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长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6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34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疗程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左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及LVEF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长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临床疗效肯定,能更好地恢复左房内径及LVEF,且长期小剂量服用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钠素(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氯沙坦的治疗价值。方法:入选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房颤组)40例,窦性心律组(对照组)40例。房颤组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2亚组,A亚组服用胺碘酮及氯沙坦,B亚组单纯服用胺碘酮;对照组患者行原发病治疗。分别检测房颤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房颤组的A、B亚组治疗后24个月的血浆肾素(PRA)、AngⅡ、BNP水平及平均左心房内径(LA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房颤组BNP、PRA、AngⅡ水平及LAD较对照组增加(P<0.05);②房颤组血BNP水平与LAD、AngⅡ浓度明显相关(r分别为0.362,0.294,P<0.05)。③房颤组治疗后A亚组较B亚组BNP水平降低(P<0.05),PRA、AngⅡ水平升高(P<0.05)。④氯沙坦干预能提高窦律维持率(P<0.05),可降低47%的房颤复发危险(RR=0.45,95%CI0.260~0.749,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BNP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心房重构有关,氯沙坦可通过干预房颤的心房重构降低BNP水平并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2%与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能缩短心房纤颤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减少心房纤颤的复发和持续性心房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发作时心房电极的置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心房颤动(房颤)发作时置入心房电极的方法和可靠性。方法:对24例具有心脏起搏器安置指征的慢快综合征患者房颤发作时置入心房电极的方法、术中术后心房电极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全部成功置入心房电极。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经超速刺激转复2例;普罗帕酮转复8例阵发性房颤、房扑患者4例成功,胺碘酮转复1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6例成功,总转复率45%。12例术后复律后程控测得P波振幅、心房电极阻抗、起搏阈值与12例术中复律患者测得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房颤患者术中测得心房波为(0.8±0.6)mV,明显小于术后复律后程控测得的P波(1.4±0.5)mV(P<0.05),但两者阻抗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房颤发作时置入心房电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病人P波离散度的影响,以评价P波离散度判断药物疗效的意义。方法:有阵发性心房纤颤病史的23名患进入观察组,另选23名无心房纤颤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为对照线,测量其P波离散度(PD),观察组在服用胺碘酮15到20天后复查P波最大间期(Pmax)和PD。观察治疗前后和组间PD和Pmax的变化和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max与PD显增加,P分别<0.05,0.01,观察组服胺碘酮后Pmax与PD明显下降,P分别<0.05,0.01,但治疗后PD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D对预测心房纤颤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于胺碘酮抗房颤作用的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预防心房纤颤复发的疗效,探讨稳心颗粒在房颤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房颤转复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组(治疗组)与胺碘酮组(对照组).进行预防复发治疗,共观察12个月.对复发率、复发时限、左房内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房颤复发率显著降低(32.5% vs 55.0%,P<0.05),复发时限显著延长[(186.2±40.3)d vs(102.7±35.4)d,P<0.05].治疗组左房内径于9个月及12个月后皆明显缩小,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在维持房颤窦律方面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对心房及肺静脉组织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尼非卡兰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取15只大耳白兔右心房、左心房和肺静脉组织制成0.5 cm×1.5cm组织条,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各部位组织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先基础台氏液灌注15 min后,测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为对照组,随后分别用含2.13 mg/L尼非卡兰(尼非卡兰组)和含3.75 mg/L胺碘酮(胺碘酮组)的台氏液灌流15 min后,采用同样方法引发动作电位和测定有效不应期,比较各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尼非卡兰组和胺碘酮组左心房、右心房、肺静脉肌袖组织动作电位时程均显著延长,胺碘酮组左心房和肺静脉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尼非卡兰的延长心房和肺静脉肌袖组织动作电位时相及不应期的电药理作用与胺碘酮相近,可能是其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稳心颗粒治疗组、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治疗后的转复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0.0%,稳心颗粒组转复率为45.2%,联合治疗组的转复率为80.0%,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和稳心颗粒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6.7%、56.7%,联合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76.7%,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纤颤(AF)的发生率较高。根据心房纤颤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间歇发作)、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本目的在于研究静脉用胺碘酮治疗CABG术后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我院CABG患40例(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术后出现阵发性房颤。除外心功能不全、低钾血症、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后立即静脉给予胺碘酮,首次剂量为1~3mg/kg静脉推注,然后给予500~1000μg/min静脉泵人,总量小于1200mg/d。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停药。观察房颤发生前后血压、心室率及心电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为90%。副反应发生率为7.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应用替米沙坦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方法 76例非瓣膜病变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和替米沙坦+胺碘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及评价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 结果 治疗3、6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4、0.51和t=0.03、1.12,均为P>0.05).治疗1年后,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48.4%和73.5%,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7.26±4.85)mm和(34.38±3.85)mm,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t=4.33,P<0.05),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t=2.66,P<0.05).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随着时间延长,维持窦性心律效果越好,可能与替米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项研究已证实心房纤颤可引起心房肌细胞组织学特征和电生理学特征的显著变化,表现为心房肌跨膜离子流的改变和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的电重构。且阵发性心房纤颤无论药物复律抑或电复律后,窦性心律不能长期维持,胺碘酮虽能维持窦性心律,但其临床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毛花甙C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病发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毛花甙C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和毛花甙C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复律成功26例(72.2%),毛花甙C治疗组16例(44.4%)。两组比较胺碘酮的治疗有效率较毛花甙C明显偏高(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心室率均出现明显下降,但两组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毛花甙C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较胺碘酮组(8.3%)明显偏高(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成功率高,转复律疗效高于毛花甙C,且治疗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阵发性房颤和房扑患者复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3.
