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与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死亡、残存神经元多巴胺合成能力降低,导致锥体外系运动调节功能减弱。中脑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降低程度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的减少程度相一致。突触前膜重摄取是多巴胺生理效应中止的主要方式,而多巴胺转运体是实现该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进入突触前膜胞质的多巴胺,再经囊泡膜上的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转运至囊泡内,以待重新利用。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缺失源于多巴胺自身氧化的内源性毒性。在突触前膜重摄取多巴胺的过程中,多巴胺转运体和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发挥转运递质和隐匿毒性物质的双重作用,有望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药物新靶标,并对传统的左旋多巴治疗方案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多巴胺转运体代谢与多巴胺能反应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选择13例Hohen-Yabr Ⅱ期PD患者,分别应用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苄丝肼(50.0/12.5、100.0/25.0、150.0/37.5 mg)试验评价患者的急性多巴胺能反应性,应用甲酯基托品烷衍生物(11C-CFT)PET研究基底节区的多巴胺转运体代谢变化.分析服用左旋多巴后PD患者的统-PD评分量表运动分量表(UPDRS Ⅲ)评分改善率与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体示踪剂11C-CFT摄取强度的相关性.结果 13例PD患者首发症状肢体时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缺损,11例患者首发症状肢体同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部分缺损.首发症状肢体对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低于首发症状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患者在左旋多巴/苄丝肼100.0/25.0 mg和150.0/37.5 mg剂量水平的UPDRS运动评分最大改善率与首发症状对侧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的r值分别为0.513和0.572(P均<0.01);与首发症状同侧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的r值分别为0.452和0.478(P均<0.05);与基底节其他感兴趣区11C-CFT摄取信号强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Hohen-Yahr Ⅱ期PD多巴胺转运体代谢与多巴胺能反应性这两种生物学标记物具有相关性,有助深入了解P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多巴胺转运体代谢与多巴胺能反应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13例Hohen—YahrⅡPD患者,分别应用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苄丝肼(50.0/12.5、100.0/25.0、150.0/37.5mg)试验评价患者的急性多巴胺能反应性,应用甲酯基托品烷衍生物(11C.CFT)PET研究基底节区的多巴胺转运体代谢变化。分析服用左旋多巴后PD患者的统一PD评分量表运动分量表(UPDRSⅢ)评分改善率与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体示踪剂“C—CFF摄取强度的相关性。结果13例PD患者首发症状肢体对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缺损,11例患者首发症状肢体同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部分缺损。首发症状肢体对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低于首发症状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患者在左旋多巴/苄丝肼100.0/25.0mg和150.0/37.5mg剂量水平的UPDRS运动评分最大改善率与首发症状对侧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的r值分别为0.513和0.572(P均〈0.01);与首发症状同侧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的r值分别为0.452和0.478(P均〈0.05);与基底节其他感兴趣区11C-CFT摄取信号强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Hzhen—YahrⅡ期PD多巴胺转运俸代谢与多巴胺能反应性这两种生物学标记物具有相关性,有助深入了解P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多巴胺代谢系统的一系列编码酶蛋白的基因,对于阐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病因与该病的治疗有重大作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G/A多态已作为一种生物学标记广泛应用于PD的易患性研究。单胺氧化酶A基因及多巴胺转运体基因与PD的相关性各国结果也不一致,可能与存在地域或种族差异有关。单胺氧化酶B基因活性的变化可能是导致PD的潜在因素之一。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A2/A2多态与PD显著相关。多巴胺受体2基因的内含子2中(TG)n二核苷酸重复多态的等位基因3已经被国外证实与PD的发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2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靶点分子探针18F-FP-(+)-DTBZ评价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效果。方法 将12只ZDF大鼠均分为T2DM组(fa/fa基因型)和对照组(fa/+基因型),每组6只。于大鼠3、6和12月龄时行18F-FP-(+)-DTBZ Micro-PET/CT显像,观察2组大鼠体质量、血糖及脑纹状体标准摄取比值(SUVR)变化。