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将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3例,随机分为长链脂肪乳(LCT,A组)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B组)两组,围手术期给予不同脂肪乳剂(LCT、MCT/LCT)的营养支持(PN)10日。结果显示:MCT组术后及PN期间血CH、TG及LDL逐渐下降,HDL升高,P<0.05。两组血胆红素于引流术后明显下降,IBil在MCT组下降更为明显,术后6天已达正常,且与LCT组比较P<0.01。两组血糖、肝酶、血浆蛋白与氮平衡变化趋势相同,手术前、后合并血糖升高,需补充适量胰岛素;引流后肝酶逐渐下降,PAB、TRF于PN期间逐渐升高,术后负氮平衡于术后4天后得到纠正。结论:梗阻性黄疸引流术后双能源PN支持10日,含MCT脂肪乳剂对血脂代谢及胆红素生成影响更小,并达到与LCT同样的节氮效应。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时肝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剂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管探查术时肝功能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胆管探查术患者40例,ASAII~III,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1%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行麻醉维持,B组采用1%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行麻醉维持。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于术前和术毕测定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毕肝功能血清ALT、AST、TBIL和DBIL均升高;但B组与A组相比,其上述4项指标上升幅度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剂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管探查术时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老年梗阻性黄疸术后能否施行含有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一直存着争议。本组42例66 ̄85岁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均接受PN支持,其中A组11例,由于甘油三酯大于1.24mmol/L,而给予半量脂肪乳剂;B组31例的TG〈1.24mmol/L,且肝功能较A组为好,故给予全量脂肪乳剂。此外,根据老年病情特点正确选用氨基酸,调整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结果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甲氰咪胍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4例病人随机分为甲氰咪胍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间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 对36%,P<0.05);治疗组术后周围血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甲氰咪胍可以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围手术期肾功能的保护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预防.方法观察组术前行短期肠外营养,术中、术后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滴注,并定时快速滴注20%甘露醇.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动态观察术后尿素氮(BUN)和肌酐清除率(Cr)的变化及ARF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相BUN和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5例中无1例发生ARF;对照组17例中5例(29.4%)发生ARF且有3例(17.6%)死亡(P<0.05).结论术前行短期肠外营养,术中及术后充足的组织灌流及充分利尿是预防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并发ARF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梗阻性黄疸病人60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30例)及肠外营养组(30例)。术前及术后第1、4,7天监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及营养代谢指标。记录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营养治疗费用。结果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营养组胆红素下降速度较肠外营养组快;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肠内营养组明显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肠内营养组治疗费用约为肠外营养组的1/4。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加快降低高胆红素血症者的胆红素水平。具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治疗费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瞻性研究术后短期应用不含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PN)和含10%及20%Intralipid的PN对行中等以上普外科手术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5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Intralipid组及20%Intralipid组,术后均接受5天静脉PN支持.结果:术后10%组血总胆固醇(Tcho)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明显高于20%组及对照组,增加的胆固醇以游离胆固醇(Fcho)为主,异常脂蛋白(LPX)及磷脂也均高于20%组及对照组,相关性分析发现血磷脂与LPX、Tcho密切相关.结论:脂肪乳剂中磷脂/甘油三脂(PL/TG)比值过高所产生的过剩磷脂是导致术后短期PN血Tcho蓄积的主要原因,其中LPX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与10%Intralipid相比,20%Intralipid对机体脂代谢影响较小,更适合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脂肪乳剂是创伤和感染病人有价值的能源。在这类病人中,长链甘油三酯(LCT_s)脂肪乳剂不能被完全氧化,并部分在肝中被再酯化。而中链甘油三酯(MCT_s)脂肪乳剂有不同的物理特性,代谢途径亦不同。为比较这两种脂肪乳剂的差异,选择营养状况良好、肝肾功能正常、无代谢性疾病的12名胃肠道大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接受10天围手术期TPN(术前2天,术后7天)。一组采用含MCT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氨酸(Arginine,Arg)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了浕(TNF-浕)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治疗组(R组)和加用精氨酸组(A组),每组30例。另取单纯性胆囊炎患者30例做对照组(C组)。R组术后给予常规营养支持,B组于术前1 d至术后7 d每日加用精氨酸20 g/d。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7 d、14 d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TNF-浕及sIL-2R。结果A组病人术后7d及14d的肝功能TB、DB、ALT、ALP水平均较R组好转(P<0.01或P<0.05);A组病人TNF-浕和sIL-2R水平较R组明显下降,7 d时二组比较P<0.05,14 d时二组比较P<0.01。结论精氨酸能够减轻梗阻性黄疸对病人肝功能的损害,降低TNF-浕和sIL-2R的水平,改善梗阻性黄疸病人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经手术证实的64例梗阻性黄疸为研究对象,34例为实验组(黄芪组),术后给予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7~10 d.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术后3 d病人肌酐(Cr)、谷草转氨酶(AST)较术前明显增高,总胆红素(TBIL)、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降低;术后7 d,TBIL较术前明显降低,Cr及AS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对照组Ccr较术前仍明显降低,黄芪组内皮素(ET-1)较术前明显降低.两组同时段比较,黄芪组Cr、AS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c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黄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病人的肝肾功能起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ET-1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选择肝硬变门脉高压病人15例,随机分为两组:长链脂肪乳剂组(n=8,简称LCT组),中/长链脂肪乳剂组(n=7,简称MCT组)。两组供氮每天每千克体重0.15~0.2g,非蛋白质热卡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0~25kcal。LCT组脂肪能源由20%-Intralipid提供,MCT组由20%-LiPofundinMCT/LCT提供。糖脂供能比为2:1。