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泉州市乡村3~6岁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DCD)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开展乡村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早期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2年6—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福建省泉州市1448例3~6岁儿童,使用《小龄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泉州市乡村3~6岁儿童DCD初筛检出率为1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出生体重正常(2.5~4 kg)的3~6岁儿童为参照,低出生体重(<2.5 kg)儿童和高出生体重(>4 kg)儿童的DCD检出率较高,OR值分别为1.674(95%CI:1.028~2.727)和1.802(95%CI:1.091~2.977);挑食的3~6岁儿童DCD检出率高于不挑食儿童,OR值为1.441(95%CI:1.034~2.008);睡眠时间相对充足(≥11 h)的3~6岁儿童DCD检出率低于睡眠不足(<11 h)的儿童,OR值为0.536(95%CI:0.375~0.766)...  相似文献   

2.
2000~2005年28 707例住院儿童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近年来住院儿童疾病谱的构成,为临床防治提供信息。方法对2000~2005年6年间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划分为5组,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6年住院儿童共计28707例,疾病谱中列于前三位的疾患为先天性发育异常(6457例)、儿童意外损伤(2237例)和肺炎(1690例)。新生儿组以早产儿居首位。婴儿组肺炎居首位。1岁以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均居首位,其中3~6岁构成比最高。儿童意外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烧伤或烫伤、眼外伤、骨折、气管异物。烧伤或烫伤发生在1~12岁儿童,年龄跨度较大。眼外伤发生于3~12岁儿童,以6~12岁学龄儿童最多。气管异物发生在1~3岁幼儿。结论各类疾病在多发年龄段上有明显特点,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减少发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3岁和12岁前后表现更加突出. 令父母们感到气恼的儿童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称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症",常发生在1~4岁儿童身上,是一种儿童心偏异的行为.尽管儿童的过度任性行为也隐含着积极的因素,如渴望接触社会、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等,但这种行为毕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是阻碍儿童人格完善的主要障碍,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矫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地区3~1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高儿童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市辖三区按人口比例随机抽取3~12岁儿童3 150名,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3~12岁儿童各年龄组全天睡眠时间依次为(10.75±0.91)、(10.72±1.05)、(10.64±0.97)、(10.09±1.04)、(9.70±1.05)、(9.66±1.24)、(9.56±1.28)、(9.55±1.29)、(9.52±1.27)、(9.47±1.25)h.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15.3%,其中磨牙症6.7%、原发性鼾症5.4%、梦呓2.6%、梦魇1.3%、遗尿症0.8%、夜惊0.6%、梦游0.1%;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母孕期早醒、父亲打鼾、父亲梦游史、母亲打鼾、居室环境吵闹、入睡帮助、睡觉陪伴、祖(外)父母看护、重组家庭、教育态度不一致、父亲抑郁情绪;儿童食欲差、扁桃体炎、睡眠俯卧位.[结论]铜陵城区3~12岁儿童睡眠障碍患病率高,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由多因素引起,防治应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儿童中毒发生原因与年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和预防儿童中毒事件的发生 ,提高儿童中毒的防护水平 ,现将我院 9年来在急诊就诊的儿童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1年 1月~ 1999年 12月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中毒儿童 12 2人 ,其中男 5 8人 ,女 64人。根据引起中毒的原因、途径、毒物种类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2 结 果2 .1 儿童中毒发生的原因 在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特点。儿童中毒发生原因如下误服 3 0例 ,其中 0~岁 16例 (5 3 .3 3 % )、3~岁 9例 (3 0 % )、6~岁 4例 (13 .3 3 % )、12~ 14岁 1例 (3 .3 3 % ) ;自服 41例 ,其中 6~岁 5例 (1.2 2 % )、12~ 14岁 3 6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南充市6~12岁儿童脊柱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利用AMOS软件解析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及大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对南充市528名6~12岁儿童的脊柱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相关潜在变量,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南充市6~12岁儿童脊柱健康状况总评分为(63.48±14.23)分,疼痛强度为(19.12±5.93)分,脊柱姿势为(22.71±5.53)分,日常活动水平为(21.65±4.87)分;姿态异常对脊柱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作用为-2.765,脊柱状态改变对脊柱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作用为-7.232,脊柱功能受损对脊柱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作用为-2.402。结论 姿态异常、脊柱状态改变、脊柱功能受损均对儿童的脊柱健康有直接的负向影响,且脊柱状态的改变对儿童脊柱健康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关村地区3~6岁儿童骨密度水平,探讨影响骨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中关村地区5所公立幼儿园常规体检的357例3~6岁儿童做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人口学特征及环境、膳食等因素信息,通过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筛选,利用线性回归分析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3~6岁儿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为12. 0%,男孩骨密度不足检出率(7. 1%)显著低于女孩(18. 2%)。随着年龄增加儿童的骨密度Z评分逐渐下降,儿童年龄别体重评价越高,儿童骨密度Z评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对骨密度的作用程度为:年龄性别年龄别体重日照时间。