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证候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证候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指导着中医学对疾病表现及其发生的认识,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建国以来,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对证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相继开展了证候规范化、证的实质和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大量中医辨证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现代证候概念研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现代证候研究始自上世纪50年代,通过对证、症、病的争鸣,使各自的内涵、外延都日渐明晰,为纯化证候理论奠定了基础。证候规范研究则于80年代逐渐开展起来,中西医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证候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广泛探讨和研究,使现代证候概念研究呈现多学科融合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证候多变,该文通过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中医证候特征研究、证候演变规律研究、证候要素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今后应考虑人群、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扩大样本量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调查研究与证候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在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诊断标准,为临床研究与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崩漏古代文献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规律,为崩漏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崩漏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取崩漏的证候要素和靶位,应证组合规律。结果:通过对崩漏古代文献进行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是:气虚、内火、血虚、阴虚、血瘀、气郁、阳虚。其靶位为:脾、冲任、肝、心、肾。证候要素组合与临床证候诊断符合率的研究发现7种证候要素可以组合成36种证候形式,涵盖了90.60%病案例数,临床涵盖率较高。结论:虚、热、瘀是崩漏的基本病机;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核心完善辨证方法体系"构建崩漏辨证体系的新思路,其核心是证候要素。证候要素及其应证组合规律的研究,将功血证候规范的研究回归到根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智力低下(MR)中医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统计学分析,对MR的基本证候分布、基本证候组合规律、证候组合与病情分级的关系、不同病情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MR基本证候出现率依次为心血虚、脾气虚、肾精虚、肝血虚、痰浊证、血瘀证,超过50%病例存在心血虚、脾气虚、肾精虚、肝血虚证;MR证候以三证组合为主,二证组合亦占较大比例,二证组合主要为肝肾两虚,三证则心肝肾虚常见;病情越重,证候组合越复杂,虚实夹杂多见;不同病情患儿证候分布及组合亦有一定规律。结论 心、肝、脾、肾虚证是MR的基本证候,肝肾虚证是MR证候的基本组合,虚实夹杂是病重患儿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证候的规范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痰湿证、肾阴虚证、肾虚痰瘀证、肾虚证、气滞血瘀证、肾阳虚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肾、肝、脾。病性主要为阴虚、痰、阳虚、血瘀、气滞、湿。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主要在肾,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以阴虚、阳虚为主,痰湿、血瘀、气滞为标。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从证候要素对证候进行研究,将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证候层次与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证候层次与结构尹必武孙益鑫(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证候层次;证候结构;辨证中图法分类号:R241证候有其本身的各种特性与基本内涵,更有其特定的层次与结构。掌握证候层次与结构,有利于逐步取得对病证的全面了解、深入认识、准确判断及有效指...  相似文献   

8.
关于证候概念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证候概念模糊和歧义的主要原因,认为证候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成果,它不仅仅具有自然科学的特性,同时还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等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应当从多学科角度出发,对证候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基本思路为:从发生学角度对证候概念进行研究,运用概念学知识对证候概念进行研究,采用系统科学理论对证候概念进行研究,通过信息学方法对证候概念进行研究,利用系统生物医学技术对证候概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老年期痴呆证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老年期痴呆证候研究中存在的命名、分型、诊断等不规范现象,探讨可行的研究思路。证候命名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证候名称中所包含的要素不一致和普遍存在"异字(词)同义"现象。证候分型不规范表现为分型数量及内容大相径庭,病机认识各有千秋。证候诊断不规范主要表现为相同证候名称下的症状内容和排序不一致。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证候要素,应证组合"、"分期分证"、"病证结合"的原则是解决证候命名混乱、实现老年期痴呆证候分型化规范、促使证候诊断标准达到统一的可行途径。此外,现代医学所认识到的许多疾病的特异性症状也可纳入到中医证候学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四诊症状的分析,提取中医的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于临床采集的1787例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37个四诊症状,采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未经事先辨证的症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到39组四诊症状的组合,经初步诠释,发现存在有肾阳虚、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气阴两虚、心气虚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心、肝、脾、胃、肾,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热。[结论]通过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现代文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依据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痹证""痹症""痹病"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0年的相关文献,并选取其中涉及中医证候的相关内容,在证候名称规范化和证候要素提取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从纳入分析的文献中共获取规范化的证候名称41个,其中出现频次达50次以上的证候类型主要有:肝肾亏虚证、风寒湿阻证、风湿热痹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阻痹证、寒热错杂证、气血两虚证,累计百分比达到61.98%。