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幼稚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特征,确定其在诊断中的价值。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22例血细胞减少伴骨髓病态造血、骨髓幼稚细胞数〈5%的患者的细胞免疫表型;测定成熟粒细胞群和单核细胞群的抗原跨阶段表达(粒系或单核系cD34或CD117表达或成熟粒细胞群HLA—DR的表达),抗原跨系列表达(粒系或单核系CD7或CD56表达),CD45/SSC异常(成熟粒细胞群或单核细胞群),分化抗原表达(粒细胞群CD13/CD16和单核细胞群HLA-DR表达缺失);确定阳性结果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表明:在222例患者中经临床检测及鉴别诊断,有127例确定诊断为MDS,95例为非MDS(药物性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在成熟粒细胞群抗原跨阶段、跨系列表达,CD45/SSC及抗原分化异常的敏感性分别为51.5%、30.7%、49.6%和60.6%,其特异性分别为100%、100%、88.4%和52.6%。单核细胞群抗原跨阶段、跨系列表达、CIM5/SSC及抗原分化异常的敏感性分别为2.3%、11%、37%和12.6%。特异性均为100%。在如上观察的粒细胞群和单核细胞群的8个项目中,≥2项异常的敏感性为77.9%,特异性为95.8%,阳性结果预测值为96.1%。结论:抗原的跨阶段表达、跨系列表达及CIM5/SSC异常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差;而分化抗原异常虽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差。多项表达畀常对于MDS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是一种以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为特征的髓系肿瘤,具有很高的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随着对MDS认识的深入,MDS的诊断标准经历了由形态学单一诊断指标向多指标综合的质的飞跃。在2007维也纳标准和2008WHO分型标准中,免疫分型均被作为次要诊断指标。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呈现出紊乱及异常表达,其中一些改变对其诊断、分型、预后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基于流式细胞术检测而建立的流式积分系统(FCSS)更是可以客观、量化评价这些免疫表型的异常,能弥补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及WHO预后积分系统(WHO classification-based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WPSS)评价MDS患者预后的缺陷,对临床上MDS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MDS的异常免疫表型和流式积分系统对MDS免疫分型在MDS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亚型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30例MDS患各亚型36例次骨髓细胞抗原的表达,并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及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髓系细胞抗原表达明显异常,早期髓系细胞抗原CD13,CD33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较成熟细胞抗原CD15阳性表达率减少;单核细胞抗原CD14及淋巴细胞抗原CD7,CD10无显异常,干/祖细胞抗原CD34在MDS的RAEB/RAEB-t组显增加,RA和RAS组则增加不明显;早期红系细胞及各增殖期细胞抗原CD71在MDS各亚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说明MDS患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存在多系异常,且对协助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免疫异常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多种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测定分析仪,对98例MDS、100例良性血液患者(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等)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 MDS89.3%以上有二系或三系免疫表型异常,其中CD7、CD19、CD13、CD14、CD33、CD34、HLA-DR免疫标志改变明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髓系抗原表达明显增高,而且随MDS进展恶化,FAB亚型抗原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RA→RAS→RAEB→向RAEB-T转化,较早期髓系抗原表达(如CD13、CD33)逐渐增加,而较晚期髓系抗原表达(如CD15、CD24)逐渐减少;同时伴淋系抗原表达逐渐减少;骨髓干细胞/祖细胞表面抗原(如CD34、HLA-DR).随着MDS恶化发展,有逐渐明显增加异常表现,而且CD34、HLA-DR早期抗原表达增高者,常常预后较差,易于转化成白血病.结论 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异常表型,有利于MDS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对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1和RAEB-2亚型患者原始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并探讨其在MDS诊断中的意义,同时分析比较流式细胞术和骨髓涂片计数的原始细胞比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9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进行设门,计数其比例并分析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①流式细胞术和骨髓涂片检测RAEB-1与RAEB-2亚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3例RAEB-1亚型患者,原始细胞阳性表达CD34、HLA-DR、CD117、CD33、CD13、CD15、CD11b、CD3、CD19、CD7、CD56的患者分别有10例、12例、8例、11例、11例、3例、7例、0例、0例、3例、2例;16例RAEB-2亚型患者,原始细胞阳性表达上述抗原的患者分别有12例、13例、3例、12例、15例、7例、5例、0例、1例、4例、2例;RAEB-1与RAEB-2亚型间各种抗原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9例患者中原始细胞跨阶段表达CD15、CD11b的患者分别有10例、12例;④29例患者中原始细胞跨系列表达CD3、CD19、CD7、CD56的患者分别有0例、1例、7例、4例。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对MDS患者原始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可以为诊断及鉴别诊断MDS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染色体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对2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1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MDS患者染色体核型有异常占32%,而AA患者未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与高危组MDS患者相似,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助于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5q-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荧光素SpectrumRed直接标记的5q31单一序列特异性DNA探针,对48例MDS患者和10名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间期FISH检测,每例分析200-300个细胞,以1个红色荧光杂交信号>6%(x^- 3SD)为阳性标准,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48例MDS患者中,间期FISH检测13例(27.1%)为阳性,其中7例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也为阳性,6例为阴性;经配对x^2检验,间期FISH和常规细胞遗传学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间期FISH是检测MDS-5/5q-染色体异常的有力的分子遗传学工具,其敏感性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法,是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5年间160例患者骨髓标本,按是否为MDS分为MDS组及非MDS组,每组80例。