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拟诊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CT容积数据在工作站利用软件处理,重建膀胱CTVC图像,多角度观察膀胱,结果与膀胱镜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CTVC图像,可清晰显示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均得到明确诊断,并与传统膀胱镜检查结果符合。结论:对于膀胱肿瘤的诊断,CTVC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更适用于血尿患者、有尿道狭窄者和膀胱肿瘤术后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诊断膀胱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可疑膀胱肿瘤患者行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容积扫描数据传入工作站,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膀胱CTVC三维图像,将重建图像与轴位、MPR图像、三维重建图像相结合,对病变做全面的评价,并与纤维膀胱镜相比较.结果:CTVC明确诊断肿瘤34例,提示肿瘤4例;膀胱镜明确诊断肿瘤37例,提示肿瘤1例;膀胱镜的定性准确度高于CTVC,敏感度相仿.结论:CTVE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能给临床提供多方位的影像资料,为临床治疗、估计预后提供依据.在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及膀胱镜视野盲区的肿瘤诊断方面是膀胱镜较好的替代和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仿真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使用GE Hispeed CT/i 扫描机,对38例可疑膀胱肿瘤患者行平扫、增强扫描后,再延迟扫描(层厚3~5mm,螺距1.5,重建率60%~66.6%),并利用GE AW3.1软件生成仿真内窥镜影像。结果:CTVC准确度为94.4%,特异度为99.9%,敏感度为96%。CTVC对病变形态的显示与纤维膀胱镜(FC)和标本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CTVC是一种新的非侵袭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6排CT注气法仿真膀胱镜成像技术及其在膀胱癌术前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膀胱癌患者(7例单发、3例多发)均经膀胱镜和手术病理证实。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Ultra 16排CT进行全膀胱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经导尿管手推注射器缓慢注入空气250~400ml。扫描条件:1.25mm/1.375∶1/0.8s,120kV,260mA,扫描总时间6~8s。经ADW4.0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仿真内窥镜(CTVC)等技术。对10例膀胱癌的CTVC成像进行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等评价,并与膀胱镜和手术结果比较分析。结果:16排CT的CTVC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CTVC的病变检出率为100%。16排CT薄层快速扫描明显提高了三维图像质量。结论:16排CT的CTVC成像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为膀胱癌准确的术前评价和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将在膀胱癌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CT仿真膀胱内窥镜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仿真膀胱内窥镜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7例患者的膀胱充盈高密度造影剂,然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17例中13例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半小时后进行扫描;另4例经导尿管注入造影剂后立即扫描。将获得的容积数据经软件处理成仿真内窥镜影像,并与膀胱镜及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CT信真膀胱内窥阄能够显示膀胱内壁、输尿管口及憩室内壁。9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仅1例病灶呈广泛粟粒状而漏诊。另1例膀胱炎亦漏诊。结论 CT仿真膀胱内窥镜可作为膀胱镜的补充手段,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尤适用于不宜做膀胱镜检查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窄带显像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461例临床膀胱肿瘤可疑诊断患者行窄带显像膀胱镜检查,根据活检结果分析窄带显像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3月,该科行窄带显像膀胱镜检查共461例,共对243人次患者行窄带显像膀胱镜引导下活检468例次,病理结果提示:共发现膀胱肿瘤病变214例次,良性病变254例次。其中初发膀胱肿瘤100人次,共发现病变193例次,其中肿瘤病变153例次,良性病变40例次,共3人次8例病变仅在NBI下可见,其中肿瘤病变3例,良性病变5例,其余病变在NBI和WLI下均可见。复发膀胱肿瘤27人次,共发现病变80例次,其中肿瘤病变61例次,良性病变19例次,其中6人21例次病变仅在NBI下可见,WLI下不可见,6人10例次为肿瘤病变,4人11例次良性病变。未发现在WLI下可见而NBI下不可见病例。116人次行随机活检,共发现195例次病变,均为良性病变。 结论 窄带显像膀胱镜可发现更多白光膀胱镜不能发现的复发性膀胱肿瘤病变。窄带显像膀胱镜在膀胱肿瘤的复发和随访监测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CT和膀胱镜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和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CT和膀胱镜对手术确诊的80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和分期,比较检查结果和病人的病理情况.结果 超声检查肿瘤检出69例,灵敏度为86.3%,特异度为80.0%;CT检出肿瘤73例,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3.3%;膀胱镜检出肿瘤60例,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100.0%.