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经感传是最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系指使用针刺、艾灸或其它方法刺激穴位时产生的“得气“感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中医古典经脉路线传导的现象,循经感传的出现与经络实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经络感传现象是指刺激经穴时,产生一种酸、麻、胀、重等感觉,沿着古典医籍中所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它可由对穴位的针刺、电刺激、艾灸、注射、按压等多种方法引起。经络感传现象是古代创立经络学说的  相似文献   

3.
<正> 以往曾观察到:针刺人体某些穴位后,病人诉说有热感循着傅统的经络路径走行;提高或降低该穴位局部区域的温度,可以加速或减慢这种感传的速度。同时,针刺穴位周围的皮肤往往变红发热。这些现象提示针刺穴位可引起人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变化。热象图技术(Thermography)系利用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是针灸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和针灸、针麻临床都有重要关系。经络感传(或称针感传导)现象是经络活动现象。从经络感传现象入手研究经络学说,是探讨经络本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针刺和经络学说的关系,研究经络感传现象在针灸临床中的实际意义,我们对经络感传现象与针刺止痛关系进行了观察,并通过脑血流图和肢端血管容积脉搏波对针刺的“通调气血”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病例65例,其中头痛25例,偏头痛28例,三叉神经痛4例,牙痛5例,眶上神经痛3例;男性28例,女性37例。年令10-20岁8例,21-30岁17例,31-40岁18例,41-50岁17例,51-60岁5例。  相似文献   

5.
穴位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祖国医学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无论是针刺治疗,还是针刺麻醉,针刺必须“得气”才能获得良好效果。针刺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针刺的作用机理如何?到目前为止尚不十分清楚。大量针刺临床研究工作指出,经络感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感传作为一种机能现象,也必然会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为探讨经络现象的本质,本实验工作从一些穴位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数量和形态等进行观察,试图探索其与经络本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灸界普遍认为针刺远道取穴的原理是由于针刺感传,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这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临床现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笔者发现从经络起源就包涵了腧穴非点实面的思想,突出了针刺取穴的动态变化。传统的经络学说中只强调了经络感传现象,而忽视了经络的感应现象。感传现象存在于线性关系中,而感应现象强调了点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外气针刺     
外气针刺是进针后,不作任何针刺手法,以气功外气遥控操纵,达到针灸的针刺补泻法治病的目的。针刺感传是受针者于针刺穴位有自我感觉(酸、胀、麻、重、热、凉……等)并循经络传导。感传的产生,传统方法是用于手法操纵,近代发展了用电针、微波、激光  相似文献   

8.
临床中对"气至而有效"的循经感传关注较多,而对气至之后的治疗感应关注较少。针刺部分面瘫患者足三里穴时感传线并不明显,而患侧面部肌肉出现了抽动现象,这种现象即为治疗感应("首尾分离"现象或"浮越外溢"反应)。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患者的身体状态、疾病种类、病变部位、穴位特异性及针刺手法等因素有相关性,体现了腧穴、经络的动态性及循经感传的趋病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激发经络感传 提高针刺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达甫 《中国针灸》1996,16(6):43-44
激发经络感传提高针刺疗效任达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医院,210001)主题词循经感传.激发;得气针感,即得气,是针刺疗效的保证。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关系到疗效的提高、针刺麻醉的成功率以及针刺原理、经络实质的研究。经络循行的路线在《灵枢》中早有详载,后世...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经络是怎样发现的?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偶然地发现局部创伤能使某些疾病或疼痛得以治愈或缓解。这种偶然现象大量多次反复出现,使人们了解了其间的必然性。为了治疗疾病或缓解疼痛,人们主动地造成某个定点的损伤。这些定点就是后来的穴位。在实践中,对穴位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以针刺穴位可以治疗远隔部位器官或内脏的病变为依据,认为其间必有联系的通路,通过对大量针刺感传现象的观察,描记了针刺感觉传递的路线,于是发现了经络。二、经络的涵义与经络学说的概念是什  相似文献   

