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39岁。因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2个月,加重20d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左小腿上部外侧疼痛,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出现左小腿外侧麻木,于20d前疼痛加重,左足不能背伸,既往无明确外伤史。在当地医院行肌电图检查示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并诊断为腓总神经损伤,经理疗及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入院后查体:左小腿无肿胀,左膝关节活动正常,左腘窝外侧可触及一约2.0cm×2.0cm大小肿物,质硬,伸膝时触诊明显,略可活动,压痛,Tinel征阳性,左足不能背伸,呈内翻、下垂畸形,胫前肌肌力0级,伸趾肌及伸肌肌力0级,左腓骨肌肌力I级,左小腿外侧及足背外缘皮肤感觉减弱,双膝腱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踝关节主动背伸受限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4月~2013年3月,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共收治55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其中8例患者术后出现患侧踝关节主动背伸受限的情况。根据术后不同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分组:A组(1例)诊断小腿胫前间隔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切开减压术;B组(4例)诊断胫前间隔压力增高,立即松开敷料减压;C组(2例)诊断腓总神经过度牵拉,患肢改屈膝位放置;D组(1例)按腓总神经过度牵拉处理后,踝关节主动背伸无改善,再按胫前间隔压力增高处理。观察上述患者踝关节主动背伸受限的特点及处理效果。结果8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踝关节背伸均有改善。其中,A组患者伴有足背麻木和踝关节前方疼痛,半年后,踝关节主动背伸稳定在10°;B组患者仅有踝关节主动背伸受限,松开敷料后5~10min踝关节主动背伸完全恢复正常;C组患者伴有足背麻木,屈膝位放置8~12h后主动背伸完全恢复正常;D组患者伴有足背麻木,松开敷料7h后主动背伸开始恢复,16h后恢复正常。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踝关节若发生主动背伸受限,应密切观察患肢伴随症状,仔细分析,及时处理并持续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例1:男,5岁.因左腹壁脓肿5 d,于2002-09-29收住入院,诊断左腹壁脓肿.于入院当天下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给予抗炎、换药、对症处理,2002-10-03好转出院.2002-10-07再次要求入院治疗,入院当日因输先锋霉素出现皮疹,第2天更换抗生素.第3天注射非那根(2.5 mg)一次,此后肌注过3次.入院第8天患儿便无法行走,臀部可见四处点状针头皮损,外上象限两处,外下象限一处,内下象限一处,轻微跛行步态.随访5个月:左下肢萎缩,左足轻度下垂,背伸轻度受限,提足轻度困难.4次肌电图均示:左腓总神经、腓浅神经损伤.诊断:左侧坐骨神经损伤.   ……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3岁。因"双上肢麻木、左下肢疼痛1年"入院。专科检查示:左侧上平胸骨柄、下平脐感觉减退。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BAEP正常;右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刺激SEP均异常(右侧N20波幅较左侧明显下降);右侧腓总神经刺激SEP异常(右侧P1波幅较左侧明显下降)。MRI扫描(图1,2)提示:全段脊髓增粗,四脑室正中孔区域及全段脊髓呈囊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内可见细线状分隔,颈段脊髓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见囊壁多发结节状明显均匀强化影,以正中孔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报道2例因久坐导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对其肌电图进行分析。两例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末端潜伏期均异常,F波均异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异常,胫骨前肌、腓肠肌、趾短伸肌、股二头肌呈神经元性损害;股四头肌未见异常,说明胫神经腓总神经均受损,坐骨神经损伤。提示肌电图在坐骨神经损伤定位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腓浅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7岁,右小腿肿物2年,疼痛3个月。超声所见:右小腿前外侧肌层内探及一大小约为0.7 cm×2.1 cm稍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内回声欠均匀,其深方可见紧密相邻的宽度约为0.1 cm弧形低回声带,其回声强度与两端相连的管状低回声一致,管状低回声宽度一致约为0.3 cm,内回声较均匀,呈“手表状”(图1)。CDFI:手表状结构内探及少量短棒样血流信号(图2)。超声诊断:腓神经病变(神经鞘瘤可能性大)。术中所见:肿物与腓浅神经关系密切,周围神经水肿,切开神经外膜,见肿物完整包膜,质软,呈淡黄色,大小约为2.0 cm×0.9 cm,将其完整分离。术后病理诊断:腓浅神…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性,2岁,发现左小腿肿物2年,近期肿物明显增大来我院就诊。查体:右髋后外侧皮肤可见一牛奶咖啡斑,大小约2.0×3.0cm;左侧小腿后侧可及肿物,大小约5.0×5.0×3.0cm,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局部皮温正常。超声示:左侧腓肠肌内可见一实性低回声肿物,大小约9.4×6.9×3.1cm,边界欠清,无包膜,内回声不均,可见混杂片状中等回声,肿物上端似与胫神经相连,CDFI: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可探及高阻动脉血流频谱;左侧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全程增粗,粗约1.0~1.1cm、0.8~1.0cm、0.9~1.1cm,回声减低,内结构不清,可见线状高回声。入院后行肿物切除术及左下肢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探查术,术中可见肿物位于腓肠肌外侧头,无包膜,部分病灶变硬;胫、腓神经干及其分支均匀增粗,呈暗红色,胫神经从肿物深方穿过,并有分支进入肿物内;病理诊断:婴儿纤维瘤病;有髓神经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8.
