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清是颈内动脉(ICA)的完全闭塞还是高度狭窄对决定治疗方法有重要作用,完全闭塞用内科治疗,而接近闭塞则需行外科手术。本文研究多排CT血管造影(MCTA)用于诊断ICA完全闭塞和接近闭塞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磁共振血管 造影,对预测大血管闭塞状况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发病6 h内完成磁共振血管造影的颈内动脉(ICA)系统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管闭塞位置,分为3组:无闭塞组38例、ICA闭塞组(ICA组,18例)、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组(MCA组,31例),均在MRI检查前进行NIHSS评分.结果 ICA组和MCA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无闭塞组(p<0.001).NIHSS评定项目中的意识水平提问(P<0.001,OR=7.5,95%CI:2.8~17.9)、凝视(P=0.01,OR=3.7,95%CI:1.4~10.1),下肢运动(P=0.01,OR=7.4,95%CI:1.3~13.1)、失语(P<0.001, OR=7.8,95%CI:2.9~20.7)与是否有大血管闭塞相关.NIHSS≥9分对预测ICA系统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最佳.结论 NIHSS评分的评估有助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声学造影评价颈内动脉闭塞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1例临床可疑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超声声学造影检查及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检查,评价超声声学造影在诊断颈动脉闭塞中的价值。结果:10例患者11条血管(其中1例患者为双侧颈内动脉病变),DSA显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6条(6/11);颈内动脉完全闭塞5条(5/11)。超声声学造影显示颈动脉为重度狭窄,狭窄以远的颈内动脉管腔尚通畅10条(10/11);完全闭塞1条(1/11)。结论:超声声学造影可以作为DSA检查前无创性评价颈内动脉闭塞的一种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为部分患者提供手术治疗机会,同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原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对74例CABG术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桥血管造影,总结其自体冠状动脉和移植血管病变特点,分阶段归纳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结果:74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3.3±9.3)岁,平均复查时间(37.79±37.65)个月。共174支移植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桥44支,大隐静脉桥126支,桡动脉桥4支。左乳内动脉桥完全闭塞20.5%(9/44),狭窄18.2%(8/44);静脉桥闭塞40.5%(51/126),狭窄7.1%(9/126);4例桡动脉搭桥,2例有狭窄;竞争血流现象的发生率为12.2%(9/74);32.5%(24/74)的患者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13.5%(10/74)的患者存在再血管化不完全;CABG术后早期(1个月以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左乳内动脉桥吻合口狭窄(占50%),1年以内主要与静脉桥血管狭窄和闭塞有关(占44.7%),而1年和5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6.7%)。45.8%(34/74)的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9.5%(7/74)的患者行再次外科搭桥(reCABG),29.7%(22/74)接受了自体血管的介入治疗(PCI),12.2%(9/74) 行桥血管的介入治疗。移植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接近90%,自体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率72.2%。结论:CABG后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可以复发,其中移植血管病变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它原因有再血管化不完全、自体血管病变加重等,自体血管和狭窄桥血管的介入治疗对CABG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仍然是可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微弹簧圈、Onyx胶以及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T)的初步体会.方法 25例CCF患者,其中外伤性22例,自发性3例;14例瘘口位于右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海绵窦段,11例位于左侧ICA海绵窦段.按Barrow分型:A型22例,C型2例,D型1例.18例单纯应用可脱弹簧圈治疗,1例应用可脱弹簧圈结合Onyx栓塞治疗,2例单纯应用Onyx栓塞治疗,4例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颅内杂音立即消失,术后造影见瘘口完全闭塞,1~20 d后临床症状消失,无死亡以及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弹簧圈治疗患者ICA通畅占12/18,4例带膜支架治疗患者ICA均通畅.2例Onyx治疗患者ICA通畅,1例可脱弹簧圈结合Onyx治疗患者ICA通畅.1例经弹簧圈治疗的外伤性CCF 1个月后复发,经再次弹簧圈治愈.其余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临床症状复发,6例术后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CCF均未见复发.结论 弹簧罔、Onyx 和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安全和有用的CCF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首都医科大学复兴医院和三博脑科医院的Yu等评价了颌内动脉(IMA)-桡动脉(RAG)-大脑中动脉(MCA)旁路移植术在治疗颈内动脉(ICA)或MCA慢性动脉硬化严重狭窄或闭塞疾病的有效性。他们回顾性研究3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行IMA-RAG-MCA旁路移植术,27例患者ICA或MCA完全闭塞,4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造影三支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规律差异.方法 中国南京入选冠心病患者3 021例(男性2 067例,68.42%),澳大利亚悉尼入选冠心病患者3 230例(男性2 195例,67.9%),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结果 (1)澳大利亚人组三支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中国人组(P<0.01);(2)中国人组男性三支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率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澳大利亚人组男性三支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率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3)澳大利亚人组男性及女性三支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率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分别显著高于中国人同性别组(P<0.01).结论 澳大利亚人组三支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率较中国人高;两组男性三支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率均比女性高;澳大利亚人组男性及女性的三支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率均比中国人组同性别患者高.  相似文献   

