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内脏脂肪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22例T2DM合并A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CT(QCT)测量患者的骨密度(BMD)、内脏脂肪面积(VFA),将VFA≥100 cm2者归为高VFA组(n=189)、VFA<100 cm2者归为低VFA组(n=33)。收集2组临床资料,分析VFA与各指标的关系,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高VFA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甘油三酯(TG)、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高于低VFA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低VFA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TG、PTH与VFA呈正相关(r=0.158~0.595,P<0.05),而HDL-C、25(OH)D与VFA呈负相关(r=-0.350、-1.4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 VFA)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收集28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VFA检测,根据VFA水平将其分为两组:低内脏脂肪面积组(VFA<100 cm2)177例和高内脏脂肪面积组(VFA≥100 cm2)111例,比较两组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C肽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的性别分布、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以及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内脏脂肪面积组的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2hCP)水平较低内脏脂肪面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VFA与FCP(r=0.452,P<0.05)、2hCP(r=0.386,P<0.05)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内脏脂肪面积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体内C肽水平也越高,提示V...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内脏脂肪面积(VFA)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5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内脏脂肪面积分为增多组和正常组,收集相关基本信息、血糖、血脂及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甘油三酯(T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ln促甲状腺激素(lnTSH)及年龄分别与VFA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游离甲状腺素(fT4)分别与VFA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fT3,lnTSH,TG及年龄是内脏脂肪增多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在无显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及既往无其他甲状腺疾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除了年龄及TG水平外,甲状腺功能中的fT3及TSH水平升高是内脏脂肪增多的危险因素,提示甲状腺功能状态可能与内脏脂肪堆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血压控制不佳入院的16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化验结果、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及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无功能偶发肾上腺瘤(NIDAM)组(7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组(48例)和单纯原发性高血压(EH)组(41例),对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围、是否合并糖尿病、血脂(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钾水平、肾上腺占位病变大小、卧位PA、醛固酮水平及ARR值及立位PA、醛固酮水平及ARR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围、是否合并糖尿病、血脂(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组尿酸水平较EH组低[(303.4±57.0)μmol/L比(347.0±88.4)μmol/L,P=0.013]。3组患者PRA比较,PA组患者卧/立位PRA均低于NIDAM组和EH组(P<0.001),NIDAM组立位PRA低于EH组[3.37(1.59,5.12)μg/(L·h)比4.18(2.13,8.28)μg/(L·h),P=0.032],NIDAM组卧位PRA亦低于EH组(P<0.001)。3组ARR比较,PA组患者卧/立位ARR高于NIDAM组和EH组(P<0.001),NIDAM组立位ARR高于EH组(P=0.019),NIDAM组卧位ARR高于EH组(P<0.001)。3组醛固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DAM组和PA组肾上腺占位病变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组病变直径为0.8(0.3,1.2)cm,小于NIDAM组病变直径的1.3(0.7,2.0)cm(Z=-3.080,P=0.002)。结论醛固酮水平正常不能排除PA,PRA降低和ARR升高可作为PA的诊断和筛查标准,较醛固酮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不应根据患者腺瘤直径大小判断有无内分泌功能。对于NIDAM患者,肾素水平低于正常,应定期随访进行内分泌功能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立卧位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值(ratio of aldosterone/rennin,ARR)的诊断切点,提高PA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2006-2014年在我院诊断的PA患者45例及年龄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50例.PA患者均行病理诊断,其中3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醛固酮腺瘤,11例为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均行血钾、24 h尿钾、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节律、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等检测,计算ARR,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到诊断PA立卧位醛固酮、ARR的最佳切点,评价不同指标诊断P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比较两种不同病理结果间醛固酮及ARR的差异.