结果 T2DM组大鼠6月龄时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3月和12月龄时2组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DM组大鼠3月龄时空腹血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月龄、12月龄时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T2DM组大鼠3月龄、6月龄时脑纹状体SUVR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月龄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致大鼠脑纹状体VMAT2表达降低,进而引起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帕金森病非运动并发症睡眠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价和基本的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认识,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SCI数据库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arkinson's disease,sleep disorder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手工检索《Neurology》杂志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原创性文章中以及综述性文献参考引文中包括上述几方面内容的文章,然后排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入选文献查找全文,以是否观点具有创新性、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作为纳入标准,相似的研究以近3年的优先。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3篇关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文章,其中18篇为观点具有创新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排除35篇为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重复研究的文献。
资料综合:①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分类标准,国外的学者倾向于将其分为失眠、异态睡眠、过度白天睡眠3种类型。②帕金森病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导致脑内递质失衡,这是引起睡眠障碍的生化基础。夜间功能障碍可发生在帕金森病早期,非运动“关”期相关性症状可能伴随这些夜间症状波动,促进睡眠障碍的发展。抗帕金森药物,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不安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腿动以及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均可影响睡眠。③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价包括需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多功能睡眠仪和多种睡眠潜伏期检测,以及各种简易的睡眠量表,主要包括Epworth睡眠量表和帕金森病睡眠量表。④睡眠障碍的症状间可能存在重叠,其中的一种症状可能影响或是其他症状的原因,并且对单一症状的药物治疗可能恶化或甚至诱发任何一种睡眠障碍的症状,因此治疗应强调整体化。持续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控制夜间症状波动;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方法。
结论:帕金森病本身对睡眠中枢结构及递质的影响,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和精神症状,以及自主功能失调、基因突变等均可影响睡眠。帕金森病的临床评价主要包括多功能睡眠仪和多睡眠潜伏期检测,以及睡眠量表,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单链、杂交结果稳定的人Ⅱ型多巴胺受体基因正义和反义RNA探针,检测人Ⅱ型多巴胺受体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6在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内完成。选出2,6,12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60只,每组各20只,用来做原位杂交的组织处理;将已制备的pGEM-T-Easy-D2R质粒载体分别经ClaI、XbaⅠ限制性酶切反应得到线形质粒,再分别以T7和SP6聚合酶制备了人Ⅱ型多巴胺受体基因的反义和正义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检测探针的浓度;将反义和正义探针分别作等梯度稀释,分别与组织切片杂交,强度洗脱后,观察使对照正义链探针没有杂交信号,而反义探针杂交后也无本底的最适宜浓度,从而降低内缘性其他多巴胺受体亚型的干扰作用;用制备的最适宜浓度探针分别杂交帕金森病大鼠模型2,6,12周的组织切片,杂交后冲洗,免疫检测及呈色,观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中Ⅱ型多巴胺受体表达。结果:①实验标记的人Ⅱ型多巴胺受体探针属cRNA探针,其特点为单链探针,杂交过程不需变性,可合成最可靠的反义链探针,杂交结果稳定,体外转录合成的cRNA探针长度也比较一致,其浓度分别为150,120mg/L。②将反义和正义探针分别等梯度稀释,分别与组织切片杂交,强度洗脱后,结果证明25mg/L浓度最适宜,对照正义链探针没有杂交信号,而反义探针杂交后也无本底。③原位杂交证实,反义探针能够与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中Ⅱ型多巴胺受体mRNA杂交。用反义探针标记的细胞中可见蓝色颗粒沉积,左右半球纹状体中标记细胞数在2周时没有变化,帕金森病大鼠损伤侧和健侧Ⅱ型多巴胺受体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6周时,损伤侧较健侧表达明显上调,12周时,损伤侧与健侧表达都下降且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实验获得了人Ⅱ型多巴胺受体基因反义和正义cRNA探针,并得出无本底的最适宜浓度;制备的人Ⅱ型多巴胺受体cRNA探针可以检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内Ⅱ型多巴胺受体基因变化情况,并说明了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Ⅱ型多巴胺受体mRNA表达水平随模型日期增长而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种多巴胺递质相关基因COMT,DBH,DAT1和MAOB的多态性与上海地区居民帕金森氏病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种多巴胺能递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对144名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年龄相匹配的188名健康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相比,帕金森病患者DBH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的分布不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BH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帕金森氏病的易感性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技术,分析帕金森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大脑双侧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放射性摄取分布变化的相关性。方法:①选取2005-01/1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Hoehn—Yahr分级临床诊断标准。