股骨干交锁髓内钉固定致腓总神经损伤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 例1:男,21岁.车祸外伤致左股骨节段性粉碎骨折,中上段斜行骨折,中下1/3粉碎骨折,AO分类C3型.伤后72 h行闭合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前足、踝关节活动好,皮肤感觉无异常.术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背伸,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障碍明显.观察3个月无恢复,股骨中下段骨折处Tinel征阳性.手术探查见一碎骨片刺入腓总神经干,断端神经瘤形成,行神经瘤切除断端吻合.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左下肢疼痛2年,近来加重,伴左足坏死1个月”来我院就诊。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双侧斜疝,曾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入院查体:双下肢皮色发白,左足黑紫,左小腿及左足多发散在水疱;双下肢皮温低,右侧为著;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双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左下肢运动功能受限。泛红试验:左*;右10s。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双下肢动脉内壁上可见多发密集动脉硬化斑块,左侧股浅动脉下段、腘动脉上段各见一瘤样扩张节段,内充满实质不均质低回声血栓,血栓与管壁分界不清.  相似文献   

10.
例1,女,75岁.因感觉右侧腮腺区肿胀感半月余入院.查体:右侧腮腺明显肿大,腮腺质软,未触及明显肿块,无明显触痛及压痛,右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右侧腮腺明显增大,内可见一大小约3.1 cmX 3.4 cm的蜂窝状团块回声(图1),边界欠清,其内回声不均,以低弱回声为主,无明显后方回声衰减,CDFI示肿块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2).右侧颈部可见数个淋巴结回声,皮髓质分界欠清,其中一个大小约1.7 cm×0.9 cm.超声提示:右侧腮腺占位,恶性可能性大,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提示恶性肿瘤.术前常规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异常,遂行肿块切除术.病理诊断:(右腮腺)涎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神经内、外囊肿致周围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 用高频超声检查和诊断8例肘部尺神经损伤伴囊肿和9例腓总神经损伤伴囊肿,观察其神经内、外囊肿致周围神经损伤声像图表现.结果 8例肘部尺神经损伤伴囊肿和9例腓总神经损伤伴囊肿,其中12例超声显示神经增粗水肿,内部束状回声消失或不连续,点线回声不清楚,神经周围局部呈无回声与周围软组织粘连;5例超声显示神经增粗水肿,外膜回声强,内部束状回声消失,呈瘤样低回声与神经相连续,其内有血流改变,部分束间有少量积液,神经周围无明显积液.12例术中探查所见与超声检查结果相吻合,5例不完全一致.结论 肘关节囊液和上胫腓关节液流注可形成肘部尺神经和腓总神经内、外囊肿,声像图表现均有不同,神经内囊肿较神经外囊肿致神经损伤较重.结合不同声像图特征进行鉴别,以便尽早发现与诊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3岁.右颈部包块2月余,直径约1.5 cm,无发热,2~3天后长至7 cm,抗炎治疗无效.在当地医院活检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上级医院会诊:考虑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可能性大).化疗2个疗程,颈部淋巴结缩小,但彩超示全身仍多处淋巴结肿大,遂到本院会诊.镜检:破碎的淋巴组织内可见多灶出血,大部分细胞形态模糊,不易观察.仅局部区域细胞中等偏大,可见核仁,染色质粗,核分裂可见.免疫组化:CD20弥漫(+)(图1),CD79a(+);CD3和bcl-2散在细胞(+);局灶区域Ki-67阳性细胞数>40%.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54岁,因发现"胰腺占位"入院,既往有甲肝病史,已治愈,入院时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甲胎蛋白正常。CT、MRI检查:胰头区包块,考虑胰腺癌,肝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及异常增强。