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是指现有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约占室速的10%[1].  相似文献   

2.
3.
特发性良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发现的一种特殊型的室性心动过速,19941997年,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了3例,观介绍如下.l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15~29岁,均有反复性心悸、头晕病史,或伴有胸闷及上腹疼痛,再发后急诊入院.本组3例就诊时共同特点:血压正常,心悸发作时血压偏低.生长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呼吸稍急促,不发组,甲状腺不大,两肺(今已界不大,心率快(15~182次/分),律齐,无明显杂音,肝脾正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X线检查均正常.2治疗用异搏定sing加stwlo%葡萄糖ZOml静脉级推,l卜15min后心电图转为窦性心率,未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异搏定对单形性特发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经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单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应用异搏定、36例病人中起源于左室的特发性室心动过速病人15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21例,结果:异搏定终止单形笥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总有效率为83.3%,其中终止源于左室的室性心过速有效率为100%,终止源于右流出的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率为71.4%,结论:应用异搏异治疗单形性物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起于左室的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异搏定对单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6例经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单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应用异搏定 ,36例病人中起源于左室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 15例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 2 1例。结果 :异搏定终止单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总有效率为 83.3% ;其中终止源于左室的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率为 10 0 % ,终止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率为 71.4%。结论 :应用异搏定治疗单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 ,尤其适用于起源于左室的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6.
7.
卢京 《云南医药》2004,25(2):168-168
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是导致病人猝死的因素之一。按照发生室速的病因,可分为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异常等引起的室速,而把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定义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随着特发性室速认识的逐步深入,对特发性室速的机制,起源部位和临床治疗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可治愈的室速之一。我们收治了1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1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年余入院。心悸多为突然发生,伴胸闷、乏力、头昏、出冷汗、无晕厥,多为运动后或与同学嬉闹后发作。…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简称特发性室速,是指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根据QRS波形态可分为右束支阻滞形IVT(左心室IVT,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和左束支阻滞形IVT(右心室IVT,Idiopathic Righ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RVT)。特发性室速患者发病年龄较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体表心电图特征,以及药物终止心动过速中出现的心律失常特征.方法 收集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典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右心室室速6例,左心室室速8例,左心室游离后壁近心尖部2例.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室速发作的频率为125~250次/min,波动范围较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1.86±26.08)°,左心室后间隔室速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9.25±40.37)°.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伴发窦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在应用药物终止心动过速时可出现窦房抑制,继而出现逸搏,逸搏心律,心房扑动和逸搏反复搏动各1例,3例有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结论 特发性室速伴其他心律失常虽较少见,但在药物终止过程中可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应重视心电监护并及时描记心电图,并及时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P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首次发病症状均为晕厥,心电图变化异常,经住院治疗并口服β受体阻滞剂后随访记录表明无一例患者再次发生晕厥。结论 CPVT心电图可能的特点是出现T电交替、T波双峰或者倒置以及U波增高等现象,β受体阻滞剂对治疗CPVT有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区军  詹贤章 《首都医药》2001,8(7):43-43
目的研究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食管心房调搏诱发与终止方式及心动过速特征.方法13例患者均接受食管心房调搏,首先行分级递增刺激(S1S1),然后行程控早搏刺激(S1S2,S1S2S3),若上述方法均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则静脉注射阿托品1~2mg后重复刺激.心动过速后,先以超速抑制法进行终止,无效者改用心律平、异搏定或可达龙静脉注射,或结合超速抑制法终止发作.结果13例中8例由S1S1和S1S2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另5例应用阿托品后重复S1S2(S3)刺激诱发;6例超速抑制法终止发作,4例以可达龙或心律平终止,3例应用异搏定或心律平后,心率明显减慢,但心动过速仍持续发作,结合超速抑制法终止成功.心动过速QRS形态均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伴电轴左偏,频率140~170bpm,11例呈房室分离,2例呈11室房传导,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各11例.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对IVT,特别是特发性左室室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该患者的诊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例CPVT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CPVT患者均为青少年,平均年龄(12.1±3.7)岁。首发症状均为运动、情绪激动后晕厥。心电图特征为:静息状态下,无明显异常,可有轻度窦性心动过缓,T波改变,U波突出;运动试验时,7例患者的心电图均记录到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征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征,有RYR2或CASQ2基因突变。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且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表明,患者无复发晕厥的记录。结论 CPVT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人群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情绪激动所致心动过速。可有晕厥甚至猝死发生。发病时,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典型的双向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征。β受体阻滞剂对该病的治疗切实有效,患者应长期服用。也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  相似文献   

15.
王云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36-137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不明原因发生的心动过速,亦称原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史的年轻人,运动、情绪、气候变化、神经刺激等均可诱发。本文回归性分析了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诊治情况,旨在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内分泌的关系及射频消融术对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5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LIVT)病人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经验。5例中女3例,男2例,平均年龄37.2岁(21.50岁)。5例均正规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空速发作,最终经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治。成功率100%。表明射频消融治疗LIVT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作为这类病人的首先治疗方珐。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在室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明华  郭涛 《云南医药》2000,21(4):308-309
目的 评价心内导管起搏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室速(VT)的效果。方法 8例VT心内电生确诊VT后,根据VT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分析判断VT的来源,然后插入消融导管起搏标测,起青时的12导联心电图至少有11导与VT自然发作图相同为消融靶点,进行消融。结果 全部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记3~12月无复发,结论 起搏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是根治室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QT离散度(QTd)系指心电图各导联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能反映心室肌电活动的不稳定程度。人体心电的变化有昼夜节律性,室心心动过速的发生频率昼夜不同,故本文对特发性室速(IVT)的患者其QT间期进行昼夜测定,比较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不同时间QTd和心率校正后离散度(QTcd)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和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意义。方法 对25例IVT患者用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无效时结合药物,观察室速的诱发率、终止成功率及食管心电图特点,分析此方法诊断和终止室速的机制。结果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可诱发和终止IVT,诱发率90%(18/20),终止成功率69.5%(16/23),结合药物总成功率82.6%(19/23)。心动过速时食管心电图78.3%出现房室分离,21.7%呈1:1室房逆传。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IVT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常发生于目前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多发生于中青年,根据起源部位和QRS波群形态,可分为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和左室间隔部的左室IVT(ILVT).射频消融术(RFCA)是通过导管电极定位并释放射频电流,阻断导致室速的关键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1].我科自1999年开展RFCA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共治疗特发性室速30例,我们针对手术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