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13例甲状腺隐匿癌.其中2例是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肿块最小仅1mm.病理类型乳头状癌8例,滤泡癌2例,混合型癌3例.11例行腺叶切除术,2例行颈清扫术。甲状腺隐匿癌均伴在其他良性甲状腺疾病中,故对良性肿瘤应行甲状腺切除术,同时对术后标本应仔细寻找可疑病灶,以防遗漏.对于颈部异常肿大淋巴结应及时活检。本组随访2年~10年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隐匿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甲状腺隐匿癌的诊疗经过。结果 837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发现甲状腺隐匿癌15例,发生率1.79%。结论 青壮年女性患有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时,要警惕隐匿癌的发生,术中常规行快速冰冻切片,根据疾病的进展程度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4.
5.
杨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1998,20(A01):8-9,19
本文分析了91例甲腺乳头状癌淋巴结清除术病例,结果提示,年龄,原发癌的大小,临床Mei诊阳性,二期颈清手术间隔时间及肿瘤侵犯程度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当临床Mei及肿大淋巴结者应早期行颈清术,对临床未Mei及1~2项,即年龄〈30岁或〉50岁,原发癌2cm,临床有疼痛,声嘶,肿瘤固定等症状,二期手术间隔时间〉6个月,肿瘤侵出包膜外,亦应及早行颈清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TMC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彩超发现可疑TMC 62例(75.6%),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和瘤内微钙化.术中冰冻切片确诊率为93.1%.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等,35例行改良颈清扫术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证实淋巴结转移15例.术后2例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有病灶较大和包膜侵犯.结论 TMC主要依靠彩超诊断;首选手术治疗,切除范围应规则彻底;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有必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47例首次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PTMC,术前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中以冰冻病理辅助诊断,104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22例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32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257例行颈VI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54例行颈II~VI区(颈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内分泌治疗,门诊+电话随访。结果144例见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1例cN1期见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年龄、癌结节包膜外侵犯及癌灶多发性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因素,cN1期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量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呈正相关。395例成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2(20—42)个月,15例出现复发或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PTMC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详细的体检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作为常规筛查手段,甲状腺腺叶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加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为主要手术治疗手段,cN1期患者应常规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 ,49岁。因颈前无痛性肿块 8年 ,明显增大 2月余 ,以甲状腺癌收入院。查体 :甲状腺右叶触及一 5cm× 4cm× 4cm大小的肿块 ,无压痛 ,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手术所见 :甲状腺右叶可见一肿块 ,约 5cm× 4cm× 4cm ,有包膜 ,实性 ,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粘连。其左叶下极可见一 1 5cm× 1 1cm× 1 0cm结节 ,质较硬 ,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及左侧下极切除术。病理检查 :右侧甲状腺肿物 5 2cm×2 8cm× 2 3cm ,表面结节状 ,切面肿物呈灰红淡红色 ,实性 ,质脆 ,大部分区域可见一纤维性包膜 ,部分区域包… 相似文献
14.
15.
1临床资料女,71岁。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1个月入院。包块开始约蚕豆大小,1个月来迅速增大至拳头大小,无怕热、心悸、气促及呼吸困难。查体:体温36.8℃,右侧甲状腺可触及多个结节状包块,其中两个包块较大,约4cm×3cm×3cm,其余结节质硬,无压痛、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边界不清。甲状腺上、下极未闻及血管杂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甲状腺、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正常。B超检查示①右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出血;②肝、胆、脾、胰、双肾及肾上腺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野、肺门多发性转移灶。于1999年11月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右侧甲状腺肿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颈侧区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初治的109例颈侧区oN0 PTMC患者的资料,探讨与PTMCⅥ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109例盯Mc患者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1.2%(34/109)。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最大径(≥5mm)、多发病灶与PTMCⅥ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mm)、多发病灶为门MC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rMC中原发灶大小(≥5mm)、多发病灶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对于这两类PTMC患者需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为最大直径≤1cm的甲状腺癌。在临床上,由于本病瘤体很小,常位于腺体中甚至近后被膜处,检查时难以扪及,临床表现隐匿,恶性特征不明显,或病人颈部粗短并存其他疾病而漏诊,或对该病重视程度不够,常被忽视,以致贻误了诊断及早期治疗的时机。微小癌也有一定的侵袭性和局灶性复发,同时少量病例还有远处转移,采取何种治疗手段一直是多年来争论的焦点。1998年3月-2003年3月共发现甲状腺微小癌15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7,(1)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全甲状腺切除+预防性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中心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4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术后病理证实对侧微小癌32例(6.63%)。证实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63例(33.75%)。单侧多发癌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单侧单发病灶(分别为49.24%、3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7,P<0.05)。单发病灶中,微小癌和直径大于1 cm的乳头状癌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上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966,P>0.05)。多发病灶中,微小癌和合并有微小癌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癌灶直径均大于1cm的病例,全为微小癌的病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合并有微小癌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6,P<0.05)。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13.87%;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0.62%;短暂性饮水呛咳发生率3.73%,无永久性饮水呛咳的病例。喉返神经短暂性麻痹发生率3.1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易早期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全甲状腺切除+预防性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5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随访56例,时间8个月~10年,复发2例,无一例死亡,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 术前触诊、B超检查结合穿刺活检、术中探查及冰冻组织切片对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