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晓刚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0):640-641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癌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253例大肠息肉中,增生性息肉占9.9%,炎性息肉占15.8%,幼年性息肉占2%,腺瘤性息肉占72.3%(其中管状腺瘤119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5例,绒毛状腺瘤29例)。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2例,恶变38例。结论 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无明显癌变倾向,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并随腺瘤体积、绒毛的成份及不典型增生而递增。息肉无论大小均应切除。  相似文献   

2.
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025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病例发生癌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25例中39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3.8%。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发生率,在≥40岁组显著高于<40岁组(P<0.05),且与息肉的部位、大小及病理类型均显著相关(均P<0.05)。息肉的直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率呈正比。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其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肠息肉内镜表现与病理特征及恶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特征及其恶变的关系。方法:对门诊患者大肠镜普查发现的361例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息肉恶变42例42枚(10.5%)。息肉≤5mm者无恶变,6-9mm者恶变率0.9%,10-19mm者恶变率11.8%,≥20mm者恶变率38.5%;腺癌性息肉恶变率9.7%,增生性息肉恶率4.5%,80例炎性息肉有1例恶变。绒毛状腺瘤性息肉是息肉恶变的高危因素,恶变率(19/80)23.8%;恶变的息肉内镜下均表现为宽蒂或无蒂,表达充血或糜烂。结论:息肉恶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组织病理类型相关,腺瘤性息肉体积越大,绒毛状结构越多,癌变机会越高;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亦有恶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性质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与癌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宗汉 《海南医学》2004,15(1):44-45
目的 探讨大肠息内的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纤维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癌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 10 .3 %,炎性息肉占 3 7.65 %,增生性息肉占 8.82 %,幼年性息肉占 1.18%,腺瘤性息肉占 5 2 .3 5 %,其中管状腺瘤 62例 ,绒毛状腺瘤 15例 ,绒毛管状腺瘤 12例 ,腺瘤性息肉中轻度不典型增生 47例 ,中度不典型增生 2 6例 ,重度不典型增生 9例 ,癌变 7例。结论 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无明显癌变倾向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 ,并随腺瘤体积、绒毛的成份及不典型增生而递增  相似文献   

5.
杨惠 《中原医刊》2006,33(6):47-4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病理即内镜特征以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0.87%。其中腺瘤性息肉占52.13%。大小不等腺瘤性息肉恶变率与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体积大恶变率高,且多广基无蒂或亚蒂,以绒毛状腺瘤为主。炎性息肉以≤1.0cm的为最多。结论大肠息肉的癌变以腺瘤型为主。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腺瘤体积为大绒毛结构者易癌变。  相似文献   

6.
388例大肠腺瘤中93例伴有腺癌,癌变率为23.97%:腺瘤的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高峰年龄在60岁左右。绒毛状腺瘤(58.62%)比管状腺瘤(8.00%)有较高的恶变可能性。腺瘤的癌变率随着不典型增生严重程度递增而增高;重度(60.55%)比中度不典型增生(21.70%)有较高的恶变可能性。腺瘤恶变可能性与组织类型和瘤体大小等因素有关,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不典型增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有病理诊断的大肠息肉,更好地认识老年与非老年大肠息肉的差别。方法:回顾整理连续4年内资料完整可用的老年大肠息肉病例。分析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息肉部位、数目、是否有蒂、黏膜情况、是否分叶、病理类型、息肉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癌变等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及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老年和非老年大肠息肉(不含幼年性息肉)在患者的性别,息肉的部位、是否有蒂、大小和不典型增生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意义;老年与非老年患者大肠息肉癌变或不典型增生率只有在光滑息肉中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和非老年大肠息肉(不含幼年性和错构性息肉)癌变或不典型增生均在大小、黏膜情况、病理类型、是否分叶状等因素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老年大肠息肉在部位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与老年和非老年息肉癌变或不典型增生独立相关的因素均为息肉的大小、病理类型、黏膜情况和是否有蒂。