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组)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MSII组)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将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对照组41例于三餐前及睡前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术前血糖达标时间、术后血糖波动情况伤口感染、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切口感染及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可更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了低血糖及伤口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配合胰岛素注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指尖血糖仪配合胰岛素注射完成治疗,观察组采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配合胰岛素注射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高血糖控制情况及C肽、胰岛素水平、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早餐2 h后、午餐前、午餐2 h后、晚餐前、晚餐2 h后、睡前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C肽、餐后2h 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配合胰岛素注射在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可溶性人胰岛素(诺和灵R),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睡前均注射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N)。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水平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平稳所需胰岛素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A联合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T1DM)患儿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含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T1D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 A1C、空腹血糖(FBG)水平变化,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Hb A1C、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 A1C、FBG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Hb A1C、F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略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的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联合胰岛素治疗T1DM有效改善患儿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持续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持续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情况较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血糖调节水平、胰岛素用量、住院期间并发低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次数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血糖控制效果非常不错,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及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严宇飞 《医疗装备》2020,(6):103-104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 2D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莲花县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初诊T 2DM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试验组给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剂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B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胰岛素剂量少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初诊T 2DM患者,可较快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158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观察组)和胰岛素静脉滴注(对照组),监测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p H恢复时间、尿酮阴转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阴离子间隙(A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C肽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稳定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尿酮体阴转时间、p H恢复时间、平均每人每日低血糖次数、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4,39.01,33.62,17.46,2.28,9.23;均P<0.05),两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人数(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45,P<0.05)。治疗后观察组AG和Hb Alc均低于对照组,而CO2-CP和C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8,3.46,4.37,9.24;均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显效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进行评估。将本院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分成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组(CSII)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各18例。观察两组病人血糖、血酮、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CSII组血酮恢复时间(3.5±0.7)d,较对照组(4.5±0.5)d明显缩短(P<0.05);尿酮转阴时间(27.2±11.1)h,亦较对照组(42.2±9.2)h明显缩短(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6±0.2次/人)较对照组(1.2±0.4次/人)明显减少,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林嘉润 《智慧健康》2022,(2):118-120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新诊断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以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BG、HbA1c、2hPG为(5.89±1.12)mmol/L、(6.25±1.06)%、(7.35±1.18)mmol/L,低于对照组的(7.02±1.24)mmol/L、(7.89±1.12)%、(8.47±1.25)m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OMA-β为(56.12±4.98),高于对照组的(49.58±4.87),HOMA-IR为(1.22±0.25),低于对照组的(1.48±0.29),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稳定控制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水平,减轻胰岛β细胞功负担,降低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效果。方法将102例住院的DK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和单位时间内胰岛素用量;对照组用手工调节输液速度(1 ml=15滴)和单位时间内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尿酮体、血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输液速度与设计的输液速度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酮体、尿酮体转阴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低血糖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能有效的控制输液速度从而使胰岛素均匀滴入,输液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安全有效,值得在DKA救治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CGMS与CSII联合应用为实验组,传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GMS连续监测血糖72h,而后者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72h,两组均进行胰岛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达到目标血糖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后两组血糖波动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64%,而对照组的发生率却为14.63%,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胰岛素泵因能快速稳定控制血糖,CGMS能够发现血糖异常波动,二者联用能够及时发现低血糖事件,使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对指导糖尿病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效果及胰岛素用量情况。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诺和灵30 R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用诺和灵30 R加二甲双胍口服,维持血糖达标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控制至良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胰岛素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加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有利于血糖控制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Lep)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作者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人进行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C-肽(C-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Lep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T2DM组TC、T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ep水平明显升高(P<0.01),Lep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认为血清Lep可能在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GDM患者,根据蒙特卡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胰岛素泵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2 h PBG值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短期强化治疗和综合护理,可及时有效地控制FBG和2 hPBG水平、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短一中"胰岛素治疗模式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三短一中"胰岛素治疗模式治疗,观察组予以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情况、治疗情况及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Hb A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FPG、餐后2 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住院天数、每日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血糖漂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儿在低血糖、早产、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药物用量,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5例行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及胰岛素治疗的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血糖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糖尿病认知水平得分(61.42±8.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26±7.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改善机体的炎性反应状态,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继茹 《医疗装备》2020,(6):121-12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实施胰岛素泵治疗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对照组实施胰岛素治疗联合指尖血糖监测,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FPG、2 h P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试验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糖尿病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单双号随机化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甘精加口服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配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结果:观察组低血糖率(4.00%)、糖化血红蛋白(5.39±0.53)%、餐后2小时血糖(9.11±1.35)mmol/L、空腹血糖(5.23±0.55)mmol/L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用量(35.86±2.11)U/d少于对照组(P<0.05),尿酮恢复正常时间(14.68±2.59)d、尿糖达标时间(8.75±1.62)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配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更利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重组甘精胰岛素(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与预混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组(A组30例)和预混30R组(B组30例),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胰岛B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PGH)、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升高(p<0.01)。A组降血糖达标更迅速,A组较B组发生低血糖率更低。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