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副窦CT表现对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意义(附5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鼻窦CT表现并探讨对内窥镜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鼻窦炎的术前CT片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1)术前CT片可确定病变的程度和范围;(2)中鼻道及鼻窦解剖变异;中鼻甲气化11例,中鼻甲偏曲21例,钩突异常3例,Haller气房9例;(3)筛窦和蝶窦毗邻解剖变异;纸板缺如或破坏3例,视神经管突人后组筛窦1例,双侧颈内动脉与蝶窦毗邻4例。结论:鼻窦CT扫描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有肯定指导价值,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蝶筛区域解剖结构的评价能力,以期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冠状和横轴位薄层CT扫描54例无病变的蝶筛区域,并重建矢状位图像。结果CT图像中蝶上筛房出现率13.0%。蝶窦气化CT分型中,甲介型占8.3%,半鞍型占51.9%,全鞍型占39.8%。蝶窦中隔居正中位置占24.1%。蝶窦的其他变异有翼突气化、前床突气化、蝶骨大翼气化和蝶骨小翼气化。视神经管纵轴与蝶筛窦的毗邻关系在CT图像上分为三型,视神经管横轴对蝶筛窦的压迫关系分为四型,并统计出各型的分布情况。结论CT扫描能显示蝶筛区域与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有关的绝大部分解剖结构及其变异,对手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蝶窦与视神经、颈内动脉等邻近结构的CT影像解剖关系,为经蝶窦手术及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CT扫描病例128例,年龄20~72岁,平均46.2岁;其中男79例,女49例。使用日本TOSHIBA公司生产的Aquilion 4螺旋CT。后台处理采用Vitrea 1处理系统。测量数据采用x±SD,百分数,t检验。结果:视神经管与蝶窦的关系:隆起型视神经管38例(29.69%),压迹型视神经管73例(57.03%),远离型视神经管17例(13.28%)。视神经走行与蝶窦外侧的关系:全程与蝶窦外侧壁毗邻者71侧(27.73%),全程与后组筛窦毗邻者66侧(25.78%),全程同时与蝶筛外侧壁毗邻者95侧(37.11%),全程穿过骨质者22侧(8.59%)。颈内动脉与蝶窦的关系:隆起型48侧(18.75%),压迹型101侧(39.45%),远离型107侧(41.80%)。结论:CT扫描结合MPR重组,能够清楚显示颈内动脉、视神经等与蝶筛外侧壁的解剖毗邻关系。CT检查有利于FESS手术进路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确定,为手术安全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
蝶筛外侧壁HRCT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蝶筛外侧壁与颈内动脉(ICA)和视神经(ON)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160侧)颅底高分辨率CT(HRCT)轴位图像。评价ICA和ON在蝶筛外侧壁上形成隆起的形态特征及视神经管(OC)与蝶筛外侧壁的毗邻关系。结果:ICA隆起型27侧(16.88%),压迹型68侧(42.50%),远离型65侧(40.62%);ON隆起型46侧(28.75%),压迹型95侧(59.38%),远离型19侧(11.87%);OC46侧(28.75%)全程与蝶窦外侧壁毗邻,40侧(25%)全程与后组筛窦毗邻,61侧(38.13%)与两者共邻。结论:颅底轴位HRCT扫描能够很好地评价蝶筛外侧壁毗邻的解剖关系,可以在术前为蝶筛区域手术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还有助于手术进路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筛骨解剖变异的CT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冠状位CT对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有关的筛骨解剖变异的显示能力,讨论筛骨解剖变异的CT评价对临床手术的指导意义。资料与方法 冠状位CT薄层扫描整个筛骨45例,以筛骨的断层为依据,以内镜鼻窦手术为对照,认证筛骨的解剖变异,并计算各种变异的出现率。结果 筛顶的解剖学特征中,倾斜式占73.3%,高台式占26.7%;蝶上筛房占13.3%;眶下筛房占8.9%;中鼻甲的气化和反向偏曲各占17.8%和2.2%;鼻中隔的气化占6.7%,偏曲占22.2%,形态呈S型、弧型、侧置V型等。结论 冠状位CT能很好显示有关内镜鼻窦手术的筛骨解剖变异,为手术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资料,对该手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鼻窦解剖变异的CT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增进对鼻窦各种解剖变异的识别能力.提高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的疗效.降低并发症。资料与方法 对200例受检者行鼻窦CT扫描,对鼻窦的各种解剖变异进行评估。结果 统计了鼻窦各种解剖变异的出现率。