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病历摘要 女,23岁,已婚,口服避孕药史1年.主因发热5天,右上腹痛4小时入院,无外伤史.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约6cm×5cm肿物,质硬,触痛明显.超声检查:肝右叶可见约12.8cm×9.5cm×8.6cm的中等回声实性肿物,未见明显包膜回声,靠近肝表面处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  相似文献   

2.
邢玉娥  蒋风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507-1507
1材料患者男,24岁,体检时B超所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完整,肝内回声均匀,未见占位,管道清晰,门静脉主干起始部内径1.0cm,入肝后门静脉主干增宽,最大内径2.06cm(附图1),门静脉左支内径0.9cm,右支内径0.86cm,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大小6.0cm×2.1cm,壁光滑。胰腺大小形态  相似文献   

3.
病例简介 患者女,28岁,因左上腹发现无痛性包块20多天入院.病后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过去曾做过甲状腺癌切除术.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左肋缘下可触及一约5cm×6cm×8cm大小包块,边缘尚清,表面触及小结节,活动度差,质硬,轻压有胀痛.包块无搏动、无震颤.右肋缘下肝、胆触及不清.肝功能:HBsAg(+)、AFP(-).胸正侧位片:未见异常.B超:肝左外叶见约7.4cm×6.5cm大小的强弱不均匀回声团,边界欠清,内回声紊乱.诊断:肝左外叶实质性占位病变.CT:平扫肝左外叶一约5.5cm×7cm×8cm大小的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界欠清,实质CT值47~59Hu,内见大量斑点状、斑片状钙化影占据;增强后肿物实质轻度强化,CT值62~95Hu.CT诊断:肝左外叶占位;①肝转移癌?②肝寄生虫病?手术及病理: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胃、脾、胰探查未见异常.肝左外叶见约8cm×8cm×9cm大小的肿物突出,呈黄白色,结节状,质硬,不易出血.切除肝左叶连同肿物一并取出.病理诊断:肝转移性乳头状癌并广泛钙化灶.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1岁.因黑便16 d,腹胀、乏力5 d入院.自2005-07~2006-07呕血3次.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行脾切除术,无明显好转.查体:全身皮肤黏膜苍白,贫血貌,上腹部压痛( ),肝区叩击痛(±),肾区叩击痛(-),血常规:HB:32 g/L,WBC:20×109/L,PLT:1 508×109/L,MRI:门静脉主干显示模糊,长4.0 cm,宽1.7 cm,肝外门静脉走行区可见网状细小分支血管影,信号不均,增强冠状位扫描可见一支较粗肝静脉影与下腔静脉相通.电子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相似文献   

5.
郭春梅 《四川医学》2008,29(7):819-819
患者,女,59岁.发现左上腹包块20多天,于2004年8月25日入院,包块质硬,光滑,无压痛及畏寒、发热等.查体无特殊.入院后CT检查诊断:左上腹巨大包块,其内密度不均,有散在低密度影,包块轮廓光整,对脾肾胃有明显推压.治疗: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腹腔无渗出液,肝、胆、脾、胰腺及盆腔未见异常,未见肿大淋巴结,左上腹大小约20cm×14cm×10cm巨大包块,边界清晰,质地较硬,肿物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面有较多血管,有较完整包膜,局部同左侧膈肌粘连,一带状血管蒂同胃大弯相连,周围脾胃等器官被推压.术中冷冻报告良性肿物.术后病理:胃体间质瘤,镜下见细胞密度不高,无异形性及出血坏死,未见核分裂象.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6岁,无任何不适症状,体检B超时发现肝脏一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5×4cm,界限清楚,于我院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物位于肝右后叶,质地中等,最大径约为5cm.术后患者一切正常.病理检查:送检肿物5×3×3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中,可见部分出血,肿物周围界限清楚,未见明显包膜.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1岁。因左上腹隐痛3月,于1993年10月23日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不适,多在饱餐后发生。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当地医院胃镜检查发现胃底大弯侧肿物,给予观察。3月来,左上腹隐痛逐渐加剧,伴沉重感,餐后尤甚。1993年10月22日来我院胃镜检查:大弯侧近贲门处见一2cm ×2cm的半球状粘膜下肿物,见桥形皱壁,向周围延伸,触之实质固定,但其上粘膜可与肿物分离,组织活检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1)慢性浅表性胃炎;(2)胃平滑肌瘤与胃外压迫性病变相鉴别。拟胃肿物收入院。既往无腹部外伤史。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淋巴系统未见肿大。实验室检查均正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8岁,住院号21276。主因发现左上腹肿物6个月而于1993年10月21日住院。查体:左上中腹部饱满,腹软,右上腹近中线处可触及鸡蛋大小肿物,质中,活动差。脾脏增大,下极平脐,向右超过腹中线3cm,质中,边钝。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B超提示肝尾状叶肿大,左内叶可见3.1×2.5cm低回声团块,脾门处可见4.7×3.2cm低回声团块,门静脉1.8cm,脾静脉1.2cm,脾脏厚径12cm,直径大于18cm。食道双斜位片未见食中F段静脉曲张。胃镜检查上消化道未见异常。血常规:WBC:9.8×10~9/L,N:45%,L:54%,M:1%,Ptc:170×10~9/L,Hb:125g/L。肝功  相似文献   