经腹超声检查:胰头区实质占位性病变,肝实质回声稍增粗,肝S5段可见4 mm×4 mm的高回声(图1)。超声提示:增生结节?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动脉相16 s后肝实质开始显影,逐渐呈弥漫性不均匀团状高增强,肝内高回声无法辨别(图2);静脉相、延迟相呈持续不均匀高增强,造影剂未消退;超声造影检查后即刻基波超声扫查:整体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可见团状高回声弥漫分布;造影剂注射后20 min、40 min复查肝内团状高回声较前明显(图3)。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 49岁, 以"双手掌指关节间断疼痛伴脚后跟疼痛并行走受限"为主诉入院。无胸闷、胸痛、腹痛、腹胀等其他不适。体格检查见双下肢水肿, 无压痛、肌肉萎缩或肢体畸形表现。既往曾行"阑尾切除术", 余病史无特殊。入院后血常规、血沉、尿常规、粪常规、甲状腺功能三项、血脂六项、肝功能、心肌酶谱、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四项、D-二聚体、CCP、ANA、ENA、免疫全套等检验结果均无明显异常。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示双下肢动脉频谱呈低流速、低搏动改变(图1, 2), 为进一步明确原因, 遂继续行双侧髂动脉、腹主动脉扫查, 超声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右侧髂总动脉未测及(考虑:先天缺如, 图3, 4);左侧髂总、双侧髂外动脉近心端管样狭窄(考虑:先天发育异常, 双侧髂内动脉向髂外动脉逆向供血, 图3~7);腹主动脉残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与盆腔动脉间侧支循环形成;腹主动脉残端-左侧髂总动脉-右侧髂总动脉残端间侧支循环形成。后行腹主动脉CTA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平肾动脉以下层面)、肠系膜下动脉、右侧髂总动脉未见明确显影, 左侧髂总动脉仅见一纤细残端, 腹盆腔内可见多支侧支血管;脾动脉走形迂曲;肠系膜上...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38岁,因体格检查时发现甲状腺结节入院。颈部超声检查:甲状腺右叶及峡部体积增大,内可见多发细密点状强回声,呈弥漫性分布(图1A);右叶上极可见宽约0.88 cm的低回声,迂曲走行,其内可探及多条细线样血流信号(图1B),中心部另可见一3.02 cm×0.72 cm条管型无回声,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图1C);该低回声向峡部延伸,占据整个峡部前方,且与右叶及峡部腺体分界不清;同时向外跨过右颈总动脉前方,与右颈内静脉相延续,且在颈内静脉内形成附壁低回声(图1D)。右侧颈部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内可见多发点状强回声。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及峡部乳头状癌(弥漫硬化型?)伴右侧甲状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2010年3月-2011年5月共对36例肘关节外侧疼痛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岁(42~65岁);肱骨外上髁压痛31例,桡骨头周围压痛5例;腕关节背伸受限29例,拇指背伸困难7例;临床诊断:肱骨外上髁炎30例,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6例。结果:36例患者中高频超声共检查发现10例骨间背神经被旋后肌腱弓处周围组织卡压,声像图表现:神经卡压段变细,截面变小,神经外膜增厚,神经内部线性回声不均匀, 神经卡压段远近端增粗,其中5例与临床诊断一致,另5例临床诊断均为“网球肘”。结论:高频超声在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鉴别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7岁,于2013年6月8日因“间断胃部不适6年,持续不适3个月”入院。入院前,2013年5月29在门诊胃镜提示胃体、胃角、胃窦见多发的巨大溃疡,胃镜下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向弥漫性大 B 细胞性淋巴瘤转化;免疫组化示:CD20(+)、Ki67(+)>60%、LCA(+);幽门螺旋杆菌(Hp)测试阳性。入院时骨髓细胞学涂片有核细胞增生尚活跃,余未见异常;白细胞7.0×109/L;中性粒细胞65.6%,血小板335×109/L;血红蛋白130 g/L,红细胞4.95×1012/L;单核细胞8.1%;嗜酸性粒细胞0.9%;嗜碱性粒细胞0.3%;淋巴细胞25.1%,血清总蛋白测定56.7 g/L,白蛋白38.8 g/L,球蛋白17.9 g/L,β微量球蛋白2.2 mg/L;白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94%,积分290分;其余肝功能、肾功能及乳酸脱氢酶(LDH)均正常。