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排卵周期的建立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正常。其中任何一部分功能障碍都可能导致不孕,而排卵功能障碍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几年来,我院观察325例不孕症患者中,有150例存在着排卵功能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占不孕症患者的46.1%,  相似文献   

2.
针灸促排卵临床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体外受精、人工授精等现代助孕技术的进步,由卵巢内卵泡发育不良和排卵系统功能失去正常,而引起排卵功能障碍导致的不孕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医学认为,卵巢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其病因病机在于下丘脑功能受抑制,垂体反应性下降致使卵巢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即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性腺轴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不孕症是指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男方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1年而未受孕者。因卵巢不排卵而造成的不孕症,称为无排卵性不孕症。排卵障碍是构成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排卵障碍约占女性不孕的25%-30%。近年来,笔者应用刘云鹏名老中医验方益五合方促排卵方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所致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7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也是难治性疾病。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包括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女方引起不孕的原因中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最为常见。排卵功能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约占女性不孕症患者的40%。本人自拟调经种子汤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取得了  相似文献   

5.
排卵障碍是构成不孕主要原因之一,占女性不孕的25~30%。我们用“内障Ⅱ号”治疗排卵障碍所致不孕5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子宫、输卵管正常,配偶健康,有排卵障碍所致不孕患者99例。其中原发不孕症67例,继发不孕症12例;年龄...  相似文献   

6.
刘新敏 《中医杂志》2012,53(6):467-468
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女性不孕中,排卵障碍约占25%~30%,主要表现为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现代医学认为,正常排卵周期的建立有赖于完整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及卵巢正常的分泌功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协调均可导致排卵障碍,表现为卵泡不发育,或卵泡发育到一定阶段闭锁、不能成熟,或虽能成熟但不破裂而黄素化,卵泡不能排出,或虽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或小卵泡排卵.李光荣教授对不孕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李老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排卵功能障碍是引起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约占不孕症病因的20%~40%。排卵功能障碍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失调所致。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黄体功能不全(LPD)、高泌乳素血症(I-IV)等因素均可引起卵泡发育不良,或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而致排卵障碍。  相似文献   

8.
许爽君 《国医论坛》2003,18(3):51-53
凡婚后未避孕 ,有正常性生活 ,同居两年而未曾受孕者 ,称“不孕症”。我国已婚夫妇中约有 1 0 %~1 5 %不能生育 ,其中女方因素占 72 .8%,男方因素占 2 3.8%,男女双方因素造成不孕的占 34%[1 ]。女性不孕症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内分泌功能障碍、生殖器官感染、免疫功能缺陷四大类[2 ] 。而中医药对排卵障碍、输卵管阻塞、免疫性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排卵障碍性不孕排卵障碍是不孕的主要因素 ,引起排卵障碍的原因 ,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失调。俞瑾 [3 ] 认为中医肾主生殖…  相似文献   

9.
不孕是困扰育龄期女性及其家庭常见的身心疾病。女性不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因病理所致多为排卵障碍型不孕,故促排助孕为治疗的关键。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是指由于女性双侧卵巢不能正常排卵,导致无法正常受孕的病证。陈霞教授认为,排卵障碍型不孕症的发病原因为肾虚,肾虚则精血亏虚,冲任不盛,乃至经乱,甚则难以摄精受孕,而肝主藏血,调冲任,脾为后天之本,化生精血,继发肝郁脾虚,兼夹痰湿、瘀血等因素。肾虚则癸水不足,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系主要病机,治疗当以补肾为主,兼顾疏肝健脾,佐以化痰祛湿、理气活血等。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月经周期分期论治,调经促排,种子育胎。药物治疗的同时再结合心理疏导,在临床上多有成效,文章通过案例,介绍陈霞教授治疗排卵障碍型不孕症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在女性无排卵不孕中约占25%~([1])。诱发排卵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笔者采用来曲唑诱发出现成熟卵泡,并配合针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1])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断标准: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1年未妊娠者,B超连续监测至少1个月经周期提示卵泡生长缓慢,无优势卵泡,生长过程中卵泡萎缩、停育、卵泡不破、无排卵、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当代女性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常见病因之一。中医认为肝郁肾虚为本病的关键。从气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注重情志对下丘脑的影响,疏肝郁、调气机使全身气机升降之枢机、下丘脑轴功能恢复正常;补肾气、调阴阳,使其平衡,子宫藏泻有度,进而调节机体整个内环境,促进"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即"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正常,改善机体内分泌,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出,帮助受孕。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不孕症认识及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中西医病因病证分析1.1排卵障碍性不孕1.1.1中医病因病机肾虚和肝郁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因病机(多为原发性不孕)。"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中医生殖轴)功能正常,是正常产生月经的主要环节,故《内经》曰:"月事以时下,故  相似文献   

13.
凡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或曾孕育未避孕而又2年以上不再受孕,称为不孕症[1]。前者为原发性不孕,后者为继发性不孕。1辨证论治肾主生殖,肾气旺盛,精血充沛,任通冲盛,两精相搏,才能受孕。排卵障碍是肾-天癸-冲任-子宫轴之间的调节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 a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或曾孕育未避孕而又2 a以上不再受孕者,称不孕.我国育龄妇女不孕症的发病率约10%,其中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占女性不孕症的15%~25%,其治愈率也最高,约占13.4%.本文就近10 a有关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孕症为妇科常见病,约占育龄夫妇的8%~17%,病因复杂,其中排卵功能障碍是重要原因,约占25%~30%。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是由肾-天癸-冲任之间相互协调失约,肝、脾、肾功能失调所致,其中肾虚为发病的主要环节。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补肾促排卵 中医学认为,肾气充盛,生殖功能正常,肾—天癸—冲任—胞宫功能协调,卵子能够生长、发育成熟,定期排出;如肾气虚衰,生殖功能低下,则影响卵子的生长、发育,不能定期排出。因此,补肾为促进卵泡生长、发育并排出的关键。许多医家基于此创制出用于促排卵的有…  相似文献   

16.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排卵功能障碍是造成不孕的一个主要原因。肾精充盛是卵子发育成熟的前提 ,而成熟卵子的正常排出有赖于肾阳鼓动、肝之疏泄、冲任气血调畅。肾精亏虚 ,卵子难以发育成熟 ;肾阳亏虚 ,鼓动无力及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 ,不能疏泄卵子排出 ;冲任气血瘀滞 ,阻碍卵子排出。以上均为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主要病机。因此 ,补肾、疏肝、活血是治疗本病的大法。  相似文献   

17.
隋晓东  曲秀芬  周微  李莹 《光明中医》2012,27(12):2617-2618
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中医药通过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从而改善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整体水平,在重视卵泡发育排出同时,还调整月经周期,改善全身症状,远期疗效肯定,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不孕重要原因之一是排卵障碍,主要为无排卵和黄体不足。笔者早年曾跟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擅长治疗不孕症的张明敏教授坐诊,在夫妻性生活正常,排  相似文献   

19.
四二五汤治疗女性排卵功能障碍50例刘伯平抚顺县中医院(抚顺113008)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经基础体温测定、卵巢功能测定、宫颈粘液涂片、子宫内膜活检、B超监测排卵等常规检查确诊为排卵功能障碍。其中,1年不孕5例,2年不孕23例,3年以上不孕17例,5...  相似文献   

20.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1].在导致女性不孕的所有因素中排卵障碍占20%~40%,其中持续性不排卵者占15%~20%,稀发性不排卵者占8%~10%[2].2006-08~2008-01,笔者运用育嗣灵1号胶囊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60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