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脉造影特征和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并探讨心肌缺血原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对74例CABG术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桥血管造影。结果:74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3.3±9.3)岁,平均复查时间(37.79±37.65)个月。74例患者共174支移植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44支,大隐静脉桥126支,桡动脉桥4支。LIMA完全闭塞20.5%,狭窄18.2%;静脉桥闭塞40.5%,狭窄7.9%;4例桡动脉搭桥,2例有狭窄;竞争血流现象的发生率为12.2%;32.5%的患者自体冠脉病变加重;13.5%的患者存在再血管化不完全;CABG术后早期(1个月以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LIMA吻合口狭窄(占50%),1年以内主要与静脉桥血管狭窄和闭塞有关(共占44.7%),而1年和5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50%)。狭窄移植血管的PCI成功率接近90%。结论:CABG后部分患者移植血管可以发生狭窄或完全闭塞。移植血管病变是引起术后心肌缺血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分流(CABG)术后冠状动脉竞争血流对左乳房内动脉(LIMA)桥血流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动脉桥血管早期衰坏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猪CABG术后桥血管竞争血流动物模型,利用血流闭塞器造成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测量桥血管血流量及方向变化,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LIMA桥血流中ET、NO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端狭窄程度越轻,LIMA桥血流量越少;LAD近端未完全闭塞时,LIMA桥均出现双向血流。CABG术后LIMA桥血流ET含量明显高于移植前(P<0.05),NO含量明显低于移植前(P<0.05)。LAD近端冠脉竞争血流越大,LIMA桥血流NO含量越低。LIMA桥血流NO含量与LIMA桥血流量呈正相关(r=0.957,P<0.05)。LAD近端30%狭窄时,NO含量明显低于LAD近端90%狭窄及全部闭塞时(P<0.05),LAD近端50%狭窄时,NO含量明显低于LAD近端全部闭塞时(P<0.05)。LIMA桥血流ET含量有随LAD近端冠脉竞争血流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自未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的竞争血流可引起LIMA桥血流量下降,产生双向血流,并导致桥血流中NO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分流(CABG)术后冠状动脉竞争血流对左乳房内动脉(LIMA)桥血流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动脉桥血管早期衰坏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猪CABG术后桥血管竞争血流动物模型,利用血流闭塞器造成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测量桥血管血流量及方向变化,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LIMA桥血流中ET、NO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端狭窄程度越轻,LIMA桥血流量越少;LAD近端未完全闭塞时,LIMA桥均出现双向血流。CABG术后LIMA桥血流ET含量明显高于移植前(P<0.05),NO含量明显低于移植前(P<0.05)。LAD近端冠脉竞争血流越大,LIMA桥血流NO含量越低。LIMA桥血流NO含量与LIMA桥血流量呈正相关(r=0.957,P<0.05)。LAD近端30%狭窄时,NO含量明显低于LAD近端90%狭窄及全部闭塞时(P<0.05),LAD近端50%狭窄时,NO含量明显低于LAD近端全部闭塞时(P<0.05)。LIMA桥血流ET含量有随LAD近端冠脉竞争血流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自未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的竞争血流可引起LIMA桥血流量下降,产生双向血流,并导致桥血流中NO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TDE)检查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桥-左前降支吻合口处血流,探讨TDE评价LIMA桥血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LIMA桥原位转流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患者39例,探查LIMA桥吻合口处,于桥血管、吻合口及吻合口远端1~2cm范围内自体左前降支取样,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并计算舒张期与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分数。将结果与造影对照。结果32例(82.1%)吻合口超声图像能够显示,1例显示桥近吻合口处有血流回声中断,余31例患者3处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与造影对照TDE检查LIMA桥通畅的准确率为87.2%(34/39)。结论吻合口的TDE显像为LIMA桥是否存在狭窄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肌缺血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与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的关系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抢救中心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入院的CABG后不稳定心绞痛39例患者行冠脉及桥血管造影,结合心电图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CABG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到复查造影的时间:1个月~1年为25.6%;1~3年为43.6%;3~10年为28.2%;10年以上为2.56%.39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01支,其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36支,大隐静脉桥54支,桡动脉桥11支.101支移植血管中,完全闭塞病变占25.7%,狭窄占17.8%.CABG后1个月~1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病变,其中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占70%,桥血管闭塞占20%;1~3年心肌缺血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分别为38.8%、44.4%;而3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5.5%.药物治疗11例,自身血管介入治疗19例,桥血管介入治疗7例,自身血管和桥血管同时介入治疗2例.