MDS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RAEB-Ⅰ)35例,RAEB-Ⅱ28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17例。比较不同细胞系群在各组中所占比率,并对两组患者及MDS组不同分型下流式积分值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流式积分与MDS分型及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预后相关性。结果 MDS组的原始细胞群(7.58±3.9)%、单核细胞群(7.21±4.18)%、有核红细胞群(10.38±6.77)%及淋巴细胞群(23.33±10.19)%比率均较非MDS组患者有明显升高(P0.05),而成熟粒细胞群(41.43±14.33)%比率有所下降(P0.05);此外,以上五个细胞群中仅原始细胞群在MDS亚型(RCMD、RAEB-Ⅰ、RAEB-Ⅱ)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组及非MDS组流式积分值分别为(31.98±5.32)、(17.94±6.02)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样在MDS三个亚型中,流式积分值差异依然存在,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流式积分值明显升高(r=0.652,P0.01),且流式积分值与现有的IPSS相关性较好(r=0.778,P0.01)。结论 MDS患者多存在多细胞群比例失调及多抗原表达异常情况,而通过流式积分对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异常进行分析,即可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判断上提供可靠的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DMS)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b)的免疫表型特点,探究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述疾病中的意义和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14例CMML患者、48例MDS患者、46例AML-M5b患者及18例正常人骨髓标本的免疫分型特点。结果表明,CMML患者单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DS、AML-M5b患者及正常人骨髓(P<0.05),后3者之间无显著差别。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骨髓标本(P<0.05),但与CMML患者无明显差别。AML-M5b患者骨髓成熟粒细胞比例较CMML、MDS患者及正常骨髓标本明显减低(P<0.05)。MDS、AML-M5b及CMML患者骨髓CD45/SSC特点与正常骨髓标本均存在一定差异。CMML患者骨髓具有CD2、CD56异常表达及CD14拖尾现象,与MDS、AML-M5b及正常骨髓标本相比差异显著(P<0.05)。MDS与CMML患者骨髓单核细胞CD15表达缺失或减低现象较正常骨髓标本及AML-M 5b患者显著,且CMML患者异常率高于MDS患者(P<0.05),两者粒细胞群均有显著CD13/CD11b/CD16表达规律异常现象,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抗原表达呈不同程度异常,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DS、CMML及AML-M5b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均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程度的相似处。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综合分析其免疫表型,对于区分CMML、MDS以及AML-M5b具有重要鉴别意义。其中单核细胞比例增高,伴有CD2、CD56异常表达,CD14拖尾现象,CD15缺失或减低及成熟粒细胞CD13-CD11b-CD16表达规律异常,对CMML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采用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lycol-methacrylate, GMA)塑胶包埋技术结合巨核细胞免疫标记方法在诊断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活检GMA塑胶包埋及巨核细胞免疫标记技术,对47例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8例患者被诊断为MDS,其中3例为MDS伴单系病态造血(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ith single lineage dysplasia,MDS-SLD),1例为5q-综合征,4例为MDS伴多系病态造血(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ultilineage dysplasia,MDS-MLD)。8例MDS患者的巨核细胞标志物均为阳性,其中6例的骨髓可见清晰的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s,ALIP)现象,且有3例患者检测到染色体异常。结论:采用骨髓活检塑胶包埋技术,细胞形态可清晰显示,有助于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MDS的诊断,有助于MDS的明确诊断及辅助分型;巨核细胞免疫标记有助于医师辨认小、微巨核细胞等特征性的巨核系病态造血表现,由此可以鉴别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MDS,故2种方法结合在诊断MDS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和间期FISH技术对80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MDS患者异常克隆的阳性率。结果表明:80例MDS患者经FISH技术检出染色体异常43倒(53.8%),明显高于CC的异常核型检出率17例(21.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各亚型中,FISH异常检出率高于CC,其中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病态造血(RCMD)两组患者阳性率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各评分等级中,FISH阳性率也明显高于CC,其中中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技术敏感性优于CC,可以检测出CC分析失败及正常的染色体异常克隆,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这一点主要体现在IPSS中的中危组患者;在WHO各亚型中,RA和RCMD组患者从FISH技术中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比较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与诊断、预后的关系,探讨MDS及AML患者不同年龄组染色体预后分层特征。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R显带技术分析134例MDS和123例AML患者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MDS与AML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41%及61%。MDS与AML组异常核型分析显示:①MDS组以数目异常为主(主要为+8),AML组患者以结构异常为主,主要为t(15;17)及t(8;21),与FAB亚型相关性不明确的异常核型检出中主要为+8。复杂异常核型检出及顸后良好、预后不良核型在MDS组均明显高于AML组;MDS组发生AML转化中有12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AML组有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者是由MDS转变而来。②两组行年龄分层分析显示:MDS组随年龄增大异常核型检出率增高,其中在1〉60岁组明显高于在≤30岁组,复杂异常核型检出在MDS3个年龄组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AML组异常核型检出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减少,≤30岁组明显高于I〉60岁组,而复杂异常核型则显示≥60岁组明显高于≤30岁组;核型预后分析,在MDS与AML组均提示预后不良核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在≥60岁组明显高于在≤30岁组;预后良好核型在MDS及AML则显示≤30岁组又明显高于≥60岁组。