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沛  师雪飞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15-3717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辅助关节囊(SuperPATH)入路全髋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FNF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路THA术,观察组接受微创SuperPATH入路THA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前、术后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分、起立行走测试(TUG)情况,术后并发症(关节感染、切口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TUG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2/35)]低于对照组[22.86%(8/35)](P<0.05)。结论微创SuperPATH入路THA术应用于老年FNF患者,可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活动能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THA组和PFN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THA组在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PFNA组(P0.05),但THA组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式,研究组采用改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式,术后10个月随访。统计对比2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入院时及随访期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BI评分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BI评分及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且研究组BI评分及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1.43%(30/42)(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28.57%(12/42)(P<0.05)。 结论 采用改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失血量及康复用时,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下肢不等长的预防策略。方法: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7例有相对完整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术前骨盆平片评估健侧股骨头中心点到经大转子水平线的距离,术中以健侧为参考决定假体股骨头中点到大转子水平线的位置以恢复下肢长度。术后测量双下肢髂前上棘至内踝尖距离,骨盆平片中两侧小转子到坐骨结节水平线距离的差值。结果:THA术后双下肢等长33例(57.9%),不等长均为延长,延长0~10mm为20例(35.1%)。10~20mm4例(7.0%)。结论:以对侧股骨头中心点到经大转子水平线的距离为参考,术中决定假体股骨头中心的位置可简单有效地预防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下肢等长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16年2月~2017年9月,对我院50例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THA患者,通过术前影像学评估、模板测量、计算股骨柄假体最高点与大转子顶点距离,术中C臂机拍摄两侧髋关节和股骨近段正位片,测量大转子顶点、小转子最下缘或高点与两侧坐骨结节最低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比较左右侧位置关系,选择相应颈长、调整股骨柄打入深度及股骨头的增减型号来调整肢体长度趋于等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8.0±0.5)个月。切口愈合瘢痕长度5.4~7.5(6.0±0.4)cm。术后6个月回院复查时Harris评分82~93(86.0±2.5)分,术后双下肢长度相等47例,不相等3例(0.3~0.7 cm)。结论 SuperPATH微创入路THA术,术前应用模板在X片上测量精确预算,术中通过臼深、截骨位置调整、不同型号假体组件组合、再次X线透视精确再评估等措施控制下肢长度的方法能使患者术后双下肢获得等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T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TF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取TH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应用于高龄TF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PFLP)、股骨近端防旋螺钉亚洲改进型(PFNA-Ⅱ)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月手术治疗的18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FLP组59例、PFNA-Ⅱ组8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1例,比较3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结果 PFLP组切口长度(15.1±1.8)cm,手术时间(82.7±11.8)min,术中出血量(337.6±55.4)ml,术后负重时间(44.5±4.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4/59),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6.5±4.6)分,优良率84.7%(50/59);PFNA-II组切口长度(9.3±0.7)cm,手术时间(73.7±7.4)min,术中出血量(174.0±36.2)ml,术后负重时间(24.3±2.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5/85),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9.6±5.5)分,优良率88.2%(75/8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切口长度(13.3±1.0)cm,手术时间(54.4±9.1)min,术中出血量(388.1±53.1)ml,术后负重时间(7.1±1.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9%(2/41),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92.2±5.9)分,优良率92.7%(38/41)。3组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负重时间最短、Harris评分最高、术中出血量最多,与PFLP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切口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与PFLP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ENA-II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其临床效果优于PFLP。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股骨近端解剖X线测量,均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双下肢的长度。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120例接受单侧初次TH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5例。术前临床测量患者双下肢不等长数据,并拍摄双髋标准正位片,在PACS系统上测量双下肢不等长程度及手术对侧股骨头中心和大粗隆顶点连线与股骨纵轴的夹角并记录,术中使用定点测量法结合术前测量的上述交角的恢复程度作为均衡肢体长度的参考依据,通过股骨假体头部或颈部长度进行调节纠正,并结合Shuck实验、稳定实验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测量,双下肢长度相差<0.5 cm者68例,相差0.5~1.0 cm者40例,相差>1.0 cm者12例。其中102例患者随访至今,除4例长度差异超过1.0 cm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跛行或疼痛。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46.2±7.2)分,提高到(86.5±6.9)分。结论:术前对髋关节进行正位X线测量,结合术中综合定点测量法,股骨近端角度的恢复及各种辅助实验,可以使THA后双下肢均衡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王鑫 《黑龙江医学》2022,(20):2497-2499
目的:分析任务导向结合渐进性平衡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平衡能力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80例THA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予以任务导向结合渐进性平衡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BBS)、下肢步行功能(FAC)、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2、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BBS评分为(44.28±4.37)分、(52.04±5.13)分,高于常规组患者的(40.12±3.96)分、(47.21±4.