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近、远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04-01~2011-02共收治117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74例,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43例,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14例,腔内溶栓+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例。结果:117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率94.02%(109/117),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成功率94.36%(70/74),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成功率88.36(38/43),其中17例辅以内支架置入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弥漫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再通比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261m)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血管内溶栓治疗和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5例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经CTA造影证实髂-股动脉长段(>10cm)狭窄闭塞,腘动脉以远及分支广泛闭塞,无良好流出道。置入溶栓导管,应用团注或渐进性脉冲溶栓的方法,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17例慢性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留置溶栓导管后用微量动脉泵继续溶栓(1~3)天,并且进行了(PTA)治疗。8例急性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继续给予扩血管、抗凝、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本组25例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症,除4例无效外,其余病例经溶栓和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4.0%(21/25)。结论:综合应用灌注溶栓、导管取栓、导管机械性扩张、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是治疗急慢性长段动脉闭塞症,尤其是急性动脉闭塞症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2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2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1例,椎基底动脉8例。临床症状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83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5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和  郭大庆 《当代医学》2011,17(14):25-26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导管行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13例患者24小时内溶栓8例,24-48小时内溶栓3例,48-72小时溶栓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经导管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明显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21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4例;椎基底动脉5例.5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55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3例.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21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4例;椎基底动脉5例。5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占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55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3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患者42例,发病时间10~66h。结果 42例病人经导管溶栓治疗后闭塞血管均再通,其有效率为100%,临床症状消失。结论介入导管溶栓术可作为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基础疗法。它的溶栓成功率高,出血并发症很少。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行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2例,发病时间5 h~10 d,29例术后带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3~7 d。结果 26例(61.9%)血管完全再通,动脉搏动恢复。10例(23.8%)虽主要动脉闭塞,但侧支循环建立,临床症状消失。6例(14.3%)主要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病变平面下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采用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综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的46例下肢动脉闭塞住院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男39例,女7例;平均年龄65.3岁;病程2 h~3年.急性发病15例,慢性发病31例.采用Seldingers穿刺技术股动脉入路,导管灌注尿激酶局部溶栓,视血管开通情况加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成形术(PTA)、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溶栓后血管开通33例,开通率71.7%;血管开通后未见明显狭窄者5例;血管存在严重狭窄者28例行PTA,其中16例PTA后不理想,内支架植入术后成功.随访1~48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现狭窄,2例再次行PTA后不理想,支架植入术后成功.结论 导管灌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血管能否再通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PTA及内支架植入术作为溶栓后进一步治疗的手段,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1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后口服抗凝药物,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15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取介入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缺血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在下肢动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动脉内介入溶栓导管脉冲式推注协同持续灌注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肢体血管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患者24h内完全复通8例,48h内溶通6例,部分溶通4例,但彩超评估血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同时静脉滴注尿激酶,观察血管再通率、病变区TLM1分级及短期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并于发病时及溶栓后10~30d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 9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75%,临床有效率80%,发生脑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 静脉滴注尿激酶有利于动脉溶栓的进行。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郑立宏  董太和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70-171,173
目的:观察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采用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入选符合溶栓条件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梗塞部位及责任血管后,行介入方法椎基底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先用微导丝和微导管探查血栓,自血栓内穿过至血栓远端,以了解血栓的长度和部位,然后用微导丝在血栓近端捣碎,随后将微导管头端置于血栓近端通过微导管局部分次推注尿激酶,根据血栓溶解及血管再通情况控制尿激酶总量在150万U以内。术中适时检测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结果:自2005年~2008年共选择治疗12例病人,溶栓后血管再通10例(83.3%),未成功再通2例(16.7%),10例再通病人中8例疗效良好。溶栓后发现基础血管中重度狭窄3例。结论:急诊动脉溶栓是急性椎基底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有效治疗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经股动脉溶栓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溶栓等内科综合措施治疗腊国动脉以下部位急性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对 15例该部位动脉急性栓塞患者采用穿刺患侧股动脉滴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元激活剂 (rt PA)进行溶栓 ,结合抗凝、扩管等治疗。结果 :本组 12例血管再通 ,溶栓再通率 80 0 % ;尿激酶再通率 6 6 7% (4 6 ) ,rt PA 88 9% (8 9) (P >0 0 5 )。溶栓 72h未再通者继续溶栓仍未再通。本组未发生肢体坏疽及出血并发症 ,患肢运动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经股动脉溶栓治疗对腊国动脉以下部位的单支动脉急性栓塞效果良好 ,结合长期抗凝治疗能有效防止再栓塞  相似文献   

15.
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VBA)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VBA闭塞脑梗死患者,对43例VBA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行临床常规治疗者,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溶栓治疗组6 h内外阻塞血管再通率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溶栓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8.76,P<0.01),溶栓治疗组治疗时间6 h以内和6 h以外的预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阻塞血管再通23例(53.49%);溶栓时间6 h以内6例(13.95%),其中阻塞血管再通4例(9.30%)预后均好,6 h以上37例(86.05%),阻塞血管再通19例(51.35%),预后好的有16例(43.24%);颅内出血1例(2.32%),再灌注损伤19例(44.18%);再栓塞1例(2.32%),死亡12例(27.91%),分析后认为VBA再通率较低,6 h以内和6 h以外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血管再通和预后明显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9).结论:VBA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疗效确切,阻塞血管再通和预后明显相关,阻塞血管成功再通预后较好,不成功再通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5 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符合溶栓疗法的适应证。溶栓前即刻口服阿斯匹林 2 0 0mg后 ,立即给予尿激酶 5 0万u加生理盐水 4 0mL静注 ,继以10 0万u尿激酶加生理盐水 10 0mL静滴 ,30min内滴完。同时应用肝素 10 0mg皮下注射 ,1次 /d连用 5d ,用药期间监测凝血时间。保证凝血时间在参考值的 1 5倍。阿斯匹林次日改为 10 0mg 1次 /d口服。结果 本组 5 8例中溶栓成功 4 1例 ,再通率 70 6 % ,发病 3h内再通率为 88 9% ,3~ 6h者再通率 72 4 % ,6~ 12h者再通率 4 4 4 % ,未通率 2 9 4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再通率高 ,尤其发病在 6h之内者 ,疗效确切 ,简便易行 ,是不具备PTCA条件的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价值。方法: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或逆行穿刺插管,先行患肢动脉造影,然后应用渐进性脉冲—喷射法或保留导管持续72 h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法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结果:38例总的介入治疗成功率100%。20例采用渐进性脉冲—喷射法溶栓成功。14例采用保留导管持续72 h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法溶栓成功。4例采用PTA成形治疗成功。结论: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溶栓治疗是急慢性动脉闭塞的首选方法,是PTA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志霞  闫海霞  刘大城 《当代医学》2009,15(17):262-26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时间3~24h,尿激酶以1.0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120万U,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溶栓有效率为87.8%,显效率68.3%,血管再通率为80.48%,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溶栓治疗急性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对14例血管阻塞性疾病进行国产尿激酶高剂量冲击疗法和短时间(平均5小时)局部灌注溶栓治疗。结果:14例急性血管阻塞性疾病完全或部分开通率达100%。无一例并发症。结论:急性周围动脉栓塞性疾病选择性血管溶栓治疗应是首选方法,注意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以及插管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