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肺癌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铜,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亚 《浙江医学》1998,20(6):330-331
为了探索肺癌患者血清铜、锌的变化,测定43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铜、锌含量及铜/锌比值,并以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两组血清铜、锌含量及铜/锌比值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0.01),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术后血清锌含量升高,而血清铜含量下降。提示血清铜、锌含量的测定对肺癌的诊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47例胃肠肿瘤病人及2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锌、血清铜及铜锌比值.47例肿瘤患者中34例胃肠癌及13例胃肠息肉。结果表明胃肠癌血清铜及铜锌比值高于息肉及对照组。息肉组与对照组无差异。血清锌、铜及铜锌比值测定可有助于这些疾病的临床观察。对胃肠道肿瘤良性或恶变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作者同时观察到血清锌、铜锌比值与患者血红蛋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测试健康接尘工人和对照工人血清铜、锌离子的浓度。结果是矽尘组和对照组铜离子浓度分别为24.80μmol/L和22.23μmol/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铜锌比值分别为2.21和1.88,矽尘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锌离子浓度分别为12.66μmol/L和13.18μmol/L,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铜离子浓度的升高是肺组织纤维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判断矽尘所致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意义。铜锌比值的变动是肺组织纤维化和抗纤维化的内在反映,比单独测定铜锌离子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98例冠心病患者及41例健康人血清中铜、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冠心病高胆固醇患者51例;冠心病高甘油三酯患者44例,结果冠心病高胆固醇组血清铜含量为13.10±1.93μmol/L;血清锌含量为19.66±4.07μmol/L;铜锌比值为0.68±0.14。冠心病高甘油三酯组血清铜含量为12.83±2.67μmol/L;血清锌含量为18.22±5.29μmol/L;铜锌比值为0.73±0.15。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两组血清铜、铜锌比值显著降低(P<0.01);血清锌含量明显升高(P<0.01),提示血清铜、锌含量,尤其是铜锌比值测定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客观指标,同时也是冠心病易患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13例心绞痛患者(简称患者),经盐酸地尔硫革(简称地尔硫)治疗前后的血清锌(Zn)、铜(Cu)含量,将其比值与正常人血清 Zn/Cu(Cu/Zn)比值对照,观察地尔硫对患者血清 Zn,Cu 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药前后 Zn/Cu(Cu/Zn)比值的变化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还表明药物地尔硫、血清 Zn/Cu(Cu/Zn)比值与心绞痛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微量元素铜(Cu)、锌(Zn)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恶性肿瘤患者因体内有关系统、器官机能失调,某些微量元素的代谢偏离正常状态,特别是出现血清Cu升高和血清Zn降低的现象。关于血清中Cu、Zn含量和Cu/Zn比值在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随访中的意义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血清铜锌比值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殷玉芳(江苏省射阳县水泥厂)孟祥军(锦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利用血清铜、锌值鉴别良恶性疾病,已有报导,而应用血清铜/锌比值者较少。作者根据我院对15例恶性疾病的血清铜/锌比值测定结果,认为其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癌高发区非癌症患者的血清铜、血清锌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铜、血清锌值。并对膳食、健康状况和经济水平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来研究癌高发区、对照区年龄在40~60岁长期居住的非癌症患者人群及其多种因素影响的关系。结果:癌高发区人群血清铜、血清铜锌比值明显高于对照区,血清锌值明显低于对照区。血清铜值与现病史和地区有关.男性血清铜高于女性,血清锌值随经济水平和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增高。地区、现病史和性别对血清铜锌比值影响比其它因素更明显。结论:现病史和地区是影响血清铜锌比值的重要因素。血清铜锌比值可考虑作为评价癌高发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42例足月新生儿及其生母血清、头发中的锌、铜含量。新生儿血清锌81.66μg/dl、铜40.45μg/dl,铜/锌比值为0.49。母亲血清锌43.78μg/dl,非常显著地低于新生儿组;而血清铜268.48μg/dl,铜/锌比值8.71,非常显著地高于新生儿组。新生儿发锌234.27μg/g,非常显著地高于母亲组(171.06μg/g)。新生儿与母亲的血清铜、铜/锌比值、头发铜、铜/锌比值呈显著正相关。新生儿血清铜与发铜呈显著正相关。提示用头发锌、铜含量来判断机体的锌、铜营养状况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豚鼠48只,清醒活体心内抽血。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在不同级白噪声暴露下,暴露前后血中元素的变化。结果1.106dB(A)白噪声暴露20天(1小时/天)后。与暴露前相比,血钙、血锌减少而血铜和铜/锌比值增加均极显著;停止暴露后第4天,上述四项指标变化仍极显著。2.分别于80、85、90dB(A)白噪声暴露前。暴露20天后血铜、血锌及铜/锌比值差异没有显著性。结果表明强噪声对血中钙、铜、锌及铜/锌比值产生明显影响;90dB以下的噪声对血铜、血锌及铜/锌比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及分期、分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1例NSCLC患者血清IL6水平,并与非肿瘤组及正常组相比.