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汤如 《中外医疗》2012,31(18):79-79
目的观察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荧光素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在我院行FFA检查的5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2例患者中有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7%。结论荧光素钠注射液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可导致不良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做好及时救治的准备,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进行观察和连续拍片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液循环中的动态情况,  相似文献   

3.
眼底荧光素钠血管照影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查者静脉内循环至眼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方面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眼底照相机连续照相,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观察眼底血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诊断眼底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20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Novotny和Alvis 1961年首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法以后,由于眼科工作者的重视,这种检查法很快就被推广应用,此法系将荧光素钠注入血管内做造影剂,用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连续拍摄荧光素通过眼底循行时的荧光形态。这一方法不仅能在活体上观察到眼底血管的细微结构,且对眼底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亦有重大意义。我院从1979年初开始进行荧光血管造影工作。我们先在眼底镜光源上安装4750埃干涉滤光片,对10只家兔进行动物实验,取10%荧光素钠3~5ml由家兔耳静脉注入进行  相似文献   

6.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眼科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将荧光素钠从肘静脉注入体内后,利用装有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照片,观察荧光素在视网膜血管及脉络膜充盈的时间和形态。以及是否有渗漏及血管外潴留等现象。可以查明一般  相似文献   

7.
唐琪 《吉林医学》2011,32(13):2650-2651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应用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收治的眼底病患者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记录资料做分析。结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小,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并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结论:眼底血管造影时采用荧光素钠,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造影剂。  相似文献   

8.
Peter Chao和Flocks(1958)曾用台盼蓝(Trypan Blue)及荧光素(Fluorescence)为造影剂注射入静脉进行动物实验,以研究网膜血液循环的时间,但台盼蓝本身不具有发光的性能,因此,在临床上血管显影不佳,人们乃采用荧光素为造影剂进行荧光眼底血管检查或造影。Melean和Maumance(1959)在静脉注射5%荧光素钠10毫升,观察脉络膜血管瘤。Novotny和Alvis(1960,1961)在人的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摄影正常眼底和病的眼底像应用于临床,这种摄影称为荧光眼底摄影  相似文献   

9.
荧光眼底血管摄影是眼科一项新的检查技术,但需进口眼底荧光摄影机,故未能普遍推广。我们学习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经验,于1980年春将国产试剂荧光素钠配制成静脉注射液,进行荧光眼底检查。一年多来共做了40例,44人次,现小结如下。方法与结果用西南化工厂生产的钴兰滤光片  相似文献   

10.
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是应用能产生荧光效应的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快速注入静脉内,荧光素钠随血流进入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应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快速连续拍摄随血液在眼血管内流动的荧光素循环动态,观察和记录眼底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病理生理改变,为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目前已成为诊断眼底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检查由医生进行,但护理配合直接关系到检查效果。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5月行FFA检查400例病人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是指将造影剂荧光素钠从肘静脉注入人体,利用特定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FFA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是常用、基本的眼底血管造影方法。荧光素钠是目前最常用并且公认的相对安全及性质稳定的眼底血管造影剂,多数人认为对人体无害,但在做FFA时也偶尔发生不良反应,极少数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加强防范[1]。临床上常用的荧光素钠有进口和国产2种。荧光素钠分子量376.3,  相似文献   

1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Novotny和Alvis发明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利用向患者静脉快速注射荧光素钠,通过配有滤光片的眼底照相设备,观察并即时拍摄系列眼底图像,帮助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和预测视力预后等。我院使用广州明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荧光素进行1408例眼底荧光血管,其中44例(3.13%)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中有着重要价值的常用检查技术,所采用的荧光素钠是无毒染料,一般患者均可耐受,个别患者特别年轻患者较多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晕厥。本文观察到心理暗示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荧光素钠是用于眼底病的诊断、指导治疗、预测视力等方面的一种血管造影剂。荧光素钠的副作用一般很小。我们在眼底荧光造影中遇到1例致胆绞痛症状的过敏反应,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因眼外伤于1999年4月2日就诊,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5.
王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1027-1028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血管内,同时采用日本KowaRC-XV3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眼底造影。结果通过对186例病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此项检查的原理、操作过程并掌握药物的功能及性质,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医生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张桂香 《九江医学》2002,17(3):146-146,148
老年人易患心血管疾病,诸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全身性疾病在视网膜上有所反映,可导致眼内组织的病变,如视网病变、黄斑病变、视神经病变、玻璃晶体病变等。因此,需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但老年人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可产生副反应。现将我院对365例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27-1028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血管内,同时采用日本Kowa RC-XV3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眼底造影。结果通过对186例病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此项检查的原理、操作过程并掌握药物的功能及性质,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医生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荧光素钠眼底荧光造影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荧光素钠眼底荧光造影是否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和普及.方法 :在我院随机抽取曾进行荧光素钠眼底荧光造影的患者资料200例,研究在经过荧光素钠眼底荧光造影之后是否发生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结果 :200例接受荧光素钠眼底荧光造影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2例(26%),其中出现恶心症状的患者有33例(63.5%),出现呕吐症状的患者有12例(23.1%),出现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患者为7例(13.4%).结论 :荧光素钠眼底荧光造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多种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6%左右,应该在临床应用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小勤 《广西医学》2005,27(4):603-60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将荧光素钠注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内,利用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我科自2003年以来,共对86例患者实施了FFA检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angiogr 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常用检查技术,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并借助于裂隙灯进行观察和连续拍片,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以便了解眼底的微循环结构以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可以查到用检眼镜查不到的细微病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诊断技术,在提高眼底病诊断的可靠性及制定眼底病的激光治疗方案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