根据Ⅰ级:单侧患病;Ⅱ级:双侧患病,但无平衡障碍;Ⅲ级:双侧患病,伴有早期的姿势平衡障碍;Ⅳ级:严重患病,需要较多的帮助;Ⅴ级:没有他人帮助时,只能生活在床上或轮椅上的标准评估,30例患者早期(Ⅰ~Ⅱ级)11例,中期(Ⅲ级)9例,晚期(Ⅵ-Ⅴ级)10例。同时选择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②30例患者在停服抗帕金森病药物24h后,连同6例健康体检者各自口服过氯酸钾400mg,静卧30min后由肘静脉注射^99Tc^%m-TRODAT—1740MBq,注射完毕后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仪进行图像采集。③矩阵为64&;#215;64,每探头旋转180&;#176;,1帧/60s。双探头共采集64帧,采集计数为50K/帧。选择纹状体图像最清晰的断层,计算机自动对起病同侧及对侧纹状体区域的尾状核、壳核前后区、丘脑区的感兴趣区进行放射性计数,取平均值作为患者起病同侧及对侧各区放射性计数的象素均值。结果:实验选取帕金森病患者30例,另以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正常人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双侧各区放射性摄取的比较:①正常人大脑双侧纹状体有高浓度放射性摄取,双侧纹状体区域的尾状核、壳核前后区和丘脑区结构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周围脑组织本底很低。(砻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起病对侧壳核前后区放射性摄取减少(t=15.82,P=0.000〈0.05),双侧的尾状核和丘脑区结构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t=1.19,P=0.25〉0.05;t=-0.80,P=0.43〉0.05)。③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的壳核前后区和丘脑区放射性摄取均显著减少,兴趣区放射性平均计数差异显著(t=5.20,P=0.001〈0.05;t=3.95,P=0.004〈0.05);起病对侧的尾状核结构欠清晰,放射性分布较同侧减少(t=14.65,P=0.000〈0.05)。④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双侧纹状体结构不清,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周围本底增高,甚至高过整个纹状体分布。结论:采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诊断双侧纹状体各部位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46例2002—12/2004-02.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和第二医院神经科的帕金森病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和双羟苯乙酸浓度。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多巴胺、高香草酸、5-羟色胺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447&;#177;0.198),(0.193&;#177;0.161),(0.332&;#177;0.15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而双羟苯乙酸的浓度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多巴胺、高香草酸、5-羟色胺存在明显的变化,其可能共同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并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体(DAT)SPECT显像诊断和评价帕金森病(PD)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对12例健康自愿者、38例帕金森病患者行^99mTc-TRODAT-1SPECT断层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方法在横断层上应用半定量的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分别勾画最清楚的连续三层,取其平均值计算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纹状体(尾状核、壳核)与本底[(小脑+枕叶)/2]部位的DAT比值,分别代表相应部位的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水平。对PD患者进行UPDRS评分和Hoehn-Yahr分级。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纹状体的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均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51、27.99,P均〈0.05),并以患侧肢体或最先受累肢体对侧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降低为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5),尤其是在Hoehn-YahrI期帕金森病患者。使用相关分析表明DAT摄取比值同UPDRS评分、Hoehn-Yahr分级都存在良好的相关性(t分别=12.45、2.21,P均〈0.05)。结论^99mTc-TRODAT-1SPECT脑显像为提高帕金森病的诊断准确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于评价帕金森病的严重程度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技术,分析帕金森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大脑双侧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放射性摄取分布变化的相关性。方法:①选取2005-01/1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Hoehn-Yahr分级临床诊断标准。根据Ⅰ级:单侧患病;Ⅱ级:双侧患病,但无平衡障碍;Ⅲ级:双侧患病,伴有早期的姿势平衡障碍;IV级:严重患病,需要较多的帮助;Ⅴ级:没有他人帮助时,只能生活在床上或轮椅上的标准评估,30例患者早期(Ⅰ~Ⅱ级)11例,中期(Ⅲ级)9例,晚期(Ⅵ~Ⅴ级)10例。同时选择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②30例患者在停服抗帕金森病药物24h后,连同6例健康体检者各自口服过氯酸钾400mg,静卧30min后由肘静脉注射99Tcm-TRODAT-1740MBq,注射完毕后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仪进行图像采集。③矩阵为64×64,每探头旋转180°,1帧/60s。双探头共采集64帧,采集计数为50K/帧。选择纹状体图像最清晰的断层,计算机自动对起病同侧及对侧纹状体区域的尾状核、壳核前后区、丘脑区的感兴趣区进行放射性计数,取平均值作为患者起病同侧及对侧各区放射性计数的象素均值。结果:实验选取帕金森病患者30例,另以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正常人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双侧各区放射性摄取的比较:①正常人大脑双侧纹状体有高浓度放射性摄取,双侧纹状体区域的尾状核、壳核前后区和丘脑区结构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周围脑组织本底很低。