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由内外多种病理因素致清窍不利引起。国医大师凃晋文教授认为头痛当辨虚实、内外:外感六淫或内生之风、痰、瘀、火等邪气上扰,壅滞脑络,此为实;内伤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此为虚。临床头痛患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治头痛当实者通之,虚者补之。外感六淫头痛者,治当疏风散邪通络;内伤邪实为主头痛者,治以祛邪通络,辨证采用息风、化痰、活血、清热诸法;内伤久病,虚实夹杂头痛者,在祛邪的基础上重用扶正补虚之品以标本兼顾。同时凃教授治疗头痛还常选用虫类药与风药,搜风透络、引药上行。如此精准施治,以祛除病邪、恢复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使清窍得利而头痛自止,临床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头痛一证临床多见.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总归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类.外感者以祛邪为法,内伤者以调和脏腑功能为治.在临证中,笔者多以益气养血,祛痰化瘀,搜风通络为法.内伤头痛因其经久不愈多由虚、风、痰所致,证见本虚而标实.  相似文献   

3.
杨运明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632-633
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疟疾等外感疾病中的主要症状。其实 ,不仅在外感病 ,寒热往来亦可见于内伤疾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论述逍遥散时说 :“治血虚劳倦……及血热相搏 ,月水不调 ,脐腹胀痛 ,寒热如疟。”此“血热”之“热”非外感之热 ,乃气郁作热。逍遥散所治的寒热往来 ,显然是内伤病而非外感。从现代医学来看 ,寒热往来可见于内分泌失调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更年期综合征等。对于内伤病中的寒热往来 ,张锡纯有独到的临床经验 ,分述如下。1 肝脏虚极致寒热往来肝与胆脏腑相依 ,胆为少阳 ,有病主寒热往来 ;肝为厥阴 ,虚极亦为寒热…  相似文献   

4.
朱祥成教授认为,耳聋耳鸣病因分外感、内伤,内伤又有虚实之分.审证用药:外感之邪所致者,治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内伤里证、实证者责之肝火上炎、痰火郁结、气滞血瘀,治以清泄肝胆、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法;虚证者责之肝肾亏虚、气血亏虚,治以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法.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学角度阐述肥胖的病因病机为饮食环节,痰湿壅滞;情志内伤,气津内停;脏腑虚弱;痰湿内生;久坐少劳,气机不畅;其他如外感湿邪等。总之,肥胖病病因病机概括起来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病变脏腑可涉及肺、脾、肾、肝,其中以脾、肾、肝为重;标实以湿、痰、浊为主。  相似文献   

6.
痰病论治     
痰证是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病症。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认为痰可以停留在机体内外各个部位,有"五脏六腑俱有"、"内外上下皆到"之说,生成各式各样的疑难奇异病症,因此又提出痰为诸病之源,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对于由痰而致的病症必须要辨证求因,治其根本才能取效。下面就痰病论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院于去年十月組織了中医辨証論治研究小組,提出以“脏腑病的辩証論治”作为研究中心,并从“肝病的辨証論治”入手。我們認为,疾病种类虽多,但总不外乎外感、内伤两門。外感固然能造成内伤,而内伤更易引起外感。外因发病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如果脏腑机能健全,正气充沛,外邪就不易侵入而致病。重視脏腑病变,适当地加以处理,是維护正气的主要措施,符合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  相似文献   

8.
陈士铎治疗咳嗽,首辨外感内伤,并且注重内伤,对于外感咳嗽,仍重脏腑不足,内外兼治,用药轻灵,质地柔润。陈士铎临床上治疗咳嗽多从内伤求治,内外合邪,兼夹而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脏腑虚损、气机不调为病机之关键,在辨证时注重脏腑间关系,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佐金平木等诸法同用。外感咳嗽在疏散外邪的基础上,仍参以调和脏腑之法,内外调治。其从脾胃虚寒,土不生金;顽痰停滞,肺气虚损;肝木刑金,肺肾阴亏;郁热咳嗽;气阴两虚;肺燥咳嗽等方面辨证治疗。陈士铎居处江浙一带,病者以感受温邪为多,故治疗以温热伤津、气阴不足、脏腑虚损立论,时时注意顾护阴津,补脾生津,多用滋阴益气之法,用药考究,以清润之品为多。  相似文献   

9.
产后女性多虚多瘀,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力负重、不节房事等都可引起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冲任损伤而致病。全国名中医何嘉琳立足中医脏腑气血辨证理论,结合西医病理生理变化,衷中参西妙治产后病,临床疗效显著。附案一则佐证。  相似文献   

