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卫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701-702
目的分析引起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方法对2003年-2006年收治的302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根据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从术前3d开始使用IS持续至术后3d,比较2组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02例患者中有38例术后出现了PPC,发生率为12.58%,上腹部手术为14.29%,下腹部手术为5.26%。术前年龄〉60岁、有吸烟史、肺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PPC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17.16%,20.25%,20.59%。在观察组上腹部手术PPC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对高龄、吸烟、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使用Is后PP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高危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围术期加强监护和治疗,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必要手段。而使用IS可降低上腹部手术PPC的发生率,尤其是对那些高龄、吸烟、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险因素患者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付强 《中外医疗》2012,31(31):49+51-49,51
目的探讨与分析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该院8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手术部位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从手术前3 d开始持续采用激励性肺活量计直到手术结束后3 d,对比两组患者腹部手术之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80例患者当中有1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有肺部并发症情况出现,发生率为12.5%,其中14.5%为上腹部手术,5.3%为下腹部手术。术前年龄〉60岁、肺功能异常以及有吸烟史的患者手术之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多,分别为17.2%、20.6%、20.3%。在上腹部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吸烟、高龄以及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激励性肺活量计使用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励性肺活量计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对于吸烟、高龄以及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使用激励性肺活量计防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关危险因素,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10月~2004年10月327例行腹部手术的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可能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327例病人中有45例术后出现了肺部并发症(PPC),发生率为13.76%.年龄>60岁、有吸烟史、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上腹部手术、手术时间长的病人术后PPC的发生率明显增高.COPD的病人术后发生PPC的相对危险度(RR)为2.77;上腹部手术发生PPC的RR为2.46.结论:腹部手术时应仔细考虑以上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贵  黄强 《安徽医学》2007,28(6):512-514
目的分析引起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腹部大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31例,占21.2%,肺部并发症主要是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全组无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术前并存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gists)健康状况分级高、术前肺功能异常及上腹部大手术是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并存COPD、肺功能异常及上腹部大手术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需实施上腹部大手术、年龄超过60岁或并存COPD、ASAⅢ级和Ⅳ级的高危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围手术期加强监护和治疗,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检查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颅内肿瘤开颅手术的患者108例,根据是否出现PPC分为有PPC组和无PP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PPC组患者的术前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08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8例患者中53例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12.9%。年龄>65岁,存在肺外基础疾病,血清白蛋白低,有吸烟史,存在COPD,手术部位在心脏和胸部,手术时间>3 h均为发生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存在肺外基础疾病,血清白蛋白低,有吸烟史,存在COPD等肺部基础疾病,手术部位在心脏和胸部,手术时间>3 h均为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术中和术后应注意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2例胃肠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PC组和非PPC组,比较两组患者66个观察项目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6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2%(206/8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1个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51)、伴存呼吸疾病(OR=2.942)、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0.977)、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OR=1.068)、术中气管插管时间(OR=1.003)、保留鼻胃管时间(OR=1.05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1.939)为发生PPC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伴存呼吸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术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术中气管插管时间、保留鼻胃管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的胃肠手术患者易发生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陈孟 《吉林医学》2013,(32):6780-6781
目的:调查与分析胃肠手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病因素。方法:选择住院并实施了胃肠手术的病例180例,对术后肺部并发症与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结果:肺部并发症发生30例,发生率1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呼吸疾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插管时间与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是胃肠手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肠手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应根据发病因素积极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术前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行腹部手术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7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9例(17.76%),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88例。(1)单因素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年龄、BMI值、血浆白蛋白值、FEV1和肺活量值大于感染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术前X射线情况、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分布没有差异(P>0.05);而感染组患者中吸烟、COPD/哮喘和冠心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比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吸烟、FEV1、血浆白蛋白和合并COPD/哮喘是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和合并COPD/哮喘可以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而FEV1和血浆白蛋白含量的提高可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谵妄发生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并能配合肺功能测定老年患者2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23):术前3天发放物理治疗宣教手册并让患者自己获取相关信息。