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 目的] 研究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对460 例甲状腺结节的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 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 .6 % ,不符合者为4 .4 % .甲状腺恶性病变中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2 % ,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种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结论] 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是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附属医院普外科王晓杰杨植关键词甲状腺结节;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细胞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甲状腺结节在总人群中约占4%~7%,它几乎是甲状腺疾病的共同表现或唯一表现。绝大多数结节为良性病变,但有5%属恶性。对结节的性质做出正确判断是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放射免疫测定(RIA)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6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血清TGA、TMARIA。结果:甲亢患者1188例,TGA、TMA阳性率分别为49.07%和4595%;甲减191例,阳性率分别为43.45%和39.2%;亚急性甲状腺炎76例,阳性率分别为38.15%和39.47%;甲状腺结节463例,阳性率均为8.2%;桥本氏病43例,阳性率均为97.9%。结论:TGA、TMARIA是甲状腺疾病筛选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桥本氏病的重要诊断依据。目的:放射免疫测定(RIA)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6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血清TGA、TMARIA。结果:甲亢患者1188例,TGA、TMA阳性率分别为49.07%和4595%;甲减191例,阳性率分别为43.45%和39.2%;亚急性甲状腺炎76例,阳性率分别为38.15%和39.47%;甲状腺结节463例,阳性率均为8.2%;桥本氏病43例,阳性率均为97.9%。结论:TGA、TMARIA是甲状腺疾病筛选诊断的重  相似文献   

4.
周晓杭  童孩宝 《铁道医学》1998,26(4):247-248
目的 探讨结节型桥本病诊断要点,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结节型桥本病的甲状腺功能改变、大体形态学改变,免疫学异常、病理改变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甲状腺功能的改变:^131I吸收率异常、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异常38%(8/12);甲状腺腺叶肿大或全总呈结节状76%(  相似文献   

5.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东  陈瑞新 《吉林医学》1998,19(4):208-209
对104例单、多发甲状腺结节通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经过3个月以上定期用B型超声波观察结节变化,结果发现多数结节通过治疗可以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结节完全消失的有4例(3.8%),结节直径缩小一半以上的有21例(20.4%),结节缩小范围在20%~50%的有43例(41.4%),结节无变化的有36例(34.4%)。另外,对治疗后11例触诊上结节已消失的患者进行超声波检查发现有7例结节仍然存在。结果提示:口服甲状腺素片治疗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是一种可以避免手术创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对所有的结节都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检测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检测对于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高频超声(10~12MHz)对24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根据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点的形态、大小、回声特征判断甲状腺疾病的性质。结果:超声检出甲状腺结节内钙化4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20例甲状腺癌结节中有钙化灶262例(81.9%)。其中总钙化发生率为82.1%,微钙化发生率为52.1%。结论: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的检测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NA)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甲状腺结节的术前FNA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标准,测算FNA诊断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FNA诊断符合162例,不符合44例,诊断符合率78.6%,诊断不一致率21.4%,诊断敏感度77.8%,特异度83%。结论 FNA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虽有一定局限性,但总体诊断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是一种安全可靠与简单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1987~1991年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440例,其中单发结节303例,多发结节137例。男女之比为1:4.57。良性结节383例,腺瘤221例(占全组的50.2%),结节性腺肿137例(31.1%),甲状腺炎23例(5.2%)。恶性结节57例(占全组11.6%),均为甲状腺癌。本组核素扫描冷结节恶性率为21.9%。全组病例实性结节恶性率为17.8%,囊性结节恶性率为7.1%。本组资料表明:性别、年龄、结节大小、病史长短与结节良恶性质关系不大。作者对结节发生率、诊断与治疗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节型桥本病诊断要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结节型桥本病的甲状腺功能改变、大体形态学改变、免疫学异常、病理改变及其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功能的改变:131Ⅰ吸收率异常、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异常38%(8/21);甲状腺腺叶肿大或全部呈结节状76%(16/21);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3/5),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阳性(5/5)。结论甲状腺功能、形态和免疫学检查对结节型桥本病的诊断都有价值,其中免疫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必要时应先行术中冰冻检查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00例阴道分泌物单纯性增多的妇科门诊病人,按细菌性阴道病的4项诊断标准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悬滴法检查滴虫和念珠菌。结果:检出细菌性阴道病108例,占2700%,其中2222%合并滴虫感染,463%合并念珠菌感染;4项诊断指标中,以线索细胞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00%,阴道pH>45为9818%,阴道分泌物均质稀薄9167%,胺试验阳性7315%。提示:应重视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与诊断;线索细胞阳性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朱红  曹长春  吴骥  刘从兵  侍孝红 《吉林医学》2011,(19):3869-3871