结果肺癌组血清IL6水平(11.803±8.357)μg/L明显高于正常组(7.263±4.365)μg/L(P<0.01),而低于非肿瘤组(17.414±17.128)μg/L;随着肺癌分期的增高,IL-6的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Ⅳ期又有所降低;肺癌组内各型间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IL-6水平与NSCLC的分期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作为NSCLC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严重烧伤后往往存在锌营养不良状态,本实验考察了不同剂量补锌是否会造成锌的蓄积或影响铜代谢。方法:利用人工半合成饲料技术制成了不同含锌饲料;大鼠进食低锌饲料成为缺锌模型,造成20%TBSA深Ⅱ度烫伤后饲以不同含锌饲料(含锌量分别为:1.6μg/g;24.7μg/g;286.9μg/g),原子吸收法分别血清、肝、肾、脾和睾丸的锌,铜含量。同时设一组大鼠烫伤前后均进食正常含锌饲料(含锌量:24.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多胺水平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肺癌大鼠模型 ,运用RP HPLC方法测定大鼠血清多胺水平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出现肿瘤的 16只大鼠血清精胺水平((5 .70± 1.77) μmol/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精胺水平 ((4.83± 1.2 6 ) μmol/L) (P <0 .0 5 )。实验组未出现肿瘤的大鼠 (14只 )精胺水平 ((4.6 1± 1.83) 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精胺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实验组出现肿瘤的大鼠 (16只 )血清精胺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未出现肿瘤的大鼠 (14只 )血清精胺水平 (P <0 .0 5 )。实验组出现肿瘤的大鼠 (16只 )血清精脒水平 ((8.33± 2 .6 4) 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精脒水平 ((5 .5 3± 2 .30 ) μmol/L) (P <0 .0 5 ) ,实验组未出现肿瘤的大鼠 (14只 )精脒水平 ((5 .39± 2 .30 ) μmol/L)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精脒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实验组出现肿瘤的大鼠 (16只 )精脒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未出现肿瘤的大鼠血清精脒水平 (P <0 .0 5 )。精胺和精脒 2项综合指标阳性率为 6 8.8%。结论 :血清多胺水平是肺癌诊断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清叶酸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本文通过测定已确诊肺癌患者血清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叶酸进行比较发现肺癌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肺癌各细胞类型之间的血清叶酸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 (HD)患者血清锌 (Zn)和铜 (Cu)含量 ,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血液透析组包括 36名HD患者 ,平均年龄是 4 3岁± 1 5岁 ,2 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 ,平均年龄为 4 0岁± 1 7岁。每份血液标本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测定血清锌和血清铜水平。结果 :血清Zn水平 :HD组 5 9.6 μg/dl± 1 4 .6 μg/dl,对照组 1 1 4 .9μg/dl± 2 4 .3μg/dl。血清Cu水平 :HD组 6 5 .3μg/dl± 1 2 .8μg/dl,对照组1 4 1 .2 μg/dl±39.3μg/dl。HD组患者血清Z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0 1 )。血清Cu的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长期和短期血液透析患者之间Zn、Cu含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由于HD患者血清Zn、Cu浓度明显降低 ,建议CRF行血液透析治疗时补充一些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9.
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海 《安徽医学》2010,31(8):893-89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腺癌27例、鳞癌14例,腺鳞癌4例、大细胞未分化癌2例)以及20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中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 EGFR(μg/ml)在肺部良性病变、肺腺癌、肺鳞癌、肺腺鳞癌以及肺大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分别为1.189±2.548、24.680±6.377、11.110±2.911、14.500±6.189及3.915±2.157,其中肺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最高(P〈0.05)。另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EGFR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 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性别有关,是女性腺癌患者血清中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选择合适人群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的水平,探讨其与NSCLC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52例NSCLC患者、52例肺炎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K的水平,探讨其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效果关系.结果 NSCLC患者血清MK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的患者血清MK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P<0.05).NSCLC患者血清Ⅲ~Ⅳ期MK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腺癌MK水平与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MK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同时,对其中的48例NSCLC患者进行治疗后血清MK水平检测,与治疗前比较血清MK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MK水平与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也与患者本身是否吸烟有联系,其是判断临床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