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5mg/kg.次,q12 h或qd).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6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红霉素在治疗新生儿的喂养不耐受现象时能提高肠道的喂养成功率,同时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而且方法经济、实惠,非常适合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是指新生儿在奶量不增加情况下,喂养后易出现腹胀、胃潴留及频吐(≥3次/d),临床上常用促胃动力药治疗.2002年8月-2005年3月,笔者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喂养不耐受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非营养性吮吸进行喂养,观察组采用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进行喂养,观察两组患儿的肠内营养恢复时间、出身体质量恢复时间以及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等相关指标,分析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肠内营养恢复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7d后、干预14d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白蛋白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其营养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捻金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治疗原发病、管饲喂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捻金50 mg/(kg.次),每日2~3次,于喂养前30 m in喂入。结果治疗组每天奶量增加、残余奶量、增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一捻金辅助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8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护理、治疗原发疾病、液体疗法及部分静脉营养。治疗组加用红霉素2mg/(kg·次)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1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7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短;日体质量增长快;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缩短呕吐、胃潴留消失时间,提高日体质量增长量,安全、价廉,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分析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2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出生窒息、严重感染的患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给予肠外营养、结合适当的胃肠喂养、辅以胃肠动力药、微生态制剂、抚触疗法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结论早产儿、出生窒息、严重感染的新生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适当的胃肠喂养、胃肠动力药、抚触疗法等可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现象。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喂养困难、胃潴留等,通过合理喂养,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上级医院儿科进修期间,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大黄粉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中药生大黄粉,起始生大黄粉剂量200~300m g/kg.d,1d 3~4次,每次溶入3~5mL温水,口服或鼻饲,于奶前30m in喂入,根据临床疗效每2~3d增加100~150 m g/kg.d。结果:用生大黄治疗喂养不耐受,胃储溜、腹胀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奶量达到20mL/kg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与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生大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6年07月至2011年08月收治的186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采取了早期微量喂养的方式,并给予舒适度护理;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式;一天之后进行喂养,对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以及足量肠内的喂养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结果通过对以上的观察得知,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早产儿摄入的热卡以及奶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生长状况要比对照组的早产儿好,观察组的早产儿最先达到正常体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胃肠外的影响时间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到达足量肠内的喂养时间要早,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很好的疗效,能够促进早产儿尽量成熟和发育,对胃肠动力也有所改善,在临床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6,(11):1496-1498
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78例患儿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组38例则联合加味四君子汤。比较临床疗效差异及血清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体质量开始增长的日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最高值则更低,P0.05;患儿MOT、GAS水平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MOT、GAS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8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出现喂养不耐受68例占38.2%。出生体质量越轻、胎龄越小,越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有窒息史的早产儿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氨茶碱的应用也与喂养不耐受显著相关。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多与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有关,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改进喂养方式,谨慎禁食,及时帮助排气、排便,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有利于帮助早产儿尽快适应胃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月-2004年8月,本院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4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血清胃泌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日益突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常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对胃肠道喂养不耐受,严重阻碍了早产儿出生后的正常体质量增长,延长了静脉营养的时间,重者还可致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甚至死亡.合理解决早产儿喂养问题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双胎小体质量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体格生长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收治的439对双胎新生儿,根据出生体质量不同将每1对双胎新生儿分为小体质量组和大体质量组,各439例。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达全肠喂养所需时间、喂养不耐受及宫外发育迟缓发生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体质量组新生儿达全肠喂养所需时间长于大体质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体质量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均高于大体质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体质量差异在0%~9%、10%~19%、20%~29%、≥30%的双胎新生儿中,小体质量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均随双胎新生儿体质量差异的增大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体质量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大体质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胎中小体质量新生儿较大体质量新生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宫外发育迟缓,双胎体质量差异对新生儿期相关疾病发病率有一定影响,需重视双胎宫内生长环境差异与围生期相关不良因素可...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选择益生菌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研究。 方法:纳入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1 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分娩并由新生儿科收治的 60 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 床号奇偶数分为两组(奇数组为观察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各 30 例。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治疗,确诊喂养不耐受后对 照组使用益生菌治疗,观察组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各项临床指标评价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相比于 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呕吐、腹胀及胃潴留改善所需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早产儿每日奶量增加、 体质量增加、达到全胃肠喂养耗时 3 项指标以及总体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早产儿用 药期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选择小剂量红霉素及益生菌进行治疗均可实现 治疗的目的,但是两种药物效果比较,选择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患儿腹胀、胃潴留及呕吐可得到迅速且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和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救治和护理总结了不少经验。VLBWI的生存率逐年提高,但由于VLBWI胃肠功能不成熟及受胃肠动力影响,喂养困难,常伴有各种疾病与并发症,我院2005年7月-2006年6月对收治的25例VLBWI、2例重症新生儿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用药后VLBWI的呕吐、腹胀、胃潴留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提高了喂养耐受性。现将其治疗观察及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红姣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22-123
近年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喂养不耐受的有关研究日益增多。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喂养问题,使早产儿生存质量下降,甚至降低其存活率。小胎龄和发育不成熟是喂养不耐受的根本原因,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胃肠道平滑肌发育越不成熟,胃肠激素也越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几率越高[1]。1诊断标准呕吐≥3次/天;奶量不增或减少>3天;腹胀,即腹围增加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在胃肠道激素的调节下,出生后由宫内营养转向经胃肠道的哺乳喂养,常易出现喂养困难,或称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尤其是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或有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肺炎等原发疾病时尤易罹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后均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四磨汤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及静脉营养停用、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及静脉营养停用、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