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采用维拉帕米静脉注射对 48例老年人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进行控制 ,并对其疗效进行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快速心房颤动患者 48例 ,男 30例 ,女 1 8例 ,年龄 6 1~ 86岁 ,平均年龄 6 9 74岁 ,均经体检及常规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快速心房颤动 ,心室率 1 47~ 1 88次 /min ,平均心室率为 1 58 6次 /min。基础心脏病依次为 :冠心病 1 1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8例、心绞痛 3例 )、心瓣膜病 9例、甲亢心脏病 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7例、扩张型心肌病 5例、肺心病 5例、先心病 3例。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1d~ 1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使用罗叶泵行心室辅助时采用较低剂量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明确合适的抗凝治疗强度.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有20例患者植入罗叶泵行左心辅助或双心室辅助,所有患者在辅助期间均用肝素抗凝.根据抗凝治疗强度的不同分为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高抗凝组14例患者,激活凝固时间(ACT)控制在180 ~ 200 s,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9±11)岁(36~66岁),行左心辅助13例,双心室辅助1例.低抗凝组6例患者,ACT控制在145 ~ 170 s,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3±16)岁(32 ~ 75岁),行左心辅助5例,双心室辅助1例.两组患者肝素的开始剂量均为10 U/(kg·h),根据ACT值是否在控制范围调整肝素用量.结果:在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术后2d平均每天的胸液量分别为(856±163)mL和(715±147)mL(P< 0.05).再次开胸止血分别为3例(21.4%)和1例(16.7%).在高抗凝组发生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而低抗凝组未出现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病例.在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成功撤离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分别为5例(35.7%)和5例(83.3%)(P<0.05),存活出院分别为4例(28.5%)和4例(66.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在使用罗叶泵行心室辅助的患者,可减少肝素用量,ACT控制在145 ~ 170 s之间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高兰梅  王贵吉 《临床医学》1998,18(12):28-29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出现阵发性或持久心房颤动、心脏扩大及/或心力衰竭,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脏病),1981年8月~1995年12月我院共收治甲亢141例,其中甲亢心脏病12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本组采用内科诊断标准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2 一般资料: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62岁。心血管表现: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们收治278例甲亢患者,其中44例发现并发症,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甲亢患者268例,男65例,女213例;年龄19~53岁,平均32岁.其中17例诊断为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男15例、女2例,平均年龄22岁.临床表现为甲亢相关症状及肌肉无力、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23例诊断为甲亢并甲亢性心脏病,男3例、女20例,平均年龄36岁.临床表现为在甲亢的基础上出现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心脏病症状;4例出现甲亢危象,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7岁.临床表现为高热、昏迷、心律失常、高血压、呕吐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113m)In及γ心功能仪测定2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参数,并与20例正常人结果对照。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正常对照组(NC):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3~58岁,平均42.9岁。均无心肺疾病史,无高血压、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史,心电图检查正常。1.1.2 慢性阻塞性肺病组(COPD):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26~81岁,平均62.7岁。10例按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1977年)符合肺心病缓解期。病例均符合①5年以上咳喘病史(基础疾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或支气管哮喘);②临床及X线有  相似文献   

6.
朱旖  陈建平 《临床荟萃》2000,15(2):59-60
通过对 5 0例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 (LVH )和 5 0例高血压病伴LVH的心室晚电位 (VLP)的观察 ,并给予上述 5 0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苯那普利”治疗 3个月 ,复查心室晚电位 ,从而探讨左室肥厚与心室晚电位之间的联系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①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 5 0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 4 8.9± 7.9)岁。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男 >13 4 g/m2 ,女 >110 g/m2 (根据Devereux标准 ) [1] 。②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 5 0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 ( 5 0 .6±6.9)岁。…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 86例糖尿病患者血清肌红蛋白 (Mb)的水平 ,探讨其在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中升高的机理、规律 ,评估血清 Mb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健康对照组  31例 ,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 (4 4± 17)岁。经体检均正常。1.2 糖尿病组  86例 ,男 5 2例 ,女 34例 ;年龄 (5 3± 2 1)岁。均符合 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 ,无合并感染、脑血管意外、肝肾肺功能不全、高血压及低血糖发作等。分为心脏病组和无心脏病组。心脏病组 47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2 2例 ;年龄(5 6± 19)岁 ;经临床病…  相似文献   