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1、4.323,P<0.05);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FAC分级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8,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FAC分级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7,P<0.05);干预2、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Harris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常规后外侧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Harris评分、 术后6周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及肌力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T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依从率,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观察两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HSS各维度评分及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伸膝肌群、屈膝肌群峰力矩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可有效提高老年THA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增强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改善髋关节功能,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9月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牛泉中心卫生院接收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研究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两组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都改善了患者髋关节功能,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缩短,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55-59+64
目的 探讨一种既能减少THA术后失血,又不影响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引流方式。方法 将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我科首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实验组:切口引流管夹闭2 h(A组)、4 h(B组)和6 h(C组)后开放,对照组(D组)持续负压引流。记录各组术后0~8 h、9~12 h、13~18 h、19~24 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与术后24 h血红蛋白含量(Hb)差值;各组异体血输血例数;换药次数;术后第1、3天的VAS评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日、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实验组术后前8 h切口流量、术前与术后24 h的Hb差值、异体血输血人数及部分切口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9~12 h、13~18 h、19~24 h四组切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VAS评分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引流管夹闭能有效减少THA术后失血,减轻患者疼痛、且不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快速康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术后夹闭4 h效果优于2 h、6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FNF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观察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FN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少等优势,疗效肯定,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股骨偏心距大小对重建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科同一治疗组因重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者61例,随访时间为12-27(14.75±5.27)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摄标准的骨盆正位片及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健侧及患侧股骨偏心距(以同心圓法确定旋转中心,自旋转中心做一垂直于股骨干解剖长轴的垂线,此垂线既为股骨偏心距)和双下肢长度差,将术后患侧股骨偏心距与健侧股骨偏心距做对比,计算偏心距差值,然后根据术后偏心距差值大小分为A组(股骨偏心距差值绝对值≤4),B组(股骨偏心距差值绝对值>4),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12个月随访时对2组病例进行外展肌肌力评定及Harris功能评分。通过比较2组股骨偏心距大小对于外展肌力Hrris评分和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的影响,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大小是否会对术后髋关节功能重建产生影响,及探讨术后股骨偏心距获得满意重建的值。结果: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A组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A组的外展肌力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股骨偏心距大小对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有重要的影响,2组比较,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偏心距大小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重建密切相关,股骨偏心距差值的绝对值≤4时,股骨偏心距能获得满意的重建,重建股骨偏心距有利于改善髋外展肌力,减少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Orem自理模式联合连续被动活动(CPM)锻炼仪对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股骨头置换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Orem自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PM锻炼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21 d、术后60 d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术前、术后60 d两组患者髋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拄拐行走及脱拐行走时间。结果:①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1 d、60 d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髋关节伸展、外展、内外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拄拐行走时间及脱拐行走时间较短(P<0.05)。结论:Orem自理模式联合CPM锻炼仪能够加快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同时改善其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为(62.38±5.62)分和(85.26±7.45)分,对照组为(63.18±5.86)分和(75.96±7.28)分,治疗后研究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优良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其中28例病人接受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治疗,32例病人接受骨水泥型假体THA术治疗,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记录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HHS)及骨关节炎评分指数(WOMAC)。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双下肢不等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均低于术前,HH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术前,末次随访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HHS评分、WOMAC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前、术后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H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切实可行,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假体稳定性较高,双下肢等长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进程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72例老年ONFH患者,按建档顺序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对比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2/36)低于对照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63.89%(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ONFH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加快其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76-478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髋臼骨折手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研究组再行THA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年研究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明显少于对照组20.5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手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再行THA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Harris评分和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