8.
希望能证实伽玛刀外科治疗 2年后 ,血管造影显示完全闭塞的动静脉畸形是否能代表被治疗的AVM及其周围正常血管的最后状态。本研究的病人选取标准为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RS)后血管造影证实AVM完全闭塞后至少 4年再行血管造影的病人。共有 4 8例病人入选 ,男 19例 ,女 2 9例。起病表现 :4 3例为出血 ,5例为癫。第 1次进行GKRS的中位年龄为 2 7( 7~ 61)岁 ,平均年龄为 2 6岁。 10例病人曾进行 2次GKRS。自第 1次GKRS至参与本次研究的中位时间为 9年 ,平均为 10 ( 5~ 2 4 )年。自AVM闭塞至参与本研究的平均时间…  相似文献   

9.
颈内动脉(ICA)闭塞的预后受是否发生脑缺血所左右。为了检测血液动力学变化,研究 ICA 闭塞时的临床和形态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作者采用 TCDCO_2试验作为检测 ICA 患者脑血管运动反应(CVR)的方法。通过药物(醋唑磺胺)和生理(屏气)的影响观察症状性动脉闭塞时 CVR 的变化。经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证实的单侧颈动脉闭塞脑血管意外患者30例(男28,女2),年龄48~72岁,平均62.9±6.1岁。应用 TCD 仪2MHz 探头分别记录静息时、尽力屏气(>30s)时及静注1g 醋唑磺胺(约12~15mg/kg 体重时大脑中动脉(MCA)之平均血流速度。在屏气和药物刺激下,从  相似文献   

10.
急性颈内动脉(ICA)串联闭塞(AICATO)是指ICA远端和(或)大脑中动脉的M1和(或)M2段闭塞,伴有颅外ICA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90%).AICATO占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10%?20%,通常血栓负荷较大、闭塞范围较长,侧支循环差,溶栓药物难以通过闭塞段,单纯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极低,仅为...  相似文献   

11.
有症状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亚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有症状颈内动脉(ICA)病变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113例有症状ICA病变患者行头颅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CTA结果将患者分为颅外段ICA闭塞组(36例)、重度狭窄组(44例)和轻中度狭窄组(33例)。根据CT平扫结果对患者脑梗死进行分型。根据CTP明确血流动力学状况。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亚型的关系。结果:ICA闭塞组(16例)血栓栓塞性脑梗死明显多于重度(2例)或轻中度狭窄组(2例)(P< 0.001)。ICA闭塞组(36例)、重度狭窄组(36例)脑血流灌注降低病例明显多于轻中度狭窄组(9例) (P<0.001)。结论:脑血流灌注降低与I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有症状ICA重度狭窄伴有脑血流灌注降低者应给予积极的干预,以避免发生和加重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CT血管造影在尾状核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尾状核梗死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25例经MRI及临床确诊尾状核头部梗死的患者进行头颅和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异常情况。结果 25例患者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16例(64.0%)患者存在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其中5例(20.0%)有严重的狭窄或者闭塞。血管病变部位位于颅外血管比例明显高于颅内血管。9例(36.0%)患者CT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为小血管病变引起。结论尾状核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重要的病因,而不完全是过去认为的单纯的小血管病变。病理机制上,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深穿支动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死 (MI)后遗留冠状动脉 (冠脉 )完全闭塞临床较常见 ,急性闭塞可致心肌坏死 ,慢性闭塞可致心肌缺血 ,常规药物治疗难以减少因血管闭塞所致的危险因素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联合应用血管支架植入术 (Stenting)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现将我院 1 997年 7月~ 1 999年 2月用此方法治疗 2 0例的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 :冠心病 2 0例 ,男 1 8例 ,女 2例 ,年龄 46~ 70 (平均 56)岁 ,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1 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例。冠脉造影 (CAG)显示完全血管闭塞 2 0支 ,左前降支 1 3…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颈内动脉(ICA)采用CT血管造影的轴位成像,表面遮蔽显示(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与常规血管进行比较分析。20例颈内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病人患有短暂性缺血发作(TLA)或小梗塞。彩  相似文献   

