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世居寒区的蒙族牧民、汉族老兵和新兵进行局部与全身冷暴露,观察冷暴露时人体的体温和皮肤血管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适应牧民的皮肤血管反应比战士好,表现在局部冷暴露时,牧民最低指温与平均指温比战士高,指温开始回升时间快,抗冻伤指数高。全身冷暴露时,平均皮温、手皮温和足拇趾皮温牧民也高于战士,表明牧民发展为以局部血管舒缩反应为主要特点的冷适应。老兵发展成为一种隔热—低体温型冷适应,其特点是:老兵比牧民和新兵在全身冷暴露时开始和平均直肠温均低,平均皮温也低,4h热债少。局部冷暴露时平均指温也以老兵最低。全身组织隔热值老兵大于牧民和新兵。本文提出了评定冷适应的指标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冬季在乌鲁木齐市对维族(25名)、藏族(12名)和汉族(43名)战士及21名维族大学生的冷适应水平进行测试。以血浆CPK和FFA、尿中儿茶酚胺和VMA,以及左中指泡冰水20min的皮温作为指标。结果表明藏、维族战士的适应水平优于汉族战士及维族大学生。但进新疆2年以上的汉族战士与藏、维族问无明显差别,加强体力锻炼之后,可使某些生化指标得到改善。作者认为尿中儿茶酚胺和VMA由于测试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考虑作为人群冷适应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于气温-15~-20℃的野外条件下,对穿着部队制式寒区冬服(不着大衣)的战士、北方四个少数民族及冬泳运动员的受试者,进行静坐4h的全身冷暴 露试验。从体温变化、代谢产热率及热债等评价其寒冷适应情况。结论认为,由于野外试验条件不易控制,且由于人体冷适应类型的不同,反应各异,目前难于应用野外全身冷暴露的试验法得出统一的冷适应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近500名受试者左中指浸入冰水中,以温度变化测试其血管反应性。这些受试者包括部队战士、北方汉族及五个少数民族居民和某些特殊人群。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评价冷适应水平的新指标“寒冷血管反应指教”(VRCI),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部队战士冷适应水平已有调查报告,南方部队战士冷适应水平未见报道。为解决应急情况下南兵北调时怎样才能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和为制订我军冷适应水平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我们在同一年冬季内对黑龙江北部呼玛边防部队及无锡市驻军战士进行了冷适应水平调查。调查内容分为局部冷暴露和全身冷暴的生理反应两部分,由于两地全身冷暴露的冷强度不同,结果难于比较,现主要将局部冷暴露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冬泳运动员的冷适应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冬泳运动员经常接触的冷水环境,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绝难经历的严酷冷应激条件。在手指浸泡冰水的试验中,冬泳者指温高、血管舒张反应比对照组较早出现。尽管其在冷中有较强的保持肢端温度的能力,但4h的全身冷暴露过程中,其体心温度及股皮温却低于对照组,较少发生寒战,痛感轻,代谢率也不似对照组那样地明显增强。表明冬泳者属于低体温——隔热型的冷适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大鼠冷暴露的第1、2、3、4、6周时红细胞膜Na~+、K~+-ATPase、肝组织腺苷酸环化酶(Adenyl cyclase,AC)以及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PDE)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冷暴露第1周时,3种酶活性均增至最高水平;在第2至第6周时,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大鼠在整个冷暴露期间,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5)。冷暴露第4周时,肝组织AC及PDE活性均降至对照水平(P>0.05)。研究表明,大鼠红细胞膜Na~+、K~+-ATPase在冷适应的建立和形成过程中起代谢调节作用。肝组织AC及PDE在冷应激阶段起代谢调节作用,而在冷适应阶段则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了观察了冬初三种加速冷适应方法的效果。受试者为1994年1月由汉中地区入伍的135名汉族健康男性新兵。随机分成单纯训练级,冰水浸泡双手组,冰碴按摩双手组。结果表明,实验第4天三个组血管寒冷反应反应指数(VRCI)较实验前均有非常明显提高,但三组间无明显差别,第7天三组实验则有明显差别,后二组耐寒力优于同期前一组。提示:非特异性应激和较强冷刺激能加速冷适应形成;冷刺激局部穴位群,有可能产生较好  相似文献   

9.
