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路径优化心脏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经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心脏康复程序治疗,观察组实施路径优化心脏康复程序治疗。记录两组术后心功能、LVEF、生存质量评分(采用QOF量表评估)、精神心理状态评分(采用SAS量表评估)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心功能、LVEF、QOF、SAS评分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实施路径优化心脏康复程序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136例冠心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常识认知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评分和疾病相关常识认知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评分和疾病相关常识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实施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拟对比护士指导下的渐进性有氧运动康复方案与单纯健康宣教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中青年焦虑患者心脏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具有中度及以上焦虑的中青年PCI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前给予患者常规PCI术后心脏康复宣教,遵循医嘱用药,定期进行复查。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有氧运动模式进行干预。随访6个月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6分钟步行试验等工具进行康复效果对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9例患者,对照组53例,试验组5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前两组的焦虑评分均满足中度焦虑(P=0.509)。6个月随访时试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SF-36生活质量量表显示,除生理功能和身体疼痛外,其余6项评分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试验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与单纯健康宣教相比,护士指导下的渐进性有氧运动康复方案能够更好地改善PCI术后中青年焦虑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在喉癌全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于该院接受全喉切除术的62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责任、人际关系、健康成长、营养、压力管理、运动锻炼等HPLP-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应用于喉癌全喉切除术患者可提高心理弹性、健康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早期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心脏康复管理模式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接受PCI术治疗的老年UAP患者98例,根据入院时间将2021年1—11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患者纳入一体化管理组,各49例。常规护理组PCI术后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一体化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心脏康复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运动耐量[6分钟步行试验(6MWT)]、再住院率、自我管理能力[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 干预后,一体化管理组LVEF、6MWT高于常规护理组,LVEDD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后,一体化管理组SAQ评分和AHSMSRS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一体化管理组再住院率(4.08%)低于常规护理组(16.33%)(P<...  相似文献   

6.
孙慎杰  万大国  杨淑珍 《广东医学》2012,33(14):2129-213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炎症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后合并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抗凝、调脂和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和结束均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估,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认知行为治疗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SF-36评分升高多于对照组(P<0.001),血浆hsCRP下降多于对照组(P<0.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后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程度,较常规治疗进一步减少炎症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理念下认知图式宣教模式在二尖瓣成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二尖瓣成形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2组均基于目标设置理念开展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开展认知图式宣教;比较2组术后心功能指标、精神状态、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观察组SCL-90量表维度评分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运动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与医生沟通维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SF-36量表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观察组SF-36量表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图式宣教模式用于康复训练有利于二尖瓣成形术后患者精神状态改善,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以提高其认知水平、形成有效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组实验法,将2016年1—12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8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住院的患者(88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在入院时和干预一个月后分别使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知识问卷和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两组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一个月后实验组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促进患者形成有效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糖尿病结局。  相似文献   

9.
王静 《中国民康医学》2022,(12):163-166
目的:观察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绞痛[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护理依从性[通用依从性量表(GAS)]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水平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等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自我检测、避免诱因、定期复诊等G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可提高SAQ评分和GAS评分,以及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康颖  王熙燕  赵慧  张晶  李鑫 《西部医学》2019,31(12):1948-1951
目的 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在脑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反馈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脑血管疾病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对脑血管疾病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脑血管疾病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影响因素、用药注意事项、饮食与休息、康复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B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对脑血管疾病的认知水平,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云在线终端康复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指导,试验组采用云在线终端康复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心脏功能指标、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记录两组干预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再住院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干预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心排血量、LVEF、LVEDD高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6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高于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干预3、6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日常生活、社会情感、医学疾病管理行为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健康宣教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应用多学科团队协作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健康宣教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和健康宣教满意度。结果:健康宣教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和自我管理技能等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等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宣教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作健康宣教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和满意度,优于常规健康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6月—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9例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情绪评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抑郁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1,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可促进患者肠道...  相似文献   

14.
张玉璐 《吉林医学》2023,(12):3599-3601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链式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知信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ECMO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观察组5例(给予多学科联合链式健康教育)。记录并比较两组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ECMO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知信行水平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ECMO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2.637,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ECMO患者药物管理、症状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饮食管理及总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7、3.490、3.824、2.708、3.155,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ECMO患者知识、行为、信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2.547、2.66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行PCI术并顺利出院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健康教育方案不同分为对 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基础上行双轨延续性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包括:患者自我效能感 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以及满意度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 能力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在行延续健康教育后,自我效能感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 (均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延续性健康教 育可有效增强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预后康复水平及健康教育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胡娟 《中国民康医学》2023,(15):169-17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命质量[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QQ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7%(46/47),高于对照组的82.98%(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提高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负性情绪评分,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PCI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焦虑、抑郁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广泛性焦虑量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运动康复可有效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的心脏康复效果,改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运动疗法,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6MW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水平和生命质量[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LVEF、6MWD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6MWD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及院外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干预及针对性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精神病症状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后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护士观察病情总分及总消极因素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士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后的精神病症状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接受干预后的各个时间点ITA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减轻精神病症状、提高自知力。  相似文献   

20.
李莎莎  刘玥  任海燕 《包头医学》2023,(3):55-56+52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1年11月在本院进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即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PCI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SCL-90评分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CL-90评分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LVESD、LVE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受到患者及家属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