廖波 《内科》2011,6(5):425-427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的心电图f波特点与左房内径,为解释房颤维持机制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共391例,从持续性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从阵发性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测量每例病例的心电图V1导联f波振幅、时限,f-f间期、左房内径等指标,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持续性房颤组的f波振幅、f波时限、f-f间期小于阵发性房颤组,而左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左房内径增大、心房不应期缩短可能是持续性房颤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6,(5)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胺碘酮以及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MMP-2、hs-CRP水平。结果 治疗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MMP-2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时间越长其下降幅度越大;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平均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MMP-2和hs-CRP水平,改善心房重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阵发性特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复律及逆转左房重塑的作用。方法将150例阵发性特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0例、倍他乐克组50例、对照组50例。计算3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LAD)、E峰、A峰以及E/A比值。结果胺碘酮组治疗后3、6、12个月较治疗前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左房内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6、12个月左室舒张功能和左房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为87.8%,倍他乐克组为58.14%,对照组无1例复律。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维持阵发性特芡性房颤窦性心律的疗效和逆转左房重塑优于倍他乐克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电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2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及20例健康成年人的心房电生理特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早搏刺激的房间传导延缓显著增加。这些异常可能是房颤患者基本的电生理学改变。认为在心房电生理的研究方面,食管心房调搏可望部分代替心内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房颤的心房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回顾食管心房调搏诱发25例阵发性房颤的心房电生理特性。其结果;程序刺激,分级起搏诱发11例房颤,均有明确的房颤 史,猝发电脉冲诱发的14例中10例有明确的房颤史。房颤组25例与正常对照组25例相比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区域扩大,最大房间传导时间延长,房间传导延缓更显著,这些可能是食管心房调搏诱发房颤的重要电生理基础。认为食管心房调搏对确定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窦律)维持作用及复发因素.方法 80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替米沙坦十胺碘酮组)40例,对照组(胺碘酮组)40例.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窦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结果 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72.5%、50.0%,P<0.05),治疗组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分别为(37.2士4.2)mm和(39.3±3.9)mm(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能延缓患者左心房的扩大,预防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犬心房及肺静脉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试药组(n=7),其中试药组于术前4周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 mg/kg)直至术前结束。之后分别测各组犬心房及肺静脉不应期,并进行房颤的诱发。结果 试药组犬的心房各部位不应期均较对照组延长,频率适应性较对照组提高。在房颤的诱发中,试药组房颤的诱发率较对照组低。 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犬的心房电活动,从而对房颤的发生及复发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盐酸安他唑啉联合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入选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127例,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随机分为盐酸安他唑啉联合胺碘酮组(联合组,n=64)和单用胺碘酮组(胺碘酮组,n=63),观察2个月后,房颤控制情况和1年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组房颤复发率[15例(23.4%)]明显低于胺碘酮组[23例(36.5%)](P均<0.05)。联合组复查LVEF[(75.1±6.7)%]比胺碘酮组高[(72.3±6.6)%]和左心房大小[(40±5)mm]比[(38±4)mm],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安他唑啉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长期效果优于胺碘酮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