结果 PA组与EH组间性别、年龄和血压无明显差异,PA组肾素活性、血钾显著低于EH组,而醛固酮、ARR及24 h尿钾均显著高于EH组.诊断PA的立位醛固酮的最佳切点为0.221 ng/mL,敏感性(Sen)=0.561,特异性(Spe)=0.909;卧位醛固酮为0.175 ng/mL,Sen=0.829,Spe=0.795;立位ARR为19.5(ng·dL-1)/(ng·mL-1 ·h-1),Sen=0.878,Spe=0.955;卧位ARR为20.5(ng·dL-1)/(ng·mL-1·h-1),Sen=0.902,Spe=0.841.在PA组中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ARR较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高,尤其立位ARR最为明显.结论 立位醛固酮、ARR诊断PA的敏感性较卧位差,但特异性较强,所以临床对高血压患者行上述激素检查时应综合立卧位激素的检查结果,且其水平与病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24 h尿醛固酮(UALD)与卧位、立位血醛固酮(ALD)以及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的相关性,探讨UALD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4例(经病理证实)PA患者(疾病组)、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疾病对照组)、3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24 h尿液,并记录尿量,PA患者抽取卧位、立位血.用放免法检测24 h尿醛固酮,卧位、立位血醛固酮,卧位、立位血浆肾素活性(PRA),并计算卧位、立位ARR.结果 PA组患者UALD分别与卧位、立位血ALD,与卧位、立位ARR呈显著直线相关(r依次为0.77,0.91,0.84,0.71,P均<0.001);PA组的UALD值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 UALD以1.42 μg作为临界值,诊断PA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72.80%;若以3.55 μg作为临界值,灵敏度为66.70%,特异性为100%;若以2.18 μg作为临界值,灵敏度为91.70%,特异性为94.6%;卧位UALD/PRA若以5.96作为临界值,灵敏度为95.80%,特异性为94.30%.立位UALD/PRA若以2.36作为临界值,灵敏度为95.80%,特异性为92.50%.结论 UALD分别与卧位、立位血ALD,与卧位、立位ARR有较好的相关性;卧位、立位UALD/PRA以及UALD对PA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23例正常人(第1组)及30例糖尿病肾病血浆肾素活性(PRA)及血浆醛固酮(PA)测定结果,后者进而区分为代偿与失代偿两组(第2、3组,各17、13例)。第1、2组PRA、PA卧位值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第3组较第1组为低(P<0.05);而PRA、PA立位值则2、3两组均低于第1组(P>0.05,0.01)。高血压发病率与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椎体CT值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发生骨水泥渗漏是否具有一定相关性。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之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住院并且行PVP治疗的患者61例,将所有椎体按照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和未渗漏组,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中骨水泥的注入量,骨折部位(胸椎或腰椎)、骨折压缩程度及腰1椎体CT值。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胸椎或腰椎)及骨水泥注入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压缩程度、腰1椎体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者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后得出腰1椎体CT值的变化与骨水泥渗漏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做ROC曲线分析,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674(95%CI:0.524~0.824,P=0.025),得出腰1椎体CT值的最佳截断值为62.1HU时,其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63.6%。结论:腰1椎体CT值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具有相关性,在术前测量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5-8
目的探讨24 h尿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U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36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收集后,测定卧、立位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浆醛固酮浓度(PAC),留取24 h尿液测定尿醛固酮,分别计算卧、立位血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及UARR,通过ROC曲线计算不同体位UARR的曲线下面积(AUC)、最佳临界点,并与ARR进行比较。结果立位UARR的AUC高于卧位UARR(0.965 vs 0.893,Z=3.096,P=0.002),立位ARR的AUC高于卧位ARR(0.918 vs 0.862,Z=2.081,P=0.041),立位UARR的AUC高于立位A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3,P=0.025)。立位UARR的最佳临界点为5.1(μg/24 h)/[ng/(mL·h)],灵敏度92.13%,特异度91.18%。结论立位UARR筛查PA的价值高于立位ARR,同样也是一种有效的PA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田勇  李进  刘艳晓 《海南医学》2022,(6):696-699