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CABG后早期出现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术后1年以后出现的心肌缺血多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自身和移植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桡动脉(RA)桥通畅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CABG术中使用RA桥,并于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患者65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A桥通畅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RA桥靶血管近端狭窄程度≥80%(OR=0.212, 95%CI: 0.049~0.912, P=0.037)和靶血管在左前降支区域(OR=0.104, 95%CI: 0.012~0.921, P=0.042)是RA桥术后通畅率的独立保护因素,而术后未规范联用抗痉挛药物(OR=6.825, 95%CI: 1.857~25.083, P=0.004)是RA桥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ABG术中RA桥靶血管的合理选择和术后联用抗痉挛药物是RA桥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闭塞患者原位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CABG术后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和移植桥血管造影,对其中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闭塞的8例患者原位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结果28例均完成了冠状动脉和移植桥血管造影,移植血管共83支。其中8例有明显缺血症状,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完全闭塞,共闭塞16支,其中左内乳(LIMA)闭塞1支,大隐静脉桥闭塞15支,对这8例患者的原发冠状动脉血管进行了介入治疗,共对15处靶血管病变(为B2及c型病变)进行PCI,成功率86.7%,均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术中血管出现慢血流3例,无复流1例,2处原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未开通。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64个月,心绞痛复发l例,再次行PCI成功。术后22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原位冠状动脉行PCI治疗成功率、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原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作为CABG术后移植桥血管病变再发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导致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1月通过64层螺旋CT共随访到35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并记录一般资料.35位患者共89支桥血管,动脉桥21支,静脉桥68支.根据CABG术后是否复发心绞痛分组,对两组间桥血管的通畅率作χ2检验.将患者按照桥血管通畅与否分为两组,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按P<0.05标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逐步剔除混杂因素得出导致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近端吻合口、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和远端靶向引流血管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8.5%(65/66)、98 9%(88/89)、93.3%(83/89)、92.1%(82/89).动脉桥血管的可评价率为85.7%(18/21),静脉桥血管的可评价率为91.2%(62/6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0.05).桥血管的总体可评价率为89.9%(80/89).有心绞痛复发组桥血管的通畅率为66.7%(16/24),无心绞痛复发组桥血管的通畅率为88.7%(47/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LDL-C,Glu相关性明显;其他变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MSCTA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可以很好地满足诊断需要.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是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的重要原因.Glu, LDL-C是CABG术后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二代双源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CABG后行二代双源CT检查的资料,对所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结果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等,综合评价桥血管有无狭窄?闭塞及通畅情况,并与7例同期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患者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2组医师采用盲法判读结果?结果:72例共有145支桥血管,所有患者桥血管均得到评估,乳内动脉桥?大隐静脉桥?桡动脉桥总的通畅率分别为86.4%?68.4%?57.1%;145支桥血管中共有65支序贯桥,序贯桥和非序贯桥的通畅率分别为75.4%?75.0%;对比术后不同时期桥血管的通畅率,发现乳内动脉桥各时间组之间的通畅率无明显差别,大隐静脉桥的通畅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7例患者CTA与ICA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估无差别?结论:二代双源CT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且能够对桥血管及近?远端吻合口狭窄情况进行评估,是CABG后随访中判断桥血管是否通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齐颖  赵金惠 《医学综述》2015,(2):301-30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使用自身血管在主动脉和病变冠状动脉间建立旁路,从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乳内动脉是CABG最常选用的动脉。超声作为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可用于CABG术后判断桥血管是否通畅及远端冠状动脉血供情况,并可代替冠状动脉造影评估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性及远端冠状动脉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11.
