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苗志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73-1274
文明用语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医院的信誉,反映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使用文明用语,能使患者在心理上感到温暖、亲切,反之,用不文明、生硬的语言则使患者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因此,每个护理工作者都应加强语言学习和修养,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语言素质,应善于应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前心理护理已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而语言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良好的语言对疾病的治疗,促进康复,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着重要意义。语言的作用起到了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所以要求现代护理者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加强语言训练,本着治疗救人的方针,一切从患者身心健康出发,注重礼仪教育,真正使语言在疾病的转归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科心理治疗在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实用性,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患者在患病时的情绪变化,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方法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疗法、开导法。结果通过心理治疗使患者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结论心理治疗应贯穿在护理全过程中,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其语言和行为;能影响和改变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行为,提高患者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慢性病的临床特点各不相同,但是每一种疾患都使患者及其家庭面临同样的要求:改变行为方式;解决由疾病引起的症状、致残和濒临死亡所带来的社会和情感问题;服药;需要更多的互动式治疗。反之,医生必须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控制疾病和缓解症状,同时要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医疗保健信息,支持患者加强自我健康管理,甚至还包括对死亡的认知。证据表明,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但主要过错不在我们自己,而多数在于我们的医疗保健体系。  相似文献   

5.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务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不会导致疾病,只有强烈的和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才能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使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七情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尤甚,可分为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对一般肿瘤患者的影响;二是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精神护理属于心理治疗,它的任务是通过护理工作来消除患者的恶性精神刺激,使患者的精神活动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和治好疾病的信心,使精神因素成为促进疾病矛盾转化的积极因素。因人而异辩证施护,制定心理护理计划,通过精心的身心护理,使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精神护理体现在临终关怀上,使患者通过我们的护理工作能正确地认识死亡,心境平和地渡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预防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促进恢复,在治疗的基础上对51例患者开展了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在疾病的急性期便开始预防足下垂、废用性萎缩等残疾的发生;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始语言、肢体等功能训练;并同时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病人的自我调节能力。结果:通过早期康复护理,51例患者出院时功能恢复 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疏导住院病人的焦虑负性情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虑是正常人与病人、住院病人与非住院病人中都存在的一种症状,焦虑得不到治疗可导致躯体的疾病。护士应当充分认识病人的焦虑情绪,掌握病人在患疾病时、检查治疗时、住院手术时的情绪变化和焦虑特点,正确评估焦虑程度,通过查找原因、倾听病人叙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的认知水平;用积极的语言和有效的手段,使病人适应病房环境,焦虑的负性情绪得到疏导,为做好整体护理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沟通的方法 言语形式的沟通:交谈时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背景的患者选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对精力充沛,感情、语言、动作强烈的患者,注意使谈话在平静气氛中进行;对性格固执、做事缺乏果断的患者,谈话要耐心,循循善诱,措辞婉转;对年轻人交谈注意避免教训的语言,以免引起反感.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要想使医患关系交流顺利进行,做好情志护理,应做到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语言交流的知识性和通俗性。与病人交流时,要因人而宜,增加语言交流的灵活性和亲切感;认真倾听,鼓励病人积极介绍疾病情志有关信息。通过交流达到患者情志调畅,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体会王凤华,顾佳石家庄国棉三厂职工医院(050011)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方法学做好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直接关系着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操作前用轻松的语言予以安慰,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情绪稳定,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老年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高,合并症多。康复治疗、护理时间长,要使脑血管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减少并发症,尽早康复,临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早期康复护理:在疾病发生同时,康复护理就应该开始。主要为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②保持两便通畅,必要时给缓泻剂或留置尿管,以防便秘或防止泌尿系统感染;③保持床铺与身体整洁,防止褥疮发生;④对吞咽困难和消化功能障碍者,要以少食多餐为宜;⑤做好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2语言康复训练:脑血管疾病患者约有1/4语言障碍,要经常与病人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12.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现代护理工作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解决患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对患者进行身心护理,这是转变护理模式,更新护理观念,发展护理学的需要,也是中国护理学与国际护理接轨的必然趋势。手术,无论其大小,都可能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紧张,对陌生环境、所患疾病的忧虑,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能力下降,使机体对各种细菌的易感性增强,增加感染机会。护士通过语言、行为、神情、动作及其家庭成员等了解患者心态,用自己的语言、态度、仪表、行为等影响患者,对他们实行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语言、文字、病例示范等教育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机理、转归、预后有一定的了解,使其消除疑虑及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医护人员语言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丹丹  王国珍 《当代医学》2009,15(32):107-108
做好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是护理体制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护理人员的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中正确运用语言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调动其积极性.使其配合治疗,消除恐惧疑虑情绪,正视疾病,从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文研究医护人员语言艺术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首先阐述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说明在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的语言特性,最后,详细分析了医护人员语言在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中运用的对策,为构建我国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中的语言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传播信息,进行交际、交流情感的工具。整个人的一切概念感受和状况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所以,语言对于人的健康,包括心理的和躯体的都起作用。若护士稍不慎的语言刺激就会导致病人心理失衡,使其产生疑虑、自卑、恐惧、不满,甚至愤怒等反应,影响康复;反之,用亲切、诚恳的语言、温文尔雅的护理使病人心理上得到安慰,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利于康复。为了充分发挥语言在整体护理和个性化护理中的重要性,护士应自觉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语言沟通护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更良好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方法: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适当订效的护理及指导。结果:可避免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加重,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减少心力衰竭忠者的死亡率。结论: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永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90-1091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 针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在急性期、恢复期、康复期正确指导患者语言及肢体的康复训练,使病人早日康复。结果 均能有效配合指导,恢复快,住院日期短,减轻经济负担,增加患者自信心。结论 通过对脑血管疾病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最普遍的方式,同时也是心理治疗与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语言交流可以促进患者与护士互相理解。心灵相通。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精神支柱,而不适当的语言可能成为导致疾病恶化的诱因。所以护士应该自觉加强文化语言的学习和修养,提高语言表达的素质。不良的语言可使疾病加重,必须积极主动热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良好的语言可使病人情绪稳定,接受良好的治疗。反之,可导致病人情绪波动,心情沉重,病情加重。优美的语言可使疾病好转,优美的语言能提高病人积极的情绪,使体内器官系统处于高水平的协调一致。积极的情绪可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良好的语言沟通是横架在护患之间的桥梁。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手段,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1],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引起患者生命体征及情绪的变化,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2]。尤其对于癌症患者,绝望、失落感尤为严重。恰当的语言可使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得到舒缓,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手术,对疾病的转归起着很好的作用[3]。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护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护理学领域,语言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沟通护士与患者,护主与医生、护土与护士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的桥梁与纽带。首先要充分认识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良好的语言,熟练的护理技术,灵活的谈话技巧,都可以使患者消沉的情绪变得轻松,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为早日康复创造优良条件。其次,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科学地运用语言。要了解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文化程度,所处的环境,疾病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语言进行交流。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要精炼明确,不应使用模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