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极化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忠才  曾智 《心脏杂志》2003,15(1):81-83
早期的极化液 (GI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试验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近年来的几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显示 GIK可明显降低 AMI患者的病死率。实验研究证明 GIK对缺血及再灌注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极化液(GIK)作为调节代谢的一种溶液组合,最早是由Sodi-Pallares等人提出用来保护缺血心肌的。有实验证实GIK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率,也有实验表明GIK对AMI患者毫无作用,甚至增加早期AMI患者死亡率。本文就GIK在AMI中的作用做一篇综述。  相似文献   

3.
石菖蒲挥发油对脑缺血-再灌注脑中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研究石菖蒲挥发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石菖蒲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及醒脑静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给药7d,建立两侧颈总动脉短时间闭塞模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脑中Glu、Asp、GABA的含量变化。结果 各药物组Glu、Asp、GABA的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可以有效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G1u、Asp、GABA含量的异常升高,从而减轻上述物质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神经元的损害,进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何蓉  姚德厚  董玲  高峰  王春梅  李源 《心脏杂志》2011,23(6):727-730
目的:观察葡萄糖-胰岛素-钾液(GIK)、葡萄糖-钾液(GK)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犬心肌缺血区内心肌细胞改变的影响,分析GIK中的胰岛素对MI/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犬心肌定量缺血(左前降支血流量降低80%) 50 min,再灌注4 h,建立犬MI/R模型。24只杂种犬随机分为GIK组、GK组和盐水对照组(n=8),于再灌注前5 min,分别输注GIK、GK和生理盐水。再灌注4 h后,计算梗死区占缺血区重量的百分比,并制作电镜切片于透射电镜下观察。 结果: GIK可显著减少心肌梗死(MI)的范围[GIK组(5.2±0.8)% vs. 盐水对照组(9.4±0.8)%,P<0.05];而GK组MI的范围(8.5±0.9)%则与盐水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盐水对照组相比,GIK组对非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无影响,对缺血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GK对缺血心肌无保护作用。结论: 再灌注时,静脉输注GIK可减轻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其中的胰岛素是GIK上述作用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5.
高剂量极化液对心肌梗死患者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联合高剂量极化液(GIK)持续静脉滴注对心肌损伤和细胞凋亡因子sFas和sFasL血清水平的影响。方法74例AMI患者再灌注后随机分为GIK组(35例)和非GIK组(39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4例)。GIK组在接受再灌注后即刻予以高剂量GIK滴注24h。检测患者入组即刻、24h、3d、7d和14d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结果(1)AMI患者入组即刻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再灌注后GIK组和非GIK组血清sFas水平在24h显著降低(P<0.01),3~7d再次增高(P<0.01);(3)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在14d时,sFas水平在GIK组明显降低(P<0.01),而非GIK组14d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血清sFasL水平在14d期间GIK组与非GI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联合高剂量GIK滴注明显降低AMI患者血清sFas水平,提示高剂量GIK可能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现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开窍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影响。方法以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于缺血2h再灌注48h,取脑组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缺血2h再灌注48h后,模型组、药物组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脑组织G1u及Asp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醒脑通脉大、小剂量组脑组织中Glu、As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活血开窍法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抗脑缺血再灌注后EAA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Gao F  Shi DW  Wang XM  Dong L  Wang YM  Ma XL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3):148-152
目的 探讨葡萄糖 胰岛素 钾极化液 (GIK)对心肌缺血 /再灌 (MI/R)后心肌细胞死亡(坏死和凋亡 )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并比较和分析GIK各组分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MI/R模型 ,分别用生理盐水、GIK、葡萄糖 钾液 (GK)或胰岛素干预分组。观察动脉血压、血糖、左室压等的变化 ,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心肌梗死或提取DNA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MI/R造成明显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和缺血区细胞凋亡。GIK与胰岛素 (而非GK)具有相似的减轻再灌注心肌损伤作用 ,包括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41 3± 8 3) %和 (39 6± 8 6) %比对照组 (54 4± 1 0 4) % ,q =4 34和q=4 90 ,P值均 <0 0 5]、减弱DNA梯带形成及促进再灌后心脏收缩 /舒张功能恢复。结论 GIK可减少心肌梗死、促进缺血心脏功能恢复 ,胰岛素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在GIK心肌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在缺血心肌保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Sodi-Pallares(1962年)首次提出将极化液(GIK)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以来,胰岛素作为GIK的主要成分,主要被当作细胞能量代谢调节剂运用于临床,但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其争论的焦点主要体现在GIK是否能真正给缺血心肌带来益处。随着对以往胰岛素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及近年来该领域大量基础临床研究结果,人们对胰岛素作用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对其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价值也给予了认可。本文就近年来胰岛素在心肌保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胰岛素/GIK对心肌电稳定和能量代谢的作用Goulston(1912年)首次提出用蔗糖治疗心力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低两种剂量葡萄糖 -胰岛素 -钾极化液 (GIK)对缺血 /再灌注 (MI/R)心肌超微结构 ,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制备兔MI/R模型 ,分别用生理盐水 ,低剂量极化液 (LGIK) ,高剂量极化液 (HGIK)干预分组。检验心肌组织SOD活性 ,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测定凋亡心肌细胞 ,免疫组化SP法测定Bcl 2 ,Fas的含量 ,在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HGIK组SOD活性增加 (P <0 .0 1) ,凋亡指数 (AI)和Fas含量减少 (P <0 .0 1) ,Bcl 2含量增加 (P <0 .0 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损伤减轻。LGIK亦可增加SOD活性和Bcl 2含量 (P <0 .0 5 ) ,减少AI和Fas(P <0 .0 5 )含量。结论 :GIK具有抗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Bcl 2和Fas介导的心肌缺血 /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高剂量GIK对缺血 /再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显著大于低剂量GIK(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60年代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2 1世纪初 ,Jonassen等[1] 与我国学者高峰等[2 ] 相继发现胰岛素保护缺血 /再灌注心肌的新机制 ,这是继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后 ,胰岛素成为老药新观点的又一典范 ,为人们深入认识胰岛素这一经典而又重要的内源性激素 ,更有效治疗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做出了新的贡献。一、葡萄糖 胰岛素 钾极化液 (GIK)保护缺血心肌的经典机制 :极化与代谢学说GIK作为细胞代谢调节剂用于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有 40年的漫长历史 ,但其疗效一直存有争议。2 0世纪中期 …  相似文献   