11.
对“肝主目”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笔者曾报道,针刺“超感型经络敏感人”的穴位,可以激发微经络感传[1、2],以及感传抵达终点穴后仍能继续远传[3~5].继之,本组通过针刺大敦穴,观察足厥阴肝经的微经络感传联系于目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络感传的声发射——用声发射技术发现了经络感传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针灸的临床实践。随着针麻的发展,针灸国际化,经络研究日趋显要地位。国内外对此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经络感传的研究,如何加以显示和记录,还没有从客观指标上得到根本的解决。经络感传是以指压、针刺、电脉冲等手段,激发有关穴位出现如气样冲动、水样濡动、风样吹动的循经缓慢走行,并有冷、热、痒、麻、酸、胀等各自不同的主观感觉现象。基于感传会伴有机体的生物物理活动。为此,我们试图采用一种现代新技术——声发射,验证经络感传现象;验证经络循行感传线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针感现象已有很多调查研究,薛崇成研究了截肢患者经络感作现象,认为经络感传现象是针刺穴位引起的兴奋在皮层沿特定经络模式扩延的结果。何广新根据临床观察认为针感循经传导现象与幻肢感、蚁行感不是同一过程。有人认为经络感传的形成有其相应的中枢和外周的生理、病理生理学基础。因此进一步观察分析幻肢感、幻肢痛患者的针感传导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与结果观察对象为截肢患者,共52例,共中  相似文献   

14.
王梅 《现代中医》1995,8(3):161-163
通过阐述针刺镇痛的机理及对经络感传现象的认识,说明两者都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说明循经感传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大力提倡针灸治疗和针刺麻醉,在针灸和针麻原理的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几年来,随着经络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对经络感传现象的探讨已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经络感传现象,系指在经穴上进行针刺、通电、艾灸、按掐等时所出现的一种异常感觉,沿着经络循行线传导的现象,有时还伴有抽痛、麻木、红线、白线或皮丘带等。根据收  相似文献   

16.
<正> 针刺手法操作的正确与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经络感传现象是否明显和临床疗效是否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或实验研究,探讨经络感传现象,均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针刺手法,古今繁多归纳起来,不外是:“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即有补、泻两种主要手法.朱琏氏说:“实状要泻,也相当于我们说的强刺激,……虚状要补,也相当于我们说的弱刺激.”明代《针灸大成》附辨中记载:“或问用针浑是泻而无补.古人用之,所以导气,治之  相似文献   

17.
循经感传指的是刺激人体经穴时,受试者产生一种特殊感觉,(麻胀热等),从接受刺激的穴位开始,向一定方向循行传导,其循行经过的路线与所记载经络循行路线基本一致。阐明循经感传现象。对揭示经络实质,提高针效与针刺镇痛作用有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多因肝失条达,气机不畅,阻于阳明经络,形成气滞血瘀。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其目的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指出:穴位注射疗效取决于进针方向,深度要准确,要有触电样感传至疼痛部位,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对探讨中医经络实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针刺体穴(井穴、原穴、督脉穴、背俞穴等)以及手针、耳针等出现了循经感传现象。但是至今尚未有针刺眼穴产生循经感传的报导。本人在眼针临床中,发现三例针刺眼穴产生循经感传的病人,进行了重点测试观察,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针灸科两年来在临床上对针刺时得气沿经络传导这一现象作了一些观察。我们初步在七十三人次的针刺施治中,发现其感觉传导大体都能沿着本经经络而达到全綫。从临床观察现象与祖国医籍有关经络循行线路的记载基本相同。这就使我们更加相信经络的客观存在,并引起了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其机制的兴趣。兹将初步观察情况择要报导如下。研究方法 1.取穴:使病者体位端定,按不同病情选择穴位后,术者先用指尖按触穴位上,有痠麻过敏感觉时然后进针。 2.手法:进针得气后,视病员感受性的程度强或弱,然后施以适度的刺激,用提按摧震手法,使病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