9.
李龙  何岳林 《广东医学》2012,33(18):2714-2714
患者,男,2岁,因呕吐、黑便6个月于2011年11月8日入院.6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解黑色大便,伴呕咖啡样物,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无上腹部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反酸、腹痛.体格检查:体温 36.5℃,脉搏100次/min,呼吸 25次/min,血压 100/62 mmHg,体重10 kg.精神较差,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剑突下可触及一5 cm×6 cm肿块,边界清,活动度差,轻微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反跳痛,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胃镜检查:胃底、贲门肿物.病理:(胃底肿物)恶性生殖细胞瘤,检测到卵黄囊瘤成分.  相似文献   

10.
腹膜后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简介 患者,女,38岁.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上腹肿物4个月.自觉上腹部无不适,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腹胀.查体: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上腹部轻度压痛及肌紧张,可触及15 cm×13 cm×10 cm大小的包块,质硬,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差,无触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相似文献   

11.
安娜  张晨 《北京医学》2021,43(4):375-376
患者 男,39岁,发现左臀部肿物2年余,2019年4月20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就诊,4月26日行手术切除.2年前发现左臀部肿物及皮下结节,无红肿、疼痛,未处理.后两肿物逐渐增大,无疼痛.查体:左臀部近臀沟处见2.5 cm×1.0 cm×0.6 cm突起,色暗褐,质韧,触痛(-).其旁扪及5 cm×3 cm×2.5 cm皮下结节,质软韧,边界欠清,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示左臀部皮下2.4 cm×0.6 cm×1.0 cm低回声,边界清,内似可见条索样回声及小点片状低无回声,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图1;其旁4.0 cm×1.7 cm×0.8 cm低无回声,内见细密点状回声,周边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见图2.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性,63岁,发现肛旁肿物10年,近半年逐渐增大较明显,无肿痛及溃破,无排便困难、黑便及大便形状变细。既往史:高血压病史4年,药物控制佳。否认其他重大疾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右侧卧位肛缘结缔组织增生,肛缘11点位距离肛门约1cm可见一黑色肿物,大小约2.0cm×2.0cm×1.6cm,活动度(-),肿物顶端灰褐色,未溃破。距离肿物  相似文献   