结论:老年和非老年大肠息肉是有差别的,但影响息肉癌变或不典型增生的因素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156例大肠息肉状病变及其恶变率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56例大肠息肉状病变的分布、年龄及恶交情况。着重讨论了24例恶(癌)变腺瘤的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病理类型与恶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最易恶变的类型是绒毛状腺瘤;此外,腺瘤愈大,恶变率愈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息肉间变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449个息肉及其中伴异型增生或恶变息肉的分布、大小及病理资料。结果:449个息肉异型增生达20.3%,息肉恶变6.5%,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异型增生及恶变息肉增大而增加,息肉恶变率直径0.6-1.0cm者为1.6%,1.1-1.9cm者为8.5%,≥2.0cm者为24.1%。腺瘤性息肉异型增生及恶变率明显高于非腺瘤性息肉,其异型增生为31.9%,恶变率为10.9%,非腺生息肉异型增生为4.6%,恶变仅1个。其中腺瘤中又以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异型增生及癌变最多见,无蒂息肉恶变率高。结论:息肉间变与息肉的大小、形态和类型有密切关系,不管何种类型及大小的息肉均应作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医院361例大肠息肉患内镜资料并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19.51%,361例患,好发年龄为31-60岁,好发部位乙状结肠及直肠,以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中管状腺瘤居多,不典型增生率10.80%,癌变率8.86%,结论:应重视对30岁以上行全结肠镜检查,重视对病理中伴不典型增生的随访。  相似文献   

11.
郑敏  杨剑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3):709-710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发病年龄、病理类型及与息肉恶性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内镜中心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105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3.2%,息肉好发部位在左半结肠和直肠,息肉的类型以腺瘤性息肉最多,腺瘤性息肉恶变率高,其中以绒毛状腺瘤更易恶性变,大于50岁的息肉患者中肿瘤性息肉和癌变息肉发生率高。结论应加强对50岁以上人群的定期肠镜筛检,发现和去除腺瘤性息肉,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80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者590例。对此5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内镜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90/4800),其中单发息肉430例(8.96%),多发息肉160例(3.33%),共1128枚息肉。患者年龄8~90岁,平均(48.6±10.3)岁,其中﹥50岁者375例(63.6%)。1128枚息肉中有730枚(64.7%)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直径﹥2cm有88枚,其中有51枚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58%。病理检查:1128枚息肉中716枚为腺瘤性息肉,占63.5%,其中有95枚为癌变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4%(95/1128)。结论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0岁以上为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2.0cm者癌变率高;大肠息肉病理多表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绒毛成分含量高及不典型增生重者容易癌变。对年龄超过50岁者建议做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者应给予肠镜下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3.
路亮  许建明  韦俊超 《安徽医学》2008,29(1):29-30,36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癌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总结高危性腺瘤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266例大肠息肉中,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癌变21例,直径1.1-2.0cm及〉2.0cm的腺瘤癌变率高于直径≤1.0cm的腺瘤(P〈0.0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于混合性腺瘤(P〈0.05)及管状腺瘤(P〈0.05),颗数≥3的腺瘤癌变率高于1颗及2颗的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1.0cm的腺瘤、绒毛状腺瘤和颗数≥3的腺瘤为高危性腺瘤,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直径≤1.0cm腺瘤、管状腺瘤、1颗及2颗的腺瘤为低危性腺瘤,可根据肠镜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息肉恶变的病理与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内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及内镜特征与癌变关系分析。结果4197例肠镜检查中检出大肠息肉718例(944枚),检出率为17.11%,腺瘤性息肉占75.94%,癌变47例,总癌变率为6.75%,其中管状腺瘤510侧,绒毛管状腺瘤141例,绒毛状腺瘤47例;增生性息肉占20.02%;炎性息肉占6.04%。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和升结肠为最多;息肉癌变均为腺瘤性息肉,腺瘤体积越大、呈分叶或菜花状、无蒂或广基、含绒毛成分多者越易发生癌变。