结论 CT检查有助于鼻窦内镜手术方案的制订,不仅可以评估病变,而且还可检出与鼻窦炎发生相关和增加手术危险性的解剖变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及其相关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鼻-鼻窦内窥镜手术20例。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鼻窦炎症,以及其在鼻-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作用。结果 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82例(85.4%),其中泡状鼻甲29例(30.21%),反常中鼻甲9例(9.38%);钩突肥厚13例(13.54%),内侧偏移11例(11.46%),外侧偏移4例(4.17%),气化3例(3.13%);Haller气房8例(8.33%);鼻丘气房9例(9.38%)和鼻中隔偏曲24例(25%)。鼻窦炎症显示率为100%,病变分布:前组筛窦84例,后组筛窦36例,上颌窦开口处67例,上颌窦63例,额隐窝19例,额窦14例和蝶窦8例。20例鼻-鼻窦内窥镜手术所见与CT显示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以及其所致的鼻窦炎症,对鼻-鼻窦内窥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静脉的解剖存在变异,其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射频消融术可完全治愈房颤。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肺静脉解剖结构的观察、手术径路的设计及手术器具的选择有指导作用。目前,肺静脉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对筛窦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认证筛窦解剖变异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Plus多排螺旋机扫描仪,对75例病例进行筛窦横断面扫描,通过GE W4.0工作站,在三维重建软件支持下作冠状位图像重建。结果:筛窦常见的解剖变异有5种:筛大泡占52%,Onodi气房21%,眶五气房5%,筛凹低位4%,纸样板过度内移7%。结论:经横断面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能够很好地显示筛窦冠状面图像及其解剖变异,为手术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资料,对鼻内镜外科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高分辨力(<0.6mm),薄层(1mm层厚)CT,采用30°横断面和105°冠状面扫描研究了50例国人正常颧骨的高分辨CT解剖.作者认为高分辨CT不仅能够清楚地显示面神经管的(1)迷路段;(2)鼓室段;(3)乳突段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而且能够了解病变与面神经管的关系和面神经管有无解剖变异,从而能为临床提供有肯定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VE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例行鼻蝶窦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中,对常规术前垂体CT检查数据进行CTVE重建,将其用于术前计划以及术中定位。对CTVE显示的鞍底三维图像与术中显微镜所见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VE能以三维图像的形式对鞍底解剖结构进行显示,对解剖结构:蝶窦内隔、鞍底、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以及O-C隐窝的显示率分别为100.00%、100.00%、42.50%、40.00%及72.50%,均显著高于术中显微镜显示范围;通过对观察阈值的调高,CTVE可以清楚地显示鞍底深面的颈内动脉、垂体组织、部分视神经管,通过二维图像,可准确地标出肿瘤在CTVE图像上的具体部位。结论 CTVE可显示蝶窦以及鞍底的表面解剖标志同深面结构的三维解剖之间的关系,在经鼻蝶窦垂体腺瘤手术中,CTVE能够很好地指导术前计划以及术中定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及鼻窦常见病变和解剖变异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病人的冠状位CT表现。结果:慢性鼻及鼻窦炎占61.73%(313/507);鼻息肉占22.87%(116/507);囊肿占4.93%(25/507),真菌性鼻窦炎占1.38%(7/507);恶性占位性病变占0.79%(4/507),未见异常占7.88%(40/507)。鼻中隔弯曲占65.66%(333/507)。Onodi气房占29.19%(148/507);Haller气房占12.42%(63/507)。蝶窦发育不良占3.94%(20/507);上颌窦发育不良占1.97%(10/507)。结论:冠状位CT靶扫描可对各种鼻及鼻窦病变做出诊断,并可显示其解剖变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鼻窦的正常解剖及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在欧美方兴未艾,日臻完善。在国内业已广泛兴起,在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被接受的同时,手术并发症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相当一部分与患者鼻窦(主要为筛窦和蝶窦)的解剖变异密切相关,这些变异几乎都可以通过轴位抑或冠状位CT检查准...  相似文献   

14.