结论 80例膀胱肿瘤患者通过不同方法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确定了病情和病理分期,为后期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3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诊治方式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腺癌。比较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膀胱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术前膀胱镜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24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7年,12例膀胱部分切除(扩大范围)患者〉5年生存率为66.7%(8/12);10例根治性膀胱全切者〉5年生存率为40.0%(4/10);2例行TURBT治疗,其中1例己复发,1例死于肿瘤进展。结论膀胱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肿瘤部位、大小决定手术方式,膀胱部分切除(扩大范围)加术后化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膀胱憩室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8例膀胱憩室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随访0.5~5.0年,7例均有复发,其中2例死亡,1例目前术后6月无瘤存活.结论 膀胱憩室肿瘤的诊断以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为主,治疗应采取外科手术特别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关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复习有关文献。结果:l例患者术前行膀胱镜活检时引起高血压危象、大出血,经紧急治疗后择期手术切除肿瘤。其他3例经对症治疗后顺利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2—14年,l例死亡,3例正常生存。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症状是排尿时或排尿后高血压发作。B超或彩超、CT及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肿瘤的依据,对于怀疑膀胱嗜铬细胞瘤的病例不应做活检。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对诊断有帮助。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应坚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患者行结肠充气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3D)及CT仿真结肠镜(CTVC)图像.将CT结果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46例经手术和/或结肠镜证实,其中癌41例,其他5例.螺旋CT对结直肠癌病人的检出率为95.12%(39/41),病灶的检出率为93.02%(40/43).结论螺旋CT结肠成像是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是结肠镜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多层螺旋CT的表现,人多层螺旋CT对(BAC)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BAC患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通过图像后处理后分别获得多方位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等重建图像,将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1例(BAC)患中CT表现为,孤立结节型4例,实变型5例,弥漫结节型2例。多层螺旋CT扫描可获得病灶内部及与周围结构更多信息,重建后MPR图像均清晰显示叶间胸膜,并对叶间胸膜的牵拉做出准确。7例minP可显示5-6级支气管,使病灶与周围支气管关系更为直观。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对(BAC)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分类与16层螺旋CT对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卵巢肿瘤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及16层螺旋CT检查,采用GI-RADS系统评价超声声像图表现,并检测其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超声GI-RADS系统、16层螺旋CT联合CEA联合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GI-RADS系统、16层螺旋CT联合CEA检查诊断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GI-RADS系统、16层螺旋CT联合CEA检查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鉴别价值。结果超声GI-RADS系统联合CEA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91)大于16层螺旋CT联合CEA(Kappa=0.487);超声GI-RADS系统、16层螺旋CT联合CEA联合检查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恶性预测值、良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GI-RADS系统联合CEA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准确率高于16层螺旋CT联合CEA(P < 0.05);经ROC曲线分析得,超声GI-RADS系统联合CEA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AUC大于16层螺旋CT联合CEA(P < 0.05)。结论超声GI-RADS系统联合CEA检测对良恶性卵巢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其中转移瘤14例,原发淋巴瘤8例,血管瘤5例,错构瘤1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淋巴管瘤1例。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检出率高,对病变太小、形态、密度及脾周围组织器官的显示准确。