并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5个,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证候研究的复杂性。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具有相对简约的特点,故建立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辨证诊疗体系,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提取和命名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高血压病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盲法的分析和数据处理,探索疾病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要素提取和命名的研究方法.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5个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128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探讨每一证候类型的证候要素构成及其对应的相关症状或体征,根据传统的中医辨证理论进行证候要素的中医命名.结果 高血压病主要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主要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肾和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内热、阳亢、阴虚、气虚和风、痰、湿、瘀.结论 二阶证实性因子分析方法是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要素提取和命名的研究方法之一.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证候要素的分析进行证候命名是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古代文献研究,总结郁证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为规范郁证证候特征文献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华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检索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000余部,检索词包括"郁证"、"百合病"、"脏燥"、"梅核气",经统计分析找出与上述病证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共纳入851篇文献的内容(851条原文),2873个症状,规范后185个症状,证候要素共18个,证候要素按频次和百分比分布前4位为气滞、气虚、内火、痰。病位类证候要素百分比最高的前4位为肝、脾、心、胃。进行相关性统计。结果:肝与气滞、脾与气虚、肾与阴虚、心与血虚、心与痰、气滞与痰、阴虚与内火之间有相关性。结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郁证证候特征与目前大多数医家对郁证的认识基本相符,古代文献对郁证的论述对当代研究抑郁症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近10年有关抑郁症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抑郁症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选取2001-2010年有关抑郁症的现代文献,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86个,出现频率≥5%的常见证候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肝郁痰阻、肝郁血瘀、气滞血瘀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5%分别是气滞、气虚、阴虚、血虚、热(或火)、神、痰;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肾、心。[结论] 抑郁症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通过文献研究,可为揭示该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证候要素的组成和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对29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各个证候要素及组合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原发性痛经的证候要素中气虚占93%,寒凝占91%,是主要证候要素,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血虚、气滞、肾虚、阳虚、湿阻.证候要素共有31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94.6%,实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5.4%.证候要素的组合形式最多的是脾肾两虚兼寒凝血瘀证.结论 气虚、寒凝是原发性痛经的基本病机;脾肾肝是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寒凝血瘀兼其他证候要素是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疑难疾病,中医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人"受病已发"的反应状态,系统生物学中的代谢组学技术可全面的、动态的研究机体确实已经发生了的代谢事件,可用来描述"证"的生化状态,这种方法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中医证候研究中已取得进展。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候微观特征的研究较少,故可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来阐释本病的中医证候,了解其证候的物质基础,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证候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中医证候的深入剖析 ,将其区分为体质证候与疾病证候 ,提出中医体质证候概念 ,阐述其特征及诊察方法 ,论述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医动物模型等实验研究、体质研究及预防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中医证候研究应着眼于突出中医学特色,且必须尊重中医自身的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引入复杂性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可行性;(2)中医证候研究步伐应与所掌握的中医知识同步;(3)注重中医证候标准的行业认可度和实践性.强调中医证候研究应建立在认真研读中医经典著作、传承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重视临床工作者的意见;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应先从最基础的理论和临床认识开始,沿着循序渐进的一定方向进行;为使中医证候达到真正的全国规范化,可尝试实行全国性的统一中医病案系统,根据制定出来的标准指南来指导完成各个地、市、区级中医院病案的规范,从上到下执行一致的中医证候辨证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通过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亚健康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中医证侯的产生与亚健康具有密切关系:亚健康状态的存在是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亚健康状态对于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影响的规律-主要是影响了血脂异常中医证侯虚证的形成.建议在治疗血脂异常时应高度关注亚健康.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的肝脏相关证候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根据条文中方证对应的关系提取证候、统一证候名称、证候频数分析,从证候名称角度分析了《圣惠方》肝脏相关证候特点。"风"为肝脏的主要证候特点,对肝脏主要证候病理机制的认识主要体现在"风",肝脏实证病机仅有"风""气逆",肝脏寒证仅有"肝风冷"和"肝虚冷";肝脏证候无气、血、阴、阳之分,肝脏仅有"气"证,而无"血"证,虚证无阴、阳之分;肝脏证候均为单纯的实证或虚证。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圣惠方》肝脏相关证候特点成因主要为宋代肝脏相关证候学说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