11.
业已证明,早期联合治疗和持续再灌注梗塞相关冠状动脉以及静滴葡萄糖 胰岛素 氯化钾(GIK)代谢性调制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给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PTCA患者静滴GIK ,观察是否有效。全部病人均为连续性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后2 4小时住院。1 998年4月至2 0 0 1年9  相似文献   

12.
业已证明,早期联合治疗和持续再灌注梗塞相关冠状动脉以及静滴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GIK)代谢性调制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给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PTCA患者静滴GIK,观察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引发微小RNA(miR)-19a-3p下调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首次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4 h内)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8例及同年龄段健康人(对照组)8例,检测外周血miR-19a-3p表达。选取SD大鼠10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脑缺血再灌注组23只、缺血后适应组23只、缺血后适应+miR-19a-3p激动剂组(激动剂组)9只、缺血后适应+激动剂对照组(激动剂对照组)9只、脑缺血再灌注+miR-19a-3p抑制剂组(抑制剂组)15只、脑缺血再灌注+抑制剂对照组(抑制剂对照组)15只。用qRT-PCR法检测miR-19a-3p表达,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认知能力。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miR-19a-3p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4 h miR-19a-3p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缺血后适应组再灌注24 h miR-19a-3p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后适应组神经元密度、认知指数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h后行再灌注,设再灌注后2、6、12、24h不同时间点,检测脑组织及血清NO、T—NOS浓度。结果对照组再灌注期间NO浓度先下降后升高,T—NOS变化与NO一致;治疗组脑组织及血清NO、T—NOS水平均明显下降,以再灌注6h最明显。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NO、T—NOS水平,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榄香烯乳对脑缺血区纹状体内TNFα、IL-1β、NO的影响.方法 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IL-1βmRNA表达的变化,以ELISA方法测定IL-1β、TNFα含量,以微透析技术检测缺血部位细胞外液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 榄香烯乳对脑缺血后纹状体内NO-2、IL-1β及TNFα、IL-1β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与生理盐水组[(12.68±1.39)μg/g蛋白]相比,给予10 mg/kg的榄香烯乳[(7.79±1.24)μg/g蛋白]可以降低缺血侧纹状体内TNFα的水平.结论 脑缺血后给予适宜的小剂量榄香烯乳可降低缺血侧纹状体内TNFα水平,可能对缺血损伤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改善能量代谢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 党参组,缺血再灌注 CoQ10组。其中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 党参组、缺血再灌注 CoQ10组分别连续5d灌胃口服生理盐水、党参浸提液、CoQ10混悬液。采用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和尾部放血,并重复缺血再灌注的脑缺血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6,12h断头取脑,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脑组织中ATP含量、比色法测定Na^ ,K^ —ATPase活性。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中大鼠脑组织ATP含量、Na^ ,K^ —ATPase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党参组、CoQ10组中大鼠脑组织ATP含量、Na^ ,K^ —ATPase活性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且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党参可改善缺血再灌注脑细胞能量代谢,具有脑保护作用,作用效果与CoQ10相近。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讨极化液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作用,作者观察了67例AMI患者,其中37例给予极化液治疗,以分析自主神经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外液兴奋性氨基酸 (EAAs)与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丹参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微透析技术及高压液相色谱测量方法 ,观察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EAAs及NO代谢产物变化。结果 在对照组 ,脑缺血 30min后 ,细胞外液中EAAs水平明显增加 ,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EAAs水平逐渐接近正常 ,同时细胞外液中NO代谢产物也明显升高。L 精氨酸 (L Arg)组 ,EAAs及NO代谢产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丹参组 ,EAAs及NO代谢产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在丹参加L Arg组 ,EAAs及NO代谢产物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脑缺血后 ,纹状体区细胞外液EAAs及NO代谢产物水平均明显增加 ,丹参不仅可降低EAAs及NO代谢产物水平 ,而且可逆转L Arg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景天甙对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红景天甙在大鼠急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阶段对一氧化氮(NO)代谢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于大鼠4血管结扎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不同阶段给予红景天甙,观察血清和脑皮质中NO、自由基变化及脑组织含水量等指标。结果显示缺血组和再灌注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脑内及血清LPO、NO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SOD水平降低。用药后各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认为红景天甙可通过抗自由基功能影响NO代谢并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 mg.kg-1.d-1),中剂量组(10 mg.kg-1.d-1),低剂量组(2 mg.kg-1.d-1),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10只。伊文蓝和TTC染色法确定缺血和梗死心肌的范围;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内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心肌内NO活性;酶动力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CK-MB和心肌内的MPO水平(P<0.01);显著增加心肌内的NO水平(P<0.05)。阿托伐他汀高、中、低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中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NO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