目的 分析胰岛素抵抗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代谢综合征老年患者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代谢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水平分为A组(VFA≤68.6 cm2,n=38)、B组(68.6 cm2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严格控制体位、药物、检测条件等情况下,评估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 ARR)[ ARR=血浆醛固酮( 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血浆肾素( plasma rennin activity,PRA)]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汉族人高血压患者中的ARR值在PA筛查诊断中的最佳标准。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科就诊的301例怀疑PA的汉族高血压患者,均行卧位/立位ARR的检测及静脉盐水负荷试验。其中确诊PA的患者105例,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196例,并分别对两组间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卧位PRA、立位PRA、卧位PAC、立位PAC、卧位ARR、立位ARR等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探讨汉族人高血压患者筛选PA的ARR值。结果在PA组及EH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中,EH组卧位/立位PAC、ARR水平均较PA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EH组卧位/立位血浆PRA较PA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立位PRA作为PA筛查指标优于立位PAC,而立位ARR作为PA的筛查指标优于立位PRA和立位PAC;将不同立位ARR切点进行比较,可见立位ARR切点为240( pg/mL)/( ng?mL-1? h-1)时对PA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立位ARR相对于卧位ARR、立位PRA、立位PAC更适合作为PA患者的筛查方法,但其检测时需控制体位、药物、标本采集和测定等影响因素,立位ARR切点为240( pg/mL)/( ng? mL-1? h-1)时对于在汉族高血压患者中筛查PA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中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特征及OSAHS对APA及IHA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PA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APA(70例)及IHA(53例)患者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将其分为合并OSAHS(APA-、IHA-OSAHS患者共96例)组和未合并OSAHS(APA-、IHA-nonOSAHS患者共27例)组。OSAHS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亚组。对APA、IHA合并与未合并OSAHS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及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进行比较。  结果  ① 127例PA患者中APA患者占55.1%(70例),IHA患者占41.7%(53例),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患者占3.2%(4例)。PA-OSAHS患者99例,占78.0%,其中APA-OSAHS患者49例,占APA患者的70.0%(49/70),IHA-OSAHS患者47例,占IHA患者的88.7%(47/53)。②APA-OSAHS组年龄、男性构成比、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血尿酸、血肌酐均高于APA-nonOSAHS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APA-nonOSAHS组(P<0.05);IHA-OSAHS组BMI和腰围高于IHA-nonOSAHS组(P<0.05)。③中重度OSAHS-APA患者与轻度或无OSAHS-APA患者比较,血浆肾素活性水平升高,ARR值降低(P<0.05);中重度OSAHS-IHA组与轻度或无OSAHS-IHA组比较,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及AR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PA患者中,OSAHS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且OSAHS会加重PA患者的糖脂及尿酸代谢异常。中重度OSAHS可使APA患者肾素水平升高、ARR值降低,但对IHA患者RAAS系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椎体骨密度(BMD)与骨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所有患者均测量骨标志物,采用QCT测量T12与L1椎体BMD,取平均值。另选取200例胸部CT扫描加骨密度测量绝经后女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T2DM组各指标(年龄、绝经年限、空腹血糖、HbA1c及BMD)的差异及两组研究对象按不同骨量分组BMD的差异,比较T2DM组不同骨量组间年龄、绝经年限、病程、BMI、BMD及骨标志物指标的差异,分析T2DM组年龄、绝经年限及各骨标志物指标与BMD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中,T2DM组患者BMD小于对照组(P<0.05)。T2DM组中,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低组绝经年限、β-胶原特殊序列均小于骨质疏松组(P<0.05)。年龄、绝经年限、PTH、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与BM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于QCT测量椎体的BMD可以很好评估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量情况,同时与骨标志物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不同体位下检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和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renin ratio,ARR)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被笔者医院怀疑为PA的患者21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其行立位、坐位、卧位检测血浆PRA和PAC,计算ARR,以静脉盐水负荷试验诊断结果为标准,绘制ROC曲线,分析各体位检测PRA、PAC及ARR在诊断PA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A组患者的血钾水平与非PA组比较(P<0.05),其他临床资料组间比较(P>0.05);不同体位检测下的PRA值和PAC值PA组与非P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A组、非PA组患者不同体位检测PRA值和PAC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体位下PRA、PAC、ARR的AUC均>0.5,其中卧位PAC的AUC为0.823,AUC 95% CI为0.743~0.903。结论 卧位PAC在诊断PA中准确性较高,对怀疑为PA且不宜进行静脉盐水负荷试验的患者,行卧位检测PAC是一种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15.