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CT扫描对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2例鼻息肉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其中轴位5例、俯卧冠状位37例,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42例鼻息肉累及73侧,双侧发病31例、单侧11例。息肉主要发生在筛窦及中鼻道,部分累及上颌窦及下鼻道。全部合并不同程度鼻窦炎,部分见以直形中鼻甲为主的解剖变异及上颌窦囊肿。结论CT特别是俯卧冠状位能提供与功能鼻内窥镜手术方位一致的解剖层面,能清晰显示鼻腔及鼻窦的病变、解剖结构及变异,对手术及防止发生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敏  杨尚文  王磊  何健  杨献峰  朱斌   《放射学实践》2013,28(4):436-439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及肝脏CT诊断辅助分析系统对肝血管进行三维解读,观察分析肝血管的解剖和变异。方法:搜集200例行上腹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无改变血管解剖结构的疾病检查者。利用IQQA-Liver肝脏CT解读软件对肝血管进行三维定量分析、显示及分支标记,并对血管解剖和变异进行分析。结果:IQQA-Liver分割及标记血管耗时短,且个体化血管3D定量模型形态逼真,立体感强,真实反映了肝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变异。正常肝动脉解剖134例(67%),变异肝动脉66例(33%)。正常门静脉解剖143例(71.5%),解剖变异57例(28.5%)。肝中、肝左静脉合并汇入下腔静脉148例(74%)。直径>3mm右后下肝静脉的显示率为36.5%(73/200)。结论:IQQA-Liver三维定量分析及成像可真实反映肝血管的形态结构,为肝脏的虚拟手术设计提供了可实时交互的血管解剖变异各种3D模型,为上腹部脏器介入治疗提供了活体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咽旁间隙三维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咽旁间隙及毗邻结构的断面解剖形态及其CT、MRI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 在尸体头部左、右侧切取各边长度约 8.0cm的并包含咽旁间隙及毗邻结构在内的组织块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这些组织块制作成横、冠、矢 3个方位的连续薄层断层标本 (层厚 1.2mm) ,并与CT、MRI图像对照。结果 确定了咽旁间隙划分的具体方法 ,明确了茎突前间隙、茎突后间隙和咽后间隙各自的界限。MRI以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等特点 ,可较CT更好地显示咽旁间隙的软组织结构 ,但CT在显示颅底骨质及骨性通道等方面要明显优于MRI。结论 结合塑化薄片、CT及MRI图像以深入了解咽旁间隙及毗邻间隙的解剖是非常必要的。确定咽旁间隙的划分标准有助于对该区病变的影像诊断 ,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更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肺静脉的解剖存在变异,其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射频消融术可完全治愈房颤.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肺静脉解剖结构的观察、手术径路的设计及手术器具的选择有指导作用.目前,肺静脉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树病变的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树的解剖结构较复杂,分支多且有一定变异,传统影像检查方法对其显示存在一定限度。近年来CT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和多层螺旋CT(MSCT)的出现,使得对气管的显示和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支气管树的分支逐级变细且走行各异,变异较多,因此熟练掌握支气管树的解剖结构,同时合理、有效地选择CT检查方法及成像参数显得至关重要,将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影像诊断,并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证据[1,2]。关于支气管树CT成像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力图结合断层解剖基础,对其作以下…  相似文献   

19.
MS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解剖变异诊断的准确性.方法:430例肝移植患者,均于术前行3期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利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积(VR)技术行肝动脉血管成像.根据Michels分型对肝动脉解剖进行分型.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均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30例患者中MichelsⅠ型316例(73.49%),肝动脉解剖变异114例(26.51%),其中MichelsⅡ型20例(4.65%),Ⅲ型48例(11.16%),V型2例(0.47%),Ⅵ型3例(0.70%),Ⅷ型1例(0.23%),Ⅸ型4例(0.93%).另外36例肝动脉变异难以包括在Michels分型中,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显示所有血管成像诊断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病例均与手术结果相符,但在诊断为正常型的病例中3例手术结果显示存在迷走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对肝动脉解剖结构及变异进行准确的判断,应作为相关手术前肝动脉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56层CT评价窦房结动脉S形变异的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冠状动脉CTA患者的成像数据资料,研究窦房结动脉S形变异发生情况及其起源、数目、解剖走行、终止方式。结果:161例冠状动脉CTA中159例显示窦房结动脉,其中26例可见到S形变异。S形变异的窦房结动脉起源部位与左旋支开口间的平均距离为(24.37±9.32)mm。S形变异的窦房结动脉走行于左上肺静脉与左心耳之间,终止于上腔静脉口周围的窦房结组织。终止方式有上腔静脉口后方、上腔静脉口前方、多分支围绕上腔静脉口周围。结论:窦房结动脉的S形走行的解剖变异常见,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显示窦房结动脉的S形变异。熟悉这一解剖特征,可降低心外科手术和经左心房介入治疗时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