【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技术和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采集排泄期尿路断面影像47例,层厚5mm,螺距2.0或1.0,重建层厚2.5mm;将源影像送至工作站作内窥镜成像等后处理。6例同时作了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检查。结果:CT-IVU和VE技术成功率达100%,无并发症。VE内镜样显示了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内壁、内腔及其病变的三维结构,对5mm以上膀胱癌检出率达100%,较好地显示了肿瘤特征,增加了诊断信息。但VE无法显示尿路结石和区分输尿管真性狭窄与正常蠕动波,在显示尿路内腔解剖和病变细节也无输尿管膀胱镜佳(P<0.05)。CT-IVU图像质量比常规静脉尿路造影(X-IVU)的佳(P<0.05)。结论:CT-IVU内镜重建三维内镜样显示了尿路内腔与病变,对肿瘤病变准确性高,但无法检出尿路结石。CT-IVU优于X-IVU。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4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经工作站后处理行三维重建,容积显示重建(VR),将肿瘤影像与临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24例肺周围型小腺癌的密度改变表现为两种类型;非实质性密度影(磨玻璃影和空泡征),实质性密度影,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和1例高分化腺癌均表现为非实质性密度,而6例中-低分化和低分化腺癌中5例呈实质性密度影,24例VR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整体轮廓以及其周围的血管集聚情况,其中5例利用CT容积测定软件准确测量肿瘤的体积大小,为随诊观察提供可靠依据。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周围型肺小腺癌极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进兔VX2肝肿瘤模型的制作,使之更为简便、省时,结合瘤灶的MRI表现动态分析瘤灶的病理生长特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在螺旋CT引导下,把瘤块组织接种于兔肝脏左、右叶,接种后第14、18、22、26天分别行MRI平扫及病理分析。结果:16只实验兔发现瘤灶,成瘤率100%;随着肿瘤生长时间的不断延长,瘤内凝固性坏死、纤维增生和肝内转移呈明显递增趋势,MRI清楚显示了上述改变。结论:螺旋CT引导下进行兔VX2肝肿瘤模型的制作,使制作过程更为简便、省时;结合MRI图像,对瘤灶的生长特性进行动态病理分析,可更为准确地解释瘤灶发生、发展的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重视正常阑尾的CT影像表现,减少对急性阑尾炎的漏诊、误诊。方法:收集我院2010—09—2011-06行全腹部CT287例寻找正常阑尾,并进行MPR图像重建,同时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18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287例中有26l例可发现正常阑尾(90.9%)。②急性阑尾炎18例,术前CT误诊10例:其中单纯急性阑尾炎1例漏诊,误诊为回盲部肿瘤4例、小肠肿瘤3例、右下腹附件炎性肿块2例。通过四顺分析误诊主要原因是未能充分认识正常阑尾影像表现。结论:多排螺旋CT晁示阑尾率高,掌握正常阑尾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不同的扫描参数所进行的CT仿真内镜技术对结肠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可疑结肠新生物患者行结肠不同充气量和不同的扫描参数后螺旋CT检查,将CT容积扫描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利用工作站软件生成仿真结肠内镜影像。结果:所有病例进行了透明、多平面重组和CT仿真结肠内镜技术,最后获得了满意的仿真结肠内镜图像,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角度、阈值,仿真结肠内镜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侵犯范围。结论:仿真结肠内镜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利用适当的扫描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Bladder carcinoma is the most common tumor among the low urinary tract, accounting for 90% of cancer cases. Conventional cystoscopy represent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 and local management of bladder carcinoma. As the prevalence of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is four-fold greater in men than in women, the endoscopic procedure presents objective difficulties related to the length and bending of male urethra.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are represented by intense discomfort for the patient and bleeding; furthermore, the high cost, invasivity, and loc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s and mechanical lesions are well-known drawbacks. Additionally, conventional cystoscopy does not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extravescical extensions of the tumor. CT cystography, combined with virtual cystoscopy, is mandatory for TNM staging of the tumor and also is useful when conventional cystoscopy is inconclusive or cannot be performed. We presents the CT cystography findings with virtual endoscopy correlation and bladder carcinoma appea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