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护士分层培训的管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将护士分为5个层级: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责任组长、专科护士,制订各层级护士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考核方法。通过对各级护士分层培训,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对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责任包干护理制在消化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12月将科室42张床分为两大组,4小组,每小组10张床位,由1个医生2个责任护士包干,每名责任护士分管5张床位;2小组为1大组,设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4名、辅助护士1名;根据护士的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3个层级管理; 实施分床管理责任包干床边工作制,并将结果与2010年1月至6月采用连续性排班及层级管理护理工作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制后与实施前的连续性排班及层级管理护理工作制比较,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落实良好率等指标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制,提高了管床护士的责任感,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落实床边工作制,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加了护患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基础护理及危重患者护理措施落实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梁小琼  罗木珍 《求医问药》2014,(16):121-122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的14名护士分为高级责任护士组和低级责任护士组,每组各有7名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组护士主要完成对重症患儿的护理工作,并指导低级责任护士组护士进行工作。低级责任护士组护士主要完成对轻症患儿的护理工作。分析在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前后,新生儿科疗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1年后,新生儿科疗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1年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护理缺陷,降低疗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层级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护士层级管理,构建层级管理组织,设立由科室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操作水平和对病情掌握程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操作水平和对病情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潘虹  池成涛  刘殊双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51-1652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牡丹江市红旗医院自2010年10月逐步推行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将全科护士进行相应的分组,将每个病区分2~3个责任小组,每组由1名责任组长和4~5名护士构成,护理人员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个层级。护理组长负责本组护理质量的监督、检查和低年资护士的指导工作,从患者入院开始到住院期间的所有病情观察、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均由责任护士完成。结果临床上应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合乎现代先进护理模式。结论经过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增强了护士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护士及病患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在泌尿外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泌尿外科护士的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分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4个层次;明确各岗位职责,进行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结果 实施层级管理后各护理质量指标有了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层级管理优化了护理管理的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7.
ICU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卉敏  蔡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87-87,90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实践中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ICU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组长、高级护士、初级护士、护士助理不同层次的使用和管理,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责任,发挥了护理组长的骨干作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结论:分层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了护理组长的作用,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韩冰 《吉林医学》2014,(8):1730-173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管理模式,试验组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综合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综合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对比中,因为有了护理组长的参与,整体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要提高护理质量就需要发挥护理组长的核心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产科病区护士分层管理下小组包干制整体护理对提高母乳喂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产科病区护士分三层,即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实行小组包干制整体护理,明确各层护士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职责。比较实施前后产科病区产后2天以上的产妇乳房胀痛、乳头皲裂、乳头错觉发生率,出院时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施前产妇乳房胀痛、乳头皲裂、乳头错觉、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27.8%、35.5%、3.7%和68.7%,实施后分别为11.8%、16.2%、1.5%和85.2%,除乳头错觉发生率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下小组包干制整体护理明确各级护士的职责,便于责任落实到人,能明显减少母乳喂养问题的发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与责任包干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以下简称:层级责任包干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取小组责任制,实施后采取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层级管理与责任护士分管患者全面实施责任包干护理相结合的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层级责任制护理后与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密切医护关系、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晨会交接班形式和质量管理。方法在医院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对晨会交接班时间、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晨会交接班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通过改革,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在晨会交接班中的职责,发挥了护理组长在晨会交接班活动中的骨干作用。结论规范晨会交接班流程,充分发挥护理组长在晨会交接班中的作用,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者对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使用的思考.方法 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所有的分层护士都是通过竞选出来,分为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五级业务管理体系.结果 层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观念、工作方式和习惯方式.结论 通过护士分层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及荣誉感,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和利用护理人员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在优质服务示范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房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在优质服务示范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笔者所在科自2010年1月起开展并成立优质服务示范病区,采取护士分层分组管理,设立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三个层次,分组包片,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分工方式,分为两个护理小组,组内每个护士分别负责4~8名患者的治疗和整体护理工作,并制定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岗位职责.在责任组长的负责下,通过过程质控检查,现场强制改进,保证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工作落实到位.结果 通过分层分组管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加强了高年资护士对年轻护士的带教和支持作用,使护理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需求,从而减少了护理缺陷和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 ,我院在 1997~ 1998年创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过程中 ,重点抓了产科感染管理 ,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介绍如下。1 方法与措施1.1 健全管理机构 :医院成立院内感染管理的三级网络组织 ,产科成立以责任护士、质控组长、护士长和科主任为核心的感染管理小组 ,负责对产科感染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1.2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分别制定出感染管理措施 [1 ]。病房实行整体护理 ,由责任护士、主管医生负责。每月院感管理小组检查考核 ,工作好坏 ,监探结果超过指标 ,与目标管理奖罚挂钩。1.3 加强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后采用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2008年1月-2009年1月,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5个科室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与实施前护理质量作比较.每个病区护士按分管15~20例患者并分为2~3组,每组由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组成(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各1名).实施3个月评价效果.比较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健康教育知晓、护士的告知、治疗和回应信号灯及时性、主动巡视病房等护理项目,在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后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纠纷.护理核心制度中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得以落实,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体现分层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急诊科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的好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春兴 《吉林医学》2009,30(18):2189-2190
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层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层级管理的模式,包括合理设置层级工作目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选拔护理组长、各责任组目标管理内容等,然后分析了实施层级管理模式的好处包括促使人人参与护理决策、促进护理人员健康发展及提升医院窗口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17.
彭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909-4910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科2012年7月-2013年1月采用分层管理的13名护士作为本次试验对象,按学历与护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初级急诊护士、高级急诊护士和急诊专科护士3个层级,每个层级都制定相应的护理职责。统计分析3组急诊护士的护理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急诊科护士通过分层管理之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急诊急救护理)和病房管理等都有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融洽。结论急诊科护士通过分层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以明确护理组长的工作内容、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实施APN连续排班,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负责制模式下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业务能力等情况。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业务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实施护理组长层级管理充分发挥了护理组长的核心作用,利于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护士35名,按照学历,工作经验等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专科护士,在为期2年的临床试验中,调查患者在实验前后的满意度。结果采用分级管理之后,患者对我院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护理方面的问题明显减少(P〈0.05)。结论积极开展三级分级管理措施,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庾红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86-1588
分层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行业,目前认为是企业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让这种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建立护士分层培训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不同护士级别,设立N0(助理护士)、N1(初级责任护士)、N2(高级责任护士)、N3(责任组长)、N4(专科护士)等不同层级护理岗位,给予其不同的工作权限,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与任务,满足不同患者、疾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