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年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流行蔓延趋势。方法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R软件和GeoDA对布鲁氏菌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再用MapInfo进行专属地图表达。结果2004和2005年内蒙古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9.63/10万和38.23/10万;全局Moran’SⅠ系数分别为0.2404和0.4786;局域系数统计分析显示2004年布鲁氏菌病在内蒙古存在一个高值聚集区,2005年存在两个高值聚集区,同时出现低值聚集区;局域Moran’SⅠ系数显示2004和2005年Moran’SⅠ小于0的地区分别有27和26个,主要集中在发病率较高地区,Moran’SⅠ大于0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发病率较低地区。结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和空间自相关系数大小的分布存在一定空间统一性和差异性,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布鲁氏菌病空间分布模式有助于加深对内蒙古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蔓延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制订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GeoDA1.8.16软件,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4-2016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0 630例,发病率由2.91/10万(2 845例)上升到4.03/10万(4 0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9/10万。经趋势χ2检验,年度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72.87,P<0.001)。疫情流行范围已波及到136个县(市、区)。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分别为0.323、0.300、0.179,且均呈空间正相关(均有P<0.05),表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逐年降低(均有P<0.05)。说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全局空间聚集性呈下降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与高发病率地区空间分布一致;东部沿海地区则表现为"低-低"聚集。结论 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布病发病率水平并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和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3.
1996~2000年内蒙古海拉尔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内蒙古海拉尔市布鲁氏菌病 (布病 )发病情况 ,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现将海拉尔市 1996~2 0 0 0年布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996~ 2 0 0 0年海拉尔市人口 2 5万 ,共发生布病 94例 ,发病率为 8.17/10万。发病率最高为 1998年 (18/10万 ) ,其次为 2 0 0 0年 (6 .40 /10万 )、1999年 (6 .0 0 /10万 )、1997年(5 .6 0 /10万 )、1996年 (1.6 0 /10万 )。从月份看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 ,其中发病例数最多的为 5月份 (2 3例 ) ,占全年发病总数的 2 4.47% ,其次为 6月份和 4月份 ,分别为 2 2例、19例 ,占全年发病总数的 2 3.40…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病分布情况,为职业性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的防治策略.方法:利用2010-2014年内蒙古职业病网报系统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病汇总数据,导入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4年内蒙古报告职业性布鲁氏菌病263例;职业性布鲁氏菌病分布在11个地区;职业分布在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和企业公司操作工等人群.结论:根据近年来内蒙古布鲁氏菌病的疫情分析,传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是新发病例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加强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治的投入,及时淘汰病畜,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职业暴露,加快人用布鲁氏菌病疫苗的研发,预防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1],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临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为主要特征.布病分布广泛,危害性极大,其传播流行使世界各地经济受损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布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病牛,其传染途径为直接及间接接触传染、消化道传染及呼吸道传染.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是布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辽源市布病疫情近几年较平稳,属低发病区,发病数维持在二位数以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发病情况及菌株变化情况,为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4--2010年广东省布病疫情报告卡及各级疾控机构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用虎红平板和试管凝集反应方法检测布病血清抗体,用血培养进行菌种分离,并采用血清凝集、噬茵体裂解、染料抑菌试验及PCR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2004--2010年广东省共报告布病病例112例,疫情以散发为主,地区分布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占93.75%(105/112);除11月外,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其中以5月份发病最多达24例(占21.43%);发病年龄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占57.14%(64/112);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33:1;职业分布以从事家畜收购、运输及屠宰加工的人群为主,占71.43%(80/112)。病例菌株分离率为72.73%(80/110),流行菌株分别是羊种3型占91.23%(52/57)、羊种1型占5.26%(3/57)、猪种3型占3.51%(2/57)。