15.
刘迪  涂明义  郭宏伟  皇甫留杰  郑明 《内科》2014,(2):158-159,14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脑动脉颅内段、颅外段病变分布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13例(10.83%),动脉硬化性改变24例(20%),血管狭窄或闭塞78例(65%),非动脉硬化性改变5例(4.17%),其中烟雾病3例,动脉夹层2例。颈内动脉系统的TIA以颅内段血管狭窄或闭塞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以颅外段血管狭窄或闭塞为主。结论颅内段血管狭窄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段血管狭窄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建议TIA患者早期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74例TIA患者中,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9 ICA)系统TIA45例,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系统TIA 29例,均行DSA检查以了解两系统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了解动脉斑块分布情况.结果 DSA检查显示,ICA系统TIA患者血管狭窄检出率为84.4%(38例),重、中、轻度狭窄分别为31.1%(14例)、26.7%(12例)和11.1%(5例),其中颅内动脉狭窄为44.4%(20例),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22.2%(10例)(P<0.001);VBA系统TIA患者血管狭窄检出率为65.5%(19例),重、中、轻度狭窄分别为17.2%(5例)、27.5%(8例)、20.7%(6例),其中颅外动脉狭窄为44.8%(13例),显著高于颅内动脉狭窄的13.8%(4例)(P<0.001).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ICA系统TIA患者ICA斑块检出率为44.4%(20例),高于VBA系统TIA患者的24.1%(7例);VBA系统TIA患者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斑块检出率为44.8%(13例),显著高于ICA系统TIA患者的13.3%(6例)(P<0.001).结论 ICA系统和VBA系统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和动脉硬化斑块分布存在差异,前者以颅内病变多见,后者则以颅外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的心肌梗死证实为室壁瘤的有108例,将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病变在室壁瘤组及非室壁瘤组有显著不同(42.8%∶34.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降支病变、3支病变、侧支循环存在与否、是否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的主要血管与室壁瘤的形成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降支病变、是否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的主要血管是室壁瘤形成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前降支病变、主要血管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独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所示有无大血管闭塞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在超早期(发病6 h内)完成MR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例,根据MRA显示,将患者分为大血管闭塞组和无大血管闭塞组。患者行MRA检查前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在3个月时,随访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44例患者中大血管闭塞组21例,无大血管闭塞组23例,两组3个月随访时,mRS 0~2分的比例分别为28.6%和82.6%,两组临床结局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MRA所示有无大血管闭塞可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影像特征发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罪犯病变分支闭塞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阜外医院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22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筛选出罪犯病变为分叉病变的患者共25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合并疾病及冠状动脉造影影像特征资料。结果 256例患者中,33例发生分支闭塞,223例未发生分支闭塞,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支开口狭窄程度重(比值比为1.06,95%CI 1.03~1.09,P0.001)和分支开口血栓(比值比为5.43,95%CI 1.23~23.93,P=0.025)是预测分支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罪犯病变分支闭塞与分支开口狭窄程度重和分支开口血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对完全闭塞的血管成功PTCA术后,选择性置入支架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及血管造影结果。方法498例完全血管闭塞的病人中,能成功进行PTCA并置入支架,完成临床及血管造影随访的84例病人,共放置98个支架,观察其术后近期及远期临床事件发生率及血管造影的特点。结果 置入支架后,住院期间,5%的病人出现亚急性血管闭塞,无死亡,1例发生心肌梗塞,至半年随访终点时,共有30%的病人出现再狭窄,血管闭塞率13%,重施血管再通术20%,半年后的无心脏事件率为68%。结论对完全血管闭塞病人,选择性支架术明显降低再狭窄及血管闭塞率,减少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