结论腺瘤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分含量及不典型增生的递增等因素相关,息肉不论大小均应切除,掌握息肉的癌变特征,对提高大肠息肉恶变的检出率、降低进展癌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肠息肉256例的内镜诊治及病理形态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病理特征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25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病理及治疗资料。结果 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0.06%,其中腺瘤性息肉占53.99%,同时伴肠癌者息肉以腺瘤性息肉为主。176颗腺瘤性息肉中9颗恶变,恶变率为5.11%。恶变息肉直径均大于1cm,多广基无蒂或亚蒂,以绒毛状腺瘤为主。结论 大肠息肉以腺瘤性息肉为主,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腺瘤体积大,绒毛结构者易恶变。息肉无论大小都应尽可能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80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者590例.对此5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内镜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 (590/4800),其中单发息肉430例(8.96%),多发息肉160例(3.33%),共1128枚息肉.患者年龄8~90岁,平均(48.6±10.3)岁,其中>50岁者375例(63.6%).1128枚息肉中有730枚(64.7%)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直径> 2cm有88枚,其中有51枚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58%.病理检查:1128枚息肉中716枚为腺瘤性息肉,占63.5%,其中有95枚为癌变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4%(95/1128).结论 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0岁以上为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 2.0 cm者癌变率高;大肠息肉病理多表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绒毛成分含量高及不典型增生重者容易癌变.对年龄超过50岁者建议做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者应给予肠镜下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 5 7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及病理特点分析 ,探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病理检查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5 76例大肠息肉中伴有不典型增生者 81例 ( 1 4.1 % ) ,癌变者 3 7例 ( 6.4% )。癌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 78.4% ) ,腺瘤息肉癌变率为1 6.3 % ,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 3 1 .3 % ,而炎性息肉癌变仅 1例 ( 0 .3 % )。大于 2 cm息肉癌变率为 3 1 .4% ,无蒂息肉癌变率达 5 7.1 %。因此 ,对较大、无蒂或腺瘤性大肠息肉 ,应早期内镜下切除及病理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息肉间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 449个息肉及其中伴异型增生或恶变息肉的分布、大小及病理资料。结果 :449个息肉异型增生达 2 0 .3 % ,息肉恶变 6.5 % ,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异型增生及恶变息肉随息肉增大而增加 ,息肉恶变率直径 0 .6~ 1.0cm者为 1.6% ,1.1~ 1.9cm者为 8.5 % ,≥ 2 .0cm者为 2 4.1%。腺瘤性息肉异型增生及恶变率明显高于非腺瘤性息肉 ,其异型增生为 3 1.9% ,恶变率为 10 .9% ,非腺瘤性息肉异型增生为 4.6% ,恶变仅 1个。其中腺瘤中又以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异型增生及癌变最多见 ,无蒂息肉恶变率高。结论 :息肉间变与息肉的大小、形态和类型有密切关系 ,不管何种类型及大小的息肉均应作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恶变的相关因素及早期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339例大肠腺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有36例大肠腺瘤发生恶变,左半结肠腺瘤癌变率高于右半结肠,直径大于2 cm腺瘤癌变率高于小于2 cm者,多发性腺瘤癌变率高于单发;腺瘤表面炎症重、糜烂、分叶、无蒂者癌变率高于表面光滑、长蒂者,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于管状和混合性腺瘤,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的癌变率高于轻度、中度异型增生.对36例恶变的大肠腺瘤行早期内镜治疗,随访2年,32例痊愈,4例活检组织仍见恶变,均行外科手术根治.结论腺瘤的部位、大小、数目、腺瘤的组织学类型、异型增生程度和年龄是腺瘤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恶变腺瘤早期内镜治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79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7276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796例,其中男性521例,女性275例,检出率10.94%;年龄30~69岁占82.29%;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43.84%,42.09%,11.06%,1.51%;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3.29%、升结肠11.88%,横结肠4.89%,降结肠11.58%,乙状结肠26.05%,直肠42.32%。796例中有35例发生癌变,癌变率4.4%。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腺瘤癌变率为29.73%,11.11%,4.86%;息肉直径≤0.5cm,未发现癌变;0.6~1.0cm,癌变率1.3%;1.1~1.9cm,癌变率7.4%;≥2.0cm,癌变率25.6%。结论: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2.0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