结论广东省布病以羊种3型为主要流行菌株,疫情发生与家畜尤其是羊只的贸易、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山东省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布病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2683例,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有2683例患者,年发病率为2.67/10万;患者平均年龄为(49.11±15.37)岁,不同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05-2011年痢疾流行状况及空间分布特点,为痢疾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从2005到2011在浙江省的痢疾数据,运用ArcGIS10.1软件对痢疾疫情数据进行空间显示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05到2011年浙江省痢疾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26.20/10万;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0~5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全局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2005 ~ 2007年,2008~2009年,2010 ~ 2011年三个阶段值为1.181、1.591、1.297,P值均小于0,痢疾的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Local Moran's I自相关分析显示高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杭州市的下城区、上城区、滨江区、余杭区、拱墅区、西湖区、江干区、萧山区及附近县市.结论 浙江省痢疾发病空间分布并非随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相关部门应针对其地域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布病低流行区防治策略。方法对2005~2013年青州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3年6月报告布病病例45例,年均发病率为0.56/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0.11、0.00、0.11、0.00、0.00、0.00、2.00、1.56、1.22。45例中,2、10月合计占35.56%;男性占71.11%,女性占28.89%;年龄(44.70±13.30)岁,其中40-59岁32例占71.11%;农民占82.22%,从事羊屠宰、销售人员占11.11%,从事全羊馆经营人员占4.44%。2005-2013年累计检测重点职业人群4760人,血清sAT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的5例,阳性率为0.11%。结论因接触自家或邻居家饲养的羊或流产羊羔而发病是造成青州市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13-2018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空间分布特征,探索热点、冷点聚集区域,为本地区布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ArcGIS 10.5和GeoDa 1.6软件对甘肃省2013-2018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和发病热点区域。结果 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发病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西部略高于东部地区;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2013-2018年布病报告发病率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42、0.487、0.424、0.460、0.427和0.468(P<0.01),提示布病发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热点县(区)数有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东、中部以北地区;河西地区(武威市、张掖市、金昌市和酒泉市)热点县(区)数有上升趋势。冷点区域主要在甘肃省东部、东南部和中部以南地区。结论 2013-2018年甘肃省布病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东、中部地区热点县(区)数有下降趋势,河西地区热点县(区)数有上升趋势,应成为今后布病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应倩  陈坤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4):485-487
目的 分析浙江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分布模式,为肺结核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4 年浙江省90 个县(市、区)肺结核发病资料,以1∶25万浙江省县界电子地图作为基础地图,采用ArcGIS 9.2空间统计模块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G统计量和局部G统计量。结果 2004年浙江省肺结核发病率全局G统计量为0.073 4,Z值为2.63, P=0.008 4,提示肺结核发病率为非随机分布,存在聚集区 ;其中Z(Gi)>1.96 地区包括金华市兰溪市、衢州市衢江区、柯城区、杭州市江干区、台州市玉环县、丽水市青田县、温州市洞头县、永嘉县、平阳县、瑞安市、龙湾区、鹿城区和瓯海区,这些区域形成肺结核高发病率聚集区域;而Z(Gi)<-1.96地区包括宁波市江东区、江北区、北仑区、鄞州县、镇海区、海曙区、奉化市、余姚市、慈溪市和象山县,这些区域形成肺结核低发病率的聚集区域。结论 浙江省肺结核空间分布非随机分布,存在明显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及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对2006-2010年广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共检测血清标本2 432份,检出阳性157份,阳性率为6.46%;其中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4—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包头市制定布病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根据收集的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和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包头市所有旗县区布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包头市报告人布病总数为2 940例,年均发病率为17.14/10万,2019年达到23.44/10万;全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3—8月为高发期,累计病例报告数为2 013例,占总病例报告数的68.47%。全市10个旗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达茂旗报告例数最高,占总报告例数40.7%。男性报告例数2 130例,女性报告例数810例,男女性别比为2.6:1。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0~59岁年龄组,占总报告数57.7%;农民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报告的75.0%。结论 包头市人间布病疫情总体处于较高发病水平,各部门应加强对高危易感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包头市人间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家畜存栏数的相关性,为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布病发病数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宁夏各县(区)2012-2018年布病发病率数据的分布进行分析,运用SPSS 23.0软件对布病发病率与牛、羊、猪存栏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2-2018年,宁夏布病发病率整体表现为上升。在2012-2015年为逐年增长,但从2015-2018年,则呈现为较小幅度的下降。全局自相关分析中,2012、2013以及2016年宁夏各县(区)布病呈非随机分布,Moran’s I值均为正值,说明呈空间正相关分布。在局部自相关分析中,高-高聚集(H-H)地区主要集中在宁夏中部,低-低聚集(L-L)地区主要在宁夏北部。在布病与主要牲畜存栏数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布病发病率与羊存栏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692,P=0.000)。结论 布病发病存在不同程度的聚集性,发病率高的地区多集中在宁夏中部,且与羊存栏数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对于不同的聚集状况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并且应加大对羊群的检疫与免疫。  相似文献   

15.
