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了解我国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状况。本文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中的24种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0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的数据为依据,对其中24种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的年载文量、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篇均参考文献量和基金论文比等8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CJCR中收录的全国医科大学学报类的相应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24种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高于CJCR中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的平均水平,但其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其评价指标间并不都呈线性关系。因此,对于大多数学报而言,应该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对于少部分学报而言,需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2.
对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收录的41种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的影响力进行分析。通过引用CJC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情况等指标上,对41种学报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学报的影响力彼此有明显差距,且受多种因素左右;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的整体国内影响力居国内所有医药类期刊的中下游水平,但整体质量和水平都呈上升态势;国际影响力则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3.
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的数据,统计分析了2007~2011年化学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载文量、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等主要文献计量指标,通过各项指标的均值和年均增长率探讨期刊的集中发展趋势;讨论了5年影响因子和5年总被引频次平均值排名前15位的化学类期刊的情况,对比了10种化学期刊的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化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逐年稳步增长,其中高学术影响力的期刊所占比例较大,位于中国科技期刊的前列。分析化学专业期刊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处于化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然而,CJCR化学类期刊主要计量指标的平均发展速度低于CJCR全部期刊相应指标的平均发展速度。化学类期刊应进一步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以提高学术质量,创造精品期刊,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学报(工业技术)类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大学学报(工业技术)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等主要期刊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通过与《2011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统计源期刊的对比,说明大学学报(工业技术)类期刊是优质的科技出版资源,在学报体制改革中,应首先肯定这部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而不是因为学报固有的弱点,忽视其对科技出版作出的贡献,及在科技出版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已成为计量评价中国科技期刊质量最主要的工具。扩散因子是2002年版CJCR首次推出的用于评估科技期刊真实影响力的学术指标。3年多的使用实践发现,该指标与经典的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部分期刊中并不平行一致,与部分科技期刊的实际学术影响力也不一致,甚至呈现反向变化趋势。因而认为,“扩散因子”在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某些缺陷。建议暂停使用该指标,应对其重新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应改进和完善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2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11个文献计量指标,构建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探究判定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水平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不仅可以解决学报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中指标的相关性和权重选取问题,还可以有效消除自引过高导致的影响力评价失真问题;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或复合影响因子不能作为衡量学报学术水平的唯一指标,主要指标有Web即年下载率、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限、复合即年指标、可被引文献量、引用期刊数、总下载量、复合总被引,其中Web即年下载率、可被引文献量、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对学报学术水平的影响权重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医科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现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和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SJR)对我国部分医科大学学报的来源文献量、篇均引文数、参考文献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SJR指数和H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医学学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其影响有限,尤其是国际显示度较低,尚需进一步提高。并对我国医学学报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科技期刊统计源中的医科大学学报2005~2010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平均学术影响力。并调查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51种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的平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总发文量、刊期、本单位发文数、Web即年下载率及总下载量等情况。结果显示:51种医科大学学报的平均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逐年上升,但其平均水平仍然低于当年非学报医学综合类期刊的平均水平。其刊期以双月刊为主,总发文量不高,以本单位作者为主,海外论文比极低;Web即年下载率平均20.5%,总下载量平均8.11万次;目前有24种(47%)医科大学学报采用了在线办公系统。并分析影响医科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可能因素,提出了提高其学术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的引文检索功能,统计了《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008年载文被引用情况。根据统计结果,从被引篇数、被引频次、被引论文年份、被引论文作者、引用期刊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计算出该刊2006~2008年的自引率(10.77%)和各年份的即年指标(分别为0.125 0,0.039 0,0.019 1)、影响因子(分别为0.386 9,0.407 9,0.386 5),客观地评价了《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及其在我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统计和分析了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分析化学类期刊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及其学术影响力。引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0~2004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提供的统计数据,分别对9种主要的分析化学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载文量、篇均引文数、基金资助论文比等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显示,2000~2004年9种分析化学类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和平均影响因子均高于当年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的平均水平,说明该学科期刊在国内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整体较强,但国际竞争力较弱。各期刊发挥自身的办刊特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类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等主要期刊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通过与《2011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统计源期刊的对比,说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类期刊是优质的科技出版资源,在国内科技出版同国外的竞争日益处于弱势的形势下,应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更好地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相关引证指标数据库的情况。方法 对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CSCD-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万方数据的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维普资讯的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中国知网的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这5个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分析比较了其引证指标组成及用于评价科技期刊的功能。结果 由于统计数据源不同,各引证指标数据库的引证指标数据差距较大。结论 用综合评价指标对期刊排名较单一指标排名能更准确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引证指标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期刊被引用和传播情况,但基于源期刊的CSCD-JCR和CJCR引证指标更具有代表性,能更准确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3.