结论中关村地区3~6岁儿童的骨密度不足检出率较低,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拥有合适的体重对儿童骨量积累及骨密度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3~16岁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干预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幼儿园、小学及中学的在校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睡眠障碍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 095名蚌埠市3~16岁儿童青少年,其中1 798例(29.50%)诊断为睡眠障碍。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自睡眠(OR=0.517)、父亲和/或母亲打鼾(OR=1.402)、手机成瘾程度高(OR=2.006)、学习压力较大(OR=11.257)是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蚌埠市3~16岁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独自睡眠、父亲和/或母亲打鼾、手机成瘾程度高、学习压力较大是影响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独立危险因素实施干预可减少和避免儿童青少年发生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Bellevue医院儿科1980年2月~1988年3月收治的111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预后。93例患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前从母体感染HIV;12例因输血;2例接受过输血,且母亲也有HIV;1例因性行为混乱;3例因静脉内注射毒品成瘾或性行为而引起感染。凡在围产期感染的患儿,在最后观察或死亡时的年龄为2.5月龄~10.3岁(平均数3岁;中位数1.9岁);于感染后6周~7.3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山东省潍坊市学龄前期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现状,探讨睡眠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1—12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潍坊地区935名学龄前期儿童,问卷调查潍坊市学龄前期儿童的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学龄前期儿童睡眠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的相关性。结果潍坊市学龄前期儿童睡眠障碍发病率为44.1%,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19.4%)、遗尿(17.5%)、多汗(17.0%)、肢体抖动(12.4%)等较为多见。男童在鼾症、肢体抖动、入睡困难、尖叫喊叫的发生率高于女童(均P0.05),而女童磨牙发生率高于男童(P0.05);3~5岁组在多汗、肢体抖动、遗尿、尖叫哭喊的发生率高于5~7岁组(均P0.05),5~7岁组在鼾症、辗转不安、入睡困难的发生率高于3~5岁组(均P0.05)。睡眠障碍组儿童的注意多动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7.240,P=0.007)。结论学龄前期儿童的睡眠障碍率相对较高,长期的睡眠障碍可能是学龄前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儿童龋齿发病影响因素,探讨儿童龋齿预防对策,以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水平。方法对2016年3月-2019年2月在舟山市口腔医院口腔临床科行儿保检查的2 184名3~6岁儿童进行龋齿检查,根据是否诊断为龋齿将其分为健康组(1 482名)和龋齿组(702名)。收集整理所有受检儿童的生物学、环境、行为、社会等可能影响龋齿发病的因素并分组统计,行组间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行危险因素分析。探讨预防儿童龋齿的应对措施。结果 2 184名3~6岁儿童龋齿检查共检出702名龋齿患儿,发生率为32.14%,患儿年龄集中在5~6岁阶段。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6岁、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5 000元/月、儿童主要照护者非父母、刷牙频率≤1次/d、看牙频率1次/6个月为3~6岁儿童发生龋齿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3~6岁儿童发生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高危因素较多,加强3~6岁儿童家长牙保健相关知识宣教,提高家长日常牙保健措施执行、定期看牙,可降低儿童龋齿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唐山市丰润区0~6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睡眠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市丰润区0~6岁儿童831例,由其父母填写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了解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唐山市丰润区0~6岁儿童睡眠问题总检出率为22.3%(185/831),其中男童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3.1%(102/441),女童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1.3%(83/39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5岁组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较高。睡眠问题相关症状前3位为夜间多汗(8.7%)、早醒(4.2%)、打鼾(3.7%)。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焦虑情绪、父亲存在睡眠障碍、儿童感冒、父亲打鼾史和儿童困难型气质为儿童睡眠障碍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唐山市丰润区0~6岁儿童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应该引起医务人员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1~5岁儿童睡眠障碍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9~11月在常德市武陵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按照儿童花名册随机抽取1~5岁儿童714例,所有儿童均排除严重先天疾病及传染病.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编制的"2岁以下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和"2~5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进行儿童睡眠现状调查.结果 常德市武陵区1~5岁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3.7%,男童有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1.9%,女童为25.7%,差异无显著性(χ2=1.380,P>0.05).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因素有儿童年龄(月)、儿童睡床情况、夜间睡前洗澡、感冒、儿童过敏史、母亲孕期在家中被动吸烟、儿童看护人变换情况、夜间睡眠经常采用姿势、儿童是否容易适应新环境、母亲有睡眠障碍.结论 常德市武陵区1~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加强睡眠卫生教育,提高家长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傅德润 《中国校医》1997,11(6):401-40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成年人的责任,每位家长都应与学校。