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目的了解1998年洪水对扬州市江滩钉螺分布的影响和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现场人工调查和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按周晓农报道的模型在ERDAS软件上分别进行卫星遥感图象的叠加、校正、提取,用红色在图上标出钉螺的可疑孳生环境,并与地面调查结果进行核对验证.结果1 998年洪水后,江滩钉螺面积增加了 27.20%,25个抽样可疑钉螺孳生地洪水后钉螺面积增加了 61.48%,洪水前(1 998年)和洪水后(1 999、2000年)钉螺密度分别为0.945只/框、1.278只/框和1.289只/框,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预测的钉螺可疑孳生地范围与洪水后两年春季查出钉螺分布范围总符合率为88.00%,其中30×104m2以上环境的符合率为90.00%,10×104~30×104m2环境的符合率为100%,10×104m 2以下环境的符合率为75.00%.结论 1998年洪水后,扬州市钉螺明显扩散,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对快速筛选钉螺可疑孳生地范围和确定钉螺孳生高危地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卫星遥感信息预测1998年洪水后南京市江滩钉螺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1998年洪水后对南京市江滩和通江河道钉螺分布的影响及其现状。方法 收集陆地卫星TM遥感资料和1998~2000年间南京江滩钉螺孳生分布情况,遥感资料在ERDASimaging8.3软件上分析,按周晓农等法,建模分析并分别提取出植被指数和水域分布区域。并进行校正叠加,提取出钉螺的可疑孳生地。随机抽取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所示的钉螺可疑孳生环境,分别与地面调查结果进行核对验证。结果 遥感资料分析结果预测钉螺可疑孳生地范围与近两年春季查出的有螺面积和分布范围基本相符,总符合率为91.67%(22/24),其中大环境符合率100%(9/9);中环境符合率100%(6/6);小环境符合率77.78%(7/9)。结论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预测钉螺孳生地对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和高危地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长江特大洪灾对江苏省江滩钉螺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目的 了解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对江苏省江滩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 对洪水淹没过的江滩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进行全面查螺。结果 长江洪灾后江苏省江滩 钉螺面积较洪灾前净培养1936.45万m^2。阳性钉螺面积净增加599.46万m^2。江滩钉螺主要分布在南京、扬州和镇江3市,占全省江滩钉螺面积的99.89%。钉螺分布特点与3个市江滩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冬陆夏水的生存条件有关。而洪水导致钉螺扩散是江滩钉螺面积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对江苏省江滩 钉螺的分布和扩散影响很大。须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7.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江宁县钉螺孳生与水系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江宁县钉螺孳生与水系分布的关系。方法在ArcView8.1软件支持下,建立江宁县钉螺分布的地理信息系统,并对钉螺孳生地与水系分布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建立1995年江宁县钉螺分布地理信息系统,结果显示,1995年江宁县钉螺孳生分布呈聚集性,且分布在水体周围;进一步空间分析发现有83.87%的钉螺孳生地分布在距水体500m内的地区,且距水体100m内的孳生地的螺密度明显高于距水体500m以外的地区(P<0.05)。结论江宁县钉螺主要孳生在水体周围或距水体较近的地区,因此应将这些地区作为钉螺监测与防制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区应用卫星遥感资料预测1998年洪水后钉螺分布状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了解1998年洪水后对鄱阳湖区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及其现状。方法 收集陆地卫星TM遥感资料和1999-2000年间鄱阳湖区洲滩钉螺孳生分布情况,遥感资料在ERDAS imaging 8.3软件上分析,建模分析并分别提取出植被指数和水域分布区域,并进行校正叠加,提取出钉螺的可疑孳生地。随机抽取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所示的钉螺可疑孳生环境,分别与地面调查结果进行核对验证。结果 遥感资料分析结果预测钉螺可疑孳生地范围与近两年春季查出的有螺面积和分布范围基本相符,总符合率为76.92%(30/39),其中大型环境的符合率92.31%(12/13),中型环境符合率85.71%(12/14),小型环境符合率50.00%(6/12);但遥感资料分析结果也显示堤内有钉螺可疑孳生地。结论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预测钉螺孳生地对及时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和易感地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QuickBird影像提取江滩钉螺分布生态环境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QuickBird遥感资料提取有关钉螺分布生态环境要素,探索预测钉螺密度的新方法。 