8.
孙仁华 《临床荟萃》1995,10(5):213-214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用来测定心脏舒张功能已得到肯定,是一种无创性心功能测定方法之一。本文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高血压患者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以探讨高血压病对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影响和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关系。 1 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高血压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54±10岁,血压23.6±3.06/14.7±1.47kPa;正常人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54±6岁,血压16.3±2.0/9.3±1.3kPa。所有高血压患者在检测当日血压均高于WHO诊断标准,无心肌梗塞、心绞痛病史、无瓣膜病、心衰和各种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2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男24例、女3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抗甲状腺治疗,56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症状好转,3例疗效欠佳,3例死亡。结论甲亢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及早确诊,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186例甲亢患者血清抗DNA抗体的结合活性.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甲亢患者186例,均经我院专科门诊及病房确诊,甲状腺功能(FT3、FT4、TSH)测定符合诊断.按治疗时间长短及复发与缓解分为三组.甲组42例(男16、女26),年龄42±11岁,为新诊断患者;乙组70例(男27、女43),年龄39±12岁,为治疗后症状及甲功仍未控制或复发者,丙组74例(男32、女42),年龄40±12岁,为治疗后缓解,临床表现及甲功均正常者.正常对照组45例,临床无甲状腺疾病及结缔组织病史,甲状腺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1.
金丹娜 《新医学》2000,31(4):221-222
1引言 1992年1月至1999年6月我院共收治了60例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心脏病(甲亢心)患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其临床特点与青年性甲亢心有不同之处,现报道如下。2资料与方法2.1病例选择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00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例,其中男 16例,女 44例,年龄 60岁至 75岁,平均年龄65岁;青年组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0岁至35岁,平均年龄28岁。病例入选的条件是:①甲亢诊断明确;②除甲亢原有症状外,伴有心绞痛并有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和(或)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用酶免法同时测定了2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和2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和β2-微球蛋白(β2-m icroglobulin,β2-MG)含量并同30名健康人对比,发现甲亢患者Cys C与β2-MG出现相关性异常改变。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甲亢组28例为我院2002年至2003年门诊或住院收治的资料完整、诊断明确、具有典型甲亢临床表现和高甲状腺激素血症的患者。男5例,女23例,年龄20~57岁。甲减组24例也为我院同期门诊或住院收治的资料完整、明确诊断的初发原发性甲减患者,男5例,女19例,年…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亚临床期左心功能不全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晚近证明心室晚电位(VLP)与左心功能不全有显著相关性。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VLP在何时期开始出现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高血压病亚临床期(无症状期)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检测VLP,旨在探讨此期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与VLP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高血压病组:选择1996年1月~1997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符合本文要求的高血压病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0~74岁,平均51岁。高血压病诊断均符合WHO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无劳力性气喘、肺部啰音及胸片肺充血等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但均为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为冠心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海林 《临床荟萃》1996,11(18):854-855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因其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症状、体征表现不典型,极易漏诊和误诊为其他心脏病,其中误诊为冠心病约占其50%。为了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提高诊断率,现将我院7年来老年甲亢心误诊冠心病9例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性5例,女性4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51~65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3个月~7年。误诊时间2~30个月。 1.2 诊断标准 老年甲亢心的诊断标准除有甲亢的佐  相似文献   

15.
心室晚电位(VLP)预测心肌梗塞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已被肯定,非心肌梗塞冠心病心室晚电位检测的临床意义较少研究,本文对两种疾病心室晚电位检测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冠心病170例,男14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3.9岁(35~92岁)。心肌梗塞36例,男35例,女1例,平均年龄64.5岁(35~88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0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心室晚电位(LPS)近几年已为临床所常用,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LPS与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为临床预测心肌梗塞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纤颤(室颤)的危险提供了良好的检测方法。本文对1633例LPS检测分析,了解各类患者(包括正常人)的LPS情况,并探讨LPS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共五组Ⅰ组(正常人组):88例,男45例,女43例,平均年龄27岁;Ⅱ组(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测量左、右心室Tei指数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MS)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mitral ballon valvuloplasty,PBMV)后心室功能变化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36例MS患者,平均年龄(40.83±13.93)岁;正常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39.56±12.34)岁.使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正常对照组及入选病例术前、术后1d、术后1年左、右心室的Tei指数.分别比较正常对照组、MS术前组、术后1d组及术后1年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1)术前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 PBMV术后1d组右心室Tei指数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PBMV术后1年组左、右心室Tei指数较术前组、术后1d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组织多普勒脉冲法获取的心室Tei指数,能很好的反映心室整体功能,而且更简便、易行,是对传统测量心室功能的改进及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与分析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心室重构辅助性T细胞(Th17)/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滨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6例稳定性CHD患者为稳定性CHD组,男37例,女29例,年龄(65.10±4.25)岁,年龄范围为54~...  相似文献   

19.
血浆脑钠肽在甲亢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评价脑钠肽在甲亢性心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快速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25例)与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25例)血浆脑钠肽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30例)进行比较。结果甲亢性心脏病组、单纯甲亢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为354.18±152.87 pg/ml、134.45±42.85 pg/ml和23.84±5.89 pg/ml,甲亢性心脏病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甲亢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甲亢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0.
王丛  冯美云  吴国霞 《临床荟萃》2000,15(8):350-35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预后心电学无创指标的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观察心室晚电位 (VLP)、Q T间期离散度 (Q Td)两项在预测AM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月住院的患者 ,经病史、心电图及酶学证实为AMI共 40例 ;并除外药物、电解质等影响及非窦性心律、房室阻滞 ;其中男 2 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 4.9± 10 .8)岁 ;平均随诊 ( 9.5± 1.3 )个月 ,期间猝死 2例 ,室颤 (VF) 2例 ,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SUVT) 5例。正常对照组 40例 ,男 2 1例 ,女 19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