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的病变,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健脾祛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胃炎伴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黏膜肿瘤高危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口服健脾祛瘀解毒胶囊模拟剂+叶酸片;观察组口服健脾祛瘀解毒胶囊+叶酸片模拟剂,疗程12周。进行治疗前后电子胃镜检查,对胃镜下黏膜征象进行评分,并进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萎缩、肠化生、炎症和异型增生情况评分;进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胃组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相关的核抗体(Ki67)、肿瘤蛋白53(P53)和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蛋白;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征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黏膜白相、颗粒增生、血管透见、胆汁反流)评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两组患者萎缩、肠化生、炎症和异型增生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胃脘胀满、胃痛、食少纳呆、早饱)评分和中医症状总...  相似文献   

3.
王芳  周笑甜 《新中医》2017,49(6):47-49
目的:观察养胃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以养胃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月。治疗前后进行脾胃虚弱证评分的评定、胃镜评价和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镜评价和脾胃虚弱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胃镜评价和脾胃虚弱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炎症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胃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能阻断或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延缓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发展,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隔姜灸配合延胡索填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选取151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出现痛经时开始服用,直至疼痛缓解,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配合延胡索填脐治疗,月经来潮前5 d开始施治,持续7 d,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灸治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子宫微循环指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A/B)]、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P<0.001),不同疗程间的变化趋势也呈下降分布(P<0.001),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I、RI及A/B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PI、RI及A/B值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F2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1%,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结论:采用隔姜灸配合延胡索填脐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PGF2α水平、改善子宫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并多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有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PCGC)。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隔姜灸脐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 于2021年3月—2021年7月选择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标准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隔姜灸脐疗,每日3柱,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研究,观察组心功能等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MLHFQ评分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MLHFQ评分降低显著(P<0.05)。[结论] 隔姜灸脐疗可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主要的特征性变化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固有腺体的萎缩,伴胃黏膜上皮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胃黏膜上皮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被称为癌前病变。近年来,中医在这一领域显现出独特优势,李佃贵教授提出了浊毒学说[1],并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周镇海  陈锦锋  姚红 《新中医》2024,56(5):76-80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CAG 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 莫沙必利片和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活血汤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检查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 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 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 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 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缓解或逆转胃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灸量隔姜灸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2壮组(A组)、4壮组(B组)、6壮组(C组),使用“俞募配穴”法,取心俞、肾俞、京门、大敦、巨阙、关元。均予每日1次隔姜灸,连续6次为1疗程,持续2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及2个疗程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和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过程中3组共脱落5例,最终纳入病例85例。A组总有效率62.1%(18/29)明显低于B组的93.1%(27/29)、C组的96.3%(26/27)(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PSQI总积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使用评分低于A、C组(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A组未出现、B组1例、C组10例。结论 隔姜灸可有效改善心肾不交型不寐,4壮组较2壮组和6壮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高乐女  陈大为  段海玲  王勇 《新中医》2022,54(14):164-169
目的:观察并比较三伏天穴位中药贴敷联合隔姜灸与单一疗法(三伏天灸或隔姜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处于慢性持续期或临床缓解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4例,随机分为3组。在2020年三伏天期间,综合组14例予三伏天灸联合隔姜灸治疗;天灸组16例予天灸治疗,隔姜灸组14例予隔姜灸治疗,治疗3次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6,32和48周时,通过哮喘控制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 score,ACT)评估疾病的控制情况。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3例退出试验。纳入统计者综合组13例,天灸组15例,隔姜灸组13例。治疗后随访1年,天灸组支气管哮喘年度发作次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支气管哮喘年度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天灸组ACT评分从第32周开始改善,并持续至第4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ACT评分改善于48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姜灸组ACT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11.
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16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胃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抑癌基因蛋白P16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IM)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善胃方;对照组30例,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6个月。[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5.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中药组治疗后多数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有改善;而对照组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改善不明显,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16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中药善胃方对胃癌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通过适当提高P1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重度萎缩性胃炎后期可出现重度化生(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甚至癌变。因此,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孔文霞主任医师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独活寄生汤联合隔姜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独活寄生汤治疗。对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JOA评分、SF-36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5.00%(4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使用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联合隔姜灸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腰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麦养阴化瘀汤联合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养阴化瘀汤及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饥不欲食中医症候评分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组织的黏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肠上皮化生、腺体减少或萎缩以及异型增生病理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养阴化瘀汤联合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为病变特征的临床疾病。萎缩性胃炎癌变病变包括: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变是一个多步骤、渐进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癌的发展模式已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和专家所认可。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方面较有特色,特别是在逆转异型增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郑瑜 《新中医》2022,54(6):165-16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PU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PUR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给予温水冲洗会阴、热水熏蒸外阴、听流水声等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开塞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2组均治疗3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首次自主排尿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2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PUR,可有效促进患者排尿,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毛志刚 《光明中医》2023,(9):1746-1749
目的 分析中药汤剂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效果。方法 选取62例REG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31例予以中药汤剂联合抗Hp四联疗法;B组31例予以抗Hp四联疗法,对比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更低,异型增生、腺体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的占比更低,血清学指标水平更高,Hp阳性率更低,对比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率较B组略低(P<0.05)。结论 中药汤剂联合抗Hp四联疗法能够改善REG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组织恢复,且能改善血清学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予莫沙必利片,5 mg/次,口服,3次/d必要时加抗HP治疗。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证候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慢性炎症、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情况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组织病理表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并多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