13.
张国艳  吴南茜 《北京医学》2007,29(6):332-332
患者 女,53岁,因体检发现肝内及腹腔占位性病变1个月,于2006年6月27日入院.患者无不适,查体右中腹可扪及约10 cm×9 cm的包块,质硬,活动,与周围脏器无明显粘连,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腹部B超示肝内可见0.5 cm×3.3 cm实性占位,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呈花朵样,中央为强回声,肿物周边可见强回声环,无晕征,内部可引出少许静脉血;肿物旁可见1.3 cm×0.9 cm强回声占位,均匀,内部回声呈网状;右侧腹腔内可见巨大实性占位,占据整个右半腹腔,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可引出少量动静脉血;肾脏位于肿物后方,向内上方移位;下腔静脉受压;肝脏与肿物之间可见小片液性暗区;腹腔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8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2年”于2015年7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13年体检发现盆腔肿物,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无行动异常,当时未予重视,未给予特殊处理,后肿物逐渐增大,遂于2015年7月30日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下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盆腔占位,考虑脂肪瘤,结合手术史,不排除脂肪肉瘤可能.患者曾于2006年因腹腔巨大脂肪瘤行手术切除,当时切除标本大小约20 cm× 15 cm×8 cm(患者自诉,未获得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以右额部肿物2年,于2010年4月13日收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查体:右额部可触及一3.0 cm×3.0 cm肿物,质硬,无活动度,无压痛,边界清.颅SCT示额骨右侧见不规则低密度区,骨质破坏,向外呈膨胀性生长,见细网格影,未突破内板,未见骨膜反应,未见软组织肿块,大小2.91 cm×1.47 cm,考虑为血管瘤.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3岁.因发现右侧腋窝肿物3个月入院.肿物发现时如鸡蛋大小,病程中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既往健康,否认外伤史.入院后查体:右侧腋窝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8.0 cm×5.0 cm,质软,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尚可,边界尚清.双侧乳房未触及肿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辅助检查:乳腺钼靶片和超声检查均未见乳房异常;超声检查见右侧腋窝稍高密度肿物影,椭圆形,最大径约9 cm,周边有血流;右肩关节多排CT示右侧腋窝区脂肪密度占位性病变,直径约8 cm,考虑脂肪瘤可能性大,未见肿大淋巴结.在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有完整包膜,质软,大小约9.0 cm×8.0 cm×3.0 cm,内至胸廓外缘,外至肩胛骨外缘,上至锁骨下缘,下至第三肋下缘,仔细离断肿物周围滋养血管,将肿物及包膜完整切除.病理所见:淡黄色椭圆形肿物,体积12 cm×10 cm×5 cm,包膜完整,切面实性,淡黄色,质软.镜下表现:肿瘤组织大部分由成熟的脂肪组织组成,局部近边缘及纤维间隔中脂肪细胞和间质细胞有异形性,可见病理核分裂像,考虑高分化脂肪肉瘤.手术切除后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1年未见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袁玲 《新疆医学》2005,35(2):90-90
一、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50岁.主诉黑便3天住院.体检:血压14/10kPa,一般情况可,全身体检无异常发现.化验检查:血色素78g/L,肝功正常,大便常规隐血(+++),即往体健.胃镜检查:食管粘膜光滑,未见静脉曲张,胃体、胃底粘膜光滑,胃窦前壁近幽门有一5.5×4.0 cm的肿物,质软,粘膜带黄色,粘膜与周围界线清,其表面中央有一0.2×0.2 cm大小的糜烂灶,余表面光滑,钳取活检组织6块,病理报告:慢性炎症改变.手术结果:胃窦前壁近幽门有一6×4 cm的球形肿物,质软,有完整包膜,病理结果:粘膜下脂肪瘤.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9岁,体质量68 kg.因发现左侧耳后下方肿物1年余于2004年12月收住我院口腔科.入院前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左侧腮腺淋巴结结核,并给予抗结核治疗1疗程,肿物未见明显改变.入院体格检查:左侧耳后下方可触及约1.5 cm×1.5 cm肿物,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无活动度,无触压痛.肿物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光滑无分泌物,皮温不高.无面瘫症状.门诊左侧腮腺及肿物B超显示:左侧腮腺有1个1.2 cm×1.4 cm×1.5 cm大小异常回声团,内以无回声为主,并可见多个强回声条索,壁厚1.2 cm.入院后CT扫描显示:左侧腮腺后下级有一直径1 cm左右实性肿物,界限清楚,有包膜,肿物密度高于周围腮腺组织(图1).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患者女,60岁,主因“发现腹腔肿物6月,腰背部不适1月”入院。患者于2011年6月行彩超检查时发现脾肾间隙有71cm×53mm、偏低回声、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的占位性病变;11月行腹部CT检查示肝胃间隙有5.46cm×6.5cm×7.28cm肿块,  相似文献   

20.
<正>1临床资料消化道类癌发病率较低,巨大类癌临床更少见,现将所见2例巨大类癌并消化道出血报告如下。例1,女,47岁,上腹部不适半年,时有疼痛、暖气、反复黑便3个月,体检:全身一般情况好,上腹可触及明显肿块,边界不清,中等硬度,无压痛。血红蛋白95 g/L,大便潜血阳性。电子胃镜:胃体大弯侧广基隆起约4 cm×5 cm,形状欠规则,表面黏膜不平,有糜烂坏死及渗血,质较软。疑为"胃癌",取活检,病理报告为类癌。手术见胃体约12 cm×10 cm×10 cm不规则肿物,与大网膜及横结肠粘连。肝脾胆囊未见转移灶。病理证实为胃类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