腹部超声提示胰头部位后方1.5 cm×1.5 cm 肿大淋巴结。根据以上病史诊断为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Ⅳ期。立即给予三联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抗Hp 治疗,同时给予 R-CHOP(美罗华、表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总共6个疗程,化疗过程顺利,治疗后胃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胰头部位后方1.5 cm×1.5 cm 肿大淋巴结消失,Hp 测试阴性,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在化疗期间于2013年7月19日行胃镜提示胃窦胃体交界处黏膜可见溃疡瘢痕,胃窦前壁可见0.6 cm 的溃疡,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胃角可见溃疡性瘢痕,黏膜呈放射性集中。较前次检查已明显缓解。于2014年3月19日复查胃镜提示胃体、胃角及胃窦黏膜呈溃疡瘢痕样改变。  相似文献   

18.
彩超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股静脉受压栓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2岁。因刀刺伤左大腿5h入院,入院后左大腿及小腿逐渐增粗肿胀,查体:左腿较对侧明显增粗,内侧可见刀口,大腿后内侧可触及一5.0cm×5.0cm的包块,质软,有弹性,压痛明显,可闻及血管杂音。入院3d后行彩超检查:于左侧股浅动脉下段后方可见一大小约3.5cm×2.6cm的类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未见明显层状管壁回声,其内可见均匀密集点状低回声,呈“云雾”状,包块与股动脉相通,开口内径约1.1cm,CDFI示开口处有红蓝相间高速血流信号出入无回声区,频谱呈负正双向,最大流速约1.0m/s,无回声区内可见漩涡状血流信号(图1),左侧股静脉下段近包块处明…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82岁.2004年5月23日入院,主诉:右小腿肿块半月余.现病史:自述半月前无意中发现右小腿上段前内侧有一肿块,无疼痛不适,未做特殊处理.近来肿块逐渐增大,伴有小腿发热,活动后疼痛,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病史.专科检查:右膝关节呈内翻畸形,过伸受限,右小腿上段前内侧有约8.8 cm×7.0 cm的肿块,质硬,无明显波动感,边界不清,局部皮温高.右小腿中下段呈凹陷性水肿,末梢血运可,活动正常.X-线右腿呈增生样改变,骨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呈内宽外窄改变.B超所见:右小腿前外侧皮下肌层与胫骨之间可见一8.9 cm×6.8 cm×4.6 cm不均质稀疏低无回声不规则肿块,边界毛糙不整齐.肿块前方皮下组织间隙可见多条细条小暗区(图1、2).B超提示:1.右小腿胫前肿块(消炎后观察);2.肿块局部皮肤水肿增厚.临床初诊:1.右小腿肿块;2.右膝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0岁.主因"突发头晕、胸闷"入院.外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异常低回声区,左心耳内异常团块样回声(提示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胸片示双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心脏横径增大.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后侧壁可见一囊状回声,大小约6.8 cm×5.4 cm,与左心耳相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血流沟通囊腔与左心耳,呈双期双向低速分流,囊内见梳状肌回声,心内各房室及心耳内未见明显团状回声.提示左心耳巨大憩室(图1).心脏血管造影(CTA)示左心耳见一外生性腔隙,以基底与左心耳相连,与肺静脉相通,大小约8 cm×5 cm,狭窄处直径约为2 cm,考虑左心耳巨大憩室.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心耳巨大憩室切除术.术中探查主肺动脉左后下方可见一巨大憩室与左心耳相连,约8 cm×6 cm大小,连接处约2 cm,憩室下方可见左上肺静脉汇入左房,憩室内未见血栓形成.憩室壁病理结果为心肌细胞水肿,横纹消失.术后证实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