合理训练方法加速冷习服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入寒区的新兵采取加强户外锻练.用冷水洗脸、手及脚的方法加速冷习服。结果表明上述锻练方法可使战士的冷习服速度加快.对寒冷的适应性增强,说明较大体力负荷的锻练和较强的冷刺激强度能缩短冷适应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冷暴露大鼠应激与适应代谢状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大鼠冷暴露1~6周时,组织中腺苷酸环化酶(AC)、环腺 苷酸磷酸二酯酶(PDE)、红细胞膜Na~+·K~+-ATPase及细胞内Na~+、K~+的变化。结果表明,冷暴露的前3周、肝、骨骼肌中AG、PD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而冷暴露4周后,酶活性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在整个冷暴露期间,BAT中酶活性、红细胞膜ATP酶及细胞内Na~+/K~+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膜ATP酶与细胞内Na~+/K~+比值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917)。研究表明,机体在冷应激阶段,肝脏、骨骼肌为主要产热组织,而在冷适应阶段,机体产热则以BAT为主。可以设想藉助于钠泵的离子运输是冷适应细胞产热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东北寒区士兵冷伤害状况,为对其进行防寒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3年1月随机抽取东北3个寒区536名士兵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东北寒区士兵536人,冷伤害患病率为40.7%(218/536),东北极士兵冷伤害患病率最高,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北方和南方的士兵冷伤害患病率分别为50.6%和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及 ≥3年兵龄的士兵冷伤害患病率分别为33.3%、38.9%和48.9%,<1年兵龄士兵和 ≥3年兵龄士兵冷伤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保持冷水、温水和热水洗脚习惯的士兵冷伤害患病率分别为43.4%、39.1%和60.5%,热水洗脚更容易造成士兵足部冷伤害(P<0.05);士兵认为防护不到位导致的冷伤害占41.7%,装备等外部因素导致的冷伤害为23.6%,防护不到位和装备等因素共同所致冷伤害为30.9%,与后两者相比,防护不到位导致的冷伤害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北寒区驻防战士冷伤害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足够重视,今后应大力开展冷伤害预防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寒区军人心理疲劳状况与特质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驻寒区军人心理疲劳状况及特质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对我国寒区某部队258名军人(实验组)和市区某部队320名军人(对照组)进行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FI-2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军人的活动减少、体力疲劳均明显偏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寒区军人疲劳的总分和各因素分均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寒区军人心理疲劳问题值得关注,应对方式与心理疲劳程度密切相关,需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高原边防部队基层官兵和卫生干部对防寒保障认知情况,为加强高原边防部队防寒教育、提高高原冷损伤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现场答卷方式.对海拔5000 m以上高原边防哨卡部队100名基层官兵和12名卫生干部进行防寒保障知识、冻伤诊断与治疗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多数基层官兵对高原防寒保障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4.
冬季不同训练方法提高战士耐寒力和抗疲劳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指浸冰水中的皮温、脉搏指数、氧耗量、尿中VMA排出量和血液 动力学指标等变化,观察了持续2个月的两种训练方法,(1) 负重行军锻炼;(2)局部冷刺激加体育训练,对于提高战士耐寒力和抗疲劳能力的效果。结果表明,局部冷刺激加体育训练方法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抗寒力和抗疲劳能力;行军锻炼可获得较好的抗疲劳能力,但对提高耐寒力效果不明显。冬季锻炼时,应有较大体力负荷和较强的冷刺激强度。  相似文献   

15.
Numerous observations have shown that breathing cold air causes bronchospasm and increases respiratory tract secretions in asthmatic patients and normal individual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respiratory effects of protracted daily exposures to a cold environment. In this 1-yr study, the authors examined individuals who spent 6 hr a day in cold stores (+3 [ddot]C to + 10 [ddot]C) and spent approximately 25% of that time at +3 [ddot]C. The protocol included a questionnaire about clinical symptoms, with measurements of baselin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airway responses to carbachol and to nasal inhalation of cold air (-5 [ddot]C). Eleven subjects were examined prior to their first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cold, and again following 6 mo and 12 mo of work in the cold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group of 6 subjects engaged at the same time but who did not work in cold stores, 6 of 11 individuals who worked 12 mo in a cold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increased symptoms of rhinitis, sore throat, and cough.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at 6 mo and 12 mo showed a progressive decrease in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 and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the baseline value of central airway resistance. Forced expiratory flow measured between 25% and 75% of vital capacity had decreased at 6 mo, but showed no further change at 12 mo. A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of bronchial reactivity to carbachol was noted at 6 mo and again at 12 mo, but airway response to nasal breathing of cold air did not vary.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1 yr of daily exposure to a cold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elicits a modest–but significant–airflow limitation, accompanied by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with the effects beginning within 6 mo of expos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高原寒区驻训官兵对高原疾病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状况,为制定适合高原寒区驻训官兵的健康教育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参加格尔木高原使命课题联演任务的某部382名驻训官兵全程追踪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老兵、新兵对高原卫生、高原防护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老兵对高原卫生、防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整体好于新兵(P<0.01);驻训官兵对健康知识需求程度高,但对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均不理想,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心理健康知识、高原自救互救知识、健康技能、高原防病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结论 通过调查新、老兵对高原疾病知识的认知及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汇总分析,为军队医院今后如何更好的在高原展开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原驻训部队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保持部队战斗力,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丁魁  李权超  王燕  孟新珍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1):1540-1543
目的 研究新疆部队汉族官兵与少数民族官兵(以下简称“驻疆民汉官兵”)职业倦怠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1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驻疆民汉官兵1 939人,以军人职业倦怠量表进行测评研究。结果 汉族官兵职业倦怠总分及成就感、躯体化、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消极怠工得分分别为(24.58±8.16)、(5.08±1.22)、(4.88±1.32)、(8.42±2.26)、(2.76±1.02)、(3.44±1.55)分,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官兵的(19.90±7.40)、(4.15±1.09)、(3.94±1.03)、(7.03±2.30)、(2.11±1.01)、(2.66±1.08)分(均P<0.01)。汉族官兵职业倦怠总分及其因子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091~-0.167,P<0.01),成就感、躯体化、人际关系、消极怠工与年龄、军龄、工作时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少数民族官兵职业倦怠总分及其因子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29~-0.366,P<0.01),成就感、消极怠工与工作时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工作满意度、工作时长和婚姻是影响汉族官兵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少数民族官兵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结论 驻疆少数民族官兵总体职业倦怠低于汉族官兵,工作满意度与驻疆民汉官兵职业倦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