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LASIK手术矫正近视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和院外进修期间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以来接受近视手术矫正的52例调查者作为实验观察对比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传统LASIK手术近视矫正,给予观察组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LASIK手术近视矫正,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近视矫正效果。结果对照组近视矫正总有效率61.54%(16/26)明显低于观察组近视矫正总有效率88.46%(23/2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手术矫正中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应用价值确切,在近视矫正总有效性对比中具有显著的对比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ASIK矫正近视后全厚黄斑裂孔手术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研究纳入双侧LASIK矫正近视手术后发生黄斑裂孔的13例患者14只眼。结果:LASIK手术后1~83个月形成黄斑裂孔(珔x=13个月)。13例中有11例(84.6%)患者是女性。平均年龄45.5岁(25~65)。所有眼都是近视眼(-0.50~-  相似文献   

3.
曹珊  郑华晖 《广西医学》2006,28(8):1196-1197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日本尼德克EC5000-CXⅡ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869例1707眼近视患者施行LASIK.结果 术后远视力达1.0以上者1 527眼占89.45%,0.8以上者1 658眼占97.13%.手术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正确评价该手术及预测术后效果,加强与近视患者之间的沟通及让患者对手术、手术后效果形成合理的期望值,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静  卢炜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6):2561-2564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矫治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从高级视功能方面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对45例双眼屈光度参差≥2.25D的近视患者分别检查术前裸眼、戴框架眼镜及LASIK术后的视力及双眼视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视力≥0.8的眼占91.57%,患者双眼视力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手术前后的屈光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者手术前后除存在同时视功能之间差异不显著(P=0.431)外,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屈光参差的度数越大,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就越大(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者LASIK手术后近立体视优于戴框架眼镜矫正(P<0.05).结论 LASIK手术不仅可以提高屈光参差患者的双眼视力,对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LASIK手术是一种矫正屈光参差、提高视觉质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131例(250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术前及术后1月行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 LASIK术后视力100%较术前提高;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以平滑型(64.5%)为主;中央岛和偏心切削发生率分别为6.29%、5.03%;SimK值较术前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与切削度数有关;PVA值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SRI和SAI值较术前显著增高.结论 LASlK手术是目前治疗近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角膜地形图可帮助设计手术方案,判断手术效果,为处理术后并发症和再次补充矫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的蓬勃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治疗近视手术中设计合理、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较先进、可靠的手术方法。我院2002年3月-2003年12月LASIK手术矫正近视共539例(1041眼),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薄角膜中度近视患者行LASIK和LASEK手术后远期的相关指标,以探讨不同术式对于薄角膜中度近视患者远期疗效.方法:按不同的术式将38例患者分为LASIK组和LASEK组,随访术后远期(3年以上)裸眼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其中CIM、SF、TKM)、眼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屈光度LASIK组为(0.16±0.27)D,LASEK组为(0.10±0.2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术后未发现圆锥角膜,CIM术后较术前增加,SF、TKM术后降低,术后角膜地形图不规整度LASIK组比LASEK组增加.结论:LASIK、LASEK手术对于矫正薄角膜中度近视,远期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从远期安全性考虑,建议对薄角膜中度近视患者行LASEK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半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近视激光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裸眼视力(UCVA)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治疗患者94例,均实施半飞秒LASIK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术前、术后UCVA水平.结果:术后24h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术后6个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大龄近视患者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手术设计特点及疗效。方法:对48例、96眼≥40岁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并对术前屈光度、预矫度数、手术疗效等与对照组(<40岁,54例、108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龄近视患者术后6月时远视力平均为0.97±0.30,虽然低于同期低龄对照组足矫视力(1.18±0.19),但优于拟矫度数眼镜时对应的平均视力(0.74±0.16)。近视力达到J1的比例低于对照低龄组,干眼的症状比低龄组明显。结论:大龄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安全、有效。鉴于年龄所造成的老视,需减少实际度数矫正,以兼顾术后远、近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矫正青少年近视的长期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接受LASIK手术的16~19岁青少年患者292例579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低、中、高度组.术后随访10年,统计分析3组病例的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和术后屈光度等.结果 低、中、高度组LASIK手术后10年安全性指数为1.05、1.02、0.98,有效性指数为0.94、0.90、0.82,术后屈光度为(-0.08±0.62)、(-0.13±0.75)、(-0.36±0.83)D.结论 LASIK手术对于中、低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对于高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稍差,手术需谨慎.  相似文献   

11.
矫政祥 《当代医学》2022,28(8):149-151
目的 探究LASIK手术治疗高曲率近视的优势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52例高曲率近视患者(104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执行,进行LASIK手术(鹰视EX500准分子激光系统).实施手术后为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复查,并分析患者术后视力、屈光度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326倒(632眼)近视患者施行LASIK手术,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其并发症发生,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术中主要并发症是角膜瓣制作不良所致,术后主要并发症是视觉光学质量问题包括屈光回退,眩光不适等。结论:LASI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由于安全、可靠及术后无痛苦而被广泛接受.随着手术的大量开展,手术引起的角膜厚度、角膜屈率、眼压等的变化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作者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了164例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后的眼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近视患者干眼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术前记录其性别、年龄、屈光不正状态,包括:屈光度(等效球镜)、视力矫正方式(框架镜/隐形眼镜)、视力矫正效果(正矫/欠矫)。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OSDI问卷调查、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功能检测和泪膜稳定性检测,随后依据特定的诊断标准进行干眼诊断并对确诊患者干眼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LASIK术前近视患者中诊断为干眼的患者比例为50%。干眼是否发病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与屈光度相关,其中轻度和中度近视患者之间干眼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高度近视患者干眼发病率则明显升高,但干眼程度不随屈光度的升高而加重。佩戴隐形眼镜者的干眼发病率高于佩戴框架镜者。视力欠矫者干眼发病率高于正矫者。结论 LASIK术前屈光不正患者中干眼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度近视、佩戴隐形眼镜及视力欠矫患者,因此术前非常有必要进行干眼筛查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和心理辅导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LASIK)治疗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36只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6~36个月,随访6~12个月。结果:二次LASIK手术后在各随访时间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近视屈光度平均在±0.50 D以内,二次手术后,未见角膜后表面中央前凸的地形图改变。结论:二次LASIK手术治疗残余近视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颖  姜俭 《浙江医学》2011,33(1):83-8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具有无痛、恢复快、疗效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已为广大眼科医生及近视患者所接受。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球差的增加,通过非球面切削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为分析Q值引导的LASIK(Q—LASIK)矫正近视后主导眼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文对在我院接受Q—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我眼科中心引进德国视明公司第八代爱丽丝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行LASIK治疗近视患者900例。该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方便、快捷、有效的治疗屈光不正的手术,具有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和矫正范围大等优点。现将900例LASIK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是目前屈光手术中倍受关注的方法,具有安全性、稳定性高的优点,但仍有部分术后屈光回退现象发生.本文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005年9月-2010年9月间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发生屈光回退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护理经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对2000例(4000眼)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包括术前耐心的手术相关知识宣教和细致的检查,术中资料的认真核对、术眼的正确准备和术中配合,术后恰当的护理指导.结果 患者配合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达到理想的手术预期.结论 术前的充分沟通、提供正确的术眼资料与术中的紧密配合,细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是LASIK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简称LASIK)围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近视患者进行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及术中各期心理状态调查,利用该机眼球跟踪系统的停机次数(眼球移动时,激光发射自动停止)以及术中配合情况综合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与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紧张程度,有效提高LASIK手术配合成功率,有利于患者明确近视疾病以及并发症与手术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