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对皮瓣成活的作用。方法 以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同部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为4:1。皮瓣及皮片采用肉眼观察及仪器两种观察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条件不同的3组,以毛发生长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结果 对116只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皮瓣的近端1/4生长良好。结论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供血能力为皮瓣面积的1/4(长宽比为1:1)。  相似文献   

2.
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对皮瓣成活的作用。方法以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同部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为4∶1。皮瓣及皮片采用肉眼观察及仪器两种观察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条件不同的3组,以毛发生长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结果对116只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皮瓣的近端1/4生长良好。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供血能力为皮瓣面积的1/4(长宽比为1∶1)。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蒂部作用。方法用健康、白色家猪的实验,按自身相互对照原则在动物躯干两侧分别设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传统皮瓣动物模型。通过两组皮瓣成活过程的大体观察,及皮瓣 ECT 检查核素分布情况的比较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长度、面积均值较传统皮瓣有显著差异(P<0.05)。ECT 检测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核素分布均相似局限于近蒂端,长宽比为(1~1.5)∶1。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的作用与传统皮瓣相似,对其超长成活部分作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以家猪躯干部皮瓣为实验模型,研究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方式及成活机理。采用成活长度、ECT测定核素分布范围等方法证实,超长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远侧部分得不到来自蒂部的血供,这种皮瓣实际上是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皮片的复合物,超长超宽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实际上大部分不是皮瓣而是皮片。超长超宽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成活大部分依赖创面及创周血供,为皮片样成活。  相似文献   

5.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带蒂随意、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和吻合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1例36个皮瓣,均获得满意效果。其中带蒂随意和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23例27个皮瓣;皮瓣长宽比例最大3.5:1,断蒂时间最短4天,最长14天。吻合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8例9个皮瓣,修薄面积最大为60%。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优于传统的皮瓣、皮片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蒂部作用。方法用健康、白色家猪的实验,按自身相互对照原则在动物躯干两侧分别设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传统皮瓣动物模型。通过两组皮瓣成活过程的大体观察,及皮瓣ECT检查核素分布情况的比较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长度、面积均值较传统皮瓣有显著差异(P<0.05)。ECT检测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核素分布均相似局限于近蒂端,长宽比为(1~1.5)∶1。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的作用与传统皮瓣相似,对其超长成活部分作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上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面颌部瘢痕瓣置换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上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烧伤患者面颌部瘢痕瓣带蒂置换移植后的效果。 方法 根据9例患者面部瘢痕大小,按逆转计划法于上臂前内侧设计横行皮瓣,上臂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长宽比例(1. 0~1. 5)∶1. 0;面部瘢痕瓣长宽比例为(1. 0~1. 2 )∶1. 0。用皮瓣覆盖面部创面,上臂供区创面缩小后应用带蒂面部瘢痕瓣修复,相互带蒂置换移植,术后14—16d断蒂。 结果 9例患者皮瓣与瘢痕瓣置换移植后,两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较好。 结论 上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面颌部瘢痕瓣带蒂置换移植术,是修复烧伤患者面颌部大范围瘢痕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激光对真皮下血管皮瓣血管重建有无影响,使用能量密度为3.15J/cm~2的 He-Ne激光照射兔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远1/3段。皮瓣血管内灌注墨汁,用组织切片、图像分析等方法对此型皮瓣的成活及血管重建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早期血供范围受皮瓣长宽比例的限制。He-Ne 激光照射可改善皮瓣的微循环,提高皮瓣成活率,主要原因是扩张了血管,尤其以静脉为著;并能促进与创缘和基底部血管的吻合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成活机理,以兔为实验动物,在其背侧形成15cm×3cm 的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利用微循环显微镜、病理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术后远、中、近段血管构筑具有明显差别:近段同正常皮肤,中段为极度活跃的血管增生,远段为中度血管增生。皮瓣中段血管构筑的变化起一个“中介蒂”作用,是皮瓣能够早期断蒂及超过传统长宽比例可以成活的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促使皮瓣血管构筑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带蒂随意、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和吻合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65例72个皮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带蒂随意和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53例59个皮瓣,皮瓣长宽比例最大3.5:1,断蒂时间4-20d;吻合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12例13个皮瓣,修复面积最大为60%。结果除1例随意皮瓣远端有1cm×3cm皮肤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优于传统皮瓣。  相似文献   

11.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考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蒂部作用。方法用健康,白色家猪的实验,按自身相互对照原则在动物躯干两侧分别设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传统皮瓣动物模型。通过两组皮瓣成过程的大体观察,及皮瓣ECT检查核素分布情况的比较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血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临床报道较多,但其血供规律研究较少。本实验选用8只体重25~30kg的家猪为实验动物,在臀部两侧分别形成以旋髂深血管分支主干为蒂的岛状皮瓣和远侧50%修薄的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用皮温测定、激光多普勒、皮瓣荧光染色、组织学检查、墨汁灌注及透明标本等方法,对两种皮瓣的血供特点进行了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皮瓣相比,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的血供显著降低,其实质是轴型皮瓣和随意型皮瓣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种用于上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选择27例上肢远端(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研究。在同侧髂腰部设计所需大小和形状的髂腰轴型皮瓣,将该皮瓣进行精细减薄制成真皮下血管网轴型皮瓣,皮瓣中的旋髂浅动脉完好保留,带蒂转移修复上肢远端创面,3周后断蒂完成修复。结果:本组27个髂腰真皮下血管网轴型皮瓣移植后全部成活。12个月后随访18例,皮瓣组织无肿胀,表面美学效果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较好。结论:髂腰轴型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移植是修复上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足部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方法对25例足部感染性创面患者使用VSD技术联合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3~6个月,23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延期愈合。结论采用VSD技术联合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是修复足部感染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血运重建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成活机理。方法 分别在3组家兔背部形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传统随意皮瓣。运用组织透明技术,观察3组动物术后1~7d、14d血管构筑变化的差异。结果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段存在一血管增生快速密集区-“中介蒂”,其血运重建过程明显早于传统随意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中介蒂”的存在,且这是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可早期断蒂、有一定限度超长成活的  相似文献   

16.
岛状远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特点,选用家猪为实验动物,在臀部两侧分别形成以旋髂深血管分支主干为蒂的传统岛状皮瓣为对照侧和远侧50%修薄的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为实验侧,用皮温测定、激光多普勒、皮瓣荧光染色、透明标本等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实验侧皮瓣的血供显著降低,临床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结果与此一致。其实质是轴型皮瓣和随意型皮瓣的联合体。临床14例15块皮瓣,修薄最大面积占皮瓣总面积60%,平均49%,均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血管筋膜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方法.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对四肢皮肤组织缺损创面.采用穿支血管筋膜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及供区外观、质地、弹性良好。结论穿支血管筋膜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皮瓣及供区外观恢复满意。是修复四肢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