R啨sum啨   Objectif  valuerler啨sultatdes pontagescoronariensr啨p啨t啨schez 312 patients.M啨thodes Lesdonn啨esde 312malades ( gemoyen :6 5± 9ans)ayantsubidespontagescoronariensr啨p啨t啨s劋l ho^pitalHartford ,o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5例冠心病病人92 %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1 0例左室射血分数 ( EF)≤ 45 % ,其中 4例 <30 %。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 ,CCS ~ 级。 1 0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 ,余为低温体外循环 ( CPB)下手术。 1 4例采用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 ,余均为大隐静脉桥 ,人均搭桥 3.0 8支。同期行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 TMLR) 3例。结果 :2 5例 CABG临床效果良好 ,无手术死亡。术后 96%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CABG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rug-elating stents (DES) implanta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VD) compared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Methods From May 2003 to April 2005, 150 consecutiv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VD underwent revascularization, 84 b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1) with DES and 66 by CABG. The study end 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 during hospital interval after procedure and follow-up. Results Most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similar in two groups, but left main disease (30% vs 4%, P = 0. 001 ) and three-vessel disease ( 70% vs 54%, P = 0. 045 ) were more prevalent in CABG group.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was achieved in more patients in CABG group than that in PC1 group (82% vs 67%, P =0. 037).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MACEs in hospital was similar between two groups (2.4% PC1 vs 9. 1% CABG , P =0. 069) despite the higher early morbidity (6. 1% vs 0%, P =0. 022) associated with CABG.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clinically for a mean of 18 - 8 months ( range 13- 36 months). The incidence of MACEs remained higher after PC1 with multiple DES (21.4% vs 9. 1%, P =0. 041 ) mainly driven by a more require for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 13. 1% vs 3. 0%, P = 0. 030 ). Conclusion PC1 with DES im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tight glycemic control, aggressiv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modification and antiplatelet treatment, may be a safe and feasible alternative to CABG for selected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ultivessel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的治疗效果。②方法 148例CAD病人,体外循环下行旁路移置术(CABG)62例,非体外循环下行旁路移置术(OPCAB)86例。③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8例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45例病人术后康复出院。④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是治疗CA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行非体外循环旁路移置术和全动脉化旁路移置术。  相似文献   

15.
崔勤涛  付庆林 《中外医疗》2011,30(9):20-21,23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8月至2009年10月收集的172例CABG患者的临床及相关资料,对可能导致术后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结果 172例患者中,早期死亡21例,死亡率12.2%。围手术期心梗、术前心功能不全、左室室壁瘤、体外循环下手术对CABG术后近期死亡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梗、术前心功能不全、左室室壁瘤、体外循环下手术是影响CABG术后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例,所有病人均有Ⅰ或Ⅳ级心绞痛,3例在体外循环下搭桥,3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搭桥,应用左乳内动脉3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全部病人心绞痛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冠状动脉搭术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析CABG术后心房纤颤的危险因素,总结早期预防和治疗措施。查阅国内外有关CABG术后心房纤颤防治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预后的因素及改善预后的相关策略。方法 选取于该院行CABG 的糖尿病患者78 例。根据手术预 后将患者分为疗效不佳组和疗效良好组,详细记录每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评估患者术前中期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术中、术后3 d 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分别计算术中、术后患 者平均血糖水平以及血糖变异率。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评估手术效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 析此类患者CABG 术后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ROC 曲线研究糖尿病相关因素在预测CABG 术后的效能。 结果 78 例患者中有17 人CABG 术效果不佳,其中死亡2 人(2.56%)。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糖化血 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血糖水平变异率是影响CABG 术的危险因素,并且预测CABG 术后的ROC 曲线显示2 者的AUC 分别为0.866、0.752,2 者联用时AUC 为0.905,显示出了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变异率是糖尿病患者行CABG 术的危险因素,并且有潜力作为一种指标来预测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42例CABG病人,应用超声心动图DTI技术,在心尖四腔心切面,记录二尖瓣环侧壁处心肌运动频谱,测量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e)、心房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Ve/Va比值。结果与术前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Vs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5.91,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Ve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10.91,P〈0.01),Va在手术前后变化无显著性意义(t=0.94,P〉0.05),Ve/Va比值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7.78,P〈0.01)。V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CABG术后由于血运重建,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D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处心肌运动频谱能够反映CABG术后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surgeryhasbe comeincreasinglypopularinourcountryinrecentyears .Thepostoperativeselectivecoronarygraftangiographyre mainsthe“goldstandard”toevaluatethepatencyofthegraft However ,asaninvasivemethodandforotherrea sons,itisnotw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