幼儿园密切合作,共同负起这个重任。1婴幼儿与儿童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1.1年龄段划分婴儿期:1岁以内。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4~6(7)岁。学龄期:6()~12岁(女);6(7)~13岁(男);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又称儿童期。青春期(少年期):11(12)~17(18)岁(女);13(1)~18(1、20)岁(男人1.2)L童对营养的需要1.2-l蛋白质儿童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呈持续增加的状态。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年人要高的多,因此必须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并且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壮族3~6岁儿童睡眠障碍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为儿童睡眠障碍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6个幼儿园的壮族3~6岁儿童386名,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并对影响睡眠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24.9%,其中,入睡困难的发生率为15.3%,睡眠不安(16.1%)、磨牙(14.0%)、打鼾(13.7%)及梦魇(14.5%);②在影响睡眠的因素中,除性别与睡眠障碍无显著相关外(Wald值=0.551,P=0.458),年龄、陪睡、家长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居住地等因素均对儿童睡眠障碍产生影响(P<0.05),尤其是经济状况(Wald值=58.471,P=0.000,OR值=97.703)。【结论】壮族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经济状况,这一现象应受到医疗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学龄前儿童是对营养最敏感的人群 ,此期的营养状况与体格发育直至以后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甚至成年后劳动生产能力都有直接关系。为了做到合理平衡膳食 ,保证儿童的茁壮成长 ,也为了加强对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监测指导 ,我们对杭州市某日托幼儿园进行了一次膳食营养调查。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 该幼儿园入托儿童 4 5 0名作为调查对象。按年龄阶段分为小班 (3~ 4 )岁 12 5名 ,中班 (5~岁 ) 187名 ,大班 (6~ 7岁 ) 138名。2 调查方法2 1 对园内膳食 (中餐、晚餐及点心 )用记帐称量法连续记录 3天食物的摄入量。对园外膳食 (包括早餐 )通…  相似文献   

17.
在医学上.性功能障碍是指不能进行正常的性行为,或在正常的性行为中不能获得满足。性功能障碍多数都没有器质性病变.也就是说性器官没有异常或病变.而是因为心理因素造成的。因而在性学中常常称为性心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儿童心理咨询26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儿科疾病谱的变化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咨询成为儿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进一步搞好这一工作 ,现将本院心理科近 4年来接诊的初诊儿童 2 60 4例临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就诊年龄及性别分布  1996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心理科共接诊患儿 55 12人次 ,其中初诊儿童 2 60 4例 ,男 1885例 (占 72 .4% ) ,女 719例 (占 2 7.6% ) ,男女之比约为 2 .6∶1。年龄 1~ 16岁 ,其中 7~ 12岁儿童最多 ,共 15 3 6例 (占 5 9.0 % ) ,其次为 3~ 6岁 65 9例 (占 2 5 .3 % ) ,<3岁15 6例 (6.0 % ) ,>13岁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12月,在广州市11个区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区抽取2~3所幼儿园、2所小学、2所初中开展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对其中6~12岁非近视儿童(8 335名)的屈光度和远视储备不足情况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9~12岁非近视儿童(3 216名)远视储备不足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广州市6~12岁非近视儿童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 SE)为+0.13(-0.25,+0.50) D,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为85.18%。各年龄段SE分别为6岁+0.38(0.00,+0.75) D、7岁+0.25(-0.13,+0.50) D、8岁+0.13(-0.13,+0.50) D、9岁+0.13(-0.25,+0.38) D、10岁0.00(-0.38,+0.38) D、11岁0.00(-0.38,+0.25) D、12岁-0.13(-0.50,+0.25) D;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6岁为88.57%、7岁为91.56%,8岁为9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LASH)序列在测量不同年龄段小儿髋关节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体检的儿童12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12岁,分为12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10例。分别采用MRI 3D FLASH测量所有儿童的髋关节相关指标,主要包括骨性髋臼指数(BAI)、软骨性髋臼指数(CAI)、盂唇角以及软骨性髋臼覆盖率,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6个月~12岁儿童BAI、CAI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6个月~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BAI水平高于3~1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而6个月~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CAI水平高于3~1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12岁年龄阶段的儿童盂唇角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1岁儿童软骨性髋臼覆盖率均低于2~1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1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软骨性髋臼覆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儿童年龄与BAI、CAI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盂唇角、软骨性髋臼覆盖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且BAI与C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MRI 3D FLASH序列在测量不同年龄段小儿髋关节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反映髋关节软骨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