在术前、术后1、4、7天,测定肝、肾功能及胆红素血脂代谢变化。结果表明,术后第1天胆红素明显升高,但MCT组胆红素随后显著下降,I-CT组下降速度慢于MCT组,PM0.05,两组对肝脏功能无明显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提示门脉高压术后PN使用LCT或MCT/LCT乳剂基本上是安全有效的。MCT/LCT乳剂显示出更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脂肪乳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应用脂肪乳剂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SAP患者在分别应用含有长链脂肪酸(L)或中长链脂肪酸(M)的脂肪乳剂或无脂肪(对照)的肠外营养支持前后,测定其凝血及纤溶指标。结果:SAP时,患者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活性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D-D二聚体升高。短期应用含有脂肪乳剂的TPN后,无论中长链或/和长链脂肪乳剂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恢复均迟于对照组。结论:在SAP患者存在轻度凝血纤溶功能改变的情况下,短期适量的脂肪乳剂作为TPN中非蛋白热卡的一部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氨酸(Arginine,Arg)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了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治疗组(R组)和加用精氨酸组(A组),每组30例.另取单纯性胆囊炎患者30例做对照组(C组).R组术后给予常规营养支持,B组于术前1 d至术后7 d每日加用精氨酸20 g/d.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7 d、14 d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TNF-α及sIL-2R.结果 A组病人术后7d及14d的肝功能TB、DB、ALT、ALP水平均较R组好转(P<0.01或P<0.05);A组病人TNF-α和sIL-2R水平较R组明显下降,7 d时二组比较P<0.05,14 d时二组比较P<0.01.结论 精氨酸能够减轻梗阻性黄疸对病人肝功能的损害,降低TNF-α和sIL-2R的水平,改善梗阻性黄疸病人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4.
探讨回输胆汁方式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胆汁回输组和单纯引流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PTC D治疗,比较围手术期肝功能、胆红素、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变化发现,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指标均有好转,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回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前经PTC D将胆汁引流后加温并回输至患者肠内,可促进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长链脂肪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脂质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长链脂肪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脂质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年龄62.3岁±15.0岁,随机分入脂肪乳剂组(7例)和非脂肪乳剂组(5例),脂肪乳剂组接受20%脂肪乳剂输注250ml/d,测定入院时、第2天、第4天测血前列腺素(TXB_2、6-keto-PGF_(1a)、PGE_2)。结果:经4天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获得较好控制,无高脂血症,而外周血前列腺素测定示,各组间和各时段间比较无差异。结论: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血前列腺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机理可能与血容量减少、肾缺血、内毒素血症、胆红素与胆酸盐的毒性作用等因素有关。笔者新近将37例因胆石或肿瘤引起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使用川芎嗪组19例:病人术前2天开始静脉滴注川芎嗪150mg,每天1次;非使用川芎嗪组18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7天查血尿素氮(Bun)、血肌酥(Cr)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一乙酞一β一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一微球蛋白(β2一MG),记录24小时尿量。所得各组数据用t检验。结…  相似文献   

17.
周明忠  杨帆  蒙谦  谢江 《腹部外科》2009,22(5):283-285
目的探讨最适宜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引流的方法。方法77例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经皮肝穿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和纤维十二指肠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对比两组病例引流成功率、并发症、支架通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生存时间、术后生存质量。结果两组引流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住院时间、术后生存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支架置入方式均可作为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非手术姑息性治疗方式,根据技术掌握熟练程度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碳链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患者术后脂肪及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肝脏外科患者25例,随机分为2组;给予肠外营养,长链脂肪乳剂组(LCT组)12例,中/长链脂肪乳剂组(MCT组)13例。LCT组脂肪乳剂为20%英脱利匹特(Intralipid),MCT组为20%为保肪宁(Lipofundin),连续观察1周。在术前,术后1d、7d作脂肪廓清实验(IVFTT),并测定血及尿液中肉毒碱(CNT)以及动脉血酮体浓度及比率(AKBR)的变化。结果 MCT组清除率为LCT组的1倍,半衰期为LCT组的1/2;术后血CNT明显升高,尿排出减少,术后7d时,LCT组血CNT高于NCT组,尿CNT低于MCT组,P<0.05;血AKBR术后1d明显下降,随后MCT组逐渐回升,在术后7d时,MCT组明显高于LCT组,P<0.01。结论 MCT组体内清除迅速,对CNT依赖较小,并对肝脏能量代谢有保护作用。提示MCT乳剂可能是肝脏外科患者更为理想的脂肪能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梗阻性黄疸,尤其是重度梗阻性黄疸对心脏功能与形态都有很大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黄疸心(Jaundiced heart)”这一新概念[1]。梗阻性黄疸对心脏的影响与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易发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以及急性肾脏功能衰竭关系密切,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朱立东  陈孝平 《腹部外科》2007,20(4):221-22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在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00年1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96例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病人按胆汁引流途径分成外引流组(41例)和内引流组(55例)。分别于术前1d、术后1周检测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观察各指标术前、术后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外、内引流组总胆红素(TBIL)分别由术前的(343.54±105.56)μmol/L、(321.19±110.50)μmol/L降为术后1周的(290.56±103.46)μmol/L、(283.72±104.95)μmol/L,两组总胆红素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在外、内引流组分别由术前的(108.58±19.95)μg/L、(109.98±16.24)μg/L降为术后的(104.32±19.59)μg/L、(83.92±13.43)μg/L,内引流组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内引流组病人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CD4 、CD3 、CD4 /CD8 值较术前明显增高,术后CD8 则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外引流组TNF-α及外周血CD4 、CD3 、CD8 、CD4 /CD8 值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治疗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有效的方法。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时病人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行胆道内引流术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