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元月至2009年元月,应用改良式正常位置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78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月,金明区妇幼保健院采用改良式的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7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2岁,平均49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严重子宫胎盘卒中保留子宫综合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子宫胎盘卒中患者3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后,子宫不收缩且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迅速清理子宫、腹部加压包扎等综合措施。结果观察组均保留子宫,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子宫胎盘卒中行保留子宫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多用于子宫脱垂的患者,而对于非脱垂的子宫病变则因手术视野小,技术难度大,操作不如经腹方便,因而未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在临床上逐渐开展。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经阴道全子宫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我院自2006年1月对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内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病人132例行保留子宫内膜手术,其中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腺肌瘤挖除术27例,占20.45%,切除子宫体大部分组织,保留子宫峡部以上2-2.5cm子宫内膜者105例,占79.55%。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2.55min,术中出血平均80.40ml。术后所有病例接受随访。131例在术后痛经症状完全消失,月经量减少。1例术后2年再次出现经期下腹痛,但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1例于手术后14个月妊娠,足月剖宫产-男孩,发育正常。结论:保留子宫内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好,术后不易复发,而且保留子宫内分泌功能及子宫内膜制裁万籁 脱落,维持病人生理、心理平衡,预防生殖道感染,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正常情况下应是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井引起相应的病变和症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此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呈上升趋势。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配合清宫治疗子宫疤痕妊娠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10例子宫疤痕妊娠,采用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甲氨喋呤+头孢西丁,然后予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4~5天后再予清宫。结果10例子宫疤痕妊娠经插管栓塞配合清宫后,宫腔组织完全清理干净,术中出血少,保留了生育功能。结论对于子宫疤痕妊娠采用子宫动脉栓塞配合清宫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无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子宫栓塞介入法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47例,采用子宫栓塞介入法进行治疗,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子宫大小变化,疼痛改善情况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47例患者治疗后0级疼痛和Ⅰ级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Ⅱ、Ⅲ、Ⅳ级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子宫体积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栓塞介入法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明显,方法简便,创伤较小,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改善月经量和子宫大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性痛经是子宫腺肌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的疼痛使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使患者丧失生活的勇气;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所致的继发性贫血,亦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该病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为寻找一种既能解除临床症状又能保留子宫及其功能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3月将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应用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有望成为替代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理想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过长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人76例,其中9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术后病检为子宫内膜癌,4例有浅肌层浸润,4例为局部恶变。患者年龄为41-51岁,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吴惜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73+176-173,176
目的:探讨经腹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与子宫术中出血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6月12例在本院住院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及子宫肌瘤要求手术保留子宫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术中预防性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与同期手术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可明显减少子宫术中出血,不影响术后恢复,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中出血200~1000ml,产后出血2例,1例需输血治疗,同时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患者,术中选择性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可明显减少子宫术中出血,特别是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常见手术,传统子宫切除术经开腹完成。其缺点为创伤大,腹内干扰多,术后恢复慢。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因其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年发展较快。我院于2003年1月~2004年1月开展了改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并与同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13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其中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有86例,采用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有34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情况。结果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的时间短,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可以保留宫颈的患者来说,采用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手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全切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的被确诊为子肌瘤的患者80例分两组,分别行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全切术,分别测定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血FSH、FH、E2激素水平,比较3组间激素水平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动脉栓塞组术后血FSH、FH、E2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子宫全切组术血FSH、FH水平比术前增高,E2水平比术前降低。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基本不引起卵巢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全切术对卵巢功能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胡菊兰 《云南医药》1994,15(3):181-182
子宫切除术为治疗多种妇产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我院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底因各种疾患行子宫切除256例。腹式子宫全切213例,子宫次全切除37例,广泛性子宫切除2例,阴式全子宫切除3例,疾病分布以子宫肌瘤为首位,其次为腺肌症和内膜异位,并讨论如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术前,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5.
足月妊娠子宫扭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芳  王振海 《河北医药》1995,17(5):303-304
足月妊娠子宫扭转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吴瑞芳,王振海妊娠晚期约80%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右旋,明显者可达45度[1].子直沿纵轴扭转超过45度称为子宫扭转.自1876年Labbe首次报道妊娠子宫扭转以来,世界文献报道足月妊娠子宫扭转不足50例...  相似文献   

16.
王秀玲 《天津医药》2007,35(2):145-146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报道较少,我院自2002年5月-2003年12月开展此类手术3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29例确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UAE治疗。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观察12个月经周期,其中月经量减少至术前的50.3%,月经周期、经期无明显变化;20例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6例明显缓解,缓解率为93.1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7.1%;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UAE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产科患者行子宫切除术的原因以及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例产科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归纳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原因和预后效果。结果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为0.15%,其切除的主要病因有:DIC、子宫破裂、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等,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分娩方式、胎次、孕产次等。结论产科子宫切除术是救治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措施,做好计划生育以及产前检查和监护,正确的采取剖宫产手术,对于有效的降低子宫切除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见手术,以往有全子宫切除与次全子宫切除两种术式,但这两种术式各有利弊,而筋膜内子宫切除既达到全子宫切除的目的又兼有次全子宫切除的优点。自1999年10月~2003年10月共完成筋膜内子宫切除8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皮性恶性肿瘤,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许多国家的子宫内膜癌已超过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适宜的手术范围,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4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