目的:评价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63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诊断总符合率为90.48%(57/63),FNAC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性质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95%、95.45%和90.48%。结论:FNAC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较高,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总体诊断符合率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与术中冰冻切片诊断(IFSD)的不同特征,探索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乳腺肿块205例分别进行FNAC和IFSD检查。结果:乳腺良性病变FNAC和IFSD的准确率分别为96.4%和98.6%,乳腺恶性肿瘤FNAC和IFSD的准确率分别为91.0%和97.0%。FNAC假阴性率为2.4%,无假阳性诊断;IFSD未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诊断。结论:乳腺肿块FNAC和IFSD检查是两种实用、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5例乳腺肿物行FNAC检查,从细胞学角度分析判断乳腺肿物性质,并与病理组织切片做对照。结果475例乳腺肿物中,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良性病变251例,恶性肿瘤224例。FNAC对良性病变诊断的特异度96.0%(241/251),潜在假阳性率为4.0%(10/251),假阳性率0%;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为97.3%(218/224),假阴性率2.7%(6/224)。结论乳腺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简单快速安全可靠结果准确,对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2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148枚淋巴结行超声检查,同时对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分析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表现.结果 148枚淋巴结中有119枚淋巴结为转移性.占穿刺淋巴结的80.4%,非转移性淋巴结29枚,占19.6%.转移性淋巴结中有34.5%出现在Ⅲ组,有40.3%出现在Ⅳ组.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类圆形,呈等回声或偏高回声结节,回声分布不均匀,淋巴结内部有钙化,血流信号2~3级.若根据超声表现为短轴/长轴〉0.5,回声分布不均,淋巴结内部有钙化,淋巴结内血流信号2~3级其病理诊断为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在形态、内部回声结构及血流分布等方面有较为特征性表现,同时结合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可对颈部淋巴结的病理性质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中联合应用细胞块切片技术对体表淋巴结肿块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活检组织学对照且细针吸取细胞学常规涂片阳性的患者60例,均行二次细针吸取细胞制做细胞块石蜡切片检查,疑难病例加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联合细胞块切片诊断结果与单纯常规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两者诊断准确性。结果单纯常规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诊断腺癌与活检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65.4%(17/26),诊断鳞癌符合率为70.O%(14/20);联合细胞块切片诊断腺癌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96.2%(25/26),诊断鳞癌符合率为95.O%(19/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细胞学分类不明确诊断20例,占33.33%,联合细胞块分类不明确诊断7例,占11.7%。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中联合应用细胞块切片技术能明显提高转移癌尤其腺癌和鳞癌的诊断正确率,并能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肿瘤分型和分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该技术对恶性淋巴瘤及少见疑难肿瘤的诊断仍存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麦默通微创活检及针吸细胞学对乳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MMIBS及FNAC,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64例患者超声显示率为100%。MMIBS阳性率为96.8%,FNAC为76.5%(P〉0.05);MMIBS假阴性率为4.2%,FNAC为23.4%(15/64)(P〈0.05);两种诊断方法假阳性率为0。结论FNAC简便、安全、创伤小,但有阳性率较低、漏诊率较高之不足;MMIBS具有高确诊率、低漏诊率、微创之特点,可作为乳腺肿块定性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在不同类型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对1175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定位针吸细胞学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针吸细胞学对不同类型乳腺肿块诊断准确率不同,总敏感性97.1%,特异性98.5%,总准确率97.6%,总误诊率2.4%。结论针吸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具有较高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在腮腺肿瘤诊断中意义.[方法]在277例腮腺肿瘤患者中,给141例进行了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138例行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将2种检查结果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良、恶性肿瘤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定性诊断率为88.65%,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85.82%,其中良、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00%,37.50%;良、恶性肿瘤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定性诊断率为99.28%,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7.10%,其中良、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45%,77.78%.[结论]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可作为腮腺肿瘤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比162例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于2008年1月~2010年6月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淋巴结结核或可疑结核的病例,穿刺组织同时进行抗酸染色、细菌培养及PCR扩增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结果 TB-DNA阳性117例,阳性率为72.2%;抗酸染色阳性71例,阳性率为43.8%;细菌培养阳性99例,阳性率为61.1%;在61例FNAC直接诊断结核的病例,PCR及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抗酸染色(χ2值均为13.739,P<0.01),在101例FNAC诊断为可疑结核或不排除结核的病例,PCR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及抗酸染色(χ2值分别为6.706、13.612,P均<0.01);抗酸染色及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例TB-DNA均阳性;FNAC结合PCR结果可明确诊断80.9%结核。结论 FNAC是诊断淋巴结结核简便有效的方法 ,PCR扩增高效、快速、敏感、特异,可作为FNAC诊断结核很好的补充,FNAC结合PCR技术是较好的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71例甲状腺癌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针吸细胞学诊断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针吸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癌60例,符合率84.51%(60/71)。本文就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镜下特点及如何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