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病人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3.3%[1]。根据直肠遭受辐射剂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为腹痛、黏液血便、肛门坠痛、排便困难、腹泻、里  相似文献   

2.
杨静谊 《全科护理》2012,10(23):2162-2163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病人护理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直肠炎病人在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及放疗不良反应的观察、饮食指导、保留灌肠、肛门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5例宫颈癌放射并发直肠炎病人,均顺利完成放疗计划,其中2例治愈,7例出现轻度放射性直肠炎,6例出现中度放射性直肠炎。[结论]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放射性直肠炎损伤程度,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使放疗计划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4.
放射性直肠炎是放射治疗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常见于宫颈癌放疗病人,周陈华等[1]报道直肠炎并发症为15.3%.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肠黏膜和血管结缔组织,临床表现为腹泻、血性黏液便、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等,给病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明显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严重者不得不暂停放疗,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伟 《全科护理》2010,8(29):2677-2677
放射性直肠炎是放射治疗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常见于宫颈癌放疗病人,周陈华等Ⅲ报道直肠炎并发症为15.3%。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肠黏膜和血管结缔组织,临床表现为腹泻、血性黏液便、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等,给病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明显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严重者不得不暂停放疗,延误治疗。2006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共住院收治32例子宫颈癌放射治疗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分为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为腹痛、黏液血便、肛门坠痛、排便困难、腹泻、里急后重、大小便失禁和尿急。据报道,急性RE发生率为50%~75%,最早可在照射后2d发生,一般在治疗开始1~2周后出现,临床表现为肠鸣音增强、腹痛、水样腹泻及里急后重。慢性RE发生率为5%~20%,可以从急性阶段继发或经过至少90d的潜伏期(中位时间8~12个月)后出现,最长可在10年后出现,表现为出血、瘘道形成、直肠溃疡或狭窄。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2008年7月,我们对2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行针对性肛门用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临床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黏膜充血、水肿、肠蠕动增加而发生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重症可引起溃疡穿孔、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15例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直肠炎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药物保留灌肠、肛门护理、不良反应的观察等。认为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的损伤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放疗计划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在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进行药物保留灌肠及护理。结果3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第5 d达到94.4%,第10 d达到100.0%。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并辅以综合护理,可有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相似文献   

12.
葛晓南 《全科护理》2011,(9):793-794
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之首,采用近距离腔内放疗,放射源与直肠极为接近,加之直肠组织对放射线敏感度高,因此容易产生直肠炎,发生率在80%左右[1]。近年来,对106例放射性直肠炎病人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6例,为正在接受或曾接受盆腔放疗的病人,均为女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之首,采用近距离腔内放疗,放射源与直肠极为接近,加之直肠组织对放射线敏感度高,因此容易产生直肠炎,发生率在80%左右[1].近年来,对106例放射性直肠炎病人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保留灌肠法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新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0例,均采用康复新液灌肠,观察组为自放疗开始后灌肠,每日1次,至常规放射治疗结束为止,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灌肠处理直至症状消失。常规护理组为出现Ⅱ级肠道反应后开始灌肠,每天1次,直至症状消失。晚期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时以同样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直至症状消失。结果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总治愈率82.6%,总有效率100%,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总治愈率69.5%,总有效率91.3%。观察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32.5%,对照组为65%(P〈0.05);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观察组为17.5%,对照组为30.0%,(P〈0.05)。结论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放疗期间持续保留灌肠可明显降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RP)是盆腔及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中、重度RP的发生率为5.3%~15.6%[1]。如果治疗和护理及时得当,可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6月~2007年6月我科收住的宫颈癌及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一般出现在放射治疗后 6个月~ 2年 ,分为轻、中、重度。根据我院 1985年至 1999年随访116 2例宫颈癌放射治疗的资料统计 ,2 0 6例发生直肠炎 ,经早期治疗 70 %以上患者获得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16 2例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 ,2 0 6例发生直肠炎 ,发生率 1 73%。患者平均 5 3 84岁 ,Ⅲ期患者占 5 0 %以上。放射性直肠炎多出现在放射治疗半年后 ,其临床判断标准 (1)轻度 :大便次数增多 ,少量粘液便或血便伴轻度腹部不适 ;(2 )中度 :反复出现血便或…  相似文献   

17.
赵慧玲 《护理研究》2013,27(14):1291-1293
对宫颈癌放疗后病人发生放射性直肠炎的原因、危害、防治护理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护理提供借鉴,以防直肠狭窄、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例经调强放射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并发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提出预防及护理的要点,放射治疗前做好健康教育、体位管理以及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放射治疗后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灌肠护理、肛周皮肤护理以及疼痛护理等,确保放射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保留灌肠组(对照组)和表皮生长因子保留灌肠组(治疗组)。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血便等临床症状减轻情况,比较中药及表皮生长因子对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7例、显效2例、有效6例、无效5例。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优于中药灌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药物保留灌肠对宫颈癌后装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宫颈癌患者行后装放疗后出现放射性直肠炎的病例4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采用中、西药物2次/d交替保留灌肠;对照组22例每天晚1次用西药保留灌肠。治疗1个疗程(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血便等临床症状减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5例、有效16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2例、有效11例、无效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交替保留灌肠对宫颈癌后装放疗后所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优于1次/d西药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