肿块内及周围的门静脉-肝动脉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门静脉逆流是引起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钙粘附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对60例子宫内膜癌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钙粘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E-钙粘附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预后诸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内膜癌E-钙粘附蛋白表达降低与肿瘤蛋白表达降低与子宫内膜部预后不良有关,因此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