②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起病对侧壳核前后区放射性摄取减少(t=15.82,P=0.000<0.05),双侧的尾状核和丘脑区结构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t=1.19,P=0.25>0.05;t=-0.80,P=0.43>0.05)。③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的壳核前后区和丘脑区放射性摄取均显著减少,兴趣区放射性平均计数差异显著(t=5.20,P=0.001<0.05;t=3.95,P=0.004<0.05);起病对侧的尾状核结构欠清晰,放射性分布较同侧减少(t=14.65,P=0.000<0.05)。④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双侧纹状体结构不清,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周围本底增高,甚至高过整个纹状体分布。结论:采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诊断双侧纹状体各部位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帕金森病非运动并发症睡眠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价和基本的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认识,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SCI数据库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arkinson’sdisease,sleepdisorder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手工检索《Neurology》杂志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原创性文章中以及综述性文献参考引文中包括上述几方面内容的文章,然后排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入选文献查找全文,以是否观点具有创新性、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作为纳入标准,相似的研究以近3年的优先。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3篇关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文章,其中18篇为观点具有创新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排除35篇为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重复研究的文献。资料综合:①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分类标准,国外的学者倾向于将其分为失眠、异态睡眠、过度白天睡眠3种类型。②帕金森病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导致脑内递质失衡,这是引起睡眠障碍的生化基础。夜间功能障碍可发生在帕金森病早期,非运动“关”期相关性症状可能伴随这些夜间症状波动,促进睡眠障碍的发展。抗帕金森药物,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不安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腿动以及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均可影响睡眠。③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价包括需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多功能睡眠仪和多种睡眠潜伏期检测,以及各种简易的睡眠量表,主要包括Epworth睡眠量表和帕金森病睡眠量表。④睡眠障碍的症状间可能存在重叠,其中的一种症状可能影响或是其他症状的原因,并且对单一症状的药物治疗可能恶化或甚至诱发任何一种睡眠障碍的症状,因此治疗应强调整体化。持续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控制夜间症状波动;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方法。结论:帕金森病本身对睡眠中枢结构及递质的影响,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和精神症状,以及自主功能失调、基因突变等均可影响睡眠。帕金森病的临床评价主要包括多功能睡眠仪和多睡眠潜伏期检测,以及睡眠量表,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相关基因重组型14-3-3蛋白与多巴胺代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制备并分析帕金森病相关基因重组型14-3-3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多巴胺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12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取Balb/c雌性小鼠1只.麻醉下取大脑组织并提取总RNA;设计含适当酶切位点的聚合酶链反应引物,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法从小鼠脑总RNA中分别克隆编码14-3.31和14-3-3ε的cDNA,并将其分别亚克隆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使其表达融合蛋白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14331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1433ε。用凝血酶切断融合蛋白,再用谷胱甘肽-琼脂糖4B亲和层析纯化14.3.31和14.3.3ε。将制备的基因重组型14-3-3蛋白添加至酪氨酸羟化酶的反应体系,用高效液相色谱观察酪氩酸羟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克隆的两个cDNA片段长度分别为744bp和768bp,编码247和255个氨基酸,与GeneBank中NM-018871和NM-009536展示的cDNA序列编码区结构一致。重组质粒pGEX-1433γ和pGEX-1433ε在原核细胞表达的融合蛋白质量占细菌可溶性蛋白质组分的5%,纯化的14.3.31和14-3-3ε在SDS-PAGE上表现为单一条带,表观分子质量分别为30ku和32ku。目的蛋白质不影响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但使磷酸化修饰的酶活性增加约20%。结论:制备了两种基因重组型小鼠14-3-3蛋白,发现两种14-3-3蛋白γ和ε几乎不影响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但是它们可使磷酸化修饰的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增高,提示14-3-3蛋白通过与磷酸化的酪氨酸羟化酶相互作用来参与多巴胺代谢。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46例2002-12/2004-02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和第二医院神经科的帕金森病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多巴胺、5-羟色胺、高香草酸和双羟苯乙酸浓度。