结论:MDS及AML患者具有较高的染色体异常,其检测对于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预后分层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与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43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7例标本中,其中有13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8.5%,含量为7.07±1.31;有17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72.0%,含量为5.27±1.46;有67例HBsAg、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58.2%,含量为5.11±1.60.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是检测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正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HBeAg前S1蛋白(PreS1)等血清学标志和HBV-DNA定量测定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铁代谢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收集38例非输血依赖性M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和28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转铁蛋白(Tf)、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等铁代谢相关指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外铁分布,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MDS组的血清SF、SI、TS值低于AA组,血清SF值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I、TS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血清SI、TS水平与SF水平呈正相关(r=0.281,P=0.007;r=0.338,P=0.001)。MDS组的血清TIBC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Tf值高于AA组和正常对照组,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MDS组铁粒幼红细胞比例(57.19%±19.11)%高于AA组(35.00±20.67)%。MDS组细胞外铁(+++~++++)比例(24%)低于AA组(33%),且细胞外铁增多(+++~++++)患者显微镜下观察到骨髓小粒可染铁主要呈球菌状分布,而AA组患者主要呈小珠或块状分布。此外,19例MDS患者中染色体异常者15例(79%),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WPSS分组,MDS组的中、高危组与低危组之间铁代谢指标均无差异。结论:非输血依赖MDS患者铁负荷明显增高,体现在SF、Tf、细胞内外铁,但较AA患者减低,提示MDS患者在铁利用、储存、排出过程中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网织红细胞参数-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组分(immaturereticulocytefraction,IRF)进行检测,探讨其在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辅助临床对两种大细胞性贫血进行诊断。方法应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MA和MDS的IRF进行检测、比较,并进一步探讨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A和MDS的IRF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明显升高(P<0.01),MA与MDS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文IRF≥9.0%为诊断标准,对MA和MDS进行临床评价,检测的灵敏度为90.8%、60.7%,特异度均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5.2%、85%,阴性预测值为90.9%、84.5%,诊断效率为93.0%、84.6%;差异显著(χ2=11.18,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RF作为网织红细胞较新的参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对MA和MDS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杨建和  岑岭  章艳  肖溶  陈涛  周民 《临床荟萃》2010,25(16):1393-1396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5、7、8号染色体,分析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常规的细胞遗传学检查和FISH技术检测5、7、8号染色体.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患者的遗传学异常及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常规遗传学检测与FISH检测结果如下:5号染色体异常为(6.7%)vs(16.7%);7号染色体异常为(6.7%)vs(16.7%);8号染色体异常为(16.7%)vs(30.0%).30例患者中存活13例,死亡15例,失访2例;其中9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复杂核型及正常核型的缺失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FISH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出小克隆异常,运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结合多种探针进行分析,能对MDS患者的诊断、转归及预后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和实验研究,观察联合化疗对高危MDS的疗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联合化疗方案对31例高危MDS患者进行治疗,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疗效。结果 31例高危MDS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12例(38.7%),该1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9例未缓解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期感染,少数出现肝功能异常和心肌损害。结论联合化疗对高危MDS患者有一定疗效,需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及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冠心病患者的UCG、ECG、Holter及SPECT检查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120例患者中,CAG检查98例患者为冠心病,UCG显示82例患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ECG显示68例患者ST-T段改变,Holter显示74患者例呈阳性,SPECT显示90例患者显像异常。UCG、ECG、Holter及SPECT诊断冠状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59%、60.20%、65.31%、83.67%和81.82%、59.09%、54.54%、63.64%。结论 UCG的敏感性略低于SPECT,但特异性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春林  孙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164-2164,2166
目的用涂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9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可疑肺结核患者和非结核患者痰标本用涂片、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9例痰标本中,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为7.1%(12/169),PCR检测阳性率为32.54%(55/169);痰涂片、PCR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1.9%(5/42)、57.1%(24/42);检测82例临床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54%(7/82)、37.8%(31/82)。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9,P<0.01),检测45例非结核患者痰标本,涂片及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结核病检测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