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57例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超  邓文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94-1795
目的: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5年救治的157例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结果:157例心跳骤停患者中,初步复苏成功12例,占7.64%,最终成活1例。占0.64%:复苏成功和复苏失败比较,平均年龄较轻,疾病发展至到院时间平均较短。结论:普及全民急救基本技术,提高创伤自救、互救水平。尽快健全急救网络,缩短到达医院时间,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心跳骤停是临床工作中常见而又紧急的情况,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多迅速死亡。为使广大医务人员进一步掌握有关心肺脑复苏知识与技术,提高复苏水平,现将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中的常见问题以问答形式进行简要介绍。1.引起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引起心跳骤停的原  相似文献   

3.
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呼吸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基本措施。护理人员必须按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要求,熟练掌握CPR的操作步骤及方法,思维敏捷,有迅速的应急能力,观察病情有预见性,并在复苏过程中,护士必须紧密配合医师,各项急救和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地予以贯彻落实,才能大幅度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2010年2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及国际复苏联盟(IL-COR)在心肺复苏国际研讨会上,再一次更新了心肺复苏(CPR)的理论及技术,并在《循环》(Circulation)和《复苏》(Resuscitation)上发表了《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简称《新指南》),这是根据数以万计已由同行讨论的复苏研究总结出的国际临床指南[1]现将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抢救心跳呼吸骤停4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71-172
目的:总结院内心肺脑复苏的经验。方法:选择104例院内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进行院内心肺脑复苏术。结果:心肺脑复苏成功24例,死亡80例。结论:早呼救、早CPR、早除颤、早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是提高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徐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42-1843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来共收冶呼吸心跳骤停患者328例,其中院外216例,院内112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外,心血管疾病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最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提高全民急救意识,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心肺脑复苏是临床上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手段。为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本文就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参阅有关文献资料,对心肺脑复苏在基层医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5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跳骤停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提高急诊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析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56例患者,通过心肺复苏成功14例,成功率为25%。其中存活出院率7.14%。开始复苏时间≤6与〉6min的患者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电除颤与非电除颤、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采用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复苏方法可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16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抢救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4年急诊科抢救的16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心肺脑复苏的因素.结果168例患者中初步心肺复苏成功的17例,最终康复出院的4例.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与患者原发疾病,CPR的及时正确,尽早的电除颤和气管插管,脑复苏的措施及正确的使用碳酸氢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急性心肌梗塞心跳骤停的复苏和复苏后护理体会。方法包括维持心率与心电监护、心跳骤停的急救和心肺复苏后的护理几个方面。结果31例患者中,除3例因心跳骤停抢救无效外,其余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护理质量对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链式复苏流程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中的时效性及初期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急诊科救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49例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6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救治,观察组采用链式复苏流程救治。结果实验组初期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复苏流程将急救技术进行优化整合,规范急救程序,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初期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心肺脑复苏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非凡 《安徽医药》2010,14(8):942-943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经验,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病例中29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结果29例心跳呼吸骤停者中,初步复苏成功25例,心肺脑复苏成功7例,康复出院5例,仍在康复中2例。结论心肺脑复苏成功与CPR的及时正确,尽早的电除颤和气管插管,脑复苏的措施及患者原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呼吸心跳骤停在院前急救中是最紧急的危重病例之一,病死率高。急救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试图恢复患者的循环、呼吸和意识,实现心肺复苏(CPR)的成功,CPR及时与否,程度是否正确将直接关系到复苏的成败及预后。1995年以来,对61例呼吸心跳骤停者进行抢救,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严重的急症 ,因此护士在心肺复苏过程中 ,应做到判断准确、抢救及时、措施有力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现将急救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最小年龄为出生后 4 h,最大年龄 4 6岁。心跳骤停时间为 1~ 10 min,住院天数为 9~19d;均以生命体征正常、病情稳定而康复出院。2 急救护理配合2 .1 病情评估判断 ,争取抢救时机 :本组有 7例病人心脏骤停时间不超过 3min,都是在诊疗及抢救过程中及时发现。只有 1例电击伤病人 ,送到医院抢救时 ,心跳骤停时间已有 10 min,由于该病人不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救治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特点及心肺复苏结果,探讨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术(CPR)后患者CPR成功率及脑复苏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救治的16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CPR病因;根据患者发病地点不同,将其分为急诊室组和普通病房组,比较CPR及脑复苏成功率。结果167例患者中,不明原因猝死所占比例最高(33.5%),其次为其他内科疾病(21.6%)和心血管疾病(18.6%)。脑复苏成功率为6.7%,自主循环恢复及脑复苏成功率最高为电击伤,分别为38.1%和28.6%。急诊室CPR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均高于普通病房(P<0.05)。结论CPR及脑复苏成功率较低,加强急救知识普及、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小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160-160
目的:探讨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对6例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影响复苏成功的主要因素。结果:6例电击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经积极抢救,3例治愈,3例无效死亡。结论: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是急重症之一,尽早实施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入院后行高级生命支持及一系列治疗(包括应用纳洛酮及高压氧治疗)是提高心肺脑复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为总结抢救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经验将我院55  相似文献   

18.
心跳骤停是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导致呼吸停止,脑功能丧失的一种濒临死亡状态。心跳骤停最常见的心电异常是室颤(VF),及时有效的进行心肺复苏(CP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月5例成功心肺复苏的抢救过程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1],患才能否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关系到复苏的成败。因此,护士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做到判断准确、抢救及时、措施有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急救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  相似文献   

20.
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亮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162-163
目的 总结分析影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心跳呼吸骤停并行心肺脑复苏抢救病例53例,分析心跳呼吸骤停病因与影响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53例中死亡35例,成功18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实施心肺脑复苏开始时间超过6min(P=0.003),院外实施心肺脑复苏术者(P=0.001),70岁以上患者(P=0.023),有心脏病基础病(P=0.019),特重型颅脑外伤(P=0.0012),脑出血(P=0.029)。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项目:性别、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除颤使用次数、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次数等。结论 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包括:院外、心跳呼吸骤停时间超过6min、特重型颅脑外伤、有心脏病等基础病变、脑出血及年龄大于7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