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多巴胺、高香草酸、5-羟色胺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447±0.198),(0.193±0.161),(0.332±0.15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双羟苯乙酸的浓度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多巴胺、高香草酸、5-羟色胺存在明显的变化,其可能共同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并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长期以来 ,多巴胺激动剂 (dopamineagonists ,DAA)被用来作为治疗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 ,PD)的辅助药物。在开始用左旋多巴 (levodopa ,LD)治疗PD之前 ,首先使用 1种DAA作为对症治疗 ,就可以推迟使用LD ,延缓患者因长期服用LD而出现的运动并发症 ,如运动波动和异动症 (dyski nesia)。近年来 ,DAA类药物已被证明安全有效。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 ,最近进行了 4种DAA的临床试验 ,研究LD合用DAA治疗PD的长期效果和副作用 ,以探讨有关DAA药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盐酸哌替啶制备类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测定血清中神经生化反应。方法:实验于2000-06/2003-06在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血清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科研中心液相色谱室)完成。选用Wistar健康成年大鼠36只,雄雌各半。随机分6组:帕金森病模型组:每日经腹腔内注射盐酸哌替啶20mg/kg,连续用药21d;盐酸哌替啶 纳络酮组:每日经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20mg/kg,再经腹腔注射纳络酮0.05mg/kg,连续用药21d;盐酸哌替啶 溴隐亭组:每日经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20mg/kg,再胃饲溴隐亭20mg/次,连续21d;治疗Ⅰ组:每日经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20mg/kg,连用21d后停药每日改用纳络酮0.015mg/kg,连用30d;治疗Ⅱ组:每日经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20mg/kg,连用21d后停药改用溴隐亭20mg/次胃饲,连用30d;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与上述同等毫升数,连用21d。吸毒者血清由沈阳戒毒所提供,以健康人血清做对照。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盐酸哌替啶、纳络酮及溴隐亭对大鼠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高香草酸、5-羟吲哚乙酸含量的变化。结果:3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血中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②与帕金森病模型组比较,盐酸哌替啶 纳络酮组多巴胺含量明显升高(P<0.01),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盐酸哌替啶 溴隐亭组多巴胺亦升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高于帕金森病模型组(P<0.05);治疗Ⅰ、Ⅱ组与帕金森病模型组比较,多巴胺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去甲肾上腺素亦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盐酸哌替啶对多巴胺神经元有选择性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减少、震颤和肌强直等。本病的晚期致残率较高,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我国每年新增的PD患者近10万人。传统的药物治疗一直以左旋多巴制剂替代治疗为主,而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最初应用于左旋多巴的辅助治疗。但近年研究表明DA受体激动剂不但能缓解其临床症状,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嘲。本研究观察了32例应用DA受体激动剂单药治疗或左旋多巴/苄丝肼(商品名:美多芭)单药治疗的早期PD患者,初步探索DA受体激动剂治疗早期P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单链、杂交结果稳定的人Ⅱ型多巴胺受体基因正义和反义RNA探针,检测人Ⅱ型多巴胺受体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6在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内完成。选出2,6,12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60只,每组各20只,用来做原位杂交的组织处理;将已制备的pGEM-T-Easy-D2R质粒载体分别经ClaI、Xba I限制性酶切反应得到线形质粒,再分别以17和SP6聚合酶制备了人Ⅱ型多巴胺受体基因的反义和正义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检测探针的浓度;将反义和正义探针分别作等梯度稀释,分别与组织切片杂交,强度洗脱后,观察使对照正义链探针没有杂交信号,而反义探针杂交后也无本底的最适宜浓度,从而降低内缘性其他多巴胺受体亚型的干扰作用;用制备的最适宜浓度探针分别杂交帕金森病大鼠模型2,6,12周的组织切片,杂交后冲洗,免疫检测及呈色,观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中Ⅱ型多巴胺受体表达。结果:①实验标记的人Ⅱ型多巴胺受体探针属cRNA探针,其特点为单链探针,杂交过程不需变性,可合成最可靠的反义链探针,杂交结果稳定,体外转录合成的cRNA探针长度也比较一致,其浓度分别为150.120mg/L。②将反义和正义探针分别等梯度稀释,分别与组织切片杂交,强度洗脱后,结果证明25mg/L浓度最适宜,对照正义链探针没有杂交信号,而反义探针杂交后也无本底。③原位杂交证实,反义探针能够与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中Ⅱ型多巴胺受体mRNA杂交。用反义探针标记的细胞中可见蓝色颗粒沉积,左右半球纹状体中标记细胞数在2周时没有变化,帕金森病大鼠损伤侧和健侧Ⅱ型多巴胺受体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6周时,损伤侧较健侧表达明显上调,12周时,损伤侧与健侧表达都下降且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实验获得了人Ⅱ型多巴胺受体基因反义和正义cRNA探针,并得出无本底的最适宜浓度;制备的人Ⅱ型多巴胺受体cRNA探针可以检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内Ⅱ型多巴胺受体基因变化情况,并说明了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Ⅱ型多巴胺受体mRNA表达水平随模型日期增长而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