试验组(n=120):术前3天行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并指导患者至少3次重复呼吸练习训练。术后:所有参与者都进行标准化的早期呼吸练习和下床活动。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中、术后1、2、3天行动脉血气检查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数值,记录术前和术后肺功能,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1、2、3天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更少(P 0.05),两组患者谵妄主要发生在术后前两天,试验组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P 0.05)。结论术前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能减少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谵妄发生,对谵妄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旭 《中外医疗》2010,29(33):15-15,17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病程、发病原因、感染菌分析、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等。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不恰当使用等有关。36例患者中29例患者痊愈或好转、4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正确、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正确指导患者稳定期的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等疾病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后应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尽早、足量、根据不同菌种选用抗真菌药物,同时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25%布比卡因1.5 mL,对照组于蛛网膜下隙注入0.25%布比卡因2.5 mL。观察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情况、麻醉情况、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相当,实验组术中生命体征情况较对照组变化小,麻醉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在剖宫产术中用量少、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曾俊  唐亮  黄燕 《当代医学》2014,(22):14-15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无创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30)。实验组采用内镜逆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痛解除天数平均(1.5±0.5)d,对照组腹痛解除天数平均(4.1±0.7)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结论结肠镜下无创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好、恢复快、费用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常鸿  解克强  王其美  王勇 《吉林医学》2009,30(22):2738-2739
目的:甘油灌肠剂预防试产后行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例试产后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产后甘油灌肠观察对术后排尿困难、减轻腹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对照组不作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后自解小便、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尿潴留、腹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试产后行剖宫产术患者给予甘油灌肠剂治疗可使产妇提前排气和排尿,恢复肠功能,而且可促进食欲,利于泌乳,保证婴儿有足够的母乳,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利于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支气管痉挛状态大鼠及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肠道吸附疗法在支气管哮喘综合治疗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外呼吸功能明量好转,与实验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中组胺、循环免疫复合物及IgE含量均较实验组明显减少(P<0.05)。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观察组病人一般症状明显好转,外呼吸功能改善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其肺活量及肺活量与每秒呼气量之比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到观察组病人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数也明显增多。结果提示肠道吸附疗法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具有减低生物活性物质、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外呼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豚鼠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影响,以临床所用方法对12只豚鼠行支气管肺泡灌注,灌毕切下右下肺叶,扫描电镜下对照观察灌洗与未灌洗豚鼠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变化。结果显示,灌洗后的豚鼠支气管粘膜上皮纤毛完全脱落,上皮细胞肿胀破裂。提示支气管肺泡灌洗可导致支气管粘膜上皮损伤,临床应用时要考虑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主要项目,测定了128名大学生锻炼前后的心肺功能。结果表明,实验组心肺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提高。锻炼前后相比,脉搏指数增长率男生组为24.55%,女生组为17.05%;肺活量男生组增长7.86%,女生组增长6.5%;最大通气量男生组增长35.49%,女生组增加30.79%;呼吸频率男生组减慢4.24%,女生组减慢5.46%;时间肺活量男女两组均明显提前。对照组,其心肺功能虽也有所提高,但均逊于实验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胺酮联合布托啡诺防治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中胃牵拉痛和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剖宫产术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为硬膜外阻滞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0.4mg/kg氯胺酮,胎儿娩出即刻,静滴布托啡诺15/zg/kg,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镇静药物,观察术中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胎儿娩出及探查关腹时胃牵拉痛的VAS评分,RSS镇静评分和出现Wrench寒战分级的情况。结果胎儿娩出及探查关腹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及探查关腹时VAS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RSS镇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Wrench寒战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布托啡诺应用于硬膜外剖宫产术中防治胃牵拉痛和寒战效果明显,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杨无恙 《西部医学》2012,24(5):952-953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stark术式术后的腹壁与腹腔粘连情况及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纳入研究,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即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即stark式剖宫产)。比较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手术时间,重度粘连比率,术后24h肛门排气率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重度粘连比率及术后病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24h肛门排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ark式剖宫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再次剖宫产易引起出血多、恢复时间长等不利因素,首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戚瑞虹 《中外医疗》2014,(31):23-24
目的研究改良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用于产科剖宫产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在该院产科于近1年来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将这68例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将传统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应用于对照组,将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用于实验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要低,且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产科剖宫产手术中的使用价值较高,疗效肯定,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