方法 以血吸虫病流行区安徽省当涂县江心乡为试验小区,利用米级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影像,结合地面精确定位的实测螺情数据,提取该地区有关钉螺分布的生态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植被因子(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和土壤因子(土壤质地、土壤覆盖类型、土壤湿度等)。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监督分类法进行定性分析,并计算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修改型调整土壤植被指数MSAVI,反演叶面积指数LAI和植被覆盖度F,并引进IKONOS影像K?鄄T变换(KT)的最新模型,应用于QuickBird影像上。最后结合地面实测点,在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分析,探讨钉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 获153个地面钉螺分布实测点资料,建立了钉螺空间分布地理信息数据系统(GIS)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钉螺密度、NDVI、MSAVI、LAINDVI、LAIMSAVI、FNDVI、FMSAVI、PCA?鄄1、PCA-2、PCA-3、KT-1、KT-2和KT-3。根据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钉螺密度和利用MSAVI反演的叶面积指数(LAIMSAVI)和覆盖度(FMSAVI)有显著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3.919+1.22 LAIMSAVI+16.076 FMSAVI。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2。 结论 利用米级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影像遥感资料反演和钉螺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建立的预测钉螺密度空间分布模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省近年来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阳性钉螺分布的电子地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安徽省现有钉螺面积27890 hm2,阳性钉螺面积544 hm2.湖沼型流行区钉螺呈片状分布在长江的江、洲滩及其支流水系、湖泊,有螺面积和阳性螺面积分别占全省的89%和81%.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江滩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山丘型流行区钉螺呈点状分布在较大的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钉螺和阳性螺环境数多,分布广.距居民点较近,对居民威胁较大;沟渠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钉螺复现与新发现主要分布局部湖滩地区与少数山丘内陆地区.结论 总体上全省阳性钉螺分布呈下降趋势,钉螺分布呈徘徊之势.形势不容乐观.为压缩钉螺与阳性钉螺分布.有必要提高查灭螺质量与加大螺情监测,加大对阳性螺点和重点易感环境打击力度,并采取环境改造和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湖沼型地区钉螺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湖沼型地区钉螺种群的空间格局。 方法 2005年10月、 2006年4月及11~12月, 随机选取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沿岸的4块滩地设框查螺, 分别计算钉螺的平均拥挤度(m*)、 平均密度(m)、 聚集指标[包括: 扩散系数(C)、 扩散型指数(Iδ)和聚集度指数(m*/m)]、 Taylor的(lg S2-lg m)回归指数以及Iwao的m*-m回归指数。 结果 不同时间4块滩地钉螺的C、 Iδ和m*/m指数均>1; Taylor的lg S2-lg m回归指数中的lg m与lg S2有明显的线性关系(r=0.972, P<0.01), lg a=0.602, b=1.427; Iwao的m*-m回归指数中的 m*与m呈明显的线性关系(r=0.984, P<0.01), α=2.367, β=1.617。 结论 湖沼型地区钉螺种群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12.
钉螺在水中运动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钉螺在水体中的运动状态。 方法 采用钉螺生物学与水力学以及河流泥沙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 ,观察钉螺运动状态。 结果与结论 钉螺的爬行能力很低 (最大爬速每分钟仅 2 .98cm) ,其在江河沟渠中的自身运动可忽略不计 ,但在阻 /灭螺工程中设计沉降池时必须考虑钉螺的自身运动。钉螺在江河沟渠水流中的运动状态主要表现为 :1吸附于载体随水漂流 ;2作为悬移质随水流推动移行 ,其主要来自湖沼地区大量有螺洲滩随水流启动的、以及沉降在河床床面上的重新启动的钉螺 ,均为 7周龄以下的幼螺 ,因其吸附力较小而易失散。螺龄较大的野外钉螺平均吸附力为其体重的 13倍 ,不易失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提纯黄果茄果实灭螺的有效成分,观察灭螺效果,并确定其分子结构。方法将黄果茄果实去蒂去籽后干燥粉碎,用95%乙醇提取并浓缩,然后加乙酸乙酯处理,用薄层层析法(TLC)和柱层析法(CCL)对其进行分离,得到7种主要组份。采用“浸泡法”对其中4种含量较高的组分进行灭钉螺实验,确证Rf=0.58这一生物碱组分(A)为主要灭螺成分之一。选择最佳洗脱剂对灭螺效果最好组分A进行分离,得到A1及A2两组分。对A1,A2进行灭钉螺实验,比较其灭螺效果。电子轰击质谱测定有效成分分子量、核磁共振仪和红外光谱仪测定分子结构。结果黄果茄果实有效成分A(Rf=0.58)的灭螺效果较好,当投药量为2.50 mg/L,钉螺的死亡率为94.2%(28℃)。乙酸乙酯-氯仿-甲醇(11∶11∶35)系统对A的分离效果最好。灭螺对照实验发现:当A2投药量为0.20 mg/L,钉螺的死亡率为100.0%(28℃),其分子量为867,熔点为298~305℃。