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治中医院感染控制分诊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中,以预防控制感染为总体思路,创新预检分诊模式,将预检分诊关口前移,对伤员进行入院前去污染处理、测量生命体征、预检伤情等,按照发热、感染、非感染、疑似特殊感染4类对伤员进行标识,分类安置入院。通过有效的预检分诊,把好了阻断感染源的第一关口,未发生因伤员污染物、病原菌的带入而引发医院感染或疫情。  相似文献   

2.
北川县小坝乡汶川大地震灾后卫生防病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灾后卫生防病工作状况,为开展灾后卫生援助,为灾后重建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8年7月,在北川县小坝乡的乡中心卫生院、乡驻地及各村进行调查。[结果]小坝乡震后公共卫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环境卫生、饮水卫生、饮食卫生均存在一定隐患,目前尚未出现相关疾病的暴发疫情。[结论]灾后小坝乡的公共卫生状况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心理援助在灾后恢复心理健康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应建立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和心理援助专业人员协作配合的长效机制,加强心理援助队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在纵向和横向、从点到面的心理救助服务网络等。  相似文献   

4.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医疗救助基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地震灾区居民灾后医疗需要及困难人群变化情况,为灾后医疗救助工作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入户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灾区10个县(市、区)4 380户居民的收入、患病率及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极重灾区,农村及城镇中分别有80.4%、52.8%的居民靠政府救济生活;困难群众的比例由灾前的5%左右增加到极重灾区的75%以上,重灾区的15%左右,一般灾区的10%左右.测算2009年四川省新增医疗救助资金将达到3.5亿,超出2009年预算的2倍.极重灾区每千人两周患病率是2003年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2倍多,并以急性呼吸道疾病、类风湿等疾病为主;极重灾区有将近70%的居民精神健康处于高危险状态.结论 应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管理;对灾后医疗救助人群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灾后卫生服务需求及灾害发生后的病伤特点,制定、调整相应的医疗救助服务包,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灾区8个省(直辖市)的近430余万人受伤.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动用一切有效力量,努力满足因灾受伤居民的健康需要,尽可能把受灾居民的健康损害降到最低程度.目前,从灾区居民角度分析其对紧急医疗救助政策的满意度和服务的可及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对抗震救灾部队官兵身心健康的影响. [方法]分别抽取汶川县及都江堰等重灾区抗震救灾1 187名官兵进行现场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抗震救灾部队官兵高发疾病主要为皮肤黏膜系统和心理精神系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35%和48.80%,而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位居次席,发生率分别为37.93%、29.14%.[结论]部队官兵应对突发灾难事件救援任务时,应及时采取有力的方案和措施保障人员身心健康,保证部队战斗力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人员伤亡严重,灾后政府迅速开展了医疗救助工作,包括灾后的紧急救援措施、因灾后续医疗的救助措施和随后常态的医疗救助,这些医疗救助措施帮助灾区人民解决了地震所致疾病的经济负担,保障了灾区居民的健康.同时,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医疗救助实施工作的经验总结,分析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增加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对社会资源的管理机制、增加中央财政对重大自然灾害医疗救助的责任和扩大灾后医疗救助服务包的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性访谈法对地震灾后参与紧急医疗救助的关键知情人进行深入访谈,对救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剖析,从源头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灾区如何更好地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特大地震后灾区医院救治伤员特点以及救冶环境条件的改变,探索灾区医院感染管理及疫情预防控制的应急工作模式,降低次生伤害。方法组建“帐篷病区”,设计“帐篷病区”感染管理卫生流程和方案,规范伤员管理并加强疫情防控。结果2008年5月12-26日,共收治地震伤员1417例,紧急在帐篷手术室、清创室开展震灾伤员手术和非震灾患者急诊手术989台次,其中剖宫产、宫外孕等手术均为甲级愈合;开展污染手术950余台,1例气性坏疽特殊感染者得到有效控制,无医院感染流行及局部暴发,伤员间无一例交叉感染。结论在特大地震灾害“帐篷病区”的特殊医疗环境下,医院感染管理及时有效的介入,对预防控制疫情,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伤员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现场凋查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全面总结了汶川地震医疗救助工作取得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紧急医疗救助过程进行了总结与评估,了解了居民因灾受伤及健康状况,并对灾后医疗救助费用进行了估算,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医疗救助方案改进措施,建议重视地震灾害的特殊性,建立相应的特殊应急预案;提出发展灾害医学、培养灾害医学人才、提高医务人员紧急医疗救援技能、发展志愿者管理体系等中长期的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1.
地震医学救援的药材保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派出2支医疗队分别奔赴绵阳市北川县及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进行紧急救援。结合此次医学救援实践,本文总结了医院应急医疗队参与抗震救灾药材保障工作的经验,探讨抗震救灾药材保障工作的特点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麻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军队应急卫勤分队的性质与任务,探讨地震医疗救援对野战麻醉工作的启示。提出了加强应急卫勤分队麻醉工作管理、改进或研制适合野战麻醉需求的设备、提高特殊环境下麻醉复苏救治水平等建议,对提高军队应急卫勤分队麻醉保障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医学工程保障是有效组织实施抗震救灾医学救援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结合本源参与汶川、芦山抗震救灾医学救援的实践,从医疗物资筹措的方法和渠道、保障临床物资需求、调配和检修设备、消毒供应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4·20"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现场调研数据为基础,对此次地震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的抽组、伤病员现场救治以及伤病员医疗后送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芦山地震医学救援经验与存在问题,为灾害医学救援能力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救援卫勤训练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就军队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卫勤保障训练的实际,论述了强化地震灾害救援卫勤训练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并对推进地震灾害卫勤训练工作的进行了构想与展望,以期为地震灾害救援卫勤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6.
“5.12”大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15,他引:7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第二军医大学首批7支医疗队受命前往实施紧急医疗救援。本文通过此次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总结军队机动卫勤力量参与重大灾害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探讨如何在今后类似行动中提高反应速度和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卫生防疫救援的特点、难点,提出将地震救灾应急准备作为灾害应对周期的起点,通过演练完善应急预案,训练提升救灾能力和物资装备建设,打造专业救援队伍的途径,做好地震救灾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18.
军队三甲医院在汶川地震后方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震后,上海长征医院收治了34名四川后送伤员,并在病员接收的组织协调、院内科室的分工协作、伤员心理恢复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圆满的完成了伤员的救治任务,同时也这次救治伤员的过程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地震医学救援应急卫勤统计效率,设计一套基于军事综合信息网和远程医学卫星网的应急卫勤统计平台。方法:根据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军队医学救援应急卫勤统计特点,对应急统计平台进行需求分析,从平台框架结构、工作流程及各功能模块等方面进行设计。结果:该平台可实现卫勤信息远程上报、快速传输、海量存储、分级汇总、科学分析、全面共享等功能。结论:该平台为统计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上报及统计途径,为决策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彝良地震发生后,医院奉命组织医疗队赶赴灾区高效有序地开展医学救援,圆满完成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并提出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动态的药材保障管理模式和配备基本个人防护装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