萧山区麻疹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测麻疹空间分布特征,为麻疹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ArcV iew 3.3软件空间自相关分析萧山区2007—2009年麻疹发病资料,再用MapInfo 8.5软件绘制标化G值地图,并进行Moran散点图分析。结果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Getis-O rd G分别为0.4722、0.3479,P均小于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高值聚集区在中部地区,低值聚集区在东部地区。在Moran散点图中,低-低型、高-高型为主要空间聚集类型。结论萧山区麻疹发病的空间格局非随机分布,存在明显的聚集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以2004-2012年山东省疾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收集的1 802例实验室确诊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专题制图、空间聚集性分析及时间聚集性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4-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由0.038 2/10万(35例)上升至0.620 5/10万(598例),年均发病率为0.211 1/10万。集中度分布M=0.375 3,3-6月高发(56.27%,1 014/1 802)。布病发病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值为0.198 901(P=0.000 120),表明布病发病率在全省范围内存在空间正相关性。2006、2007、2009-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为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发现8个县(区)为“高高”(HH)聚集,经LISA可视化显示,山东省西南部和北部为高发区,与发病率较高地区空间分布一致。一类聚集区是以鄄城县为中心点、辐射半径为33.83 km,RR=9.78;二类聚集区是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中心点、辐射半径为62.78 km,RR=4.99,8处HH区均在两类聚集区域内。结论 2004-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上升明显,3-6月为流行高峰期,各县(区)发病率水平的空间分布非完全随机性,存在空间正相关,具有明显聚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发病情况及菌株变化情况,为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4—2010年广东省布病疫情报告卡及各级疾控机构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用虎红平板和试管凝集反应方法检测布病血清抗体,用血培养进行菌种分离,并采用血清凝集、噬菌体裂解、染料抑菌试验及PCR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2004—2010年广东省共报告布病病例112例,疫情以散发为主,地区分布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占93.75%(105/112);除11月外,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其中以5月份发病最多达24例(占21.43%);发病年龄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占57.14%(64/112);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33∶1;职业分布以从事家畜收购、运输及屠宰加工的人群为主,占71.43%(80/112)。病例菌株分离率为72.73%(80/110),流行菌株分别是羊种3型占91.23%(52/57)、羊种1型占5.26%(3/57)、猪种3型占3.51%(2/57)。结论广东省布病以羊种3型为主要流行菌株,疫情发生与家畜尤其是羊只的贸易、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04-201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点和菌株的起源与进化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通辽市布病报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构成比和率描述流行病学特征。用常规鉴定方法鉴定菌株的种型,用AMOS-PCR对菌株的种型进行复核,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2004-2018年通辽市共报告布病16 704例,年均发病率为35.41/10万。扎鲁特旗和库伦旗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10.51/10万和67.84/10万。40~54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48.75%(8 143/16 704);农民14 873例,占89.04%。男女性别比为2.40:1。3-5月为发病高峰期,占56.30%(9 405/16 704),发病高峰在4月。常规鉴定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羊1型3株,羊3型3株。AMOS-PCR鉴定显示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6株布鲁氏菌分为2个MLVA-11基因型(111和116),属于东地中海血统。MLVA-16聚类分析表明通辽地区的菌株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2004-2018年通辽市布病疫情极为严重,有向周边地区蔓延的风险。应加强检测防控,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9.
以2004-2007年中国北方6省(区)(内蒙古、山西、黑龙江、陕西、吉林和辽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数据为例,探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疾病空间分布中的应用价值.文中以校正年龄和性别的标准化发病比(SMR)作为布病发病危险指标,采用直方图、箱式图和箱式地图,以及全局和局域Moran’s I统计量等方法,在县级空间尺度下,对该数据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7年全局Moran’sI值分别为0.2581、0.4574、0.4457和0.4841,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局域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4-2007年北方6省(区)县级布病SMR主要表现为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区主要在东北部,地区类型主要是牧区,但半农半牧区、农区/城镇区县逐渐增加.低低聚集区主要在西部和南部,大部分区县为农区/城镇.低高聚集区很少,主要分布在布病SMR高发区县周围,地区类型主要是农区/城镇.2004-2007年中国北方6省(区)县级布病疫情呈扩散趋势,具体表现为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的扩散趋势,且正由牧区向半农半牧区、农区/城镇扩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为全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 - 2018年“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的病例信息,描述病例发病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GeoDa1.12.1 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SaTScanV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用Qgis 3.0.1软件进行结果可视化展示。结果 2016 - 2018年全区手足口病累计报告40 805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 53.98/10万;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得季节性;≤5岁儿童病例占总数的84.30%;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89.45%。2016 - 2018年全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以2017年“高 - 高”聚集区数量最多;时空扫描结果发现,内蒙古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2016 - 2017年一类聚集区集中在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市大部分地区),2018年一类聚集区转移到内蒙古东南部, 手足口病高发聚集时间主要集中在6 - 11月。结论 2016 - 2018年内蒙古手足口病呈现时空聚集性。应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倡导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等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