10.
<正> 痰浊是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反过来也是致病的因子。但总的来说,因病而致痰的为多,是主要方面,而因痰致病者临床上较为少见。疾病是本,痰浊是标,所以前哲有“见痰休治痰”之说,在治疗上,要着眼于“治其生痰之源”。痰浊的发生,既有外感六淫之邪,也有七情内伤以及饮食失度,劳役损伤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水谷津液输布排泄障碍而发生痰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是一种以间歇性头痛发作伴有自发性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头风"、"偏头痛"、"偏头风"范畴.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不外外感、内伤所致,以内伤居多,其病位在头,涉及脾肝肾等脏腑,风,火、痰、瘀、虚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治疗上外感以祛邪活络止痛为主,内伤以扶正补虚缓急止痛为主.本文介绍作者辨治偏头痛五种常用方法及经验,并列习用方药,浅探偏头痛方证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符为民教授从风论治偏头痛经验.符教授认为,偏头痛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与风邪密切相关,根据其所夹的其他病邪,临床可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分别治以祛风散寒,和络止痛;祛风清热,和络止痛;祛风胜湿,和络止痛.内伤头痛因于脏腑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肝风内动,肝阳上亢;阳亢风动,痰浊上蒙;阳亢风动,气滞血瘀;阳亢风动,气血亏虚;阳亢风动,肾精不足.分别治以平肝潜阳息风、祛湿化痰息风、行气化瘀息风、补气益血息风、补肾填精息风.临床多从风论治偏头痛,认为外风宜祛、内风宜息,并擅用风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内伤基础上外感咳嗽的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0例外感咳嗽住院病案的统计,分析该类病例的证候学特点。结果显示,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是大量存在的;其治疗具有疗程长、疗效差的特点;其病机是复杂的,其中虚、痰、瘀和阳亢是重要的病理基础;辨识内伤基础的有无,当从病史和具有辨证意义的症状入手。说明深入探索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的证治规律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咳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历代医学家对咳嗽的证治有许多的.如《素问·咳论篇》指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景岳全书·咳嗽》篇指出,"咳嗽之要,惟此二证,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二日内伤,而尽之矣.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刚宜补而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清而润之".强调了肺系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咳嗽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归纳有肾系内伤基础疾病兼有感冒的患者的一般证候特征,以期为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感冒病程、肾功能变化、慢性肾脏病积分、感冒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的异同,探讨肾系内伤基础上感冒的证候特征。结果寒邪、燥邪是肾系内伤基础上外感致病的主要因素。肾系内伤基础影响外感病的病程,使病势缠绵难愈。外感病对患者原有的肾脏病会产生影响,在外感病发病初期,即表现为肾功能降低,尿潜血和(或)尿蛋白增加,虽然随着外感病的痊愈,肾功能及原有肾脏病的情况亦会有所恢复,但均无法恢复到外感病前的水平,说明外感病会加重肾系内伤基础疾病。结论有肾系内伤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多且复杂;外感病对其大部分临床症状会产生影响,加重原有的临床症状;肾系内伤基础的感冒,多发生在肾阳虚、肾阴虚或肾阴阳两虚的本虚基础之上,而又多兼有湿、痰、瘀、郁等证候。  相似文献   

16.
凡人体内部气血、经络、脏腑遭受损伤而致功能紊乱者,统称内伤。一般医家多从气血立论。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内伤患者除了有气血的病理表现外,每挟有痰证,且可以与气血相提并论。气血互根,痰瘀同源,痰瘀在内伤病证中具有同等地位。由于痰瘀互相胶固,痰阻血难行,血凝痰难化,故治痰必治血,血活则痰化;治血(瘀)必治痰,痰化血易行。笔者根据痰瘀互结的病机,对伤科内伤病证以痰瘀同治为基本治  相似文献   

17.
介绍胡学军教授从脏腑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与肺、脾、肾虚损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风、气、痰、瘀,久病不愈之关键为脏腑虚损,气机失调,多体现在肺失宣降,痰伏肺络;脾失健运,胃肠壅滞;肾气亏虚,虚气上逆等.治疗上主张急则治其标,祛风顺气以化痰行瘀;缓则治其本,调节脏腑...  相似文献   

18.
介绍王付教授辨治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王付教授提出“表里为纲,脏腑为目,病症相参”的辨 治思路,认为外感、内伤皆可导致抽动障碍。外感者,为正气不足、反复外感所致,主要累及肺系;内伤者, 为情志不遂、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责之于心肝,次责脾肾。临证既强调辨证、分型治疗,又重视辨病、辨 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虚劳的病因病机探讨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癌因性疲乏患者或因内伤或因外损,多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且可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故其辨治需辨别其主要矛盾是虚或实、其病位所在脏腑及其病性之气血阴阳不足。  相似文献   

20.
梁保才 《陕西中医》1993,14(8):344-344
以虚、痰、湿、热、风、瘀辨证论治脑血栓形成后遗症68例,总有效率95.6%。提示病因为老年人正气不足,痰浊瘀血内生,又情志内伤,外感六淫之邪,病机多为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