韩洁  孙茜  张伟  许婧  曹宁  彭丽雅 《四川医学》2020,41(8):854-858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及对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腹型肥胖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糖药物治疗、控制饮食等,治疗组同时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腰围(WC)、臀围、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MI、WC、臀围、腰臀比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MI、WC、腰臀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PG、2hPG、Hb A1c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PG、2hPG、Hb A1c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内脏脂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内脏脂肪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5例出现轻度不适,对照组有1例出现轻度不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腹型肥胖的T2DM患者有利于降低内脏脂肪面积,改善患者的肥胖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马亚  乔馨瑶  王玉芳  张燕  李雪梅  王春香  石磊 《重庆医学》2021,50(14):2469-2473
目的 探讨生物电阻抗法测得相位角(PA)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2020年在某三甲医院首次入院的所有IBD患者信息,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体重、体重指数(BMI)、人体成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评价PA与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年龄、BMI、内脏脂肪面积(VFA)高于克罗恩病(CD)患者(P<0.05).低PA组的体重、BMI、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无机质、骨骼肌、身体细胞量(BCM)、骨矿物质含量(BMC)、基础代谢率(BMR)低于正常PA组,VFA、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高于正常PA组患者(P<0.05).PA与IBD患者体重、BMI、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无机质、骨骼肌、BCM、BMC、BMR存在正相关(P<0.05),与IBD患者PG-SGA、VFA、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呈负相关(P<0.05).PA与UC患者的体重、BMI、体脂肪、BMR呈正相关,与UC患者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呈负相关(P<0.05).PA与CD患者的体重、BMI、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无机质、骨骼肌、BCM、BMC、BMR呈正相关(P<0.05),与CD患者的VFA、住院费用呈负相关(P<0.05).结论 PA可能作为预测IBD患者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MRI迭代最小二乘法水脂分离定量技术(IDEAL-IQ)的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值在评估腰椎骨质疏松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88例同时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和腰椎IDEAL-IQ序列检查的患者,根据DXA结果分为正常骨量组(36例)、低骨量组(23例)和骨质疏松组(29例),并在IDEAL-IQ序列脂肪分数图中测量椎体的脂肪分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椎体的FF值,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FF值与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以及BMD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FF值分别为(38.84±6.75)%、(51.96±7.65)%、(58.39±12.81)%,总体及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FF值识别正常组、低骨量组的AUC为0.797,以46.85%为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91%、80.56%;FF值识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的AUC为0.691,以57.12%为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31%、69.57%。FF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r=0.6059);FF与身高(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7例确诊为PA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78.0%的PA患者血钾小于3.5 mmol/L。94.0%的PA患者立位肾素不能被激发到1 ng/(mL.h)以上,91.2%的患者立位血浆醛固酮浓度大于15 ng/dL,90.9%的PA患者立位血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大于20,83.3%的PA患者立位ARR大于50。CT诊断与病理诊断腺瘤的符合率为95.5%,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腺瘤的符合率为78.9%,MRI诊断与病理诊断腺瘤的符合率为80.0%。结论:血钾正常者不能排除PA的诊断。立位ARR大于50者,结合立位血浆醛固酮浓度大于15 ng/dL和立位肾素活性小于1 ng/(mL.h)临床上可诊断为PA。CT检查是原醛症病因分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2年3月椎体压缩性骨折急性期行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200例,新发骨折分为骨折组,未出现新发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周及随访截止日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新发骨折34例,发生率为17.00%,骨折组和对照组骨折程度、手术部位、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例数及骨水泥渗漏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骨折组年龄、女性比例、BMI、骨折病史率、BMD的T值、术前伤椎数、手术椎体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BMD的T值、术前伤椎数、手术椎体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高龄、骨质疏松、伤椎及手术椎体数多为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定量CT(QCT)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9年7月~2022年11月临床确诊的T2DM患者268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等资料。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ADA)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建议,根据UAC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无蛋白尿,123例)、B组(微量蛋白尿,84例)、C组(大量蛋白尿,61例),运用QCT分别测量3组患者L3椎体层面的内脏脂肪(VAT)、皮下脂肪(SAT)以及L1~2椎体平均骨密度(avB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各参数差异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BMD与VA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T2DM患者的VAT含量均依次增高,BMD含量均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的SA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BMD与VAT含量呈负相关(r=-0.4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