结论黄果茄有效成分提纯物A2为边缘茄碱(-αsolamarrgine),其对湖北钉螺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08年8月在血吸虫病重疫区江西省玉山县山丘地区, 比较密达利和氯硝柳胺药液喷洒灭螺效果及毒性。分别设密达利田埂组(1 g/m2)、密达利田坂组(1 g/m2)、氯硝柳胺组(2 g/m2)及空白对照组。施药后3 d、7 d、15 d和2个月, 各施药组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0.05), 而密达利田坂组则显著低于密达利田埂组和氯硝柳胺组(P值均<0.05)。密达利施药后2个月对非靶生物无明显不良反应, 但氯硝柳胺组于施药后1 d, 鱼、螺和蛙等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评价长江武汉段铁板洲以平整滩地、 翻耕种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方法 方法 2011-2015年, 在综合防治前后, 每年春季均在铁板洲进行螺情调查, 并对洲滩相邻的花园社区6~65岁居民进行病情调 查; 2014年7月下旬开展哨鼠监测。此外, 对综合开发治理后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结果 结果 2011年综合治理前人群感 染率为0.72% (3/414), 2012年综合开发后人群感染率为0.37% (2/536), 2013年降为0.31% (1/326), 2014、 2015年未再查 出血吸虫病病人。与2011年相比, 2015年铁板洲有螺面积下降了22.18%, 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97.83%, 活螺平均密度 下降了98.25%, 各年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哨鼠监测未发现阳性哨鼠。与综合治理前相比, 铁板洲治理后每年净收入 增加233.33%。结论 结论 铁板洲实施农业综合治理后血吸虫病病情及螺情均显著下降,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公安县2007至2011年钉螺情况,为防治控制血吸虫病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至2011年公安县螺情资料,分析阳性钉螺的变化情况.结果 公安县全县有钉螺孳生,易感面积达2 017 hm2(1hm2=10 000 m2),虽然阳性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但阳性螺点多分布在垸内.结论 公安县...  相似文献   

17.
2005-2008年星子县渚溪村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2008年每年对星子县渚溪村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观察。结果显示人群病情呈波动趋势(χ2=5.95,P=0.112),耕牛疫情呈整体下降趋势(χ2=6.141,P=0.096),螺情整体呈波动趋势。提示需继续加强监测与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分析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为科学制定“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全县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和人畜病情、螺情等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2004年以来,全县血吸虫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底全县钉螺面积为2 476.17hm2,较2004年下降了23.05%;有螺环境数182个,较2004年下降了24.48%;人群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从2004年的7.55%下降至2012年以后查不出阳性;耕牛感染率从2004年的8.5%降至2011年以后查不出感染牛。2007年全县达疫情控制标准,2010年以后全县无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发生,2011年以后全县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2年全县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结论  2004年以来,通过采取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血吸虫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存在较大面积钉螺分布环境,疫情存在反弹风险,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垸内水网地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和期望生存时间。方法采用笼养法,将采自四川省丹棱县的湖北钉螺滇川亚种、湖北省江陵县实验区内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进行雌雄鉴定分离,分别以雌雄比1∶1配对后,放养在江陵县实验区的螺笼内,分别于3、6个月和9个月后,定期观察其生存和繁殖情况。将采集的滇川亚种钉螺采用室内瓷盘饲养法饲养,采用动物生存寿命表法计算滇川亚种钉螺在脱离原孳生环境后的期望生存时间。结果滇川亚种钉螺在同种及混合现场放养状态下,经过3个月和6个月后,存活率〉75%,至9个月后仍有20%以上的存活率。两个亚种钉螺3个月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χ个月=38.641,P〈0.05),同一亚种雌螺与不同亚种雄螺放养后,雌螺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χf=13.255,P〈0.05;2cχg=4.882,P〈0.05);9个月后各组均可查获数量不等的子代钉螺。室内实验推算滇川亚种钉螺和指名亚种钉螺的期望生存时间分别为35.84 d和41.16 d。结论滇川亚种钉螺离开原孳生环境后有足够的存活时间完成远距离被动迁移;迁入水网地区后能够继续生存繁殖,并能产生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