《浙江预防医学》2007,18(5):786
基于CJCR和CAJCCR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指标对浙江省高校学报及其在全国学报中的学术影响力进行比较研究,提出若干提升浙江省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收集2012年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中文期刊,对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h指数、基金论文比等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作了分析,并使用相对学科平均值和相对学科最高值进一步定位期刊在学科内的大致排位,同时,对各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MEDLINE收录的中文期刊其学术质量相对较高,其中更不乏有在学科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者;但学术质量不是期刊加入MEDLINE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3~2007版为数据源,对上海15种高校学报的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以及被引半衰期等6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了15种学报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并对如何提高大学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对比分析了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出版的2002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3年度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期刊自引率,结果表明:①中国科技期刊的期刊自引率总体上明显高于国外期刊;②,JCR和CJCR中各学科的平均期刊自引率与学科大小相关性均较差,各学科内部期刊的自引率变化范围普遍较大;③在JCR中,影响因子的计算中如果排除期刊自引,对学科内部期刊按影响因子排位的序次影响通常并不大;但对于CJCR来说,如果排除期刊自引来重新计算影响因子,则大多数期刊的影响因子排位均会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2004~2010年CJCR数据,分别讨论中国科技期刊来源指标和引证指标的变化趋势。期刊登载的论文总量、参考文献总量、基金论文总量、最大他引量、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等各项评价指标均呈现增长趋势,年总被引频次少于50的期刊越来越少;年总被引频次大于1000的期刊增长很快,影响因子小于02的期刊数逐年减少,影响因子在[03,1]间的期刊逐年增多。结果表明,期刊的影响力是逐年提高的,期刊对科学信息量的吸收与扩散能力、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继承和尊重的素养程度提高,学术研究传承速度增加,学科自身的引用和学科间的交叉引用更加频繁,也反映了目前科学研究的广域化、开放化和合作化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办刊策略的角度探讨医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增长受限的原因。方法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的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综合类期刊、基础医学类期刊、临床医学综合类期刊等4类期刊2010-2013年IF的变化情况,结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2013年、5种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相关发文、被引数据,分析导致医科大学学报IF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基础研究论文发文量高而被引率低、“SCI热”的剧烈冲击以及较多版面用于专题报道等原因导致医科大学学报IF低下。结论 为提升IF,医科大学学报应充分了解发文的引用属性、鼓励编辑走进科室、做好论文推送及个性化服务等。  相似文献   

19.
以2008-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我国寄生虫学相关专业期刊为研究对象,运用德尔菲法对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他引率等8项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分析,了解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变化情况。并利用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计算各刊的h指数。将德尔菲法的分析结果和h指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中国寄生虫学相关专业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文献计量学角度了解中华医学系列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其学术影响力,促进我国医学期刊提高办刊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应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GJGR)提供的统计数据,对其所收录的64种中华医学系列中文期刊的基本状况及主要引文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医学系列期刊的平均被引频次和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666和0.637,均高于统计源科技期刊的平均值,并且期刊的他引率普遍较高,平均值达到0.82,说明中华医学系列期刊在国内医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整体较强。64种期刊最高被引频次为最低被引频次的127倍,最高影响因子为最低影响因子的25倍,说明中华医学系列期刊学术影响力差距很大,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而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差距受学科优势强弱的影响较大。虽然中华医学系列期刊形成了一定数量规模,但整体看国际显示度偏低,与国际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